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帮扶工作推动特区和谐发展

——深圳市总工会深入打造困难帮扶工作品牌

得改革开放之先,深圳已挤身全国经济发达城市行列。但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在高楼大厦和都市霓虹的阴影里也仍存在着贫困一族,存在弱势群体,存在着为就业、为温饱、为住房、为看病、为子女上学发愁的职工群众。作为广大职工利益的代表者,深圳工会一直关注着困难职工的生存状态,为他们排忧解难、寻找对策,实现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过不下去”的目标。切实落实依靠方针,全面履行工会职能,构建职工维权社会化平台,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化解了劳资矛盾,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稳定,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推动了特区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圳形成困难职工群体的背景

. 作为一个年轻城市,深圳在经济发达的背景下仍出现困难职工有其特殊原因:

——深圳特区最早实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劳力市场化以来,原有的老深圳职工由于年龄偏大和文化技术素质低,又没有一技之长,所以难以适应改革的形势,导致就业门路窄,影响他们经济利益的主要因素。

——深圳特区建设初期的两万基建工程兵开入深圳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后来工程兵建制改为企业,靠自找出路,自负盈亏生存,基建工程兵由于缺乏市竞争的经验和高科技能力,大部分工程兵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又无其他专业技术,大批工程兵下岗、失业,造成了家庭贫困。

——随着深圳特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大批“三来一补”企业要大力创办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大量低素质劳动力与高新产业的发展很难相适应,所以从事简单劳动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之间拉开了差距,一大批职工经济收入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渐渐下降。

——这几年来,深圳特区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力度,越来越多国有企业实行改组、兼并和“放小”,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使得大批职工断了工资收入,特别是夫妻双方都下岗、失业、家庭生活十分困难。

——企业生产经营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或面临破产境地,直接影响职工收入。有些企业长期拖欠职工的工资,职工虽有工资标准,但又无法领到工资或领足工资,又不能纳入政府救助,两头不到岸。

——特困职工多是老、弱、病、残,文化素质偏低,自我解困能力又差,如受到意外事故、家庭成员患重急病或残疾,医疗费不堪重负,拖垮了家庭经济,致使家庭陷入困难。

——对低收入和夫妻下岗失业的职工家庭还要供养子女读书费用,本来低收入已造成家庭低生活水平,一旦子女考上高中,大学等义务教育,就为高学费犯愁。

二、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面前一项重要的政府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为处于困境的职工排忧解难,为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是新形势下工会履行维护职工合法利益基本职责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市总工会就致力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对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的职工家庭进行动态跟踪,使全市有困难职工都纳入工会“送温暖”工程覆盖之下。目前,我市6个行政区总工会全部建立了帮扶中心。市总制定了关于建立帮扶中心的具体实施意见和验收办法,并把帮扶中心建设工程作为市总对各区总进行考核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区总工会先后相继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和“帮扶”中心,建立工程制度积极筹集资金;确定帮扶对象救助形式;制定帮扶标准及申请程序。各自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积极推动各区帮扶中心的建立完善,推动有条件的产业、行业、街道办和职工人数多的企业建立帮扶中心,形成广泛的上下联动的全市帮扶中心网络。

各级工会还建立了帮扶困难职工的摸底、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细化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服务职工的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市有关政策的制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体系,提高规范化程度,并争取更大政策支持,打造服务职工的强有力平台。努力把握新形势下帮扶工作的特点,规律和趋势,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困难,因人、因事地提供帮扶,把服务做深做细做实,切实把“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叫响做实,让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沐和谐阳光。

三、建立职工解困济难基金会

根据“扶贫济困,互助友爱”的宗旨,以实施“送温暖工程”为需要的目的,深圳市职工解困济难基金会于1 996年5月成立。基金会并制定了《深圳市职工解困济难基金会管理和使用办法》,明确规定了基金会的名称、宗旨、任务、组织机构、程序,基金会资金的募集、归集、储存、增值、发放对象、发放程序等内容。至今募集资金243l万元,每年两次对全市特困职工进行救助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并落实专人动态跟踪管理。在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大规模的“送温暖”活动,市领导和市总工会的领导带队上门慰问特困职工。到目前为止,先后实施了22次大规模的“送温暖工程救助活动”,对全市24263户(次)特困家庭实施了救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保障及医疗、住房、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实施救济总额达2740.65万元。近年开展了“外来女职工安康服务快车"行动,全市已有11万名职工参加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险计划,累计为84名患病的女职工申请了理赔。市总工会还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金众、越众等六家原基建工程兵企业困难职工生产生活问题,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困难人员发放救助金,对受意外事故致使家庭陷入困境的职工实施了应急救助。2002年我们启动实施了“助学工程”,开展了“工会助学活动”,三年来给我们一大批困难职工子女入学发放救助金,帮助他们完成学业。2006年市总工会解困济难基金会加大助学工程力度,让特困职工子女有书读,有学上,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生活困难而失学。我们通过摸底调查,对上大学中学的特困学生分别给予2 500或1500元的学费资助,还给光明街道45名困难学子学习机会,让他们免费就读工会中专,免去三年学费、书费、军训费、校服费和住宿费等,总金额达1 60多万元。

市总工会还成立促进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租用7000平方米的场地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并推出50多个工种长期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免费提供再就业培训;各级工会深入调查了解下岗职工状况,召开下岗职工再就业现场会,引导下岗失业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帮助60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8500多名劳务工实现再就业。

在市委和政府有力领导下,市总工会积极协助民政部门对企业“低保”对象进行排查,促进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覆盖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职工,加大帮扶力度。这些年来,全市没有一户职工因生活困难而过不下去或发生悲剧,没有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贫而辍学。工会的帮扶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职工以及社会的普遍赞誉。

四、努力构建大帮扶格局

构建大帮扶格局,是工会顺应形势要求,在实践中创造的帮助和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通过帮扶中心这个“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帮扶网络,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六大帮扶体系”(低保、助学、医疗、法律、再就业、关爱)。建立一支专兼职队伍,难过聘请兼职义务服务,机关人员轮流值班,以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为全市困难职工提供来信来访,政策援助,子女助学等方面的直接、快捷方面的帮助和服务。通过选择部分单位开展“企业职工有困难找工会”试点活动和全市开展“温暖伴你行,帮扶在身边”主题帮扶系列活动,打造深圳工作的知名品牌,树立工会为职工说话办事,激发基层工会活国,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推动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

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深圳成立了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由总工会、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司法、卫生、教育、国资委等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完善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共同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联系制度,形成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畅通渠道,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这标志着我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把过去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从单一的物质帮扶变为多元化多层次帮扶;从简单的救助帮扶变为全方位帮扶;从工会独立承担的帮扶转变为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在党委统—领导下共同协作的帮扶;从临时或紧急救助变为具有长效机制的帮扶。2006年,市总工会积极与市民政局联系把工会掌握的困难职工纳入社会保障系列,实行社会化救助,使困难职工得到更加全面的帮扶,市总工会与各成员单位一起,努力推动党政工及有关单位共同参与、有效运作的大帮扶格局的形成,开创我市困难的职工帮扶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深圳市总工会宣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