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决心 凝聚奋进力量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在省总工会十四届二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节选)
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陈伟东
(2020年4月23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2020年广东工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六、七、八、九次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按照省委和全总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四最”“四让”工会工作要求,着力抓好工会制度体系建设、治理能力建设、工作品牌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多做脱贫帮扶的工作,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做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全力推动广东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努力奋斗。
一、聚焦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团结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加强学习宣传。
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推进新思想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
常态化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推进工会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推动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引导职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围绕迎接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抗击疫情等重大主题,广泛开展职工主题宣传活动,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三是加强职工文化建设。
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教育。
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传播普及。
推动职工文化建设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发展职工特色文化项目。
加快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建设,深化粤港澳职工文化交流,增强三地职工群众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
用好工会报刊、网站、新媒体宣传阵地,深化“职工书屋”“广东工人艺术团”“工人文化宫”品牌建设,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
二、聚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
一是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全总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全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把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作为工会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不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
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稳妥做好疫情善后工作,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落实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支持政策,全额返还小微企业2020年、2021年工会经费,安排专项资金回拨补助有困难的中型企业工会。
二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牵头筹备召开2020年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评选表彰向各条战线的基层职工群众和为抗击疫情作出重大贡献的一线医务人员倾斜,继续把在粤工作的港澳台职工纳入省劳模评选范围。
统筹做好表彰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掀起学习宣传劳模的高潮。
推动“南粤工匠”建设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发展计划,叫响做实“南粤工匠”品牌。
协助全总办好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三是开展“凝心聚力决胜小康”行动。
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等重点任务,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探索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开展竞赛的形式和载体,推动企业与职工同担责任、共渡难关。
拓展“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内涵,探索建立大湾区行业职工技术创新联盟,总结推广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经验,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创造活力。
四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行动,适时召开全省工作推进会。发挥工会牵头协调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出台更多有关产业工人的政策举措。
落实全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项目试点要求,完善劳务派遣工管理和权益保障机制。
推动完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广东工匠学院建设,支持广州工会筹建大湾区工匠学院,提升“求学圆梦行动”品牌效应,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创造更好条件。
三、聚焦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制度机制
一是完善职工困难常态帮扶制度。
切实增强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全力以赴推进解困脱困工作。
完善职工困难常态帮扶制度,推动建立预防相对困难职工家庭返贫返困长效机制,及时跟进建档立卡做好帮扶救助。
全面落实解困脱困责任制,明确每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时间、期限和责任主体,加大人、财、物投入,确保到2020年年底工会现有建档城镇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
二是落实“五个坚决”长效机制。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维稳工作机制,牵头开展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专项行动,推动完善全省工会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密切关注因疫情引起的劳动关系矛盾,加快劳动关系监测点建设,及时准确掌握劳动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
健全职工队伍稳定风险排查机制,坚决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劳动领域维权维稳专业队伍和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力度。
三是完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
针对疫情给企业和职工带来的影响,全力做好对复工复产、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等指导和服务,强化稳就业各项政策举措的落实,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优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
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推进企业建立多形式多层级沟通协商机制,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推进“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集体协商行动。
积极参加全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广东经验”。
落实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加强对欠薪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生活救助。
深化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督促协助企业承担防疫和安全生产责任。
四是健全服务职工工作机制。
继续做好对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职工的关心关爱工作,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和服务,跟进落实防疫一线医务人员疗休养工作。
推进职工生活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形成“帮扶中心+服务职工社会基地+基层工会”区域性协作服务职工模式。
健全工会送温暖常态化工作机制,优化职工子女托管服务和企业职工社团创投活动,推进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司机之家、爱心妈妈小屋等服务阵地建设。
加大工会定点扶贫投入规模和帮扶力度,坚决按期完成工会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
配合相关部门落实中央惠港惠澳政策,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职工服务新机制。
四、聚焦发挥工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工会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是深化工会改革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探索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广州深圳“双城联动”及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相适应的工会工作新模式,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把工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深化智慧工会建设,推进工会智慧数据库、新媒体矩阵、工会协同办公平台、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粤工惠”平台社会影响力。
二是加强工会基层基础。
深化“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机制,推动基层工会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规划。
持续抓好全省“三个一批”示范点、重点工程项目工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县级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
继续推进25人以上企业和已缴纳工会经费筹备金企业建会工作,不断加强“三新”领域工会工作,实现更大范围的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度机制,推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数量上进一步增加、素质上进一步提升。
三是健全工会资产管理机制。
制定推动全省工会资产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健全工会资产监管制度体系、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工会财务预决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工会常态化经费审查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工会经费使用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五、聚焦推动新时代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全总重大决策部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制定基层党建任务清单,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落实“一岗双责”,推动建立党建与工会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相促进机制。
一以贯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深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落实好《省总工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突出政治素质考察,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加大干部正向激励力度,建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基层的考核导向。
抓好干部培训,举办好各类主体班次,注重提升群众工作本领和运用制度、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
三是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
扎实做好新一轮省委巡视前的自查自纠工作,围绕干部选拔任用、经费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资产监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找问题、抓整改、见实效。
充分运用省委经济责任审计和经费审查审计成果,推进巡视整改与日常监督贯通融合。
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承办好全总成立95周年理论研讨会,探索新时代工会理论研究新路子。
做好省总女职委换届工作,推动工会女职工工作创新发展。
完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打造产业工会特色工作品牌。
加强工会港澳台工作和外事工作,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工会联席会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