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为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在广东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9年11月23日)
邓维龙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广东省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广东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盛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省工会十一大以来,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五年来,省委和全总进一步加强了对广东工会工作的领导。2005年12月,省委召开了工会工作会议,并下发《关于充分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广东中作用的意见》,为全省工会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高度重视工会工作,两次亲自主持省委常委会听取省总工会工作汇报。全总高度关注广东工会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多次对广东工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全总书记处领导经常来粤检查指导工作。在省委和全总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全总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这一大局,始终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牢牢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一主线,时刻不忘维护职工权益这一宗旨,深入实施建功立业、固本强基、依法维权、帮扶困难、素质提升五项工程,主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力地推动全省工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深入实施建功立业工程,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各级工会从重点工程劳动竞赛、行业和地方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等三个层面,以建设一流优质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为宗旨,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劳动竞赛和“工人先锋号”创建活动,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和劳动竞赛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全省参加各类劳动竞赛的职工累计达2100多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价值1600多亿元,涌现出一大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和技术能手。积极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主题竞赛和“共同约定行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职工书屋”建设由点及面逐步铺开,成立了农民工业余学校,搭建起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新平台。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省总工会组织创作、推广了一批反映时代风采的“劳动者之歌”。各地工会开展的“情系职工”慰问演出、农民工文化节、为农民工送电影等活动,成为广受欢迎的工会文化活动品牌。
广泛宣传罗东元、钟南山等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倡导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大力培养选树时代楷模,先后有146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89个集体、269名个人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597名个人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200个单位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称号,720个班组(车间、工段)被命名为全国或广东省工人先锋号,一批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劳模帮困、疗休养和荣誉津贴发放工作效果良好。
(二)深入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工会组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充分发挥“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的作用,创造性地提出“以职工为主”的建会思路,以社区工会、行业工联会、建筑工地工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截止2008年底,全省基层工会涵盖单位51.2万家,基层工会委员会18万家,会员近1900万人,分别是五年前的2.76倍、1.87倍和1.59倍。其中,农民工会员870多万人。全省已组建行业工联会588个,覆盖企业3.6万家。基层工会涵盖单位数、基层工会委员会数和工会会员数连年排名全国第一。实施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在华企业集中建会行动,沃尔玛等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建会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跨国公司工会组建率达95%。加强了改制和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基本做到“企业改组改制到哪里,工会重建整顿到哪里”。
进一步创新工会组织体制,珠三角地区普遍形成了镇(街道)总工会、村(社区)工联会、基层工会三级工会组织网络。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积极探索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深化“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活动。各地工会对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极探索“聘、培、用、留”等新机制,初步建立起一支工会协理员、组织员队伍。
(三)深入实施依法维权工程,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各级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等209个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改。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幅提高,集体合同覆盖面不断扩大。共有20.6万家企业建立了集体合同制度,覆盖职工达1264万人。其中,有10.6万家企业签订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覆盖女职工500多万人。全力配合全国人大、省人大开展《工会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执法大检查,广泛开展法律宣传,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不断完善,成为工会源头参与的重要渠道。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断健全,17.5万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职代会制度,16.4万家企事业单位推行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10.1万家企业建立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进一步深化“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大对重大事故调查处理的参与力度,职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培训活动共培训职工584万人次。
以规范民主程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抓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履行工会职责,积极做好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稳定工作。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为载体,在全省总结推广了佛山市顺德区、湛江市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认真做好职工信访和“12351”职工维权热线工作,健全了职工信访信息定期报送和职工群体性上访及重大事件信息快报制度。建立了以基层工会主席、工会委员、工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形成“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通过购买社会法律服务等措施,向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旗帜鲜明、及时妥善地参与处理了一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了防范境外势力渗透的工作联动机制。
(四)深入实施帮扶困难工程,服务职工取得明显成效。
各级工会大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全省共建立帮扶中心710个,构建了上下互联、有效运作的帮扶网络。总结了茂名石化公司工会开展帮扶工作的经验,率先提出“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得到中央书记处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工会推广。送温暖工程扎实推进,共筹集送温暖资金6亿多元,累计走访慰问困难职工105万户,农民工400多万人。协助政府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通过各种形式培训下岗失业人员8万多人次,介绍职工就业9.6万人次。“金秋助学”活动共发放助学款1亿多元,资助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10多万人次。积极推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全省参保职工累计达466万人次。部署开展工伤探视帮扶活动,帮助职工落实工伤待遇,珠三角地区已实现逢伤必探。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同心协力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共捐款捐物2.67亿元。省总工会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决策部署。省总工会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关于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农民工办实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农民工维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工会深入实施农民工援助行动,把困难农民工纳入重点帮扶范围,为他们提供法规政策咨询、生活医疗救助、助学、追讨欠薪、法律援助服务,先后帮扶困难农民工27万多人次,发放帮扶款物4106万元。与劳动保障、建设、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雷霆行动”、“金霆行动”等专项检查,为61万多名农民工追回欠薪5.02亿元。加强省际间工会协调合作,省总工会与13个省市区总工会建立了农民工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双向维权。
