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立潮头 书写崭新篇章 建设和谐南海
一张30年前的老照片将我们的记忆带到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照片上陈旧的办公楼、简陋的曲一公设施、粗糙的区(县)总工会吊牌好像在讲述遥远的故事。三十年后,昔日的景物早已被崭新的办公楼取代,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设置完备的工作机构……这些显而易见的巨变见证了改革开放给南海工会事业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与物质条件的显著改善相比,南海工会发展理念的飞越、工作方式的变革和作用空间的拓展、服务水平的提升从更深的层面揭示了改革开放激发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如今南海全区建立起基层工会1.3万余家,是1 979年的65倍,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组建工会32家,组建率达9成以上。
然南海工会不甘停留。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新起点,南海工会继续推进“四大工程”,引领广大职工为南海经济腾飞再立新功。
改革中突破开放中成长
纵观南海工会发展史,改革开放前的南海,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工人阶级尚未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改革开放后,国家在财力、物力上的巨大支持为南海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人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南海发展繁荣的中坚力量。南海工会组织逐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1 979年的200家国营、集体企业工会到2007年召开区工会十三次代表大会时的基层工会1.3万余个。各镇(街道)也相继建立镇(街道)总工会,南海工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引领职工群众建设富裕和谐南海,扩大和健全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巨变一:全区建起1.3万家基层工会
改革开放推动了南海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大发展.也摧生了更加庞大、更加广泛的劳动者队伍。农村和城镇经营体制的率先改革,使劳动者的结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灵活用工制度,劳动者的自由流动不仅激发了劳动者的首创精神,也为工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面对这些新变化,南海各级工会组织把依法组织职工入会,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会组织团结、教育、引导、服务职工的职能作为工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的原则,积极实施“整体推进,不留空白”的工作方针,突出地方工会.巩固基层工会,发展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会、社区工会、村工会,把包括产业工人、管理人员、文化工作者在内的各阶层社会主义劳动者吸引到工会组织中,共同为南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至目前,全区建立起基层工会1.3万余家,会员总数约58万人,是1 979年的65倍;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组建工会32家,组建率9 1%,形成了区、镇(街道)、办事处、村(工业园、系统)、基层企事业单位五级工会组织体系。
巨变二:万人维权队伍护职工权益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主要职责之一。我们要注重源头维权和机制维权,打造‘大维权’格局.建设‘职工之家’。”区人大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冼富兰表示,南海已建立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网络,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保护监督员、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员队伍达10677人;今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开展职工权益论坛、送法到企业、法律知识宣传、专题培训和竞赛等活动26场,共有231 4家企业的近4.5万名职工、工会骨干和企业工会主席:参加.有效地推动了职工维权工作;建立健全区域性(村、社区)职工联合代表大会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建立职代会的有效途径,创建了以夏西村为示范的新型“区域性职代会制度”。民主管理模式,并作为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向全市、全省推广。
而早在2007年,符合条件的242个村(工业园、社区),就已全部建立健全了区域性职代会制度,职工代表1.2万余名,涵盖企业1万余家,职工42.4万人。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区域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建立区域性集体合同为主要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区域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积极开展以劳动定额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推动劳动关系的契约化,努力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全区有1.06万家企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覆盖职工40.6万人;有1.1万家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协议,覆盖职工42.07万人;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了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
巨变三:十年帮扶23万人(次)
从送温暖工程到惠民帮扶中心,区总工会多功能、多渠道、社会化的“大帮扶”格局正在形成。
据了解,改革开放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迅速积累的同时,也加剧了弱势群体的生存压力。各级工会组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区、镇两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通“1 235 1”服务热线,并向办事处、村(工业园、社区)、企业延伸,形成区、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工会四级帮扶网络.开展了广泛持续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从为特困职工送钱、送物等临时性帮扶到实施就业促进、医疗救助、农民工素质提升行动等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帮扶,从工会组织单兵作战到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力量进行帮扶.从对职工、劳模进行物质帮扶到对包括农民工、受灾职工在内的各类职工进行智力、法律、项目帮扶和心理援助,工会帮扶工作从形式到内容实现了突破。
1997年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区困难职工解困基金会至今.区、镇两级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共筹得解困和帮扶奖金近2000万元,为23万人(次)提供了各类帮扶救助。此外,大力推广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发动职工购买医疗互助保险及女职工安康保险1 77420份,投保金额966万元,理赔171人,赔付金额392.6万元。2008年,南海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被全总授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称号、省总授予“广东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先进单位”称号。
巨变四:职工提建议5年创收超3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是应对市场变化,推进南海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任务。
南海各级工会组织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大局,根据不同时期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提合理化建议、发明创造、技术改革。各基层工会根据各企业、单位的特点开展形式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岗位技术练兵、技术能手等活动,较好地满足了职工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和自我实现需要。在2002年区工会十二大以来的五年,积极开展以创业创新创优为特点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职工经济技术活动。累计有9243家企业参加活动,有3.2万条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实施,节约和创造价值3.448亿元;去年“双爱双评、实现共赢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工会论坛”活动与今年的节能增效“六小活动”和“我为节能减排献一计”合理化建议活动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全区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也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性和友爱互助精神,共向灾区捐款41 34万元,书写了工人阶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篇章。
巨变五:女职工维权机制逐步完善
在加强对全体职工共同权益维护的同时,区总工会针对女职工群体的特殊维权和保障工作也有了长足发展,坚持工会女职工组织与工会同步组建,把女职工工作纳入区总工会目标考核内容,将女职工建功立业活动融入各种劳动竞赛活动中,以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为载体,深入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女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数量明显增多,质量进一步提高。
此外,各级工会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女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积极推荐了先进女职工个人和集体并进行表彰与宣传,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女职工建设和谐富裕南海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女职工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开展女职工大病互助保,关爱留守儿童等,女职工维权机制逐步完善。
新起点上的腾飞
回顾三十年来南海工会组织所走过的发展道路,面对南海工会所取得的成绩,作为中国工会十五大代表的区总工会“掌门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冼富兰说:“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会在新的起点上腾飞、奋进!”
冼富兰表示,工会工作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和创新为魂,持之以恒地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才智和力量。
下一步,南海工会将进一步推进“四大工程”:一是基层工会“活力”工程,通过不断优化工会组织体系,扩大工会覆盖面,规范基层工会工作;二是帮扶解困“送温暖”工程,强化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深化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三是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工会能力建设工程,建设学习型工会、服务型工会和发展型工会,从而引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为建设富裕和谐的五星级南海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