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工会工作的思考

■南海区工会“企业发展我发展、齐心协力谋发展”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学习创新求质变,转型升级走新路”是区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发展新战略。在南海转型升级裂变中,工会工作要想取得新发展、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我们认为,必须要积极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切实发挥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着力建设有为工会、活力工会、维权工会、温馨工会,以期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彰显工会组织的新作为。

一、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南海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前提是价值观念和发展理念转型,目标是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根本路径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添发展动力,优化发展布局,突破发展瓶颈,强化先发优势,培育新的发展元素,重点领域是产业结构、增长模式、体制机制、开放格局、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工会工作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是:①转型升级给工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更加广阔的舞台;②转型升级使南海走上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南海的工人运动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和新的高潮;③转型升级为工会进一步推进自身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地方和企业发展的工会维权机制提供了新的要求,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挑战是:①转型升级必然导致职工队伍内部结构的重大变化和利益需求的多样化,这既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又使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维护职工权益的机制更加繁重、紧迫;②转型升级对职工队伍素质的要求更高,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任务更加繁重、紧迫;③适应转型升级,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等的改革与创新更加繁重、紧迫;④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的任务更加繁重、紧迫。

二、经济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工会工作的思考

综上分析,面对产业的转型提升带来的深刻变革,南海工会唯有不断解放思想,推动创新发展,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才能在转型升级发展中有为有位。我们的思考是:

思考之一:突出转型升级目标,着力建设有为工会

(一)劳资双赢,引导职工树立命运共同体理念。今年,各级工会组织要深入开展和落实好“企业发展我发展、齐心协力谋发展”系列活动、“百名工会干部进企业”两项工会行动计划,号召广大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将维权与企业发展两大命题紧密结合起,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维权的经济基础、关爱职工的物质底蕴和个人发展的阶梯。在活动中,要突出加强对职工的形势教育,使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正确看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广大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努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厂兴我兴、合力闯关的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把企业和职工凝结成强大的群体合力,及时转化为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凝心聚力,组织职工为企业转型升级做贡献。我们认为,产业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发展一定要高端化,而技术上的创新、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才结构的优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有效的节能减排等,都是行之有效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式。基于此,我们将在全区叫响做实三大工会品牌工作,即:围绕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四个十万” (十万职工技能比赛活动、十万职工技术创新攻关活动、十万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十万职工节能减排活动)职工竞赛品牌;围绕提升企业班组管理水平、塑造一流团队,打造“工人先锋号”创建品牌;围绕培育一流企业、营造和谐创业环境,打造“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品牌。主要措施:①进一步完善细化三大工会品牌工作标准;②建立健全三大工会品牌工作评价审查机制;③对“工人先锋号”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实施动态化管理;④探索区总专门设立奖励基金专项用于三大工会品牌工作创建活动。

(三)提升素质,为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实现南海经济的转型发展,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创新型职工人才队伍。近年来,南海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相当低。据统计,超过六成的外来务工者是小学文化水平。如何打造一支能适应转型发展要求的职工队伍?是工会在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工作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工会将从三个层面着力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的建设。

第一层面,以企业为主体和依托,抓好量大面广的在职职工岗位技能适应性培训,为企业提供数量充足、操作熟练、适用对路的一线操作岗位员工。

第二层面,以技能培训学校和大中型企业的技能培训和实训基地为主体和依托,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和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南海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

第三层面,以政府、企业扶持政策措施为引导,鼓励和支持职工开展岗位创新活动,努力打造适应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型职工人才队伍。为此,我们将着力加强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区总工会计划2009年至2011年,以促进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目的,拨出和筹集一定资金,统筹安排对10万职工开展职业资格、专项技能和岗位技能培训工作。二是全面深入推进“技能培训、技能练兵、技能比武、技能晋级、技能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和职工岗位创新工程。三是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推动实施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示范工程,广泛开展为职工送文化、送知识、送节目等精神文明服务活动,积极组织第二届职工文化节,进一步深化“创争”活动,推进职工书屋、职工文化俱乐部建设,选树培育一批先进示范单位,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的软实力。四是加大劳模先进和技能创新人才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企业职工培训专项经费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企业、职工三方共同负担的格局,实现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良性循环。

