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五年来我省职工队伍的新变化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

全总和广东省委历来十分重视对工人阶级和职工队伍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我省劳动关系市场化、组织化和多元化等特征越加明显,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现代劳动关系逐步开始确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职工队伍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这对我们把握新变化,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五年来我省职工队伍的新变化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体制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在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在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在深刻变化,企业传统用工管理模式与新生代职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加上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职工队伍也不断出现一些新变化。

(一)职工队伍主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关系更为复杂敏感。

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发布的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到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广东是全国第一用工大省,我省职工队伍主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在我省2600多万农民工中,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占75%以上。职工队伍主体结构变化对劳动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未来的劳动关系将会更加复杂敏感。从利益诉求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不断提高,既表现出对经济福利的关心,又希望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满足精神文化的需要,物质与非物质的双重价值观同时并存,很容易导致不满的产生,只要不能满足其中一方面,就有可能引发群体性行动。从维权能力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组织行动能力日益增强。调查显示,遭受过利益侵害的新生代农民工占23.7%,其中有28.2%的人采取过体制内诉求渠道维护权益,有24.8%的人通过体制外的群体性行动进行抗争,期望通过参加诸如罢工、游行、示威、静坐、堵马路、集体上访等群体性行动达到维权的人数比例达到51%,比传统农民工有更强的参与维权性群体事件的倾向。

(二)传统工作方式已无法满足职工的需求,亟需创新网络时代的工作新平台。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重塑了产业结构,改变了职工队伍在不同产业部门的分布,从事第三产业的职工比重逐年增大,技术工人、白领工人的地位日益提高。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微博、QQ群、微信、短信等新的媒介平台成为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俨然已经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组织动员的工具,近年来,相当一部分的职工群体性事件就是借助了微博、QQ群进行宣传动员的。从工会工作来说,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不断延伸工会工作的触角,赢得青年职工的好感和信任,搭建一个与青年职工良好互动的新平台,对青年职工进行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广东各级工会组织深入推进“四个一万”过程,通过组建一支万名工会网络宣传员队伍引导网络舆情,积极探索网络时代、“虚拟社会”条件下开展舆情引导、职工教育的办法和手段。广东省总、肇庆、汕头、佛山、云浮等市总工会均已开通工会官方微博。微博这种网络宣传新平台的搭建,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工会的工作平台,进一步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但如何将这个平台做大做强,成为一个宣传窗口,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引导好舆论走向,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产业迁移改变了农民工的流动方向,迁入地和迁出地需要重新适应新的工作定位。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趋同,由此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农民工迁移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传统的农民工输入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农民工比重持续下降,就业吸引力逐年降低,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减少,农民工以跨省外出为主的格局正在有所改变。不少农民工选择留在本省就近就业,部分农民工甚至从东南沿海返回中西部的家乡就业,出现小规模、小范围的所谓的农民工“返乡潮”。从我省情况来看,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双转移”的深入推进,我省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职工、农民工随着企业迁移到粤东、粤西、粤北等欠发达地区。部分不愿意迁移的农民工则有可能回到内地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原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聚集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压力。产业迁移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目前的法律对转移企业不愿随迁员工的经济补偿规定执行力度不一,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因搬迁、兼并、重组,而引发的职工要求经济补偿金的事件较多出现,容易引起职工群体性事件。而中西部新的产业迁入地则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企业工会的组建、维权、帮扶工作。

(四)中心城市职工聚集效应加强,承受的公共服务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中城市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前往就业、生活。国家统计局2011年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也显示,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一在直辖市务工的占10.3%,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占20.5%,在地级市务工的占33.9%,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从我省来看,我省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汕头等市。从总体来说,粤东、粤西和粤北除了某些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及产业转移园区职工比较集中外,职工仍然积聚在部分中心城市,而且聚集效应越来越强。现有的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是按照管理城镇劳动力的要求设立的,而不是以包括外来人员在内的“常住人口”的要求设立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未能及时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管理,甚至将一些本该政府做的事情推到企业和社会,使农民工群体得不到应有服务和关怀,社会管理和社会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我省潮州古巷事件、广州新塘事件和中山沙溪事件凸显了农民工与当地人关系之间存在的问题和冲突,在当地的社会管理往往跟不上,权益受损的情况下,农民工倾向于抱团取暖,个别事件容易触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城市人口二元结构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对工会工作带来了更为紧迫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协助党政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工会工作新课题。

(五)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者权益维护更为复杂,维护职工队伍稳定需要全球视野。