(五)深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工会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扎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等活动,为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围绕“社会活动家、实干家、专门家”的要求,实施了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三年规划,轮训专兼职工会干部30万人次。工会协管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总工会主席全部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92个县总工会主席由同级领导班子成员担任。下发了《关于加强县级工会工作的意见》,促进县级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全面推进工会自身建设。工会经费委托税务代收工作在一些地方取得突破,工会经费稳定增长。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审查监督力度加大。完善工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工会企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人日报》和省内主流媒体对我省工会工作的经验进行了系列报道。产业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帮扶困难职工、维护产业职工具体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机关工会在参与内部事务管理、组织职工文体活动、改善职工福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权益工作有新成效,工会女职工组织进一步健全。工会调研、信息、统计等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一批重点调研成果和重要信息被省委和全总采用。拓展工会对外交流领域,与国外和港澳台工会及劳工界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过五年的努力,我们圆满完成了省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工会服务大局途径不断拓宽、社会影响更加突出,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工会组织凝聚力日益增强,维权机制不断健全、服务职工能力明显提升,工会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高。这些成绩,是在省委和全总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各级工会干部辛勤工作和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省委和全总,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及社会各界,向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民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广大职工、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和长期从事工会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工作理念上,必须牢固树立“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在工作格局上,必须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作大格局;在工作思路上,必须积极推进“三个转移”,即把重点工作领域转移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会,镇、村、基层企业工会及第三产业工会;在工作机制上,必须不断完善“三大体系”,即大力加强以“小三级”网络为基础的工会组织体系、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的帮扶工作体系、以社会化为特点的维权工作体系;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主办的工作全力以赴、争创一流,监督的工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协办的工作注重协商、尽力而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工会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主要是:工会动员职工的手段和效果还适应不了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工会维权的能力和水平还满足不了职工群众的需要;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还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等等。对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认真解决。
二、努力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排头兵
去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期间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致祝词,都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号召全国各级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大课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作了全面部署。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提出地,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排头兵,是时代赋予我省工会的崇高使命和历史机遇。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准确把握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从工会组织的性质、职能、特点和立场出发,积极创新、先行先试,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有新作为,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上有新举措,在增强基层活力上有新进展,在促进改善民生上有新成效,在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上有新面貌,不断开创广东工会工作新局面。
(一)准确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坚持共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共享。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省面临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协调难度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等新情况。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中受益良多,但目前仍有部分职工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部分职工的收入未能与经济增长同步,影响了这些职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挫伤了他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各级工会要在旗帜鲜明地代表和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积极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不断创新适应不同类型企业情况、满足不同层次职工需求的工作载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加注重推动落实改善民生的政策,督促有关方面及时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充分运用党和政府赋予工会的资源和手段,办好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情;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促进职工的收入与企业效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二)准确把握我省职工队伍的深刻变化,在坚持建设主力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展主力军。
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是农民工输入第一大省,超过80%的职工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来源、分布、构成都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广大职工的职业流动明显加快,思想观念日趋多元,民主法制意识普遍增强,自我实现的要求更加迫切。同时,职工队伍内部日益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和群体,队伍的整体素质仍难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各级工会要在更大范围内、通过更广泛的途径、采取更灵活的形式,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壮大工人阶级队伍。要更加注重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阶级意识和政治素质,引导他们继承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工人阶级一员;主动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创新职工技能培训的方式、载体和手段,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三)准确把握我省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坚持维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维权。
我省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一些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等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的实现带来了更深的影响。各级工会要从群众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研究工会组织积极协助党政有效参与预防、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的机制和手段,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为稳定器、减压阀的作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更加注重抓住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完善职工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发展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要深入研究农民工问题,针对农民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依法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准确把握国际工运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坚持扩大覆盖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增强凝聚力。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包括劳动者的前途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省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特殊,经济外向度高,是境外势力妄图分裂我职工队伍、对我工会组织进行渗透的重点区域,工会工作面临着更加开放、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各级工会要牢牢把握工会组建的主动权、工会组织的领导权和工会活动的主导权,在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的同时,始终不渝地维护工会组织和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要更加注重搞好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职工之家”建设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真心实意为职工说话办事,让会员和职工真正感到工会组织可信、有用,把广大职工紧密团结在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周围,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
(五)准确把握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