思考之二:突出固本强基工程,着力建设活力工会

(一)强化工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最广泛的组织基础。随着产业的转移提升,会有部分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转移出去,也会有一些新的经济组织不断地进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一要按照全总最近提出的“双措并举,二次覆盖”要求,强化“组织覆盖”、“民主管理”等基础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工会创新发展能力,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提供组织保障并营造氛围。二要积极联合党委组织部门进一步推动“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系统工程建设,共同培养党工人才后备队伍。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党工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进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和工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工会组织水平。三要坚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探索“星级职代会”创建试点活动,保障职工更好地行使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四要扩大工会组织向新经济组织覆盖范围,工作重点转移至行业、楼宇、建筑工地和服务业等,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娘家”中来。五要探索村(社区、工业园)工联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着重激发基层工会工作活力。近年来,通过各级工会的努力,我区工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至目前,全区有近1.4万家基层工会,形成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小五级”全新工会组织网络。已建工会如何发挥作用?是工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把企业“有”工会,通过规范建设到“像”工会,再到真正发挥作用“是”工会,作为南海工会必须唱好的“三步曲”。一要深化“百千万”工程活动,总结、宣传、推广典型,在原来“六有”要求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夯实工会基础,促使一批空壳、挂牌的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二要切实加强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工会的分类指导,替代、带动、引导基层工会开展活动。三要进一步明确镇(街道)总工会工作职能,健全镇(街道)总工会的工作运行机制,发挥好地方一级工会的作用。四要探索建立基层工会干部保护和激励机制,设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加强对基层工会干部的保护。五要重心下移促进以村(社区、工业园)工会“信息驿站、阳光驿站、幸福驿站”为重点的“职工之家”建设。六要加大工会干部培训力度,打造一支能适应转型升级要求的工会干部队伍。

思考之三:突出推动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着力建设维权工会

(一)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完善职工利益诉求机制、职工权益保障机制、职工困难帮扶机制,实现职工权益维护的最大化。完善工会向上级党委汇报工作制度、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完善信访接待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工会代表(委员)、帮扶工作者工作报告制度等,实现双向沟通,满足职工群众的诉求需要。推动非公企业劳动关系主体平等协商自主协调机制建立。通过推行实施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代会制度,培养并储备工会工作职业化的人才队伍,贯彻《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等措施和手段来提升用人单位工会组织的主体地位;构建劳动关系平等主体,加快形成非公企业劳动关系三个主体的平等协商和自主协商机制,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产业升级、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创好软环境。

(二)努力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探索建立工会职工代言人制度。整合利用工会信访、劳动关系预警和职工法律援助等维权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主席、职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职工利益诉求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反馈程序,由事后调处向事前预防转变,由被动等待向主动争取转变,在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加班补贴、工伤待遇、辞退补偿、女工保护等方面积极代言、有效代言,实现职工群体利益诉求集中处理工作的制度化。加强劳资关系矛盾预警工作,认真分析排查劳资关系不稳定因素,重点监测敏感行业和困难企业建立信息通报、应急处理等制度。健全调解机制,把劳动争议解决在企业、解决在基层,积极探索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方式,将基层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有机衔接,全方位、多层次调处争议,加强职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全面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加强以同甘共苦为特征的企业利益共同体建设,强化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意识,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加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与职工风险共担、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增强共渡难关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搭建民主对话平台,提高企业效益实现率、职工权益保障率、劳动争议减少率和职企双方满意率,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区90%的企业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思考之四:突出打造困难帮扶品牌,着力建设温馨工会

(一)推动落实职工社会保障。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家庭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督促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推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关系接转难等问题。进一步推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制度,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不断扩大覆盖面,让参保职工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二)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一是完善送温暖活动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结对帮困、金秋助学、临时救助、工伤探视、关爱劳模等惠民工作,促进工会帮困送温暖工作向外来务工人员延伸,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从人员、资金和运作管理等方面对镇(街道)帮扶中心建设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镇(街道)和基层工会帮扶工作网络,实现“零距离掌握职工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帮扶困难群众”。三是为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咨询、创业指导、技能培训、职业介绍“一条龙”服务,帮助他们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四是探索实施工会“温暖—脱贫—致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