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核心目的是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的重要人民团体,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中山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实践探索

(一)推进组织建设,夯实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

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因此,大力推进工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工会组织基础,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和组织保证。近年来,我们把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作为全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党工共建,积极推进“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建会行动。在推进工会组建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我市“一镇一品”产业集群优势,依托行业协会,通过典型引路,重点突破,探索出“单独建、联合建、依托行业建”等多种组建工会模式,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目前,全市已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6000多家,工会会员125万多人。我会在加大建会工作力度的同时,还注重巩固规范基层工会建设。通过开展创建“六好工委会”、“六好工联会”、“合格职工之家”和“星级职工之家示范点”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二)协调劳动关系,突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工会维权工作的主线,也是加强和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我市工会紧紧把握这个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推动社会管理体系不断健全与完善。一是加大工会源头参与力度。我们将源头参与作为工会履行社会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治本之举,主动作为,建立了季度职工思想分析会制度和定期调研制度,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近年来,职工最关注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外来务工人员积分计划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出台前,我会都及时召开座谈会,广泛咨询基层工会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并通过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工会届别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种渠道,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职工的意见和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确保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源头上得到保障。二是构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从2002年起建立由劳动保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市一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定期对我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高温津贴、推进工资荆、商等多个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向市政府提出相关建议,得到采纳。近两年,三方机制主要成员单位还联合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员工满意企业”、“百佳雇主”等一系列旨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评选活动,社会影响积极深远。三是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今年,我们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工资集体物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2011—2013年工资集体协商目标任务,并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企业和经营者参与本市评先选优的必备条件,实行一票否决。为强化协商能力,我们还建立了一支由各级工会干部、工会律师团成员等340人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员队伍,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落到实处。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中有9516家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四是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从2003年起,逐步在村工联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向规模企业延伸,2011年,村级调解委员会共处理劳动争议3975宗,成功调解3153宗,成功率达79.3%,基本落实“仲裁不出镇、调解不出村、协商不出厂”的工作目标,及时化解劳资纠纷,避免矛盾激化。五是建立工会法律服务机制。成立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完善律师团接待日制度和律师分片联系制度,及时有效处理职工群众的劳动保障法律问题,引导职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劳资纠纷。2011年,律师团成员共为100多名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处理法律援助案件18宗,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40多万元。此外,全市各级工会共接待受理职工来信来访来电2000多宗,涉及职工2100多人次,协助职工追讨欠薪挽回经济损失930多万元。六是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我们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并以落实好厂务公开责任制为着力点,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深入开展厂务公开“三查三促进”活动,促进全市厂务公开工作的全面、平衡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有14835家非公企业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栏、意见箱、职工座谈会等形式,进一步落实了职工的知情权、协商权和监督权。

(三)重视人文关怀,着力打造服务型工会组织

工会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我市工会组织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变化和主要特点,树立以职工为本,以服务为先理念,把关心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寓于服务职工之中,注重发挥好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工人阶级荣誉感、责任感,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经济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一是大力开展以“加强人文关怀,实现体面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主要突出“六行”: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行、职工健康心理行、职工文化娱乐行、职工互助友爱行、职工劳动权益落实行和组织建设创新行,努力实现职工“政治有地位,权益有保障,精神有关怀,生活有配套,困难有扶持,发展有机会”。二是充分发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一站式帮扶作用。建立了市、镇(区)、村(社区)三级帮扶工作网络,定期对全市特困职工、困难职工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工伤探视、法律援助、医疗救助、互助保障、职业介绍等有效关爱职工的活动,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扎实做好帮扶工作,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实事。三是打造工会义工服务品牌。为促进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社会化,我们成立了工会义工服务总队,以“情系职工、帮扶救助、服务维权”为宗旨,组织引导职工以义工活动形式参与工会服务,并将帮扶服务范围由服务困难职工向全体需要义工服务的职工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延伸,拓展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四是为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我市各级工会积极探讨和分析职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向企业职工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我们还大力推广三乡宝元鞋厂设立“职工生活辅导室”的做法,引导企业关注职工心理健康,通过设立生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等及时了解员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碰到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帮助处理。五是探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市总工会定期联合劳动保障、建设、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对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在建筑领域、租赁企业推行工资保障金制度,使工人在遭遇欠薪情况下得到薪酬保障。

