弘扬劳模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伟大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不久前在北京逝世。尽管11月的北京下起大雪,但仍挡不住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自发赶往吊唁钱老。钱学森为中国科技和国防事业作出的贡献永刻民心。
当前,不少人存在这样的疑惑:在市场经济的平民时代,还有没有值得公众普遍尊敬的精神偶像?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劳动模范人物还有没有时代价值?诚然,从国家领导人及来自全国社会各界的许多人专程送别、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事实说明,劳动模范人物就是公众尊敬的精神偶像。
钱学森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钱学森身上有三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铭记:第一,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50年代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他深爱的祖国,决心将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第二,积极的创新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在没有充分的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锐意创新,仅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第三,自强不息的奉献精神,20世纪50-60年代,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在中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坚持研制、试验尖端科技武器,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年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在总体上有了多方面的改善。然而与此同时,人们也在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现象而焦虑:现在出洋学习、工作和交流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然而有多少人为了所谓待遇问题、工作环境而滞留海外?有多少人为了一己私欲或私仇而散播谣言,甚至甘当反华集团的“马前卒”?有多少人为了外国的奖项或所谓西方国家的认同不断地兜售中国的历史伤疤?有多少人为了绿卡不惜出卖灵魂、尊严、人格、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不可否认,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些人的精神追求发生变化。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观念的冲击,精神偶像的虚无、缺位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有些人羡慕富豪的腰缠万贯和一掷千金,为了追求财富甚至不择手段;有些人渴望一夜成名,期盼迅速成星、成名、成官,拒绝平凡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不屑于以诚实的劳动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更有一些人怀疑一切崇高的东西,精神空虚,无所追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不少人认为劳模精神已经过时了,甚至劳模的评选活动也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
群众自发送别、悼念钱老的事实昭示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价值多元化的平民时代,人们同样需要精神偶像,同样尊重精神高原上那些真正为社会作出杰出成就、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人物,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依然是人们尊敬的精神偶像。劳模精神没有过时,劳模精神仍然受到社会的普遍推崇。
这一事件同时启发我们,今天,我们应该一如继往、大张旗鼓地弘扬劳模精神,理直气壮地宣扬劳模价值,让劳模的价值内核得到充分张扬。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社会价值多元化对劳模价值的冲击,正视评选劳模的机制创新,正视劳模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某些不合理待遇,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劳模权益。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劳模是值得尊敬的,让劳模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偶像。这无疑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劳模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让劳模精神始终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支撑,让劳模精神激励更多的人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建设大业之中,这无疑是我们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作者单位:省粤电集团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