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与广东工会创新实践的思考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我国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相互交织的社会矛盾,给工会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带来新的契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主持全总工作以来,十分重视工会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建设问题,正是兆国同志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来的,从理论上回答了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推动工会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框架逐步确立和完善。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特殊;经济社会转型早,各种矛盾和问题暴露早;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人数多、非公有制企业多、劳资纠纷案件多、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多,工会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广东工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为指导,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充实理论,推进了工作理念、组织体制、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的创新与发展。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理论认识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关系到中国工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选择:中国工会运动始终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息息相关,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工会围绕党提出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目标任务,组织广大工人群众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工会围绕党提出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任务,带领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艰苦创业,创造了辉煌业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工会围绕党提出的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团结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回顾中国工会八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工会在党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适应时代特征,适合国情、会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充分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工人阶级是推动这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工会是推动这一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工会对职工的团结动员,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工会对职工的组织引导,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工会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工会对劳动关系的参与协调。只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找准位置、体现价值、发挥作用,工会才能担当起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政治责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是确保中国工会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旗帜和道路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关系前途。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工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体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取得新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我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明确回答。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一重大课题,中国工会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焕发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创造力,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中国工会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课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指导新时期工会工作与时俱进,蓬勃发展。其主要内涵有“四个一、两个五”:
1、一条道路: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它是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工会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了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的重大问题。
2、一个方针: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就是要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更加紧密地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就是要建立健全工会维权机制,依法履行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充分保障广大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就是要通过开展维权工作,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教育引导广大职工通过规范有序、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推动形成包括职工群众在内的全体人民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3、一个原则:确立了“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企业工会工作原则。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社会公正.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追求效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原则;促进企业发展,则体现了提高效率的要求。这一工作原则不仅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同时体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
4、一个维权观:树立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工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以职工为本,就是坚持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一切服务职工,以实现职工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各项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能惠及全体职工。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是做好新形势下工会维权工作的本质要求。主动维权,就是对职工要有深厚的感情,当职工权益受侵害时要挺身而出,主动地维护好他们的切身利益;依法维权,就是要增强法制意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健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把维权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科学维权,就是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用科学态度来协调,用科学方法来推进,不断提高维权工作的水平。
5、中国工会五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准确把握中国工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入研究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准确把握工人阶级内部构成的变化,深化对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规律的认识;要准确把握不同性质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劳动关系的区别,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要准确把握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能的深刻内涵,加大对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问题研究的力度;要准确把握工会组织体制的特点,深入研究加强企业工会建设问题。
