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6月24日)
同志们:
省总明天召开广东省创先争优党工共建暨南海本田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会,会上有三位领导讲话。省总邓主席就如何深化“两个普遍”既总结又部署,是一次再动员,再落实;省委副书记朱明国同志代表省委就做好“两个普遍”提出要求,全总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王玉普也将代表全总就“两个普遍”对我省工会提出希望。考虑到邓主席在会上不能讲得太细,我代表省总在这里把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具体讲一讲。
省总今年要对各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评分表已经发给大家了,我主要就年度考核的内容给大家讲一讲,让大家明白省总为什么要考核,怎样考核。我今天晚上讲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广东当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形势与任务,二是当前各级工会尤其各市区工会在集体协商方面需要做好的具体工作:
一、广东当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形势与任务
总体就是要认清形势任务,坚决迎难而上。
(一)停工事件处于易发、多发状况。
通过停工提出诉求已经成为我省劳动关系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原因之一是职工的工资收入、福利水平持续过低,不能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如何解决,必须综合治理,包括:
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地方政府已经这样做了。
2、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省人社厅征求省总意见,今年工资指导线上限是20%,比去年1 7%高了3个点,基准线是1 5%,下线是5%。要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就要靠集体协商,政府调控的手段就是制定工资增长指导线。
3、建立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让职工可以说,有地方说,让诉求到达企业的高层、政府的高层。否则,职工就寻找其他出路,就会停工,境外组织就会钻空子。
4、建立劳资矛盾调解机制。工人要求加工资,企业加不加,加多少,这些矛盾需要正常的调解机制去解决。如近期潮州事件,仅仅因为2000元的欠薪,老板居然挑断了民工的脚筋、手筋,导致四川籍农民工与当地人的大规模冲突,成为外媒的大新闻。
5、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从工会角度来说,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是重中之重。法律要求我们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总也将其列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的重点工作,这就是省总要进行考核的原因。
(二)我省目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
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外省有的自报已经80%多了,从我省目前上报的数据来看,应该是40%到50%之间。全总要求我们今年要达到60%,明年达到70%,后年达到80%,我们现在处于“基数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状态。我们工资协商覆盖员工约1 200多万,如果按会员数2065万来算,职工覆盖率在60%左右。全省现有2800万职工(现在可能降到2600万左右),20万独立工会委员会,56万个基层工会组织,都是全国第一。全省目前包括区域性、行业性覆盖在内,工资集体协商覆盖企业约1 4万家,要达到今年60%的目标难度很大。
(三)集体协商工作不平衡。
从报表来看,目前集体协商覆盖面较大的是深圳等,有一些市达到60%左右,但相当一部分市覆盖面只有20%到30%。在指导工作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四)推进集体协商工作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
主要是三个“不”。一是社会认可度不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认识不足。二是党政主导不强,省总为此也努力过,但成效不大。外省做得较好的都是党政主导,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文,如湖南省最近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对政府的考核。党政主导不强,也反映在我们与劳动部门的协调、合作方面做得还不够。三方机制中企业组织一方也往往不愿意做此事,导致在许多地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成了工会唱独角戏。三是工会工作力度不够,包括我们投入人力、物力以及工作能力都不够。
