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共建的历史探源及现实分析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注重建立健全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不断探索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形成了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的党群一体化工作格局。坚持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对于进一步激发各级工青妇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组织作用,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群共建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早在建立之初就认识到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重要性,一开始便以极大的精力推动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党对群众组织的领导关系,明确了党建带群建的工作思路。

确立党对工会及其工人运动的有力领导,是党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一大就提出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为集中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中央还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党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首次确定了党对青年团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相当重视妇女运动。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指出,要重视一般的妇女运动,如女权运动、参政运动、废娼运动等。“为集中本党女党员之活动及系统的指导全国妇女运动起见,应设立妇女委员会以外,要在全国妇女运动中树立一精神中心,应创办一种刊物,以指导并批评日常的妇女生活及妇女运动”。从此,党通过妇女运动委员会,发动与领导全国妇女运动,使之成为革命洪流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着手派遣党员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党的四大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以加强对农民组织及其农民运动的领导。1927年3月,全国农民运动协会宣告成立。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应当说,党的群众路线正是党领导群团组织建设并支持群团组织发动和动员群众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坚持党建带群建,实现党群共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经验总结。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

工会、青年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是执政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又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因此,坚持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有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的重大举措。

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就要求各级党委要用主要注意力和主要干部去加强群众团体的工作。但是,随着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形成,特别是“文革”,这些群众团体停止活动或工作,党与群众组织的关系不正常发展。党的群众工作路线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党的十一大之后,工会、农会、青年团等群众团体的组织和活动相继恢复。1989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要求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党在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进行工作。党的建设带动群团组织建设由此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明确提出了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以工建促党建,以团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党群共建思路,通过党建带群建,做到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的工作覆盖面,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新形势下在创先争优中坚持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

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要坚持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组织力量。

通过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更好地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工青妇组织和职工、青年、妇女联系密切,最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最熟悉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要立足这些特点和优势,把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融入组织、引导、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具体实践中。要坚持把竭诚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要把工青妇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做到党建与工建、团建、妇建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检查考评、同步表彰奖励,力争实现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和工作对广大群众的全覆盖,把广大职工、青年、妇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口作者系广州市党建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市党建学会秘书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