广东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广东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工会发扬传统、锐意进取,创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作模式和新鲜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点的工会工作新路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调整、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以及工会工作的领域、内容和对象的拓宽,都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任务。各级工会要珍视长期以来广东工运事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珍惜多年以来工会工作开创的良好局面,把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传承好、巩固好和发展好。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研究并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工会工作的有益经验,不断推动我省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切实尊重基层工会的首创精神,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着力打造一批职工满意、社会认可、有为有效的工作品牌,努力使我省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后五年广东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国工会十五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及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来的各项部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推动“三促进一保持”,坚定不移地投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实践中,以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轴,着力为职工服务、为党政分忧、为企业和谐、为经济加油,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争当全国工会工作排头兵。按照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省工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着力把握正确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局。
必须坚持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大力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和政治坚定,确保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认真落实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工会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同西方工会的本质区别,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要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及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以来的部署,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双转移”等战略的实施,紧密结合工会的实际,找准位置、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局。要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要坚持以职工为本这个核心,尊重职工主体地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实现职工体面劳动。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探索和把握新时期工会工作规律,建立健全工会工作长效机制。要遵循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正确反映传统产业工人和新兴产业工人的利益,充分调动相对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工会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地方和产业工会、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关系,不断谱写广东工会事业的新篇章。
(二)着力为职工服务,切实解决职工的突出问题。
推动解决职工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动落实《就业促进法》,积极实施各种就业创业帮扶举措,加强职业培训,鼓励职工以创业带动就业。五年内,通过各种形式培训职工200万人,扶持失业人员就业20万人。积极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政府加强对企业、行业工资分配的调控和指导,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重点改善一线普通职工、低收入职工的工资福利。积极推动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不断扩大职工互助覆盖范围。五年内,参保职工要增加300万人次。
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要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积极开展生活救助、法律援助、金秋助学、工伤探视、就业援助等主题帮扶活动,每年为职工群众办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重点帮助现行政策尚未覆盖或按政策帮扶后仍有较大困难的职工。大力加强县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根据我省实际,不断拓展帮扶项目,提高帮扶水平,努力实现工会帮扶工作与政府社会管理体制的有效衔接。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各方面支持,优化工会经费支出结构,完善帮扶的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制度,促进帮扶中心持续、健康发展。
认真做好农民工工作。要把“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进一步落到实处,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实施“家政服务工程”,拓宽就业渠道。继续着力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推动建立预防和解决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推动解决农民工的社保转移接续问题。督促企业落实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促进企业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协助党政部门做好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工作,推动农民工逐步实现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城镇居民待遇,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在农民工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三)着力为党政分忧,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工作。要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有工会;哪里有工会,哪里就要有健全的工会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以职工为主与依法建会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组建,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会组建工作考评体系。创新会员入会模式,完善会员会籍管理办法,加大在农民工中发展会员的力度,提高劳务派遣工的入会率,重视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会员,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力争我省会员数、基层工会数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针对不同行业职工群体的诉求,根据我省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的形势,大力加强县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联会建设,争取用两至三年时间使珠三角地区实现联合化的全覆盖,非珠三角地区联合化有较大的进展。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对镇(街道)、村(社区)工会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有人想办事、有钱能办事、有规办成事。及时抓好国有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的整顿和重建,确保工会组织不断层、工作不断线、会员不流失。
进一步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要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及《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继续抓好企业工会的规范化建设,健全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工会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深入开展“会员评家”、“职工之家”、“双爱双评”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建设,增强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和服务,尽快出台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的具体意见,把基层工会一时难以履行的部分维权职责上提一级。在镇(街道)、村(社区)和基层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力争用五年时间,使珠三角地区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干部基本覆盖村工联会,非珠三角地区基本覆盖镇总工会。县和县以上工会要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支持基层工会干部敢于维权、善于维权。
(四)着力为企业和谐,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强化宏观协调和政策参与。要主动参与同职工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的制定,推动出台《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及修订《广东省厂务公开条例》。推动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向镇、村和产业延伸,研究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切实发挥各级人大中职工代表和政协工会界委员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表达民意的作用。积极配合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及时纠正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要全面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扩大活动覆盖面、健全领导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上下功夫。五年内,全省参与创建活动的企业要达80%以上。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切实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积极推行建立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机制,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加大上级工会代表下级工会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加强工资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积极推进以世界500强为重点的外资企业集体合同工作。五年内,全省已建工会的企业集体合同建制率要达85%以上。不断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广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进一步健全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五年内,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的建制率要达80%以上,厂务公开的建制率要达80%以上,公司制企业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建制率要达60%以上。要高度重视企业改制重组和关闭破产过程中的民主管理工作,企业改制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大工会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力度,着力解决侵害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安全健康权益的突出问题。
