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断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对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或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而社会管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了社会系统的协调运转,运用法律的、行政的、道德的,甚至是一些思想观念上的方式和手段来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社会管理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共的社会管理,比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安全、国防建设等,必须由政府去做,因为这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做不了的;二是具体的社会事务和社会的公共服务,可以让老百姓和一些社会组织去做。当前之所以强调“社会管理”,主要是为了解决社会秩序失范,以及权力在管理中出现的误差和效率问题。要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就必须在强化改善民生的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还社会以秩序,还权力以规范。这是极为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管理工程,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发展中所遇到的新问题而必须采取的完整科学的全新意义上的管理社会的新理念。
一、深刻认识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工会的任务变得异常繁重而艰巨,迫切要求把广大职工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妥善处理和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应对各种社会风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会是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是形势所需、发展所急、职工所盼,也是时代赋予工会的历史责任。
(二)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中国工会是我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自创建之始便建立了与职工群众的“鱼水关系”。我国《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工会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要发挥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就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服务好、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就要积极推动落实好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进一步加大维护合法权益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力度,这些正好与政府进行的社会管理一脉相承,也为政府进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了有益的补充。社会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社会利益的协调和社会矛盾的化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三)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化解冲突的主要力量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进入社会冲突的多发期,其中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大众与掌握了权力和经济资源的社会强势集团的博弈,仍然是主要内容,而劳资冲突则有可能成为其最主要的形式,具有“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社会泄愤事件也有可能增加并扩大。这就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让各阶层都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要求,从而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具有组织体系健全、联系群众广泛、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意愿等特点。通过协调化解以劳动关系为核心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帮助职工群众缓解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他们合法权益的实现。当然,解决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的最终出路还得靠民主与法治。
(四)工会参加社会管理与自身建设的要求相吻合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十二五”目标实现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增强组织的覆盖面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根本任务相吻合。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活动,协助党政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社会的制度优势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要求工会必须加大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力度,在与政府互联、行政互补、管理互动的社会协同管理网络中,进二步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协同作用。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枢纽”作用
(一)发挥协调作用,构建有力的社会制衡
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国家、市场与社会的三足鼎立,政府做自己该做的事,企业做经济活动的事,而社会做一些具体的服务,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在此之前进行的改革,主要是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后面的改革,政府面对的就是要调节与社会的关系,要跟社会打交道,做好老百姓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事情;要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民社会来节制资本,制约权力,这也是工会的生存依据。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维护自身权益,就是对资本的一种制衡;同时也能控制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避免既得利益阶层的畸形发育,防止不公正的社会秩序进一步显性化。因此,工会要更加立场鲜明地立足于维权,借助于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职代会、劳动争议调解等手段和载体.把维权做得更主动、更规范、更到位。一要主动参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政策的研究拟定,从源头上影响相关社会政策的出台。二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重点,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法律援助制度,积极融入社会“大调解"格局,妥善解决和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矛盾。三要积极开展自下而上和白上而下的“要约行动”,帮助、指导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大力推动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
(二)发挥服务作用,共建有效的公共服务
积极推进以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职工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困难救济等方面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此乃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优质的公共服务不仅靠政府提供,还要有多维的社会力量来补充。当前工会要充分利用帮扶中心平台,帮助职工解决一些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积极对接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的落实。一是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服务,做到应助尽助、全面覆盖,切实推动“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二是完善各级职工困难帮扶中心建设,并逐步向镇(街)、社区、企业延伸,使之成为党委了解民意、政府改善民生、工会深化帮扶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三是围绕党政民生工程的目标任务,有效承接政府赋予的资源手段和社会管理职能,以法律援助、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大病救助、金秋助学等帮扶工作为重点,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加全面、有效、快捷的服务。
(三)发挥引导作用,培育有益的社会心理
