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女农民工提升素质现状探析及对策

一、女农民工素质提升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据工会统计,广东省现有女职工1 1 63.5万人,其中,女农民工6 1 4.3万人,占女职工总数52.8%,是广东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珠三角大环境下,女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女农民工整体素质状况。而女农民工素质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和谐广东、幸福广东的建设进程。

面对新形势对女农民工素质提升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广东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下面简称省总女职委)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女职工委员会《关于实施女职工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工程的意见》,在全省女职工中积极开展素质提升工程系列活动(下面简称“提素工程”),全面深化实践女职工提升素质工程的同时,重点帮助各地女农民工不断优化文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竞争力。随着我省各级工会积极推进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广大女农民工得到了真正的扶持和帮助,女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在培训活动开展方面

从本次调研收集到的21个地市工会2616位女农民工填写的问卷统计数据显示,2396人参加过职业岗前培训,培训率为9 1.6%。在参加了培训的女农民工中J免费参加岗前培训的有2168人,占90.4%:近一年来.参加培训时间达1周以上的有2334位,占97.4%。1 6 1 2位女农民工确认所在企业建立了职工书屋,占67.3%。

这些数据,显示了我省各地工会及相关部门对女农民工素质提升工作的普遍重视和加大投入,使广大女农民工在职业培训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扶持环境,在团结带领广大女农民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在学历及技术等级提升方面

近三年来学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的女农民工有1604位(其中从初中提高到高中的有505位,从高中提高到大专的有689位,从大专提高到大学的有410位),占参加调研的女农民工人数的6 1.3%。而近三年来,技术等级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的女农民工有1 7 1 0位(其中从初级工提高到中级工的有1 1 55位,从中级工提高到高级工的有305位,从高级工提高到技师以上的有250位),占参加调研的女农民工人数的65.4%。

以上数据显示了各级工会的积极支持与社会成人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为广大女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自我提升的途径。近几年来,我省女农民工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岗位职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在学习计划和培训投入方面

参加调研的女农民年龄在20—30岁的占46%.显示女农民工队伍的年轻化主流。参加调研的女农民工中,具有提高自己学历水平愿望的有21 76.位,占83-2%。具有自我达标计划以达到提升素质目标的有2092人,占80%。更多的女农民工则希望能得到内部免费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及能为她们免费提供学习资料和书籍。

调查数据显示,更多的女农民工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女农民工有着通过学习提升自我、改变命运的强烈意愿,她们普遍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帮助,通过企业和社会各方的重视以及自身的努力,不断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文明建设中拥有自己发展的一片天空。

二、当前女农民工提升素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女农民工缺乏现代女性角色观,成才动机和成就意识不强,缺乏坚韧、持久的学习动力。

首先,我省女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有着长期历史文化成因和地域发展因素。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女孩的教育问题不够重视,即便是广东这种属于改革开放前沿性的省份,也依然存在这一垢疾。这次调研显示,来自于农村女性中的女性农民工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其中小学、中学比重较大,学习能力差,接受进一步学习的难度较大,由于没有较高的文化程度,也缺乏相应的技能,女性农民工很难在城市找到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因为没有专业技能,且缺乏竞争力,她们大多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简单重复的操作性工作。本次对42个企业的调研数据显示,我省女农民工就是主要集中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轻工制造业岗位上。

农民工大量集中在纺织、服装、印刷、食品加工、玩具、电子等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或者保姆、家政服务、餐饮、娱乐、休闲服务员、售货员等服务业,可以预测的是,她们向上层职业流动的机会将远远少于男性。

其次,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不少女农民工认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更容易产生不能胜任工作的自卑感,习惯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上,缺乏自我提升的意愿和自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农村女性对男子的依赖正逐渐减少,但依赖心理在潜意识里仍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女农民工中依然根深蒂固,使女性成才意识不强,成就动机偏低。部分女农民工在工作中有退缩心理,承受压力和面对挫折能力不强,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往往不是自己去着眼解决,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困难推给男职工,缺乏通过学习提升素质和能力,迎刃而上去解决困难的强烈意愿和坚强的意志。参与调研的26 1 6位女农民工中,仍有989位女农民工从不曾在职工书屋借阅或阅览书刊,仍有997位无任何技术等级。女农民工每年用于学习培训的资金在1 00元以下达39.7%,而在500元以上的仅有1 0.5%。

调研数据暴露出部分女农民工在自觉学习和能力提升方面呈弱势心理,“女性教育意识”缺失,在实践层面上体现出来的必然是缺乏上进心、岗位创业能力和竞争力,不能达到现代城镇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能适应越来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二)企业单位对女农民工素质提升重视程度不一,培训资源分散,分类指导不足

对于女农民工素质提升工作,目前各企业重视程度也不同。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不愿意将经费用于女农民工的学习培训,担心增大企业成本,影响企业收益,因而在资金投入、时间投入上未能真正予以重视,忽视对女农民工的素质教育。而部分岗位的女职工也因为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量,休息时问已经甚少,身心疲惫,无法保证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学习培训。从本次调研的数据来看,参与调研的26 1 6位女农民工中,有1 377人没有参加过专门为女职工开始的教育培训或专题讲座,78.4%的企业没有在自己内部建立女职工业余(周末)学校,38.8%的企业没有建立职工书屋。超过20%的人仍需要每天工作1 0小时以上。