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而深入的发展,经济社会资源从民族国家范围内的配置扩张到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对工人阶级和职工队伍的演变研究,需要一种全球视野。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资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成本最低和收益最高的地方进行投资和生产,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但劳动者却很难随意在各国之间流动。我省的产业结构整体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微笑曲线”的中低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技术扩散和业务外包等趋势悄然重塑国际劳资关系格局,使得资本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国际资本不愿再受劳资谈判制度的约束,集体谈判权这个工会组织传统的也是最有利的斗争手段被严重削弱,“强资本、弱劳动”的局面将会更加严峻,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面临新的难题。其次,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体,部分劳动关系问题在境内外组织或个人的干涉下容易演变成国际问题,从而使得事件的处置变得复杂和棘手。广东地理位置特殊,毗邻港澳。集体劳动争议向来是敏感话题,容易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在一些港资、台资和外资企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更是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各种力量都介入到事件的处理中来,使一些本来可以按照正常渠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事件调处的难度明显加大。某些组织以“反血汗工厂",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等维权名义,对我劳动关系问题进行所谓的调查、监督。但这些组织和活动良莠不齐,往往是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合法活动与非法活动相互交织,极具迷惑性和欺骗性。部分职工受到影响,容易引发非理性的维权活动。目前,广东省正在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职工和工会工作有关的民间权益性社会组织涌现出来,如何对背景清白、符合有关规定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引导、如何依法取缔部分具有境外敌对势力背景、怀有不良政治目的的社会组织,维护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将是摆在广东工会面前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六)产业呈现很强的集聚性,职工向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及产业转移园区集中。

目前,我国许多开发区、工业园区均已成规模。从我省来看,仅36个近年来建立的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就吸纳劳动力56.1万人。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双转移”力度的加大,在珠江三角洲对省内外高技能人才形成巨大吸引力的同时,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转移园区将成为农民工新的聚集带,成为企业集中度、职工集中度最高的区域。企业和职工向园区集中的新趋势以及引发的新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处在同一园区的职工群体,由于环境相同、利益相近、聚众而居、群起而动,个别劳动纠纷如果处理不善,就可能导致群体情绪发酵蔓延,形成辐射影响和连锁反应,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乃至群体性事件。前年的南海本田事件就是明证。因此,进一步加强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工会这一中间环节的建设,带动、引领所辖基层工会开展活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工作热情,加快自身改革建设,大力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迎接未来新的挑战。

(一)必须主动适应职工队伍群体的重大结构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工人阶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没有变,但内部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他们在思想观念、利益诉求、价值追求等方面与传统农民工有显著差别,追求体面劳动和生活尊严已经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集体意识。他们有更强烈的自我实现感和更低的耐挫力,有更强的流动性和更少的自我约束,有的甚至容易走极端。因此,各级工会要积极适应工会工作领域和对象的新变化,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使之更加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和特点。要在吸收职工入会和维权工作中,把新生代农民工列为重点工作对象,推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心理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抓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在职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这对解决职工稳定就业、增加工资收入、创造发展机会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强化企业的责任。要监督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并确保其专项用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培训,不得以任何名目挤占和挪用。其次,要多渠道开辟职工接受职业教育的途径。应当鼓励较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办培训机构、职工学校,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有计划地进行职工在岗职业培训。再次,要调动职工在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国家和地方应制定鼓励职工参加培训的政策措施。譬如,采取发放“培训券”方式,对参加培训的职工给予补贴;对取得职业证书并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优先准予在城镇落户,允许购买经济适用房。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转型培训、岗前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力。

(三)加强人文关怀建设,使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增强职工归属感和企业凝聚力。支持帮助企业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营造共建共享、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其次,引导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职工建立合理的“幸福期望值”,形成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进一步化外部约束为自觉行为。要重视解决广大职工心理健康问题,通过“上线”、“触网”等新手段,与他们加强沟通,为他们在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再次,要推动基层社区建设,使基层政府真正承担起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职责。推进公共服务进厂区,促进职工平等享有公共服务,身份上给予充分认同、服务上给予同等待遇、权益上给予有力保障,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等民生重点问题,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尽快融入到城市社会。

(四)创新工会工作方式,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一是加强网络舆情研究,尽快搭建好微博等工会工作新平台。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新要求,打造工会微博传播宣传平台。加强网络舆情工作,收集整理报送主要新闻媒体、网站、微博上有关工会工作及反映职工群众思想和实际问题的信息,为领导决策、舆论引导提供借鉴和参考;定期分析研究舆情信息,结合工会重点工作、重要活动和重要举措,提出引导和平衡网上舆论的意见和建议,发布引导性评论,协助或协同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不良信息。二是建立健全紧急信息报告制度,坚持通过集体协商谈判等方式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在重点区域和企业,设立工会紧急信息联络员,第一时问知悉情况.第一时间了解职工诉求,及时向党政部门与上级工会汇报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从而争取工作宇动,推动建立党政主导、有关部门和企业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形成应急反应和处置工作合力,坚持通过集体协商谈判等方式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三是坚持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导规范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在牢牢把握政治主导、业务龙头和政策引领的前提下,对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要规范引导一批社会组织,加强与背景清白、符合有关规定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联系,在开展服务职工群众的活动中进行引导、规范,把合法的民间维权组织纳入党领导下的维权体系。要依法取缔一批社会组织。针对具有境外敌对势力背景、怀有不良政治目的的社会组织,进一步发挥工会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联合国安、公安等部门加大监控力度,必要时提请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取缔。针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各式各样的渗透活动,要增强具体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决维护中国工会和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