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客观去看。有些问题是体制、机制造成的,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克服它。比如,目前我们普遍遇到的问题,是资方不响应工会的要约。我们想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不响应我的要约,如果工人停工,你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反过来,企业响应了职工的要约,工人就不能停工,工会就不能指责企业不响应要约。:总之,对企业方或资方不响应要约,还缺乏刚性的法律约束,这不是我们目前可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还有,行业性、区域性的工资集体协商也存在问题。现在看起来有很多行业协会,但这些行业协会都没有法人资格,他们的地位远远不如工会,基层工会都有法人资格,我们怎么跟他谈?主体不对等,主体缺失,这些是体制、机制造成的,工会暂时是没办法克服的。现在开展的一些行业性、区域性的工资集体协商就遇到这些问题。现在国内一些地方,就不管你有没有法人资格,你给我签就行了,报上去数据是很大,但是也有风险,一旦发生履约纠纷,因为它没有法人资格,跟它签订的集体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这些不是工会想解决就能解决的。还有一些是新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比如,协商出现争议谈不下去怎么办?过去我们谈得少,或者谈的都是很松散的、很原则的一些条款,老板或企业就不怎么在乎。现在谈工资,人家就很认真了,可能就不答应工会的要求。法律目前还没有把集体协商当中出现的争议放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里面,也就是说,企业如果提出仲裁,政府有关部门可能是不受理的,这就是我们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过程当中新出现的问题,需要法律不断去完善。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出现停工,如果老板把全部工人都开除,另外请一帮人代替这些停工人员,合法不合法?政府允许不允许他这样做?这些都是随着停工事件的不断发生暴露出来,需要我们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当中去研究、去思考的,我们要客观地看待我们遇到的这些困难。
从工会的角度概括起来,当前我们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提高认识,加强力度,机制配套,职工参与。职工参与是与常重要的,职工参与也是我们能否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标志。
(五)抓住机遇,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抓住机遇,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机遇是“十二五”规划把工资集体协商列为一项重要任务,这从大的背景来讲是推动这项工作的一个机遇;第二个机遇是全总省总三年规划的发布和实施,都把工资集体协商列为今后几年工会工作的重点,“两个普遍"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个机遇,从去年以来,社会上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舆论宣传有所加强,社会认可有所扩大,工作成效有所提高。因此,各市总要切实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摆上议事议程,加强调查研究,分解任务指标,督促落实完成。
二、当前工资集体协商要着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按照“一员双责”和“四好”的要求搞好指导员队伍建设
“一员双责”,可以把工资协商指导员跟律师团法律服务结合起来,工资协商指导员同时又是劳动争议调解员。这是我们今年对各市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对此有指标和要求。有1 000家企业工会的县区总工会,指导员不能少于80人,1 000家以下的不少于50人,东莞市和中山市不带县区的,指导员的总数不少于200人。按照这个指标,我们今年底或者明年初要抽查,以县区为单位来建。今年的标准主要是“四好”:组织好、培训好、管理好、发挥好。组织好:就是整合力量,会内会外力量结合起来。培训好:就是要让工资协商指导员熟悉法规,了解企业,指导协商,谋取双赢。管理好:由省总制订统一的管理办法,各市县区要根据省总的统一管理办法来具体管理好,主要是选派和考核这两个环节。省总已经定下来今年准备在全省表彰一批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指导员。发挥好:要发挥团队的作用,工资协商指导员派下去不是一个人,要派两三个人组成团队负责若干个企业。比如,某个指导员对法律比较熟悉,某个指导员对工资问题比较熟悉,某个指导员在某个专业里面有特长,就可以组合成二个团队,负责一个片、一个工业区或者好几个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我们只是提出一个方向,还需要大家去实践,去探讨。今年考核的重点是先组织好,明年再重点考核培训好和发挥好。
(二)按照全总要求搞好世界500强在粤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建制工作。
省总要求世界500强在粤企业今年的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要达到80%,明年要达到1 00%,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世界500强在粤企业大约600多家,但有一部分是办事机构之类的,作为企业独立生产经营的约350家,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深圳,两者相加占了百分之七八十,其余的在东莞和佛山,还有珠海,其他有些市只有一两家,所以广州和深圳能否完成涉及到全省任务能不能完成。这里有几个有利条件:第一就是这些500强企业95%以上都建了工会;第二就是广州和深圳的工会比较强大,比较有力量;第三就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的500强企业已经有了工资集体协商,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带动效果。希望各个市尤其是广州和深圳要把世界500强在穗在深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纳入今年的重点,采取措施,予以突破。