切实做好维稳和防范抵御工作。要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警,认真分析排查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健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理等制度。认真贯彻《劳动争议仲裁法》,加强基层和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推动人民法院委托工会调解劳动争议案件工作。对于严重侵犯职工权益的重大案件,要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职工说话,敢于代表职工与企业交涉协调。加强职工群体性事件调处,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发挥工会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加强职工热线电话工作,完善工会信访工作制度。注重对职工尤其是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通过正常渠道、合法形式来表达利益诉求。认真抓好网上舆情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了解职工诉求、消除职工疑虑,防止别有用心的人炒作职工维权个案。高度警惕境外势力与我争夺职工群众,对我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渗透、破坏,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工作联动机制,切实把防范抵御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五)着力为经济加油,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科学发展建功立业。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要按照“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大力开展“新十项工程”劳动竞赛。每年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推动以“优质、高效、快速、创新、安全、廉洁”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深入发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展竞赛的领域和范围,力争用五年时间,已建工会的企事业单位的劳动竞赛覆盖面和职工参与率分别达95%、90%以上。切实抓好地方和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不断创新技术技能比赛的内容和形式,每两年总结、宣传一批全省职工先进操作法和先进工作法,促进职工技术比赛、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共同约定行动”,保护、调动和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发挥职工才智、增强职工竞争能力、激发职工自我参与意识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职工头脑,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制定实施我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和经费保证机制,形成全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推动政府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的投入,依法督促企业保障职工培训经费,建立社会化的职工技能培训体系。继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推动活动与政府技能人才培训计划、执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有机衔接,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高度重视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继续办好农民工业余学校等培训阵地,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在全省建立一批开展素质建设工程的示范基地。加大“职工书屋”建设力度,五年内全省要建立3000个以上省级示范点,在职工中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以政务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企业为重点,深入开展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围绕建设文化强省、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的目标,积极发展具有工会特色的文化事业,建设职工文化阵地,推动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不断提高劳模的政治荣誉感和社会地位。进一步营造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社会氛围,以劳模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做好劳模的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注重在一线职工中培养和选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模。切实关心、爱护劳模,推动劳模待遇政策的落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协管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热心工会事业、职工群众认可的干部选拔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来,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工会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重视提高工会干部协调劳动关系、应对突发事件和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加强镇、村和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用五年时间将全省专兼职干部轮训一遍,努力建设一支坚持和适应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
建设学习型工会组织。广大工会干部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职工学习,使各级工会组织成为学习型工会组织、各级工会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工会领导班子。要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不断促进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为做好工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党中央、省委和全总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体系的学习,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会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广大工会干部真正做到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
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工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职工群众。要大兴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牢记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思想上尊重职工群众,感情上贴近职工群众,行动上深入职工群众,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防止和克服行政化、机关化倾向,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深入困难多、职工意见集中的地方,真诚倾听职工呼声,真实反映职工愿望,真情关心职工疾苦。着力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健全工会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集中时间精力深入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
注重统筹兼顾,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为工运事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高度重视县级工会建设,加强分类指导,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支持县级工会从自身实际出发,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特色工作,更好地为基层为职工服务。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产业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全国产业工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理顺产业工会的组织体制及其与地方工会的关系,充分发挥产业工会调查研究、参政议政、联系协调、指导服务的作用。机关工会要针对机关工作实际,根据机关职工需要,不断优化服务。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借助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要广泛深入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和建功立业工程,扩大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切实维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要加强工会经费收缴和审计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经费财政集中划拨工作,强化经费审查,健全监督机制,依法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要推进工会企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全省工会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会调研、信息、统计等工作的水平。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做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县总工会恢复重建工作。要继续深化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工会及劳工界的交流,加强同各国工会、区域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及劳工界的交往,拓宽友好合作领域。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我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