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金融海啸影响的加剧,我国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成为必须重视的问题。工会组织是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在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协调企业与职工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新时期赋予工会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

一、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进入新时期,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过程中,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样化日趋明显,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凸显,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如企业形态和劳资关系复杂化;员工主人翁意识淡薄,企业凝聚力弱化;工会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等。这些问题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给工会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企业形态和劳资关系复杂化

纵观当代企业形态和劳资关系的变化,呈现出三种特征:一是私营企业,呈现出对立冲突型的劳动关系,当今社会上大部分劳资纠纷案件都发生在这类企业中;二是民营(股份制)企业,基本上是以家族式或合伙人为基本特征的伙伴型劳资关系,随着这类企业做大做强,产权纠纷和利益分配不公引起的纠纷案件也呈增长态势;三是国有控股(合资、合作)企业,这类企业主体一方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管理者,另一方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大多实行的是契约或合同制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比较明晰,发生侵权行为相对较少。以上三种不同的企业形态和劳资关系特征,决定了所在企业工会维权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二)员工主人翁意识淡薄,企业凝聚力弱化

企业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为了维持企业生存或追求更高的利润,容易忽视以致侵犯员工的利益,尤其在当前情况下,一些企业中确实存在重经济效益、重经营业绩、忽视员工权益的问题,如一些企业发生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险情,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或事故隐患的产生有社会根源,但也有企业只重眼前利益,不重长远投入,所以险情不断,容易给员工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一些企业由于赶工期,让员工长期超负荷工作,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员工工资没有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拖欠工资现象时有发生,相应的报酬得不到明显改善;还有一些企业伴随着人员增加,原有的生活、文化设施已难以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企业对此主动改善或超前准备不够,一定程度上已降低了员工的生活保障标准和条件,侵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企业可能难以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也不排除少数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借机恶意欠薪或降低员工工资福利待遇等等。上述原因削弱了企业凝聚力,淡化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淡化了员工主人翁意识,有的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存在不稳定因素,既不利于创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也不利于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工会维权的难度增大。

(三)工会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是工会组织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发生了从“独立地位”向“边缘地位”转化。一方面,企业中的工会组织被随意撤并,将工会组织及其办事机构并入党的部门或合署办公,使它相对原有独立的机构、有专职的工会干部、有独立的活动场所而言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企业组织特有的制度安排和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限定了工会组织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空间,企业中工会主席受聘于企业组织,工会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看企业行政领导的意志如何,工会组织相对于企业组织经营体系而言也被边缘化了。

二是企业组织内工会主席地位发生了变化。企业工会主席由原来“工会工作者”向“党群工作者”转变,其地位相对于过去专职工会主席来说提高了。由于企业工会主席在企业组织中大多数由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兼任,有的一身兼几职,更有甚者,在部份改制企业中,随着企业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关系变得松散,党组织在企业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党的工作也由工会组织承担下来。这种变化,使工会主席一方面由于地位提高,在参与企业决策、获取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现保证监督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由于兼职太多,往往是“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从而影响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股份制改造后的企业工会组织作用和影响力有所减弱。传统体制下的企业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多由企业党委部门、上级工会组织领导,组织领导是坚强而有力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原有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其工会组织和党组织与主管部门逐渐脱钩,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有效的股份制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因而,股份制改造后的工会组织的管理出现多元化。有的仍然留在原有地方工会或产业、集团工会;有的把组织关系迁往地方街道;有的把组织关系挂靠某一部门;有的把组织关系迁走,自已管理自己,实际上处于地方管不着,上级主管部门也管不着的“两不管状态”。在这些企业中,非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原有工会组织体制对管理工会组织没有实际上的控制力,工会组织的作用也就难以渗透到企业组织的经济行为之中。

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

工会组织是员工“代言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是工会最根本的职责;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企业越是困难越要紧紧依靠员工群众。各级工会应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解决上述问题,引导广大员工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重视和发挥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工会是直接维护职工权益的群众性组织,按照《工会法》的规定,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工会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般而言,工会建设较好的企业,劳资关系就较为协调,职工与资方沟通渠道就比较畅顺。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也意识到工会的作用。部分企业不支持工会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工会性质不清楚所致。对这些企业,如果加强宣传,转变这些企业的认识,工会工作就可以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

针对企业形态和劳资关系复杂化问题,工会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劳动法的宣传力度,使《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深入人心,并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开展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劳动用工管理对策研究,完善合同体系,避免产生纠纷。对非公有制企业中最有可能出现劳资关系问题,工会组织应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措施。一般而言,劳资关系问题的表现最主要有拖欠职工工资、劳动事故和劳动安全纠纷、超时加班等几种形式。拖欠职工工资现象经常出现在经营效益不好,企业生产能力紧缺的企业。不同类别的企业工会,应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比如设立信息员制度,负责在企业出现问题征兆时,向上级工会报告,使劳资矛盾能够及时被化解在萌芽状态;监督完善操作层面的规则——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作用和实际履约与劳资关系和谐秩序直接相关,为此,工会应监督各级劳动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经常进行劳动合同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劳动者和雇主都能切实了解劳动法律的效力。

