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的体系化构建
《工会法》中明确我国工会组织作为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表明了工会工作的底线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动者群体的群体结构、劳动诉求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职工群体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工会工作模式的转变,新的工会工作模式需要有新的工会工作理念作支撑。因此,新时期,我国工会工作理念的体系化构建势在必行。所谓理念,即为一种行动的逻辑或原则。工会工作理念,指针对职工群体(会员)的工作、生活、发展等需要提供帮助、服务、支持等行动(行动旨在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实现体面劳动),并在此长期行动实践中所形成的逻辑、原则或指导思想即工会工作理念。
一、工会工作理念的基本要素
(一)理念的行动者
基于对工会工作理念的定义,我们把工会工作看作是一种行动,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职工利益诉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体面劳动,从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由此,工会工作是由行动者(工会干部与职工)问的互动构成。在其互动过程中,若以不同的角度、立场来看,整个工会工作的主客体就会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
工会工作开展中的主、客体地位交互表
主体 客体
工会工作 职工(会员) 工会组织(干部)
工作开展 工会组织(干部) 职工(会员)
从表中可看出,职工(会员)是工会工作的主体,工会组织(干部)是工作开展的主体,那就意味着工会工作有着“双重主体性”,且这种“双重主体”都是“人”承担着主要要素。对于一个有着“双重主体性”的行动,如何能保证其行动者间(主体间)实现和谐互动统一呢?这是工会工作理念所必要考虑的问题。
其实,新时期工会工作实践行动就是一种典型的“主体间”交流行为。行动者的“双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可以说是一种异曲同工。那么,这种“主体间”行动的基本要求就在于:都是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主体与主体间有着自由、平等的共商对话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商谈和理解可以达到一种“共识真理”。这种“共识真理”就是行动的理念,在思想上有着共识与一致,在“普遍”的共识与一致中又包含着个体性。因此,这种行动的理念是集普遍性、个体性于一身的。
(二)理念的核心价值:以职工的发展为本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用在工会工作中,就是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底线工作上不再是单向的劳资对抗、罢工等强硬方式,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是以人为中心转向与雇主的合作,突出人的需要和发展,其核心价值就在于“以职工的发展为本”。“以职工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核心价值表现在具体实践中重视主体行动的人(即个人现实的存在),职工(会员)主体对职工和自身的发展负有责任,而工会组织(干部)的工作在于直接服务于工会的使命——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实现体面劳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二、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的内涵
我们已知道,我国的工会也有着自己的历史变革与发展历程,且工会工作理念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因此,工会工作理念并不是一两句闪光的语言,而是一个有着核心价值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即为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它不只是一种工作的组织理念,而且还是在以职工的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涉及工会组织、职工会员、资源整合、劳动关系、绩效测评、终极关怀等全方位的理念(如图)。
工会工作理念体系的内涵及体系化建构路径图
体系化是一种过程而非状态,但是其过程发展不能脱离其内涵要求。由图知,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的内涵意义可简单概括为“一核心六变革”。“一核心”为:以职工的发展为核心;“六变革”为:体观在行动主体上的工会组织与会员结构的再造,体现在行动内容中的工会工作实现资源整合的优化转变以及劳动关系的和谐转变,体现在行动效果的工作绩效测评的指标重构以及职工终极关怀的价值重构。
(一)构建以职工的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工会工作理念体系
工会是工人为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而自愿结合的组织,其产生的基本目的就是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促进实现体面劳动。所谓体面劳动就是指劳动者能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地参与劳动,并通过劳动实现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工会工作除了维护职工权益外,还要促进职工发展,而且只有促进了职工的发展才能实现职工权益保障的长久性、稳定性。从此意义上来说;工会工作是职工发展的保障性事务,工会工作为职工的发展而存在。服务职工的发展,不仅是工会的职责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工会工作的趋势与主流。