目前,为女农民工素质提升提供培训的各类资源未能很好整合,单兵作战的情况较多。由于资源分散,不少培训机构缺乏必要的培训资金,难以高质量地为女农民工提供培训I需求。参与调研的26 1 6位女职工中,培训费用不足1 00元的有1 039人,占40%。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女农民工在学习经费的支持和学习资源的提供等方面陷入困惑,转而对有关企业、部门寄予期待。

(三)“提素工程”在软实力提升、类型性打造、性别化定位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待更系统更科学的设计。

首先,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单位各部门对女农民工培训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分类指导不足,未能从不同侧面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面向女农民工提供各种素质培训。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女农民工培训,过于强调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对女性农民工的“软实力’’提升。这里的“软实力"指的是除职业技术之外的包括法律意识、心理调试、健康保护、家庭婚姻、人际沟通和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即综合文化素质。培训中缺乏了这种培训,就难以真正切实提高女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增强她们的就业能力。

其次,站在全省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当前的女农民工培训还未能适时地转到创业型培训、发展型培训上来,不利于帮助女性农民工融入主流经济和主流社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力量。

再有,对女农民工白勺培训,如何根据女性的特点切入以适应女性的要求等方面的研究依然不足,未能更好地发挥性别的优势和力量。性别因素在女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具有的优势应如何发挥,当前女农民工的心理状况如何:她们就业创业的障碍是什么等,这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三、关于今后进一步做好女农民工提升素质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逐步强化现代女性角色观的形成,唤起女农民工的自我发展意识与自我提升潜能

在对女农民工开展的职业教育内容里,要强化对女农民工自身进行现代女性角色观的教育和引导,改变传统观念里的对女性潜能认识的误区,让更多的女农民工意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在发生变迁,认识到在新时代自身所承担的重任和自身的价值体现。要重视在女农民工中开展女性生理、心理特征等理论知识宣传教育,帮助女农民工认识到自己有可以提高和不断成长的一面,不断加强学习,增强信心,把自身的潜能尽量发挥出来。

对女农民工开展现代女性角色观的培养的同时,还要积极向企业、向社会各团体各阶层积极宣传新的女性角色观,通过一定的宣传和教育使更多的企业和部门认识到女性的潜能的优势和劣势,提高人们的性别觉悟,启发更多男性及整个社会正确的评价女性农民工。辩证地看待女性潜能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她们的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加强女性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个体适应新环境新工作。因此,职业教育应采取一定的举措来提高女农民工的职业核心能力,如学习的能力、交流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在强调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对女农民工基础文化知识的补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为女农民工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在指导女农民工学习现代企业或公司的管理理念,提高交流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促进其组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的同时,要注意对女农民工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和城市意识教育,使其思想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提高他们在多元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发言能力、对话能力、组织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促进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三)整合资源,优化女农民工成长环境,采取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更好地搭建女农民工发展平台。

在女性农民工中实施“提素工程",离不开教育培训。因此,社会各有关部门应重视为广大女农民工的素质提升创设良好的培训条件,从整体上扎实提高女性农民工自身素质和技能,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在培训课程设置上,要实行多样化培训,满足开发的个性化需求。要注意结合女性农民工自身特点,尽量做到各取所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女性农民工的不同需求。要区别开设基础课程、通识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并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掌握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培训机制确立上,要彰显开发的灵活性,改革更科学更系统的培训机制。可以根据女性农民工自身特点,采用集中学习的系统培训机制,也可以实行学分制,开设全日制班、半日制班、周末班、晚问班、函授班、自考班等,保证女性农民工可以结合自身需要随到随学。

3.在培训方法与路径上,要采用多样化形式,切合女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可以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办教育论坛、开展个人竞赛、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等各种方法让女农民工快乐学习。

(四)工会组织要在女农民工提升素质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以多样的载体服务女农民工

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女职工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在女农民工提升素质行动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以多样的载体服务女农民工,着力提高女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相结合,将提素工作推向深入、持久。

工会培训学校、女职工培训学校、女职工周末培训学校、女职工流动课堂等是开展女农民工提素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要采取更灵活、更贴近实际的措施,着力提高女农民工的课堂参与率和受教育面,帮助调整、拓宽女农民工的知识结构,实现一专多能,把“女职工提升素质工程"落到实处。

工会远程网络培训系统,是当前职工培训中最值得关注的培训路径。善于借助网络或远程培训平台学习可以达成资源共享,实现女农民工对现代科学技术、科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所以,应努力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网络载体的作用,让广大女农民工充分享现代科学发展带来的福祉。

工会通过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女农民工实现岗位提素,岗位成才。开展女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要突出“三个坚持”:坚持为生产服务,坚持创新,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女农民工认识到,开展群众性的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是为他们钻研业务、学习技术、实现岗位成才体现自我价值构筑了一个宽广的平台。

4.认真督促各企业落实女农民工培训I经费,严格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足额拨款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各企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使用管理办法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制定,提取、使用情况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接受职工监督。除了按工资比例拨款外,培训经费的筹集和收取也可以尝试采用其他更多的灵活的办法,如政府扶助、社会捐助、工会支持等手段尽量减轻企业和女性农民工在费用上的负担。

总之,当前各类资源要进一步整合,才能集中优势发挥力量,保证各级政府和部门为女农民工提供的普惠政策落到实处,使广大女农民工享有平等的发展资源.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推动女农民工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稳步就业,健康发展,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