工会应依法协调好各方面的劳动关系,依法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所有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都应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由工会代表员工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督促企业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保障多数员工在法定劳动时间、正常工作条件下从事劳动,并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报酬。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不断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对无正当理由拒签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或违反合同、协议内容的,以及其他侵害员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应依法处理。着力抓好员工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以维护员工最基本的生存权,主动参与企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安全文化,关注员工福利条件的有效改善,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员工成果共享、水涨船高的人本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权益,实现企业安全、稳定、和谐。

(二)切实保障员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强化员工主人翁意识

坚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职工董事监事、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不论何种组织形式、何种经济成份,都必须坚持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凡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有关事项,都必须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执行,依法落实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通过依法选举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工会主席参加或列席董事会、监事会、行政办公会等形式,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的实现形式。加强对厂务公开的分类指导和考核,扩大厂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推动厂务公开制度的规范性。企业改革方案、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组织在具体的维权过程中,一是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在企业管理方面要维护职工的参与权;在重大决策方面要维护员工的知情权;在安全生产方面要维护员工的生命权;在员工教育培训方面要维护员工的受教育权;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要维护员工享受权。二是维护单位利益。工会组织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单位与员工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使单位的决策、领导的意图及时向员工宣教与落实,使员工随时了解单位的方针、政策以及各类规章制度,并及时征集员工意见及建议反馈至单位决策层,使决策更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做到政令畅通、上下同心,从而调动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使每位员工都善于思考,敢于进言。三是作为工会组织,应做竭力推进民主管理的倡导者与维护者,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为天职,切实履行工会维权职能,要实现工会维权工作重心从一般性维护员工合法利益向“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共享成果”,合理争取和改善员工生存与发展条件的根本性转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亲情化管理,创造和谐环境。四是要充分体现“顺民心、合民意”,工会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通过调研、座谈、对话、恳谈等多种形式,让员工说出想说而无机会说的话,管理层听到想听而无机会听到的话,使员工有话能说,有话敢说,有话有地方说。五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管理机制。要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单位的方针、政策、发展目标,能充分代表广大员工的意愿,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得以充分肯定与完善。要实施民主评议制度,单位领导干部要接受职代会对其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评议,既要评议领导班子的集体情况,也要评议领导成员个人表现;要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单位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等,都必须公开,使广大员工参与民主决策,行使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六是引导广大员工进一步焕发主人翁责任感,在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中多做贡献。工会要引导广大会员在金融危机面前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帮助和引导员工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当前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要发挥工会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主动加强对员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使广大员工不仅冷静面对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难,而且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和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自身所具有的优越性,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积累的雄厚基础和应对危机的丰富经验,看到我国巨大内需市场的支撑和诸多战胜困难的积极因素,从而进一步坚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信心,充分理解、积极支持和全面落实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努力把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三)工会应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推进工会工作的创新,需要工会干部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实践,善于在学习中掌握新知识、新理论,善于在思考中提升新思路、新观点,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新方法。要做到“三克服三增强”:一是克服行政化、增强群众性。工会工作必须坚持以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为出发点,坚持吸引、说服、教育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坚持克服工会工作的行政化倾向,明确树立群众观念是工会活动的主体观念,把职工群众对于工会活动的关心和参与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动力,把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投身于经济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基本要求。二是克服形式化,增强实效性。要多为员工办实事,并尽快从单纯活动型、娱乐型转变过来,追求工作效益和工作效果,增强工作的实效性。三是克服表面化,增强针对性。企业应针对员工业余时间的文化需求,加大投入,工会工作也要有深度,力戒表面文章,提倡跟踪指导,克服那种只有布置总结,缺少中间过程指导工作的现象,使企业尽到更大的社会责任,使工会真正成为员工信赖的“职工之家”。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的自身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好配强工会领导班子,把政治坚定、责任心强、敢于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敢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来。工会干部要与党政干部一视同仁,通盘考虑他们的教育、培训和使用。工会干部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新的思维方式,在继承工会工作一些传统工作方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进入新时期,工会面临的环境、条件、内容、对象都在不断的变化,摆在工会工作者面前的任务还很重,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路子任务还很艰巨,这就需要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牢牢把握主动权,以更深远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得力的措施,不断地为探索出新时期工会工作新路子做出不懈的努力。只有思想上有新解放、理论上有新发展、作风上有新改进、实践上有新创造,努力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工会工作才能始终适应时代要求,反映员工意愿,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事业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