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劳动竞赛情况的调查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经济、港澳台和外商投资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经济较为发达,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较多,对推动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建设,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底,全省约有非公企业134.6万户。职工约1500万人,分别占全省企业总数和职工总人数的91.97%和77.68%。2006年,广东民营经济超过万亿元大关,占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有的县非公经济比重达80%以上。2007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0亿美元,占全国的1/3。非公经济发展迅速,日益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税收增加、科技进步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劳动竞赛,关系到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宽裕型小康,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问题,意义重大,任务紧迫。为此,广东省总工会近年来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工作。转变观念,创新载体,以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推进劳动竞赛的新一轮大发展。将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为职工服务、为党政分忧、为企业和谐、为经济加油的主要措施,作为进一步保护、调动和实现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当前全省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过去人们从劳动竞赛是社会主义产物、公有制产物出发,认为劳动竞赛只能在公有企业中开展,非公企业中没必要,也不可能推行劳动竞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思想观念、工作部署、奖励机制等各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将非公企业劳动竞赛作为全省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一个重点领域,不断加以拓展和延伸,初步探索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劳动竞赛的新路子,推动全省劳动竞赛蓬勃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2005年,省总工会联合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工商联,发出《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进一步加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粤工总[2005】121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目前,全省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据初步统计,2004—2007年全省各类企业参加劳动竞赛的职工分别为332万、569万、630万、1891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价值分别为184.7亿元、323.3亿元、392.4亿元、456.1亿元,参赛人数和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不断创历史新高。其中,具有一定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比例达到85%以上。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全省广大职工将劳动竞赛作为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提升素质、施展才干、建功立业,推动全省劳动竞赛实现常态化、网络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广东劳动竞赛的做法与成效受到党政、社会、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其中,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对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近4年问作出了6次专题批示;全国总工会于2007年4月总结推广了广东开展劳动竞赛的经验。

总体看来,广东的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在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上同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建设”和“育人”的双赢效果。主要成效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劳动热情,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2004年8月3日,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召集广州本田、广汽丰田等单位举行汽车工程赛区的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启动仪式,包括非公企业在内的参赛单位各方积极性立即调动起来了。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山裕则说,“我们很荣幸与各参赛单位一起参加广州汽车工程赛区重点建设工程劳动竞赛"。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井下启策认为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非常有意义,表示虽然“晚来一步”,但将“迎头赶上”。劳动竞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效,为广东汽车工业的腾飞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如广州本田汽车公司(合资企业),以24万辆产能改造工程劳动竞赛为龙头,深入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2004、2005年共有2万人次参与,实现经济价值7.94亿元。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2006年5月建成投产,仅用半年时间,就实现产销6.1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利润4.9亿元,创造了当年投产、当年形成规模、当年大幅盈利并获中高级轿车销售月度冠军的中国汽车业上的奇迹。再如广东喜之郎集团有限公司(民营企业)制定《总经理奖励基金管理办法》,每年划拨50万元作为奖励基金。其中8万作为合理化建议奖,42万作为专项成果奖,以此推动企业劳动竞赛深入开展。公司每年约有2000人次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其中约有200件的建议被采纳实施,平均每条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0万元。

二是提升了职工的技术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中,劳动竞赛直接强化了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同时.在劳动竞赛中产生的劳动模范,又对增强职工的综合素质起着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通过比、学、赶、帮,锻炼出一支坚强的职工队伍。据全省统计,2007年包括非公企业在内共有654.78万人参加了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活动。广大职工在活动中显著提升了劳动技能。获得中级工技术等级的有20964人,高级工的7995人,技师的3036人,高级技师的349人。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1 2082项。有674人获得市技术能手称号。有123获得省技术能手称号。2004年获省纺织粗纱工竞赛第一名的新会汇联纺织有限公司(港资企业)的梁焕彩,从工人成长为教练员,成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被邀请回家乡作汇报,并受到家乡镇政府的奖励。2006年获省棉纺梳棉保全工大赛第一名的广东忠华棉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民营企业)汪去病,现已被提拔为公司生产部助理,担任设备管理工作。

三是加强了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劳动竞赛是一条维系各参赛企业、职工之间的纽带,它拓宽了企业和职工的视野,加强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联系,起着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不少非公企业和职工在竞赛中树立了“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的意识,加强团结,增进友谊,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劳动竞赛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的技能等级和收入水平,从根本上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并且在提合理化建议、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事业心、责任感被充分激发,贯彻了以人为本的要求,构筑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上下同欲”的局面。近年来我省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实践表明,凡是劳动竞赛开展得好的非公企业,其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和谐,一般不会发生重大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性的事件。

