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三个转变”推动社会建设

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迫切需要,对我省努力当好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既处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凸显期,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具有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的功能。今年七月份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提出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强化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我省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中有新作为,就必须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通过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使社会建设更有基础,更有抓手,更有成效。

要实现工作观念从领导指挥到服务凝聚的转变。服务职工是工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服务职工是工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工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也必须进行符合时代特点的转变,在履行好政治职能的同时,要从单纯的行政领导、管理指挥向服务凝聚转变,在尊重和满足职工个性的基础上服务职工、凝聚职工,真正把工会组织打造成具有明确的服务职能、健全的项目体系和完善的服务能力的服务型组织。

要实现资源整合方式从单一的经费划拨到多渠道社会资源整合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工会组织服务职工、开展各项活动需要动用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投入。要在依托工会经费划拨保障的基础上,积极面向社会,通过依托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和财政资源来服务社会、服务职工。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依托人大、政协的力量,充分发挥群众性组织及各类协会团体的积极性,不断壮大我省职工志愿者队伍,为工运事业提供更加广泛的智力支持。

要实现运行机制从行政化短期活动到事业化长期项目的转变。随着服务型组织建设的深入和完善.项目化运行机制的优点逐步凸显。要积极推行科学的项目化运行机制,在加强纵向的管理与指导的同时,加强横向的协调和合作,在做好短期活动掀高潮的同时,积极培育长期项目的持续发展,培养一批自我运作能力强、职工参与程度深、社会化水平高、更加富有效能的长期工作项目。在项目评估中,坚持评价主体的社会化,扩大评价主体的范围,不仅看重上级组织对工作的评价,更注重职工群众、社会各界与社会舆论对工会工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