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劳务工的思想状况及工会工作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数以百万计的外来劳务工们汇集到深圳的“来料加工”等“三资”企业中务工。深圳早年曾经发布过“调查报告”,指出劳务工们是深圳“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为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他们为深圳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经济体制、保障制度、户藉管理、劳务工管理、服务与教育工作、劳务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约束,致使劳务工在思想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一、有被雇佣和强迫感。不论是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中务工的大多数劳务工,他们端的是“泥饭碗”,干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活,但所得报酬却是管理人员或职工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十几分之一,工人流动性大,有一种临时思想,多数劳务工有怕被解雇的精神压力。为了经济效益,不少外企、私企只按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给劳务工,其余收入都靠加班加点,超时工作频繁,有的劳务工工资被拖欠,小事故无人处理,大工伤得不到合理赔偿等,这就使劳务工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被雇佣感。另外,一些企业管理水平跟不上,有些私企老板和管理人员态度粗暴、蛮不讲理,劳务工稍有不对,轻者大骂一通,重者扣压工资、奖金、加班费,甚至炒鱿鱼,这样,就使劳务工心理形成了被强迫感。
二、有孤独感和无归属感。据深圳早年调查显示,18—25岁的劳务工占85%左右,女青年占90%以上。大部分劳务工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他们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对社会、对人生的许多问题还认识不足。劳务工们远离父母、家庭,只身来到深圳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希望得到温暖和关心,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同,希望社会给予他们学习、工作、生活、成才成长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可是,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只注重利润,忽视对这些远离家乡的劳务工们应有的关心,使他们感到人情淡薄,“异乡异地”的感觉特别浓,他们面对每天单调、劳累的工作,面对经常板着面孔训人的管理人员,感到大失所望。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现实发生很大的冲突,在受到冷遇及挫折后,很容易心灰意冷,导致劳务工们心情紧张、或没有安全感、归属感。
三、存在心里失衡及无意识犯罪感。由于劳务工绝大部分来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文化素质偏低,加上缺乏法律法规意识,易受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经济特区较为发达的物质条件与尚未摆脱贫困、生活窘迫的贫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劳务工中意志薄弱者心态失衡,为了金钱铤而走险,堕入盗窃、抢劫、敲诈勒索、卖淫等犯罪的深渊。另外,相当一部分劳务工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意识犯罪感,这部分人如一遇到诸如劳资纠纷、不合理处罚或觉得仲裁不公等问题,便会起来闹事、打架、罢工、破坏机器设备、群体上访等,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破坏和不良影响,劳务工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四、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但对现状感到不满。劳务工来深圳务工,第一是要解决自身的生存温饱问题;第二是要挣钱养家糊口;第三是寻求发展机遇,以期有出人头地的一天。所以劳务工们大多都具有强烈的进取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向企业提合理化建议等,并且希望企业能做到“一视同仁、唯才是举、同工同酬”等。然而现实并不如人意,有的劳务工们辛辛苦苦一月才得几百元工资,除了吃饭及买一些日常用品之外一无所剩;有的劳务工天天超时加班加点,除了上班之外没有一点空余时间可供自己学习知识、学习技术;有的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根本听不进劳务工的意见、建议;有的管理人员嫉才妒贤,为了自己利益,想方设法排斥、诽谤能力比自己强的劳务工。由此造成了劳务工对现状的极为不满而又无可奈何。
另外,近几年飙升的物价与劳务工微薄的收入,让绝大多数一线劳务工们看不到生活上实质的改善,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使他们陷入无奈与颓废之中。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她浓缩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的过程,正是有了劳务工们的参与和贡献,才成就了今天繁华的深圳。而深圳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仍不可能离开劳务工的参与。占深圳人口绝大多数、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劳务工管理与教育若不及时跟上,势必影响到深圳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工会工作者,笔者认为工会组织应重点抓好以下六点工作:
一、呼吁建立并落实工资增长机制。根据资料显示,几年来CPI不断创历史新高,但老百姓的工资增长幅度却远未跟上。物价的不断上涨,更是使劳务工实际收入有下跌的趋势,这是造成“民工荒”与治安问题的一大根源。政府每年都新颁布最低工资标准,但原材料的涨价和市场激烈的竞争等,致使很多企业虽然按政府要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但却减小加班量和降低福利待遇,劳务工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工会组织应深入一线,广泛调查取证,根据企业和劳务工的实际,向党委政府提交工作调查和建议,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既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又要切实提高劳务工收入,改善劳务工生活,为构建和谐进步的社会而努力。
二、建立健全劳务工培训机制。一方面,由党委政府领导,各级工会组织牵头,相关部门支持配合,各企业积极参与,有组织性、有针对性地在工业区完善培训硬件设施,引入培训机构,还可定期举办各种公益性质的专业技术培训班,既为劳务工的成长成才服务,又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围绕提高广大劳务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准,以公民道德素质、文明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常识、安全生产为内容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和行为特点,把劳务工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到“争先创优”的活动中来。
三、创建劳务工成才成长机遇。深圳既要成为经济繁荣的现代文旺城市,也要成为促进和培养劳务工威才成长的典范,工会组织也要在这项工作上更有“作为”。一方面.工会组织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外企私企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提供较多的公平竞争、合理晋升机会,使劳务工看到前途和希望,愿意充分发挥劳动的积极主动性,努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引导劳务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扎扎实实地从小事做起,从吃苦耐劳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同时,进一步规范由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及有关单位定期举办的如“十佳外来劳务工”、“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评选活动,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并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对其中的典型加以宣传和现身说教,在劳务工中起到模范、示范和激励作用,带动更多的劳务工成才成长。
四、稳定劳务工技术骨干队伍。随着深圳市各类企业的技术升级,各工厂、企业都需要一批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熟练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这是对企业发展兴衰成财起重要作用的骨干队伍。因此,一方面,要建议企业老板发掘、使用、培养和挽留劳务工中的技术人才,如尊重自主权、提供晋升的机会、增加薪金和解决住房困难等。另一方面,通过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等组织建立维系劳务工技术人才的群体,如劳务工人才协会、工程师俱乐部、工人网络等,开展交流、沟通、联谊活动,为他们提供提升的平台,使这些人才愿意留在深圳、留在企业,愿意为深圳的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五、加强劳务工权益法制教育。劳务工们大多是从内地封闭山区来到深圳这个较为发达的城市,他们大多缺乏法制知识和权益观念,既有可能在利益受到伤害时不懂得寻求法律法规的保护,也有可能在盲目冲动时做出违法犯纪的事。因此,各级工会组织要引导劳务工树立正确合理的权益观念,当企业发生欺压工人的现象时,应及时据理力争或向劳动监察、司法部门和工会组织等的维权部门投诉,避免事态的恶性发展。此外,工会组织也要教育劳务工学法知法守法,包括在企业内遵纪守法,不做损害企业的事;也包括在公共生活中自觉地维护法制,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六、培养劳务工的社区认同心理。劳务工在深圳务工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始终怀有漂泊感、孤独感及自卑感。劳务工既想改变自己外地人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感受,但没办法、没途径真正认同和融入深圳本地人,或虽不是深圳本地人、但其生活质量远远高于劳务工的其他人群的生活圈子。因此,工会组织要大力引导劳务工培养对深圳的“第二故乡”情感,才有利于劳务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深圳的经济发展作贡献。一是在维持现有户籍制度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机会、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劳务工享受社区共有的福利待遇、事务管理和生活设施。二是培养劳务工为社区作贡献的荣誉感、自豪感,包括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和参与社区各项公益事业。三是加强劳务工与本地的沟通、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消除劳务工的“异乡异地”感及自卑感,使劳务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深圳的生产建设中去。
作者系中粮地产(集团)党委副书记、工委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