二、广东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主要特点

(一)非公企业劳动竞赛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内涵和外延。劳动竞赛作为一种有别于行政指令的激励手段,强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它的本身,并不存在姓“公”和姓“私”、姓“社”与姓“资”的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充分认识所谓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归根到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竞赛。在国有、集体企业中能开展,在非公企业同样也能开展。由此出发,我省对劳动竞赛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定义:其实质是“比、学、赶、帮、超",其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劳动竞赛特指生产竞赛。广义的劳动竞赛是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的统称,包括生产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活动。观念更新带来了行动的创新。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和职工积极主动、自愿自觉地开展劳动竞赛。劳动竞赛被誉为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效率助推器”、“优质催化剂”、“创新原动力”。

(二)非公企业劳动竞赛追求企业和职工“双赢”目标,日渐成为企业和职工主动要求和目标趋同的行为。很多非公企业接触并开展劳动竞赛后,发现它有着原有企业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职工通过劳动竞赛又可增加收入和提高技术。劳动竞赛因之成为一种普遍受企业、职工双方接受和欢迎的活动。如广东恒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不但独家冠名赞助和承办了牛仔裤缝纫大赛,而且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该公司董事长岑润洪是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他说,“企业的成功和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劳动,创造机会提升员工素质和操作技能,是企业家应做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广大非公企业职工对劳动竞赛也持肯定和拥护的态度。据2007年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我省占73.1%的职工“愿意”参加劳动竞赛活动;只有8.0%的职工“不愿意”参加;另有1 8.9%的职工说不清。在回答劳动竞赛的最主要作用时,排在第一位的是“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素质”,其他依次为“为职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途径和机会”、“提高单位经济效益”、“推动单位技术进步”、“增加职工收入”,共占95.3%;而回答“没什么作用”的只占4.7%。其原因主要有二:大多数职工认为劳动竞赛主要给职工带来好处(提高技术、增加收入、创造机会等),占71.1%;相当部分职工认为劳动竞赛主要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推动技术进步等),占24.2%。在这次调查中,非公企业的职工占大部分,有1304人,占63.2%o说明包括非公企业在内的广大职工普遍感受到劳动竞赛特别是技术比赛带来的好处。

(三)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突出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职工技能素质的提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认识到企业形象和人才资源的建设事关重大,只有立足于建立良好的品牌和形象,提升职工队伍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此,大多数非公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从一开始就认识增强职工劳动技能,建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对地方和行业组织劳动竞赛时,最容易接受和实施的就是职工技能大赛。如深圳市、中山市连续多年举办职工技术运动会,不少企业包括非公企业都将支持比赛、参加竞赛作为展示企业实力和形象的舞台。地处深圳罗湖区的沃尔玛湖景分店、中山分店等多个首次成立工会的外资企业,他们第一次主动参加全区劳动竞赛的活动(同时也是第一次参加区工会组织的重大活动),就是该区“技术比武大会”。我省纺织服装企业约五万家,从业从员超过180万。其中,民营企业占70%以上,港资和外资企业占20%左右,而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约3%左右。自2003年起,省纺织协会每年承办不同工种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越办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民营企业、港资企业一再强调“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生产高素质的产品”,连续多年对大赛进行支持和冠名。深圳帝业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资跨国公司,董事长吴源坤十分重视和支持大赛。在比赛期间,一直在东莞比赛现场,关心和安排有关赛事。

(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自主性强,内容务实,特色明显。非公企业普遍围绕自主创新、节能降耗、提高效益、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研发产品、加强管理、完善服务等内容和环节,主抓关系企业发展难点、重点和关键点的某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劳动竞赛。由于不同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风格不一,其劳动竞赛的内容和形式也不尽相同。普遍呈现“一厂一赛、各有侧重”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如宝元制鞋厂位于中山市三乡镇,是一家在全国各地设有厂房、拥有20万职工的合资企业。比对(对比)管理是其显著特色。细分比对单位,对包括用完的胶水要比谁用的干净,一卷线用完都要量长度进行比对,吃完的饭菜等都要实行比对。通过比对使每双鞋子的斩刀费用比以前节约0.01 5元,燃油每年节约6400吨。该厂还成立合理化建议改善小组,其中“减少间接材料费用率”、“降低PU原材料消耗”的实施,每年节约人民币100多万元。又如东莞凤岗嘉辉塑胶五金制品厂(外资企业)针对企业新进员工较多,且大多是刚走出学校或刚走出山村的情况,一方面开展“全能工”培训、考核和评选活动,每年表彰一批工作表现好、业务精、业绩佳的优秀优秀员工;另一方面举办“凡事皆可能”、“项目建议奖”等比赛,广泛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这些活动促进了企业的各项工作。该厂先后被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省创汇百万美元以上企业”、“省海关信得过企业”等称号。

