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域性工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珠区工会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变化。为更好适应城市社会建设管理重心下移的发展趋势,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从2006年起,我们开展以“加强区域性工会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坚持以“全覆盖、重服务、促规范”为目标,积极探索区域性工会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构建与创新,经过五年多实践,取得了新的突破,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确立区域性工会组织格局的理念

(一)工作格局从侧重单位建工会向加强区域性工会组织建设转变,形成工会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按行政、企业建制设立工会组织,以纵向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单位工会组建模式,由于传统企业单位逐步转制、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大量出现,使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和途径相应减少,团结和动员职工群众的能力有所下降。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履行职能,必须加快和加强区域性工会组织的建设,突破原有组织设置和隶属关系的局限,在组织结构上形成以区域性工会组织为主体、驻区企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的基层工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新体制,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全方位整合区域内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的资源力量:通过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强化工会对职工群众的关怀和服务,进一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我们坚持整合、协调、参与、共建等思路,标志着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织的自觉转型。

(二)组织功能从侧重单位服务向融入社区建设与服务转变,增强工会工作服务性

在传统的单位工会组织体系中,自觉不自觉地游离于社区的决策管理体制之外,把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定位在单位内部。面对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传统单位的服务社会化转型,城市社区功能的增强,加快构建区域性工会组织,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广大职工为目标,努力使区域内各类基层工会组织围绕区域性中心工作在履行教育、维权、帮扶等职能时,不论在组织设计和活动安排,还是在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和服务职工群众中都处于主导地位,有利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凸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功能。

以加强区域性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增强组织活力来提升组织内聚力,以切实维权、提供服务来凝聚职工,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来共建共享,以促进和谐、加强社会参与来凝聚社会,把工会工作融入到企业和社区的民主管理、拓展服务、繁荣文化、改善人文环境等工作中去。有利于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服务,实现共建双赢。

(三)管理模式从封闭、垂直向开放网络转变,促进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变,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原先条与块的基层工会组织各成系统、单一封闭和垂直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已不适应基层工会的组织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在加快构建区域性工会新格局中,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完善了区、街道、村(居)三级工会组织机构,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了明确职责,规范了工作程序和内容,创新了工作管理模式,把各类基层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纳入区域性工会组织领导、指导和协调的组织体系,有利于区域内和各类别工会组织,以同的侧重点和活动形式,统一的目标和明确的方法围绕组织的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工会工作的开展,使隶属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比较松散的基层工会组织联系成为紧密型的工会共同体和目标共同体:使各行各业的职工和从业人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不同形式和各类基层工会组织加入到组织中来,有利于工会在新时期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本、各类资源与职工群众基础,实现区域性工会组织的管理核心化、资源利用合理化、民主政治广泛化和服务职工最大化,形成工会组织在城市基层的目标合力。

二、区域性工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一是保持工会正确方向、提升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区域性工会组织直接接受党的各级组织领导,在区域性党组织的领导下,围绕中心组织基层工会开展各项工会工作,能较好地把工会的各项工作纳入到党建内容,把坚决按照工会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紧密结合起来,把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同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组织职工、教育引导职工紧密结合起来,能较好地保持工会基层组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通过组织、带领和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工会工作,把广大职工群众组织起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

二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平台阵地。

大力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区域性工会组织主要任务。通过不断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载体,不断提高工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通过打造新载体、搭建新平台,大力强化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培养更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通过有效的活动形式大力加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发展富有工会特色的文化事业,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区域性内培养、评选、表彰和管理劳动模范、先进单位,扩大劳模先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区域性工会组织通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积极组织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合理化建议、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活动,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创造一流的业绩。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在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队伍中保持和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自觉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是切实履行维权职责、和谐劳动关系的积极力量。

党与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区域性工会组织在维护地方政权,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是地方国家权力的重要社会支柱。组织区域内各类基层工会组织从各方面支持国家政权,通过组织和代表职工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发挥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作用,使人民民主专政建立在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代言人。区域性工会组织能充分运用党政给予的资源、协商协调的权限、组织协调的优势和整合社会的力量等形成合力全力,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合理权益,为职工群众提供最大的服务。通过“上带下”的工作方法,协商协议、调解促裁等途径,协助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解决劳动关系矛盾。通过扩大帮扶面、充实帮扶内容、增加帮扶投入,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协调劳动关系的参与主体。区域性工会作为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的代表,针对区域内企业和职工普遍关心和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重大问题开展工作,在制定有关调整劳动关系的政策法规、推进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处理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促进再就业、指导企业改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按照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三方根本利益的一致、注重充分合作和政府起适度主导作用的要求,明确职能,完善制度,规范运作,努力推动形成劳动关系“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工作格局,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民主管理的工作机构。通过区域性职代会制度的落实,促进和实现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通过组织建立厂务公开制度,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搭建平台,实现职工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促进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通过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代表所覆盖企业职工与企业代表组织进行平等协商,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和劳动管理,稳定劳动关系。通过重点组织开展区域性内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建立企业的工资的支付、保障和协商机制,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

