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见效

——2019年珠海职工队伍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201810月至20195月,珠海市总工会根据全市产业、行业、企业分布特点,选取各区各产业类别企业职工作为调研对象,走访市统计局、市国资委等部门和部分企业了解职工队伍思想状况,共计发放问卷2190份,回收有效问卷2098份,有效回收率95.80%,同时访谈访问职工60人。调研情况如下:

一、珠海职工队伍的思想总体状况

根据2018年工会统计年报,截至2018930日,珠海职工达713142人,其中工会会员693774人。男女职工比例为4:6;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职工比例为7:335岁以上与35岁以下比例为4:6;中专以上与中专以下学历比例为7:3。目前,我市职工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技术技能素质不断改善,工人阶级发挥作用的能力水平切实增强。一大批职工成为创新能手和高技能人才,获得全国、省、市和粤港澳技能能手等荣誉。

通过调研,了解到由于经济体制、政治机制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职工队伍的思想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广大职工的思想状况整体向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职工更多呈现出的是支持改革、力求发展、与时俱进的思想主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流意识和大局意识占主导地位

60.37%的职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比较了解,66.90%的职工参加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有关学习活动,87.55%的职工认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57.89%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信心,51.57%的职工认为当今时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非常重要。

调查中,针对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的问题,66.54%的职工选择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12.70%的职工选择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11.89%的职工选择根据具体情况而定;7.82%的职工选择优先考虑个人利益;1.05%的职工表示说不清。

(二)职工追求自身发展意识增强

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求也日渐增强。调查显示,81.80%的职工表示上一年参加过职业技能学习培训,最希望参加的是技术技能培训,其次是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三)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部分职工正逐步向更显个性、更高层次、更为时尚、更加前端的精神文化需求型转变。每天休闲娱乐时间平均在30分钟以上的职工占86.49%56.03%的职工对现在电视、广播、网络提供的大众精神文化产品比较满意,对珠海工会近年来打造的满足产业工人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文化阵地和平台表示认可。

职工对参加本职工作以外的活动较感兴趣,希望结合目前的生产工作实际,贴近一线职工,组织一些喜闻乐见、职工能广泛参与的活动。调查中,过去的一年里,经常参加和参加过几次单位组织的文体活动的职工占70.02%。上网浏览、刷微博、微信朋友圈和体育运动、健身成为职工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分别占35.54%39.28%41.42%

二、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珠海职工队伍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切实增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思想高度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面貌新作为。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职工思想价值观呈多元化,管理复杂性和难度日益增加

一是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较以前呈现复杂性、多元化的特点。社会经济成分多元化、价值对应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互联网上的暴戾信息、不良倾向和职工个人意识、传统观念、认识范围及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致使绝大部分职工更为关注的是个人收入分配、社会福利与劳动保障,其次才是精神层面的向往与追求。调查中,将收入高作为择业时最看重的条件的职工高达90.10%。大部分职工认为影响产业工人发挥主人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低。

二是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较以前呈现更为明显的时代差异和个体差异。迈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时代,职工的价值观由时代的思想观念、物质水平、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综合决定。在与个别职工访谈时,发现70后、80后的职工相对更关注公正、公平,90后职工更注重自由、平等。90后职工接触的社会比以前更加开放、物质更加丰富、社会更加宽容、沟通方式更加便捷,使他们对新事物、新思想更加敏锐,更具有怀疑、反叛精神。

(二)经济转型和改革深化引起部分职工心理失衡

一是奉献精神淡化,个人利己主义有所抬头。经济转型、改革深化触及了一些职工的现实利益,造成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引起的新就业形态致使职工在不同程度上感到焦虑,主人翁意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奉献精神淡化,个人利己主义有所抬头。调查中,认为主人翁意识很重要的职工占25.79%,比较重要的30.36%,一般的28.45%,不太重要的10.02%,不重要的5.38%

部分青年职工对待工作、生产讲争做贡献、大公无私、爱岗如家的少,精神支柱比较脆弱,夸大影响或不考虑全面因素,容易产生抱怨情绪。职工当先进或劳模的意愿并不强烈,对待无偿加班的情况,选择发扬奉献精神,愿意无条件加班的职工只占34.30%

二是职工的变革思维存在短板,存在“铁交椅、铁饭碗”“只看局部利益”等思想。大多数职工认为,企业要发展,改革是避免不了的,它是一场社会化、全景式的变革。58.23%的职工对近年来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表示满意。但改革一旦触及自身切身利益,尤其是部分年龄较大、技能缺乏的职工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两家国有独资转制企业中,转制后大部分职工比较满意,但仍存在个别职工接受不了大环境的变化、担心自己的“铁饭碗”会有所动摇的情况。

(三)职工精神文化阵地发展滞后

一是市级职工精神文化阵地建设和基层发展水平不均衡。主要体现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工业园区普遍远离市区,文体设施配套相对不足,资金投入有限。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具备相对完备的职工文体活动设备,但个别小企业设施陈旧老化、场地有限。并且,基层文体活动存在组织活动、开展教育培训方面没有实现一体化、整体性、联动性和“重设施建设,轻内容建设”的问题,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职工的参与面不够广。工会的职工活动阵地未能形成“工人的大学校和乐园”。