三、我省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主要存在问题和难点

从全省范围看,虽然非公企业的劳动竞赛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创造效益越来越大,但由于我省非公有制企业普遍规模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较多,技术含量不高,人才资源缺乏,致使一部分非公企业,对劳动竞赛认识不足,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非公企业劳动竞赛源深入发展。

主要存在问题和难点有:

(一)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发展不平衡,有的民营企业主认识尚未到位。劳动竞赛为非公企业所认同、接受、推行不可避免地有个过程。部分未开展劳动竞赛的民营企业主要因为认识上有偏颇:有的认为劳动竞赛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今天已经过时了;有的担心劳动竞赛与正常的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相冲突,或搞成“两张皮”而互相干扰;有的对劳动竞赛加强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交流,容易引发人才流失而心存顾虑;等等。这些情况大都集中在较小规模的民营企业中。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费难落实。劳动竞赛是工会承办或牵头的一项群众性活动。但在一些非公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中,首先是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这无疑给劳动竞赛的开展带来障碍。其次是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再次是竞赛经费难以落实。有的企业认为竞赛办公经费和奖励开支会增加企业成本,一些非公企业甚至提出要在工会经费中支出竞赛的奖励经费。

(三)劳动竞赛内容形式较为单一,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运作停留在“大呼隆”式的大干苦干运动上,劳动竞赛的科技含量较低。或活动单调,缺乏吸引力和创新性,往往是一年四季,分别是“开门红”,“红五月”,向“国庆献礼”,“超产超量”等竞赛。致使职工群众没有激情,竞赛活动流于形式。

(四)工作机制和激励政策有待完善,劳动竞赛欠缺持续动力。不少非公企业的竞赛没有形成良好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行政缺乏有效支持,对职工的竞赛成果,没有科学的评价、考核和奖励;有的虽然有奖励,但随意性大。如粤西某地的民营剪刀厂,原来剪刀的生产能力是每年3万把,有一年该厂接到5万把的订单,厂长正犯愁问,有个工人进行了小改小革,产量一下子上来了,厂长兴之所至,即时从口袋中掏出2000元,给予奖励。实施奖励固然好,但没有制度保证。劳动竞赛活动难以深入下去。

四、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赛的思考和对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规范化管理的形成,企业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式、管理手段、追求目标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对传统意义上工会经济技术活动的工作思路、活动内容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同志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劳动竞赛“过时论”、“过界论”“难搞论”与“取代论”。带着这些问题,广东省总工会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思考一:广东的劳动竞赛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没有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是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重要载体。

思考二:工会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劳动竞赛,发展劳动竞赛。劳动竞赛为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所明确,是中国工会建设职能的重要体现,必须理直气壮而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同时,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它作为一项群众性活动,工会要致力于其转轨变型的研究,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的新路子,推动非公企业劳动竞赛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实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

思考三: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宜与公有企业劳动竞赛工作一同部署。一并组织。但工作重点应各有侧重,实行分类指导。就当前而言,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以及从国有企业转制而成的非公企业和一些大型非公企业,劳动竞赛都开展得较好,对此可作全方位的巩固、深化和提高。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新成立工会组织的非公企业。行业和地方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宜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切入点,让更多的非公企业从接触竞赛、了解竞赛。转向主动竞赛、乐于竞赛;在工作内容形式上,宜积极引导、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地推开劳动竞赛.不宜一刀切。

当前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赛的主要对策有:

(一)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非公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认识。选树一批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典型,深入总结其经验,广泛宣传其成效,在全社会造成良好的氛围。结合案例,讲清开展劳动竞赛的重大意义:一是经济技术创新和企业降本增效并不仅是研发机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事情,而是全方位全员性的任务;二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不仅体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劳动者对先进生产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上;三是抓科技发展并不仅限于抓科技投入、技术引进和开发,还必须同时抓好广大职工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更多的非公企业重视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性劳动,倡导更多的职工踊跃投身劳动竞赛。

