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目标与作用发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继续抓住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2011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就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提出了新的要求。7月间,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作为会议主要任务之一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佛山市委召开十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工青妇工作会议,又重点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工青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笔者认为,工会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大局,创新工作思路,明确职能定位,发挥组织优势,全面投入到这场社会管理领域的伟大改革中去,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佛山特色、工会特点的群众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在建设充满朝气活力、文明有序、公平和谐、开放包容、富裕美丽的善治之城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主力军作用。在此,笔者就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和作用发挥,略谈几点看法。

一、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被摆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中央提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笔者认为,新时期各级工会组织的核心任务,主要围绕强化动员职工、凝聚民心、维护权益、促进和谐、增进福祉等几个方面来开展,因此,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理应作为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

——从社会发展的导向来看,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应当成为工会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社会管理来源于社会发展,服务于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的积极推动力。创新社会管理,归根结底就是要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推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有序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从服务对象的需求来看,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应当成为工会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职工群体的诉求组织化多元化,诉求内容也从经济诉求向社会诉求、政治诉求发展。尤其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外出务工大军的主力,在要求拥有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他们对权益和公平有着更强烈的愿望,对幸福生活有着更广泛的理解和追求。

——从工会职能和作用发挥来看,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应当成为工会参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终极目标。职工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目标对象和基本评判者,工会组织对广大职工负有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职责。因此,工会组织要从解决职工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加大服务力度,丰富服务内涵,扩大服务外延,最大限度地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幸福感。

二、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四项原则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切实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是新时期党赋予工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法治、改革创新和建立长效化工作机制,才能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场伟大变革中,凸显工人阶级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工会组织坚持人本主义,就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将职工群众满意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普惠公平,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让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二)坚持民主法治原则。依法治会是党的依法治国方略对工会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和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以严格依法治会、充分发扬民主法制作为基本要求,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雇佣行为,努力通过平等协商、协调引导等办法化解劳资矛盾。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开展基层工会主席直选等工作,加强工会组织自身的民主化、制度化和群众化建设。

(三)坚持改革创新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工运事业发展客观规律,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切实解决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与推动科学发展要求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着力解决制约工会工作发展的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为工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创造良好条件。

(四)坚持长效机制原则。将建立长效机制贯穿于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把工会各项传统工作与参与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工会联系组织职工群众的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管理的优势,推动全市工会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党委、政府、社会和职工对工会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二、突出做好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工作重点

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工会组织要紧紧抓住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一历史机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工会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努力使工会工作成为“民富市强、幸福佛山”社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围绕经济发展目标,探索工人主力军作用发挥新模式。在加快科学发展中,工会组织要努力把广大职工引导到推进佛山经济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宏伟事业上来。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以“民富市强、幸福佛山”为目标,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为核心,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广泛开展劳动竞赛、企业职工技术创新竞赛等主题活动,引导职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等方面创造一流业绩。二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将“创争”活动作为创建学习型、智慧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全方位提高全市广大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技能素质,努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三是加强对职工宣传教育。结合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文明道德素质。着力加强职工法制建设,扎实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提高职工法律素养。进一步完善劳模评选表彰、服务管理、宣传推广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良好氛围。

(二)适应劳动关系变化,探索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新模式。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工会组织要加大解决劳动关系矛盾的预防调处力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维权保障作用。一是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要按照“两个普遍”的要求,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企业普遍建立和完善职工工资共同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重点突破工资集体协商推进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障碍,扩大工资协商、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努力提高集体合同的覆盖率和履约率。二是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建立健全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构成的劳动关系协调三方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工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监督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三是积极调处劳动关系矛盾。抓好劳动关系信息员和劳动争议调解员队伍建设,完善由劳动、工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调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工会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全面推进工会法律服务工作,将工会法律服务建设成为职工免费法律服务的主体,使更多的劳动争议纳入法制轨道。

(三)着眼民生工程任务,探索职工共享发展成果新模式。在推动落实民生政策中,工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就业社保、困难帮扶等公共服务,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参与社会政策制定。积极参与社会政策制定,体现职工对社会政策的参与权,扩大社会政策的透明度,提高社会政策的有效性。充分收集、综合来自一线职工的呼声和建议,准确表达他们意愿,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社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二是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监督落实针对困难职工群众的各项基本保障政策。深入开展促进就业、再就业援助行动,加大对零就业困难职工家庭和农民工援助力度,继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阳光行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就业、竞争和发展能力。三是完善帮扶长效机制。加强帮扶中心建设,构建“全面覆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协作”的帮扶工作体系。推进困难群众工作实现社会化运作,充分发挥工会志愿者的作用,探索建设专业化的工会社工队伍。通过“送温暖”、“金秋助学”、“工伤探视”等活动载体,努力满足困难职工的多元化需求,使工会帮扶工作真正成为国家帮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推动自身建设发展,探索工会参与社会管理新模式。在推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工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主动承接部分社会管理职能,把工会建设成为党政放心、职工满意、充满活力的职工之家。一是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主动争取把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和工作考核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以扩大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为目标,探索基层工会组建模式,努力开创基层工会组织网络新格局。二是提高工会干部服务职工的能力。加强干部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的水平和实效。提高引导职工的能力,深入研究网络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倾听职工群众呼声,疏导职工群众情绪。提高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引导职工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努力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三是加大工会工作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新方法、新思路,争取各级党政支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创新工会活动载体,提升活动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开展群众工作,进一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服务效能。


四、不断完善工会全面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格局

各级工会要积极争取同级党政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好利用好各方资源,加强工会活动阵地建设,探索创新工会工作机制体制,推动形成具有工会组织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一)坚持党委领导。把坚决按照工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紧密结合起来,是长期以来工会工作的制胜法宝。工会参与社会管理,要自觉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努力把党委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会组织的工作优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动员和引导职工工作,使党的政策主张变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实现党委放心、职工满意、社会认可的工作成效。

(二)强化工会职能。竭诚为广大职工服务,是工会组织赢得职工信任和拥护的重要基础,也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会组织要围绕广大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理清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路和目标任务,将坚决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贯穿于参与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切实履行职责i努力为党政分忧、为职工解愁,充分发挥新时期工会组织职能作用,重点强化促进经济转型的组织动员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维权保障作用、惠民生造福祉的服务协调作用、解决社会矛盾的预防调处作用。

(三)促进社会协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充分体现其社会性,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方资源,才能真正形成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强大合力。一是要按照《关于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社会建设中作用的意见》的要求,在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自身作用的基础上,加强与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团结协作,形成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二是要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团结协作,创新群众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对象和范围,善于运用社会资源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组织力、承接力、执行力,勇于承担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工作职责;三是要加强与新兴民间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组织的团结协作,充分运用感情认同、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媒介,把新兴民间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组织团结起来,逐步建立起以各级工会组织为枢纽,以社会组织自主运作为主体的枢纽型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不断为工会组织参与创新社会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

(四)扩大职工参与。社会管理,既要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又要让社会成员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好职工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领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一心一意谋发展,广泛团结各行各业职工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发挥主力军作用。

   口作者单位:佛山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