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重点,拾遗补缺深入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按照全国总工会的统一部署,2009年全省工会“金秋助学”活动从715日启动,目前已全面开展,将延续至910日。我省各级工会上下联动,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帮助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是工会拓展送温暖活动内容,拾遗补缺,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城镇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困难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把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这些困难群体。中央财政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并逐年加大对我省帮扶工作的支持力度。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也高度重视,省财政专门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省、市、县等各级工会亦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用于对困难职工、农民工的助学等帮扶救助。

几年来,我省各级工会不断创新助学举措,丰富助学形式,整合内外资源,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使“金秋助学”活动成为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重要抓手,成为工会叫得响、见实效的品牌工程。五年来,全省工会累计筹集助学资金一亿多元,帮助10多万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圆了上学梦。今年,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把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作为“金秋助学”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了“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通过举办专场就业招聘会、提供勤工俭学机会、发放交通补贴等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取得很好的实效。在对口援助汶川灾区助学方面,加大了资金支持力度,使灾区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感受到了广东工人阶级和工会的深情厚意。

为了深入扎实地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责任意识。开展助学帮困活动,是工会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推动工会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工会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难的有效载体。各级工会要增强对“金秋助学”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心。

二、突出助学重点。今年助学的主要对象包括5类人群:家庭人均收入略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存在家庭成员患大病、残疾等特殊困难的低保边缘职工子女;低保职工家庭中经过政府救助后生活仍然困难的职工子女;我省对口援助的地震灾区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就业困难的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在城市上学的困难农民工子女。把握了重点,就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身上,就真正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三、创新助学方式。除了提供直接的资金帮助,要采取多种形式助学,如与校方联系减免学杂费、帮助申请助学贷款,动员和组织企业家、劳模等个人和单位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推动培训、创业、社保、税收等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等。

四、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在助学活动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把实践中形成的好形式、好做法制度化,如社会募集制度、结对帮扶制度、跟踪回访帮扶制度等。同时要规范资助程序,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让社会放心,让职工满意。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扩大"金秋助学"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帮困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