世界500强如果突破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其它企业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对于采取的措施,我提出几个想法供大家参考。第一个措施,“上代下”要约,上级工会代替基层工会来要约。由市总工会或者区总工会来要约,力度就不一样,企业不得不考虑这是上级工会、地方工会的要约。第二个措施,集体要约,深圳已经有过这方面的做法,总工会对包括500强在内的有影响的大企业统一发出要约。因为是市总工会发出的要约,企业就要考虑要不要响应。第三个措施,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如果我们能够集中力量突破一些关键企业和影响大的企业,就能够带动其他。第四个措施,请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出面协调。比如请外经、统战、政协、民营企业协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党政领导和部门出面来协调。第五个措施,培训好指导员,派下去指导。第六个措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三)实事求是,着力提高全省工资集体协商的覆盖面。
这里提出“三个制宜”、“三个从”供大家参考。“三个制宜”: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行业制宜。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都有不同的特点,不能一刀切。“三个制宜”的本质就是要实事求是。建议大家从六个层面去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第一个层面,单个企业开展协商签订协议,一个一个企业来;第二个层面,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第三个层面,县(区)、镇(街)、村(社区)一级的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第四个层面,以集团公司为单位,覆盖分公司、子公司;第五个层面,以省、市行业为单位的协商,如省海员系统的省级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第六个层面,用综合性的集体合同来带出工资集体协商。在全总的考核当中,综合性的集体合同中有工资条款的就视为有工资集体协商,这是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一种形式。上面所说的是“三个制宜”中的六个层面。
在具体工作的策略和方法上,这里提出从无到有、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也就是“三个从”。第一点,从无到有。从来没有协商过的企业,现在要协商,就要把标准降低,先建制后完善。可以先不协商增加工资,而是协商一些基本问题,如提高单价、规范基本工种的工资水平等等,都是可以的。第二点,从易到难。工资问题包括福利待遇,也可以从福利待遇比如夜餐费、住房补贴、交通补贴等这些开始协商。大家一定要注意,工资集体协商不等于一定要谈增长多少工资,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当然,如果能谈增加多少工资那是最好的,但一定要从易到难,不一定一下子要价那么高,让人家能够接受,谈开了,建制了,以后每年再提出一些更多的、更高的要求就比较容易。第三点,从简到繁。比如说在企业利润中拿出多少比例作为奖金、调整职工工资,只谈总额,而不涉及每个职工具体能够增加多少,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去分解,这样谈就比较简单;又比如说,可以制订一个标准,利润增长多少,工人的基本工资就相应增长多少,这样也比较简单,比如,公司的利润增加1 0%的时候,工人的基本工资要增加多少,当企业的利润增加到1 5%的时候,工人的工资又增加多少,这样有个阶梯,企业也容易接受,也比较简单。
要做到上面提到的“三个制宜”和“三个从”,就必须研究企业、了解企业、结合实际,切忌简单行事搞一刀切,引起企业反感。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化,一定要一企一策,实事求是,否则我们的工作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切实搞好数据库建设,按照要求按时报送相关数据。
现在全总把数据库的数据都分到各个市,只要研究这些数据,就比较容易掌握企业的一些情况。所以,第一,要注意搞好分类和动态监测管理。现在的数据都是很具体的,我们还专门办班安排各市的数据员到省总来培训,你们也要让主席和部长知道这个数据库是怎么看的,它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通过搞好分类和动态监测管理,及时掌握有关数据。第二,要注意报送给省总全总数据的合理性、逻辑性。这就要求分管的领导以及部门的负责同志要熟悉情况。比如说,单个企业签订的工资集体协商有多少个,通过综合性的集体合同来带出工资条款的有多少个,区域性的、行业性的覆盖有多少,这些数据之间都应该有逻辑关系。第三,要注意通过分析研究数据,调整工作策略,改进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五)要建立目标考核和表彰激励制度。
一是各市都要把三年规划的指标分解到各个县区产业,每年都要进行总结表彰;二是对工作好的地方工会和企业工会以及工会干部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甚至可以上报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省级优秀工会工作者;三是要像省总对各市的考核一样,各市要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对县区和重点企业的重点工作考核当中,因为它有量化指标,是可以考核的。我们现在的考核突出了覆盖率,一个是对企业的覆盖率,另一个是对职工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