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在推动社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容易造成社会秩序的丧失。当下社会,谁看到谁做得不对,大都不会去干预,只会在心里表示厌恶,这个就是社会秩序丧失的一个标志。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社会失序的行为投射到他的职业里,就会对职业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掉以轻心,这对于一个稳定的社会和国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制度和政策来推动社会诸群体的均衡发展,和谐共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来疏导情绪,调控心理,增强社会凝聚力。工会要充分发挥联系职工紧密的优势,真正深入下去,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呼声,既及时向企业反映、向党政反馈他们的合理诉求,把劳动关系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又引导教育职工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理性客观的心态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差异和不均衡,培育宽容平和、互助友爱、诚信共赢的社会心理。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主体意识,引导职工群众与其他社会群体一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一是大力弘扬抗震救灾和劳动模范的伟大精神及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二是认真研究网络时代、“虚拟社会"条件下教育引导职工的新途径。三是积极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进一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水平。
(四)发挥监督作用,推动有序的公民参与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即培育和增强社会公众的公民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有序、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事务,为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但是,公民意识的养成,需要细微和点滴的积累,要靠日常的实践和体验,更离不开本单位民主管理的实践锻炼和培育。因此,我们一要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的各类民主管理手段,动员广大职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同时引导督促企业树立管理互动、成果共享的经营理念,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职工的民主参与,共同塑造企业以职工为本、职工以企业为家的文化环境,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要提高企事业单位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建制率,保障职工群众在企事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体现。三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职工代表和政协工会界别委员的作用,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和视察活动。四要引导职工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监督,把职工个体资源和能量聚集起来,将职工零散的呼声和要求转化为团体的诉求,在政府决策、立法听证中代表职工群众的集体意愿提出主张,使社会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积极拓宽工会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途径
(一)强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理念
认识深化是工作创新的先导。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要始终围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主线和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以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以创新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体系为支柱,进一步强化以职工为本、维权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一要树立以服务为先的理念。按照工会工作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为企业和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实现职工群众的社会权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坚决纠正和克服工会机关化、行政化、官僚化倾向,下移工作重心,切实提高服务实效。二要树立以维权为重的理念。理直气壮地履行好维权的基本职责,大胆改革创新与社会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逐步把工会建成近期能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远期能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组织;把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作为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核心,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积极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三要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心诚意地为人民服务;要坚持思想上尊重职工、感情上贴近职工、工作上依靠职工,把职工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改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手段,提升工作的人性化和社会化水平。
(二)夯实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
工会必须尽快适应社会管理的新要求,从组织管理体制、工作运行方式、工作职能定位、干部能力素质等各个方面进行逐步的、同时又是大力度的改革,尽快从福利型和活动型的社会组织回归到维护型和服务型的利益组织。基层工会处于协调劳动关系、服务职工群众的第一线,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基层工会的组织建设。一是加大建会工作力度。推动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实现基层建会的动态全覆盖。二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以企业工会建设为重点,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为目标,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三是提升工会干部的能力水平。随着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工会工作的内容、对象、范围、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迫切需要强化自身,练好内功。逐步探索建立一支胜任参与社会管理,容党工共建、集体协商、劳法监督、财务经审、帮扶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指导员队伍;统筹构建一支新时期调适归位所需的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工会干部队伍。
(三)优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环境
随着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拓展,职工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工会自身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优化工会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的环境。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对党负责和对职工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在社会管理中得以贯彻落实。二要扩大资源手段。主动争取党政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为工会在社会管理中拓宽领域和提升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三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工会一方面要根据社会群众团体的特点,既要积极主动把政府下放、工会能做、职工受益的部分社会事务管理好;也不能“太靠前”越位,更不能“不跟进”缺位,在没有政府授权的情况下不能包揽太多的社会事务。四要处理好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在一起协同参与社会管理中,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补关系和伙伴关系。建立这些关系既要求我们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中明确白色的角色,又要求我们尊重其他社会组织,与他们结成紧密联系、协同配合的统一体,各尽所能,多方满足社会需求。
(四)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建立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是工会组织深入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和保证。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四家(政府、工会及企业家协会、工商联)协商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建立利益调节、权益保障、对话沟通、预警防范的内部协调机制。二是健全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机制。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兼职劳动争议仲裁员等工会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创新法律援助方式,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三是健全劳动争议预防、预警、调处和重大停工事件报告机制,随时掌握产生劳动关系矛盾的动态,及时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四是健全协同运作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协的沟通联系,加强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协同运作,加强与其他组织的相互配合,借组一切社会力量形成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口作者系广州市花都区总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