法律监督的社会组织。区域性工会组织作为社会团体在法律监督体系中、在特定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涉及劳动关系、职工权益等的法律法规臻于完善,工会组织和代表职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地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督促地方或单位组织执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使国家和地方立法的目标得以实现,职工的权益得以保障。

三、区域性工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一)组织覆盖与功能提升相结合,增强区域性工会组织的领导能力

加强区域性工会组织的设置,以组织覆盖为目标,以功能提升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关键,逐步形成在区总工会、街道(社区)总工会(服务站)、行业工会、村(居)工会联合会组织领导下,行政组织、法人单位、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工会组织格局。区、街道两级均成立党建带工建领导小组,通过建立党建带工建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建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营造“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工作格局。2006年,在广州市率先建立了第一个街道总工会,全区18个街道全部实行了总工会的建制。逐步整合了社区资源,规范了街道工会及其辖内工会组织的机构设置、涵盖范围和职能作用。针对区内中小型非公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职工分散、流动性大、建会和入会难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行业性和地区性工会相结合的组织体系。建立了区建筑、环卫、教育、保安等18个行业工会和257个社区工联会,同时创新工业园区、商务楼宇、特色商业街、连锁经营企业等工会组建形式,加快了非公企业建会和农民工人会的步伐。全区工会组建率达81%,会员120000名,职工人会率达70%。

组织10万多名职工参与以“海珠职工建功立业”为主题的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开展2500多个“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等技术创新项目,吸引了8万多名职工参与,其中有60多个技术进步项目,获省、市财政资金扶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坚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载体,全面推行职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级工会举办了1400多期培训班,10万名职工参加学习培训。开展了海珠区度先进集体和先进劳动者表彰活动,评选和表彰了100个先进集体和310名先进劳动者;坚持召开“海珠区表彰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人物座谈会”、“海珠区荣获年度省、市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座谈会”;出版了《海珠劳动者风采》,在全区职工中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热潮。

(二)工作覆盖与激发活力相结合,提升区域性工会组织的凝聚能力

增强辐射功能,构建共建联建的平台。在广州市率先建立了工业园区职代会制度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及协商会议制度。目前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和非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率分别为100%和83.2%。通过制定《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开展签订规范性集体合同等工作。积极开展协商要约行动,围绕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安全卫生、休息休假等职工切身利益问题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资协议。目前,全区签订集体合同1600多份,覆盖企业21000家、职工18万多人。近年来,举办500多场法律法规的学习报告会、座谈会,搭建劳资双方相互理解、沟通的平台。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向8000多家企业和工会发出了倡议书,倡导职工和企业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拓宽服务渠道,构建公共服务的平台。我们于2007年,建立广州市首家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华洲站。2009年,向18个街道赠送数字流动影院设备,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职工权益保障知识的宣传。在广州市率先建立了《羊城职工》读者阅读基地,根据职工分布的特点,在不同区域建立职工教育服务基地、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基地以及一批职工书屋等,提供困难救助等20多项服务,8万多名职工享受了工会的服务。我们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在广州市首创“职工维权快速反应机制”,由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街道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站、企业职工律服务工作站等组成维权网,以300多个分布于社区、工业园区、规模企业的信息员为前沿的三级维权、帮扶网络,及时介入劳资纠纷调解、仲裁全过程,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拓展整合功能,构建参与共享的平台。我们建立了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构建了上下联动、分级帮扶的工会帮扶体系。近年来,各级工会共筹措资金300多万元,13000多名职工得到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帮扶。我们努力拓展帮扶渠道,扩大帮扶范围,积极为职工解决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开展了“四送”活动,举办了职工专场招聘会40多次,帮助23000多名失业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大力推进“两个职工互助医疗保障计划”,共为6万多名职工办理了参、续保,193名职工享受了合计266万元的患病补助金。

(三)目标任务与自身建设相结合,强化区域性工会组织的整体能力

我们大力推动了为期三年的全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按“六有”的标准,分三个等级进行规范和评定。我们着力加强了指导,培育选树了职代会、厂务公开、工资集体协商、人文关怀等方面工作的典型单位,通过召开“工会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推广他们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并整理成且把他们的经验编制成册,下发给全区各基层工会。我们举办了工会规范化建设档案展示会,共有565个基层工会和1446名工会干部参与了学习观摩,使基层工会就如何开展规范化建设工作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各街道、系统工会也通过召开现场会、交流会,加强指导、强化措施,推动了该项工作的进程。2010年,我区有861个基层工会达到规范化标准,达标率以为61%,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工会组织的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作者系广州市海珠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