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舆论引导在工会宣教工作中的运用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保持飞速发展,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社会公众的表达渠道,使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话语变得越来越开放。根据佛山市总工会、佛山日报社联合开展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上网娱乐是73.6%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业余活动之一。随着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80后”日益成为职工队伍的主体,如何有效运用网络引导,开展新时期工会宣教工作是每个工会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舆论在职工群体中的社会功能
网络舆论功能众多,有些显而易见、有些潜移默化,笔者结合网络受众中职工群体的特点,大致将网络引导分为五大功能。一是信息功能。网络舆论给受众传递信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关心的事件,以及事件引发的后果和影响。目前,许多企业都建设了网站、BBS论坛、内部邮件或者OA自动化办公系统,通过上述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使员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普遍接受企业发布的相关信息。二是沟通功能。针对企业内部发布的信息,企业行政、工会、员工都会结合自身利益发表观点,通过与多方沟通消除误解、形成共识。如某企业行政未与企业工会协商,单方面发布计件单价下调的信息,由此引发了企业员工的严重不满,后经企业行政、工会和员工的多次协商,并在企业内部论坛上展开激烈的讨论,最终化解了一场有可能引发群体性停工事件的矛盾。三是导向功能。网络论坛的某种舆论成型以后,便会产生了一种明显的导向作用,它会对每个网民产生无形的影响。如佛山市总工会网站专设“劳模风采”专栏,发布该市历届获得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有效营造了“学习劳模、尊重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监督功能。基于网络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即时性、互动性和隐秘性等特点,网络舆论在企业合法合理用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监督职能。不少工会网站都设立了维权问答、在线咨询、投诉反馈等栏目,目的就在于更好地发挥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此外,也有不少员工向企业提交“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并通过内部网络了解采纳情况,以及监督对关意见建议的落实。五是宣泄功能。网络舆论作为员工自由参与的社会评论,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有时它仅仅是个别员工一时情绪的外在表现,但不能说这样发泄对评论主体和网络社会不产生丝毫的影响:小而言之,发泄主体通过宣泄式的评从心理上得到了某种倾诉、抱怨的快感;大而言之,发泄式的评论也很可能对其他员工产生消极的导向,引发集体的抱怨型论调。
二、运用网络舆论引导开展工会宣教工作的原则
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大学校”作用,广泛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宣传政策法规和形势任务,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的现代职工队伍,各级工会组织、工会干部除了做好传统宣工作外,还要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向积极的、和谐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一下五项引导原则。
(一)必须体现法制性原则。利用网络的巨大优势实施职工普法宣教工作,通过互联网开展网络法律知识问答、网上学法、维权案例分析等,不断提升广大员工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如佛山市总工会网站专设工会普法专题,对涉及职工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原文发布和解读,方便广大职工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佛山市总工会借助市政府建立的“佛山网络发言人平台",以分管副主席为工会新闻发言人,以宣教部工作人员为网络平台操作者,分受理、回复、处理、再回复四个过程对广大职工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
(二)必须把握正面性原则。各级工会干部要充当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者、讲解员,对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的职工,要耐心解释教育,解读相关条款;对政策法规理解存在偏差的职工,要坚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引导教育模式,帮助其重新正确认识;对个别胡搅蛮缠、混淆视听的职工,要加以利害分析,告知恶意制造不良网络舆论,造成重大影响的也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惩罚。需要强调的是:实施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不可表现出明显的教育目的,机械的教育内容并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事实,势必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其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
(三)必须坚持时效性原则。网络舆论形成速度惊人,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也可能成为某类矛盾爆发的导火线,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的纾解和引导,要做到及时反馈、处理得当。坚持网络舆论引导的时效性,就要建立健全相关应对机制,使引导者能及时地作出回应,疏导民意,争取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占据主动和有力的地位。如佛山市总工会网络发言人平台,要求对职工群众提出的问题,初步回应和受理不超过4个小时,答复时限为5个工作日内,确需延长办理的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四)必须注重柔和性原则。工会干部要转变角色,主动适应网络社会对引导工作提出的要求,以宽松的态度和柔和的手段与职工进行交流。即使面对情绪化严重的意见和评论,也不要采取简单的批评或断然否定的强硬态度加以制止,更不能对带有不好苗头的文章一概删除,这样简单粗暴的做法只会招来更为激烈的、带有目的性的舆论攻击。网络舆论的柔和型引导注重在引导过程中的群众性、策略性和逻辑性,既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思想信念教育,又要恰如其分地让受教育职工心服口服地接受引导者的观点。
(五)必须兼顾包容性原则。网络舆论的引导者要持有兼容并包、广开言论的胸怀和态度,广纳各方意见和建议,不能以一刀切的形式来判定对错好坏。要在较为系统的分析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一是针对事件,如果事件的确存在且事件本身存在问题的,就要及时解决问题并作出相应的答复和反馈;二是针对发文者,如果发文者情绪偏激,就要及时进行疏导,对无本质过错的言论也适当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三是针对广大职工网民,如果文章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就要及时摆事实讲道理,并引导在和谐的基础上、在可控的范围内发起就事论事的讨论。
三、工会组织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的两点做法
网络舆论具有广阔的传播空间和有效载体,只有科学合理地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才能让网络舆论在开展工会宣教工作、构建和谐网络社会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快速形成并扩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众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如企业降薪、裁员等信息缺失,使职工人心惶惶,从而造成队伍的不稳定,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谣言满天飞,形成网络舆论一边倒的现象。工会干部作为引导者面对此类网络突发事件,应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在最大程度上为职工解疑释惑。只要信息及时、准确、真实,往往不需要刻意引导,职工自己就会作出正确判断。可见,权威信息的发布是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及时进行网络舆论软引导。工会工作人员在了解职工队伍舆情的同时,采取跟帖、评论等方式,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和观点进行正面的“软引导”。所谓软引导,就是不直接宣讲法律和政策,而是从一切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维护职工群体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采取各种形式,对形成舆论的基本事实、对网络上的各种评论进行评论和反评论。对事实进行评论是立,对错误观点进行反评是破。对于立,一定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广大职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破,一定要抓住事件的要害,快、稳、准、狠地进行批驳,既将错误观点彻底驳倒,又以理服人,从而将不利舆论引导为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作者单位:佛山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