6、中国工会和西方工会的五个根本区别。工会是工人为维护和争取自身利益而自愿结合的组织,在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促进实现体面劳动这一基本目标上,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具有共同点。但是,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各国工会发展道路也不同,中国工会与西方工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和显著的不同。第一,工会产生不同。中国工会是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产物,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的理论为指导,始终把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为实现党的纲领始终不懈地努力奋斗。而西方工会是在劳资矛盾中自发产生,自发的工人运动往往产生工联主义、经济主义和无政府工团主义,因而这些工会受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政党影响较多。第二,工会性质不同。中国工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广泛性、高度的政治性,始终自觉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阶级性质,阶级自觉性日益提高,阶级属性更加鲜明,先进性也在不断发展,群众性越来越广泛,代表性越来越广泛。西方工会也有政党背景,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参政议政,但与中国工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三,工会地位不同。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会是国家政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是工会强有力的支持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这种地位是国家宪法与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和保障的。而西方工人阶级不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政党不是执政党,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和工会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有着本质的区别。第四,工会职能不同。中国工会的职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四项职能,到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关系变化,顺应职工职工群众的期待,发挥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的作用。尽管各国工会都强调维权,都致力于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但是在维权宗旨、维权理念、维权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国工会有着显著的不同。第五,工会组织体制不同。中国工会坚持工会组织的统一,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中国工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建立统一的工会组织、加强本阶级团结的重要性,确立起了产业与地方相结合的高度统二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并在法律上得到了保障。这些,与西方工会组织多元、力量分散和工人阶级队伍分裂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指导思想、政治保证、基本原则、根本任务、职能作用、发展方向等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工会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是党的工运理论的具体体现,是工会在各个历史时期离、方针、政策和工作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老一辈工会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个理论体系是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与时俱进、总结升华的结晶和成果,是中国工运事业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总而言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企业工会工作原则,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推动工会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二、广东工会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广东工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积极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坚持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在实践中推进、实施,给工会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在理论上是创新工作理念,树立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同时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做好工会工作,更好地为大局服务,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有广东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推进党的工运事业发展中开创新局面。
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有两层含义:一是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始终把科学理论与中国工运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工会建设与发展中去,为工会把握前进方向;二是工会主动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创造性开展工作。近年来,广东工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是百分之百,不能有丝毫含糊,提出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的工作理念,积极争取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依法维权工程、困难职工帮扶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会工作大格局:一是在全省建立在省委领导下,党委一名副书记分管工会工作,政府有一名领导联系工会工作,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担任的领导体制;二是建立了职工帮扶、农民工维权、劳动竞赛、工会组建、厂务公开的领导小组,副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工会,形成一个强有力工会工作抓手;三是形成省、市、县三级工会大格局组织网络,上下联动,良性循环;四是依靠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口
理论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工运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广东工会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一系列理论,结合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实际,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会工作新路子。
1、创新工作理念。树立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把工会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同时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做好工会工作,更好地为大局服务,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有广东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
2、创新思路。在工作思路上推进三个重点转移:一是在抓国有企业的同时转到重点抓非公有制企业;二是在抓省、市总工会的同时转到重点抓县、镇、村和基层企业工会;三是在抓第二产业工会的同时转到重点抓第三产业工会。这“三个重点转移”是广东工会审时度势的重大战略部署。
3、创新体制。广东工会在工会体制上也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主要有:
第一,依靠镇(街)、村(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中间环节工会,切实领导、带动、替代、帮助基层工会开展各项活动。这是广东工会创造出来的经验,也是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一种做法。目前东莞、深圳与佛山三个市全部建立了镇(街)总工会,全省有300多个镇(街)建立了总工会。事实证明,建立镇(街)总工会、建立村(社区)工联会的做法非常有效。广东工会能突破沃尔玛组建工会与这个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体现了工会组织网络的作用。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中间环节工会还能起带动和替代的作用,有些活动比如维权活动由镇村工会出面与行政协商成效会更好。
第二,探索以区域性、行业性工联会为新的组织形式,全面推动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工会组建工作,并已在饮食业、保险业、酒店业、零售百货业、美容美发业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进一步探索工会主席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道路,多种形式推进非公企业、镇(街)、村(社区)、开发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广州各社区的工会协理员有260多人;深圳市总在社区配了100多个组织员;东莞各镇总工会在有一个正式编制的同时,镇财政还出钱聘工会专干若干名;中山市委把后备干部放到镇工会培养;佛山南海也在进行试点,准备每个村聘一名工会干部,两年内市、区、镇各出一点经费,两年后该工会干部的收入与收缴工会经费挂钩。目前广东各级工会已从社会上聘请了1000多名工会工作者,进一步拓展了工会工作空间,增强了工作力量。
4、创新工作方法。在工作方法上实行分类指导:主办的全力以赴,争创一流;监督的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协办的注重协商,尽力而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工会过去跑龙套的被动局面。在工作作风上努力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要注重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职工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以打开局面的地方去,找出问题的症结,拿出可行的办法,打开工作的局面。
5、创新工作方式。主要体现工会组建的创新,使广东工会固本强基工作取得了根本性的突破。第一,以我为主,突破外资企业的组建难点。如深圳富士康是一家拥有36万职工的台资企业,长期以来工会组建进展缓慢。为此,深圳市总工会派出工会工作人员进驻该企业,通过耐心做工作,终于促使该企业工会组建有了重大突破,从而带动了其他外资企业工会的组建。第二,现场入会。珠海、东莞等市率先通过举行职工活动等形式,发到职工现场入会,会后再按有关规定完善有关手续,这个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推进工业园区工会、楼宇工会和行业工会联合会。如广州市在企业员工较少的中科协广州科技园、广州留学生创业园、广东软件科学园和广州国际孵化器都分别建立园区工会联合会;在员工相对集中的公寓建立楼宇式工会联合会;在员工流动性较大的建筑行业和服务行业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第四,建立村级工会联合会。如佛山南海、顺德区推进村一级工会联合会,效果很好。