二是网络阵地对职工的影响日渐深化。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企业文化等方面投入不少人力财力和物力,但在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方面投入有限,对政治学习、社会热点问题等引导重视不足,职工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是网络,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载体在职工群体中被广泛使用。调查发现,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的职工达61.20%,不使用网络的只占8.90%。浏览新闻是职工平时使用互联网占用时间最多的三大选项之一。但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如何有效传播正能量,占领职工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四)产业工人发展信心不足

一是产业工人对自己的生活前景表示担忧。调查显示,职工认为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方面较为薄弱,生病住院、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压力较大。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依次是社会保障不健全、住房困难、社会分配不公。职工最担心的实际问题是住房问题、子女教育就业、收入减少。调查中,选择相信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就会创造幸福生活的职工占60.89%,认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前景越来越好的职工占55.88%。斗门一家外资企业的职工普遍担心由于上半年订单只有去年的一半,今年的收入水平会大幅度降低。通过与1家中美合资企业的年轻职工访谈,了解到部分新生代产业工人缺少扎实的职业规划和吃苦耐劳精神,归属感弱,稳定性差,大多认为产业工人的工作不体面,工资待遇一般,因此纷纷转型从事销售、人事等岗位或抱有跳槽的念头。

二是产业工人发展的延续性存在思想上的阻碍。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对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特别是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进行了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中央热”“地方冷”、“政策热”“企业冷”的状况。根据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18-2019年珠海市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紧缺工种从53个增至88个。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正迅速提振珠海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部分企业开出上万月薪仍招聘不到技术工人。与之相对的是,仅有25.10%的职工对产业工人的身份引以为荣,非常希望子女将来做产业工人的职工只有10.93%,希望的有33.58%,可以作为选择的42.65%,坚决反对的12.84%。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线产业工人来源不足,高技能人才偏少。

三、对策建议

()加强新时代职工队伍的思想引领,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团结奋斗的意识

一是把稳职工思想之舵。充分发挥工会宣讲团的作用,始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进园区、进企业、进班组;要采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和对路管用的方法,工作阵地要从传统的会场、讲堂向网络、融媒体转移,让正确思想占领网络空间;要树立职工的文化自信,以庆祝建国70周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深入推进珠海与港澳文化交流。

二是筑牢职工信仰之基。推动广大职工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以“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强化职工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强化职工队伍先进性教育。

三是补足职工精神之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加强职工普法宣传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法治理念。把职工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摆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着力提升广大职工的法律素养。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工会系统普法宣传教育互联网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打造新时代智能型职工素质工程,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大军

一是弘扬新时代“三种精神”。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人翁创业精神和职工队伍建设成就宣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将劳模“六进”活动打造成深化职工素质工程的新载体和新抓手。此外,要善于用有趣、好玩的方法来诠释正能量的典型故事。

二是推进新时代“两个创新”和职工培训行动。强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创建工作。将企业智能高、爱钻研、肯攻关的优秀人才“孵化”成为出类拔萃的技能大师和技能领军人物。积极推进企业班组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发动车间班组开展合理化建议和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依托高校、企业等设立职工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形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网络培训新模式。

三是建设新时代“三种类型”产业工人大军。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面落实“珠海英才计划”,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打造互联网+新时代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平台和互联网+新时代产业工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产业工人发展优质生态圈。结合我市产业布局及紧缺工种,突出劳动竞赛的时代特征、区域特色、行业特性和单位特点,大力培养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及时学习掌握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知识型产业工人;培养积极寻找技能水平提升新途径、新方法。培养积极参与企业疑难问题揭榜攻关、勇于创新实践的创新型产业工人。

(三)引领新时代昂扬向上、健康文明、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创新职工文化新格局

一是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不仅要将精神食粮送到车间班组,还要在基层“种文化”。加强“职工书屋+‘工友驿站’+‘三个一批示范点’”三位一体的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构建职工文化服务圈、职工文体活动基地、职工文体活动示范点“三级网络”,完善市、区、镇(街)、工业园区四级职工文化服务圈。努力将全市11家“工友驿站”打造为提升职工素质的课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并建设好珠海市工人文化宫。深化培育全国、省、市职工书屋示范点,职工教育培训建设点和书香企业。

二是推动职工文化服务实施精准化。依托社会化的手段,深化“三工联动”等项目化运作的模式。强化主动供给和按需供给,大力推进定制式、订单式、自主式等文化服务。职工文体活动建立“常态化+品牌化”的新机制,创新开展“工友大家乐”“情系职工”慰问演出等深入广场、工业园区、企业的职工活动。开展示范性全市职工文体活动,举办职工文化节、职工体育节等工会品牌活动,带动并活跃基层工会。

作者单位:珠海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