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变化 转变方式 积极探索工会干部培训教育新路子
肇庆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工会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全市工会干部“千人培训计划”,积极探索培训规律,创新培训方式,努力实现“五个转变”,推动了工会量化重点工作的完成,推动了工会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在培训方法上,实现了从“封闭式”培训向“开放式”培训的转变
一是从集中培训向分级培训转变。对一些容易组织的工会县级班子成员、基础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会干部以及市直工委会主席,我们仍然采用集中培训的方法。对基层工会主席则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几年来,我们坚持探索了县级工会、工委会、工联会、镇(办)工会负责培训的分级培训制度,把大量的基层工会干部培训工作交由他们组织完成。我们仅是参与其中的师资联系、指导实施等工作上。同时,我们还探索了行业、区域基层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把一些同行业、同区域的基层工会干部组织起来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从本级培训向联合培训转变。把局限于由工会自身组织改变为与党校、司法、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联合组织,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和优势,既解决了组织力量薄弱的问题,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资问题,联合培训效果明显。三是从本地培训向异地培训转变。为克服培训的厌倦情绪,我们开展了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培训,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去”,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既开拓视野,又增长见识。
二、在培训内容上.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兼容性转变
以往我们开办工会干部培训班,多数局限于工会的相关内容,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思路,把培训内容扩大,向兼容并蓄方向发展。凡是对工会工作的体制、方式、方法有影响的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我们都尽量开设科目。尤其侧重加强对工会干部思想意识的培训,加强工会干部对新生事物、新知识的认识和教育,加强对工会干部法律知识的培训等。工会干部的知识面不断拓宽。
三、在培训对象上,实现了从国有集体企业为主向非公企业为主的转变
我们把培训的精力集中放在港澳台商为主的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对这部分企业工会干部的培训,我们结合其兼职为主、业余为主、受制约因素较多的特点,培训的方式方法也要适应其自身特点,主要的做法是:分类指导法,把具有性质相同的企业如饮食行业、五金机械制造行业等工会主席组织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工作经验,达到培训的目的;属地培训法,把相对集中的企业如工业园区、镇(街道)企业的工会主席,由当地工会组织起来,以会代训;参观交流法,就是组织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到规模较大、基层较好的国有企业参观学习,由国有企业工会主席介绍工会工作经验;示范带动法,就是由市总工会专门组织非公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型娱乐活动,在比赛中加强指导,带动非公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
四、在培训时间上,实现了从工作时间向业余时间的转变
根据非公企业的特点,我们把培训工作选择在他们下班的业余时间进行。如我们对肇庆七星渡假区工会联合会的工会干部培训,就选在下午2:30时至4:30时之间。这段时间刚好是他们的下班休息时间。对更多的非公企业,我们根据其作息特点开展培训,由于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工作取得了实效。
五、在培训考核上,从宽松型向压力型转变
以往的培训,往往停留于任务式,只派员参加就可以了,不用考试,不用登记成绩,大家都感到很轻松,无压力。近几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改变这种做法,既把培训计划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对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奖惩。在有的培训中,还规定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考试。这样一来,既促使他们认真听课,认真思考,又保持了培训的严肃性,增强培训的实效。
由于创新了工会干部培训方式,取得的成效也相当明显。最突出的一条是通过工会干部培训教育,推动了工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肇庆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相比,优势少,差距大。各级工会干部通过培训教育,激发了一种奋勇向上追先争优的精神,力争有些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其次是基层工会自觉要求培训教育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近几年来,培训工作做到了几个主动:主动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主动与上级工会联系办培训;主动探索多形式的培训方式方法。再次是重视工会干部培训教育的典型不断增多。现在,基层工会有规范的培训制度、有优越的培训场所、有详细的培训记录、有良好的培训评价机制的不断涌现,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培训学习风气。最后是通过培训教育,基层工会发挥作用的典型增多。不少基层工会干部通过培训教育,真正掌握了工会业务知识,真正把握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规律,在发挥工会作用上真正取得了实效,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增强了信心,使各级党政对工会给予充分评价和肯定,广大企业经营者对工会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