以职工的发展为核心价值的工会工作理念体系,是以职工为中心,在工会职能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中突出“职工的发展”。即在工会工作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各项社会职能行动中,“职工的发展”这一核心要素是不能脱离的。构建以职工的发展为核心价值的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需要改变工会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代之以一系列新的理念来指导工会工作。这一系列新的理念紧扣行动主体、内容与效果,并尊重职工(会员)的独立人格,帮组职工(会员)充分发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和体面劳动。
(二)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路径变革
围绕职工发展的核心价值,分别针对工会工作行动的主体、内容与效果,工会工作理念的体系化路径又可以从六大方面去实现。
1、工会组织的再造
工作队伍要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变,工作方式要改变过去维护劳工权益主要依靠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协议甚至罢工等极端手段,转而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帮助职工提高技能,增强竞争能力。首先,工会组织需要有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队伍,包括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管理学等专业学科的高学历人才组成。同时完善工作人员的用人机制,专业分工,直接服务职工,帮助和支持职工的发展。其次,针对职工群体愈发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为了促进“职工的发展”,工会工作在方式上,要从单纯的“问题解决导向”转变到通过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和服务的有机统一去提升职工的能力,满足职工的不同需要,最终实现职工的发展。
2、会员结构的再造
会员是工会的血液。近年来,受产业结构的调整、城乡人口的流动以及劳动者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工会所面对的会员群体或潜在会员群体有着多元化的特征。这使工会发展会员的难度加大,特别是私有企业、小企业、服务业、年轻工人加入工会的越来越少。在面向会员结构变更的工会事务服务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第二产业、机关事业、蓝领人群等传统性的会员领域,还应该对第三产业、私营、外资企业、白领群体、新生代农民工等这样新型的、多元性的会员领域提供支持和服务。通过对新型的、多元性的会员领域的支持和服务,实现会员结构的多元化再造,从而激发职工会员的参与能力。在现实的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中,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职工群体内部结构的改变,日常的生产生活、交往互动都对职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关注职工的个性化发展,为之提供帮助和指导,实现会员结构的再造,并推动工会组织再造为职工的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平台。
3、资源整合的优化转变
资源整合的优化,即为在有限资源的限制下提供高效的服务,从而实现职工的发展。因而,在工会工作中要有着“合作”的理念,指导工会工作实现资源整合的优化转变。首先,强调与雇主合作,由过去的敌对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力求实现双赢。历史上,工会主要关注薪水和劳动条件,有时也关注工人的参与度。但现在要做的是与非工会的人合作,着手研究怎么与单位合作,怎么实现双赢,为职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其次,拓展资源渠道,资源整合从单位内合作向单位内外合作转变,这样能突破有限资源的限制而实现提供高效的优质服务。加强工会组织间的交流合作,壮大工会力量,增强工会的影响力。只有形成工会问有效的合作机制,工会说话才能更有分量,才能更好地保障职工的权益,最大限度地为职工的发展提供资源,到达资源整合优化的最大效应。
4、劳动关系的和谐转变
和谐社会的特征体现在劳动关系上,就是通过建立和谐型的劳动关系,让劳动者劳动更有尊严,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生产、就业更加安全,生活更有保障。和谐的基础在于协商、合作,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群体的代表,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新时期,工会工作要尽量避免采取强硬对抗的手段,要照顾到双方的利益,努力促使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雇主和职工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由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工会可以一方面督促雇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职工的培训,从根本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可通过工会组织一些直接的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能,为职工的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与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工会组织对职工的吸引力。
5、绩效测评的指标重构
工会工作的绩效测评,是对整个工会运作过程的最终结果检验。以往的工会工作结果检验主要是看重“过程”“做了什么”,并采用自上而下的整体评价方式,导致了工会工作一般成为“表面文章”、或无实质内涵的形式绩效等“伪绩效”工作。因而,工会工作绩效测评的指标重构要围绕职工发展的核心价值,并建立起一套与整个理念体系相支撑的指标体系。然而,工会工作的绩效测评也不是具体指标化的事物,而是对“工作事务”对于“人”的绩效测量,因此,工会工作绩效测评的指标重构应注重职工发展这一效果,在过程上强调职工(会员)的参与评价。参与型的指标新体系至少包括如下方面:职工发展测评指标(权益维护、思想德育、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等)、事务服务指标(工作服务效率、工作人员素质、工作服务质量等)。
6、终极关怀的价值重构