(三)必须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只有带领广大职工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使工人阶级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也才能使工会组织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广东工会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引导广大职工认清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工人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来。从省、市县、企业和行业等四个层次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各级各类重点工程劳动竞赛、职工技术运动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广东各级工会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创造的经济效益320亿元。其中,茂石化开展的100万吨乙烯扩建工程劳动竞赛,创造了同行业工期最短、国产化程度最高、效益最好的三个全国第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前广东省委书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指出,广东工会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市场竞争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相结合,促进建设的新路子。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经济建设的本领。我们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职工队伍。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导向和带动作用,努力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弘扬奉献精神,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入细致地开展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凝聚人心、疏导情绪的工作,引导广大职工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地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四)必须坚定不移地肩负起工会的神圣职责,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工会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创新维权方式和工会维权机制,维权成效显著。一是加强源头维护。如2007年全省各级工会积极参与了《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有关职工权益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订,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广州市和深圳I市的《工会法实施办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有许多突破的地方,如规定行政领导不得担任工会主席职务。去年12月5日,省总工会和140多个市、县级工会同时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合同法》宣传咨询,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二是建立互联互补互动的维权机制。加强工会与政府部门横向互联维权,推进政府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人民调解与劳动争议调解、政府法律援助与工会法律援助有机结合,形成维权合力;加强地方工会之间互补维权,把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政府与工会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向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延伸,逐步完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代会等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省际问工会互动维权,到目前为止,广东已与泛珠三角13个省(市、区)建立了农民工维权双向联动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在跨省区维权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抓住“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处理”三个环节,及时处理好各类劳资纠纷。我们总结推广了佛山市顺德区的经验,建立健全劳资关系信息预警机制,及时、全面掌握劳资关系变化的总体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劳资纠纷,坚持“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针对当前职工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强化工会组织有效参与预防、协调、处理的机制和手段,确保处理工作的科学性、可控性、合法性,坚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如在深圳盐田港工人罢工事件中,工人除要求增加工资外,也提出组建工会的诉求,但对组建什么工会并不清楚。深圳市总工会及时介入协调,帮助行政妥善解决好纠纷,并因势引导工人组建在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
(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和谐企业的创建活动,努力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当前,在农村表现突出是征地矛盾,在城市则是劳资矛盾,因此和谐企业的构建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省各市在构建和谐企业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如湛江市建立了市委领导下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的大格局,深圳市则把创建活动纳入立法去推进,河源、广州等市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力度也不断在加大。从广东的实践来看,构建和谐企业要认真抓好三个问题:一是把握主题,努力推进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创建活动必须着力于企业发展大局.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作贡献。二是抓住主线,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紧紧抓住劳动合同、职代会、集体合同这三个关键主体,进一步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当前尤其要研究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和实施。三是强化主导,建立党委和政府主导的创建工作机制。创建活动要取得显著效果,必须构建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工作格局。如湛江市创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组长,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工会运作,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必须坚定不移地增强政治敏感性,抵制境外势力对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渗透。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是工会的重要政治责任。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以香港为基地,以广东为通道对我工会组织和职工队伍进行的渗透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具体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渗透对象的明确性,主要是针对农民工比例大、工会基础薄弱的企业;二是渗透形式的多样性,表现在以维权为幌子,披上各种面纱进行渗透;三是渗透活动的政治性,就是以维护职工权益为掩护,实质上是试图摸清中国职工的人权状况,妄图查找攻击中国人权的依据,同时采取不同的形式破坏中国工会的统一,企图建立第二工会。因此,如何有效地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工会组织和职工队伍的渗透,是广东工会的首要政治任务。2003年,我们组织力量用了半年时间,对珠三角地区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情况进行了排查,明确了指导思想、处理原则、处理方法,在摸清底细的基础上,确立了正视存在、沉着应对、区别对待、有理有节、妥善处理的处理原则,建立了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把各有关部门组织起来的联动机制,工会及劳动、民政、工商、公安、司法、统计、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综合应对的防范机制,取得明显效果,对稳定职工队伍、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比如,针对西方敌对势力资助境内组织进行工伤探访活动,我们从2004年起,就在珠三角建立工伤探视扶助制度,这几年已经安排了500多万元专项救助资金,佛山市在这方面抓得很扎实,效果很好;针对《劳动合同法》颁布后,香港某机构在深圳开展的调研和研讨活动,主动联系并协助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加以制止。又如,我们充分认识到在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中,领导权是个核心问题,明确要求在基层工会主席的选举过程中做到“四个确保”:对工会主席候选人严格把关,确保组织观念强、热心为职工服务的候选人当选;深入基层,到职工群众中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确保选举充分表达职工群众的意愿;明确表达工会主张,宣传工会职能,确保选出来的委员正确行使职权;要求选举方案和结果报上级工会批准,确保选举活动依法遵章进行,坚决维护外资企业工会组织的领导权,不能让外资企业工会成了外商控制的工会,更不能成为敌对势力分化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工具。王兆国、张德江等领导同志对我们抵制境外势力对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渗透的做法先后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新时期工会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广东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出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重大战略决策,号召全省人民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广东工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争当全国工会工作的排头兵,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工会去探索,去破解。我们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立足省情,坚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新发展,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