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任务和作用

和谐校园是以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是学校各部门、各成员、各要素间的协调有序的运转状态;是以校园为平台,营造全面、自由、协调、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所形成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能满足尊重需要,起到促进专业成长,减轻工作压力,营造和谐氛围,丰富校园生活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指明了新的方向。高校工会是教职工的群众组织,是学校党委、行政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党和教职工群众的嘱托,承担着“维权、参与、建设、教育”等各项职能,是构建和谐校园最强有力的战线。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工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工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从而推动整体的和谐社会建设。

一、高校工会在新形势下面临新挑战

当今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改变了以知识带动社会增长点的高校师生的生活,工会在信息社会中如何适应和运用该项变化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创新?高校人事政策改革不断推进,随着流动编制员工的比例快速增长,原有的劳动人事政策的大幅度调整,难免会出现新的矛盾,工会如何在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这给相关部门和其他教职员工也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工会如何通过关爱教职工来带动关爱学生?……这是我们面临的形势的变化,也是今后工作思考和创新的着力点。

1、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为信息反馈机制和信息传递网络提供了非常快捷的渠道和工具,网络信息化要成为工会工作第四维工作空间,网络与工会传统工作模式的整合必然会对工会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2、高校进校务工人员剧增给工会工作带来新的任务。解决流动编制及合同工在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对增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高校工会工作重心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转变。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内涵已从维护职工权益的“老三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向维护整体权益的“新三权”——学习权、发展权、分享权延伸和转变。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中.要保证教职工与学校共同发展,并使教职工及时享受到学校发展的成果,客观上要求工会工作的重心向人文化、和谐型转变。

4、学生就业形势的压力也反映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教职工减压才能为学生减压。能够让关心、关爱到达教师内心深处的学校才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也是学校管理者能为学生做的最好的事情。

二、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一)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的倡导制衡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和谐校园建设是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突出党执政为民的思想;突出和谐有序、生动艺术、教育规划、系统整体性,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必须坚持育人中心。工会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引导和平衡的重要骨干。

(二)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协调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工会要做职工的贴心人,履行好基本职责,必须围绕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到工会工作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贯穿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工会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形成合力,工会在协调干群关系、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工会是和谐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组织者。

(三)高校工会在和谐校园建设的监督保障作用。《工会法》赋予学校工会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高校工会的维权职能包括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和文化权益,集中反映在学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和民主管理的广泛性上,这也是高校工会体现坚持党的领导和充分维护职工利益的结合点。工会组织在依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组织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依法行使监督权、知情权和决策参与权,引导发挥群众性约束力来升华政治文明等方面具有自然的特性和渗透能力。工会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证和监督和谐校园建设秩序井然地按照既定目标不断前进,使和谐校园建设循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高校工会如何参与和谐校园建设

(一)高校工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工会参与和谐校园的建设,就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四项职能,发挥教育工会的特点和优势,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主人翁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快教职工素质提升培训,工会要主动开展对于流动编制人员在签订合同、规范入会、购买保险、各类培训、典型宣传、丰富的文体活动、培养法规意识、促进务工人员在自身权益的维护的法制意识等方面的工作。从福利型工会向人文型工会转变,工作重心由解困向提高素质转变,使工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

(二)高校工会要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作为党联系群众和关心群众利益的代表,必须按照党的领导和时代精神的要求,营造好组织与社会、组织与个体之间的缓冲地带,如果学校工会给教师以人文关怀,教师内心充满幸福,就会将这种关怀传递给学生,即“爱能生爱”,教职工的生存状况、生活质量与工作绩效一样,是值得学校工会高度关注的。把握好维护权益和人文关怀之间的必要张力,发挥好社会过滤与人性化服务的双重职能,这是当今时代赋予工会的创新性职能,也是高校工会从外在的财物向内在的人的心理和个性化关怀的根本性的转变。

(三)高校工会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要发挥教师特点和网络信息优势,通过网上互动、“工会”网站、网上工会主席信箱、网上收集教职工合理化建议等形式创新工会工作模式,架起一座强大的学校与教职工沟通的信息通道,了解教职工的需求和热点、难点问题,洞察教职工中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预测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准维护职工权益的切入点,从而保证维权工作的效果,同时也为学校党政领导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搭建坚实的平台。

(四)高校工会要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工作重心转变。和谐校园建设突出人文关怀,工会工作要作以下四项转变:从活动型工会向学习型工会转变,由文体活动型工会转变为增强教职工文化素质、保障学习培训、促进成长教职工成长的工会;从福利型工会向人文型工会转变,由以福利为主的工会转变成为教职工提供不同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的人文型工会。从依附型工会向主动型工会转变,从依附学校的各项工作向主动在政策制定时源头参与.根据学校重点和大局主动开展工作,主动反映教职工的心声的工作转变;从游离性工会向渗透性工会转变,从主体工作外围边缘游移型向围绕学校主体工作查漏补缺主动渗透转变。

口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