(四)加强教育引导,促进职工素质提升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不仅要参与服务社会,更要参与建设社会。我市工会组织积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力实施职工队伍素质提升工程,为职工个人成长打造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助力。一是创新劳动竞赛模式。树立“三提高、三满意”的劳动竞赛理念,即“提高职工素质,体现职工自身价值,职工满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创新发展,企业满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全市和谐发展,社会满意”,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结合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和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举办全市职工技术运动会,每年表彰一批“十杰职工能手”,并从2009年起,大胆启用电视媒体的形式,开展《超级工人》系列电视技能竞赛活动,引起市民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节目收视率持续上升,甚至高过本地电视台同时段热播连续剧。中山市汽车维修工人冼海文获得《超级工人》之“超级汽车维修工”竞赛冠军后,不仅得到政府、企业给予的1万多元奖金,月工资也比原来增长了2000多元。我市创新劳动竞赛工作不仅为参赛职工提供了发展初遇,也得到了上级工会的充分肯定,2011年,市总工会被全总授予“‘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先进组织单位”光荣称号。二是大力实施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我会从2009年开始,制定了中山市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工程三年规划,成立讲师团,对全市百万外来员工进行市情乡情、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技术技能、安全生产等综合素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据统计,历时三年的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共培训外来务工人员近170万人次,培训任务已顺利完成。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会着重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结合镇区产业集僦皇睢只专项技术技能培训,为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培养了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三是积极推进全民修身。2011年,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我们紧密结合工会工作实际,以培养和塑造与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工队伍为目标,重点配套职业道德倡导行动、公共素养培养行动、职工素质提升行动、新中山人融合行动、干部队伍优化行动等五大行动。同时,以班组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创文明和谐班组、当文明守法员工”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广大职工文明工作、文明学习、文明生活,有效推动职工修身增值,提升素质。

二、主要体会

(一)深入学习调研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首要前提

只有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调查研究,准确把职工意愿和利益诉求,工会组织才能积极为党委、政府制定社会政策建言献策,使社会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更能体现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更能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与积极拥护。因此,工会组织应该牢固树立学习理念,与时俱进,认真学习现代社会管理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发展状况,同时,大兴调研之风,及时了解社会各阶层尤其是职工群众的利益需求和对现有社会政策的看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向党委、政府汇报,并提出完善社会政策的意见建议,确保党委、政府在制定有关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等公共政策过程中,工会能够参得进、议得上,确保出台的社会政策法规更加符合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协调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由于经济关系的复杂化、多元化,劳动关系在总体稳定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天职,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工会组织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狠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个切入点、着力点,努力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凝聚社会力量,让和谐劳动关系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投身经济社会建设,自觉维护社会稳定。

(三)履行好各项基本职能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合理定位

政府是社会管理的主导力量,负责整个社会管理的指导和协调。工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资源,其定位应该是协同政府承担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职责。在社会管理格局中,政府与工会的关系是主导与协同、全局与局部、宏观管理与具体参与的关系,互相之间要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形成政府与工会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体系。因此,工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找准自己的合理定位,根据社会群众团体的特点,积极主动履行好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社会职能,做到不越位、不越权,把政府下放、工会能做、职工受益的权利运用好,扮演好工会组织自己的角色。

(四)加强人文关怀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

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从多个角度满足人的多样性需求。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是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因此,工会组织必须真抓实干为职工办事,真心实意关心关爱职工,做好职工利益和诉求的“代表者”和“代言人”,努力解除职工群众的后顾之忧,让职工有一个良好的用工环境,促进实现职工有体面地劳动,有尊严地生活,能以平和、愉悦的心情面对工作和生活,从而促进社会稳定,真正发挥好工会组织作为稳定器、减压阀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建带工建”,优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环境条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提出,预示着政府、市场、社会在新的互动式调整中会有更为科学的职责定位。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以及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这种调整中,也面临着特殊的机遇和挑战。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工会组织必须以宏观的视野,前瞻性的眼光去辨清形势,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在社会管理中的贯彻落实,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认同、社会的认可。二要扩大资源手段。新时期新阶段工会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工会组织必须主动争取党政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不断优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环境条件,拓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领域,丰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内涵,提升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才能真正把社会管理工作做实做好。

(二)健全良性机制,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履职平台。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良性机制,是工会组织深入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基础和保证。一是健全源头参与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职责职能,不断完善工会定期向同级党委请示汇报工作制度、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工会立法参与制度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等源头参与制度,为工会参与各项社会政策制定创造条件,搭建工会有效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履职平台。二是健全维权帮扶机制。要充分发挥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等维权机制的重要作用,全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推进劳动合同的贯彻实施。工会帮扶工作要朝着常态化、长效化的方向发展,要不断拓展帮扶内容,努力建设好一条龙、全方位的大帮扶体系,有效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健全协同协作机制。要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联系,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协作,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舆论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和职工群众享有的各项监督权利,营造良好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舆论氛围,以便于工作的开展。同时,职工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力量,要积极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职工主体的参与意识,促进职工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互动,共同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要不断增强职工履行民主权利与义务的责任,提高职工在民主制度下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规范职工参与的行为和秩序,提升职工参与的层次和水平,使社会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提高队伍素质,培养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对工会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具有组织、协调、服务能力的社会管理专门人才,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各级工会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掌握现代社会管理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国家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管理的问题和规律,善于运用社会政策指导参与工作;二是要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能主动与政府部门加强合作,有效争取政府的管理资源;能主动与企业协作互动,吸引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员参加到工会志愿服务中来,提高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层次;能主动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协作,善于沟通,善于配合,提高参与效率,提升参与水平;三是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对职工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把参与社会管理作为服务职工的重要渠道,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地为职工谋利益、争权利、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作者系中山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