(二)确立“两提高、两满意”的目标,在非公企业发展中追求理性化双赢效果。双赢理念是企业长远利益根本所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仅要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又要关注员工的发展。主动地考虑自己的利益,同时主动地考虑对方的利益。这种价值理念,就是所谓的理性化双赢理念。双赢理念是推动企业自身提升的动力。为此,我省确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赛的总目标:提高职工素质,体现职工自身价值,职工满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创新发展,投资者满意。在这种双赢理念的驱动下,政策的制订、措施的出台、活动的组织等各方面,必然要做到同时兼顾,而不应有失偏颇或顾此失彼。

(三)坚持层次推进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方法,实现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整体发展。把重点工程(项目)竞赛作为点、职工技能比赛作为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为面,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从重点工程(项目)、行业及市县、企业三个层面并行推进的工作体系。建立这种立体交叉、整体发展的工作体系,是我省近年来劳动竞赛的一项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分层推进劳动竞赛是实现劳动竞赛重点突破、关键支撑、常态发展的重要工作方法。对于每个非公企业而言,同样存在层次推进的问题。首先,对于非公企业的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都是紧迫而艰巨的,其影响也较大,容易发挥示范和龙头作用;其次,学习培训、钻研技术、提升技能与工作和生产实践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有利于在职工中形成“在干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比、在比中创”的良性循环;再次是群众性的创新工作,包括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这些都宜通过职工“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融入企业日常的各项生产和管理活动中,成为常态性的职工自觉行为。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工作,形成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三个“抓手”,推动各项劳动竞赛活动既独立运作,又相互促进,实现全方位、多层次整体发展的局面。

(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非公企业劳动竞赛深入持久进行。完善的长效机制是增强劳动竞赛内在动力和外在吸引力的关键所在。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竞赛应进一步健全四个机制:一是运行机制对劳动竞赛这一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工会组织牵头实施、行政部门大力支持、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章立制,落实责任。二是考评机制。建立劳动竞赛成果的评审组织,健全有关成果的征集、申报、评审、发布、奖励、建档制度,坚持评审条件、评审过程、评审结果“三公开”,保证考评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激励机制。制定每年一次的奖励制度。按照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除授予相应的“创新能手”、“操作能手”、“创新班组”等,还应发放与职工贡献大小和创造价值多少相当的一定奖金,并为他们的学习深造、晋升、提薪、评先选模等创造条件。四是约束机制。营造崇尚创新、贡献光荣的氛围,帮助个别态度消极、工作滞后的职工迎头赶上,改变以往可参与可不参与的状况。此外,建议抓紧出台首席工人的评选奖励办法,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营造吸引、聚集、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的平台。

(五)创新载体,打造品牌,确保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旺盛生命力。群众性、创新性和实效性是劳动竞赛的主要特点,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主体、自主地位得到最大确立,靠行政指令式的劳动竞赛显然行不通。这方面对于非公企业尤甚。要使劳动竞赛出亮点出品牌出实效,重要一条,是要在吸引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上着力,在活动载体的推陈出新中打造闪亮的品牌,使非公企业职工从“要我竞赛”向“我要竞赛”转变。为此,在工作实践中,要努力寻求合乎企业需要和职工需要的结合点,不断创新和运用为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从而使劳动竞赛长盛不衰、常赛常新。当前,应结合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进一步强化和拓展非公企业的劳动竞赛。

(六)完善非公企业的工会组织和职工技协组织,为劳动竞赛提供组织保证。在依法组建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的同时,应将建立健全职工技协组织作为在新形势下加强非公企业劳动竞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长期战略任务抓好。要加强地方职工技协组织,配给必要的办公经费和人员,推动非公企业技协组织的建立健全。各级职工技协要根据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非公企业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调整充实职能,促进职工技协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当前的重点工作主要有:指导各行业总结先进操作法,推广职工创新成果,促进技术人才合理流动;加强“三技一化”(技术比赛、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总结工作,协助政府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推进直接认定高技能人才工作;开展职工高技能培训活动,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调查和掌握职工技术人才情况,及时向党委和政府提出建议等等。

课题参与部门:经济工作部技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