终极关怀,是超越有限、追求无限以达到永恒的一种精神渴望,是人的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在现今的工人群体中,他们超越性的价值追求充满着困顿与迷茫,甚至是谈不上什么超越性的价值追求,更谈不上什么“共产主义信念”。在终极关怀的价值结构里,至少应包括生活信仰关怀、道德信仰关怀和社会政治信仰关怀。在生活信仰关怀层级,应作为一种社会人的关怀,通过生命意识教育,生活挫折教育,生存能力教育、感恩教育等,培养职工关爱生命的情感,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增进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这是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道德信仰关怀层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中国文化精髓接轨,提倡普遍遵循的道德风尚和道德习惯,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同时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和普世价值,关注职工道德信念的建构。在社会政治信仰关怀层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是我们首要的不能忽视的任务,在意识形态上的价值理念教育上要求提倡隐性化和创新性的教育方式,让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将信仰内化。
三、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建构的原则
从一个发展的角度来看,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的体系化构建是二个长期的、复杂的、只有开工之时没有完工之日的工程。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建构并不是说要标准模式化,不是要千篇一律,各行业、产业之间亦会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构建应遵循如下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与积极创新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在理念体系化构建上不能脱离实际,应与各行业、产业等自身存在的内外环境、职工现有的心境相适应,理念在秉承优良传统同时,应积极吸收先进现代的工会工作思想,并据自身实际,积极创新。唯这样,体系化理念方能被雇主、员工认同和接受,方能逐渐深入群体意识中。需特别注意的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不是对现有的一些观念或口号的简单总结、归纳或提炼,而是在充分考虑各工会自身的发展以及工会工作观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后,所提出的适合工会自身未来发展和提升工会工作水平的需要的理念升华和创新。理念的体系化建构必须反映出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要充分体现出新理念的导向力和牵引力。另外,必须要认识到,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建构是一个过程,且随着工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这种变,重点还是在于完善与提升,理念的核心价值是不宜轻易改变的。
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建构要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的融合体。一方面,在前面我们已论述到,理念是一种通过交流、沟通、商谈和理解达到的一种“共识真理”,在思想上有着共识与一致,在“普遍”的共识与一致中又包含着个体性。可见,理念本身就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的融合体;另一方面,从工会组织角度来看,工会工作理念体系也应体现出共性与创造出个性相结合。理念体系有工会组织自身的个性而无共性就不能融于整个社会,有共性而无个性就缺乏生命力。在现阶段我国劳动力群体多元化发展中,工会工作理念无疑应该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即反映自身独特的价值追求,对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同时,我国工会的建设与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人文环境中完成的,在特定制度、文化环境中发育构建出来的工作理念体系具有很多共性,如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大环境下塑造出工会工作的社会责任心、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意识等。因此,在构建理念体系时,要在创造、彰显个性的同时,应注重体现共性,注重从社会文化、历史积淀和西方工会工作理念变迁中吸收及借鉴有益的成分。
3、注重“工会组织、专家指导与职工参与”相结合。
理念体系化构建是一个过程化进程,不仅要注重自上而下的组织,还应注重白下而上的参与,然后再由专家指导进行提炼概括,最后确定化、制度化、文化化。理念的体系化过程既是职工参与工会建设的过程,也是职工自我启发、自我教育以及对理念认同的过程,还是工会干部、理论专家、职工之间的一种价值观念沟通融合过程。所以,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不是某一单方面的作用,应该是多方的互动。
4、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多样性相结合。
新时期工会工作理念体系作为工会工作的指导思想体系,在内涵上要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表现在内容上要完整,特色要鲜明,含义要明确,表述要科学,对主体和外界都应有理性感染力和亲和力;在形式上要表现出多样化,所包含的理念要能延展和细化,能派生出具体可操作可执行的任务、标准和规范等。或换句话说,工会工作理念体系化构建应注重其理念内涵的系统化及科学化,同时在实践的载体途径上谋求多元化多样化。理念一定要是可操作化的,并非一种空洞所指,否则,那就失去了理念给以实践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船级广州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