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工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一、世界工会运动发展的简略回顾
近百年来,世界工会运动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发展历程,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一)全世界工人阶级队伍发展迅速。
百年来,世界工人队伍在数量、结构和自身的素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蓝领工人为主发展到包括蓝、白领工人在内的庞大的产业大军。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的经济活动人口已达1 8.1 3亿人以上。在许多国家的就业人口中,妇女劳动力占4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中,工人阶级队伍已在二战后得到迅猛发展,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加入到现代产业工人大军。到80年代初,亚、非国家的雇佣劳动者总数已达2.1亿人以上,拉美国家也有6600多万人。工人阶级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社会力量。同时工人队伍的构成也发生很大的变化,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工人队伍里不仅有体力劳动者,也有脑力劳动者和脑体结合的各类工人。
(二)各国工会维护工人的权益成果显著。
工会从产生之日起就把代表和维护职工的权益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近百年来,由于工会长期和资方斗争的结果,工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待遇普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发生工人大罢工震动了美国和世界.这场斗争对美国工人赢得8小时工作日的权利创造了条件,并在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努力使5月1日成为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这场斗争对推动世界工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工人维护切身利益和争取就业与生活保障的斗争此起彼伏、蓬勃发展。
(三)工会权利和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百年来,工会为争取工人权益积极展开了不同形成的罢工斗争与政府及雇主的谈判活动,为争取和维护工会的自身权益的创造了不少成果,其中包括赢得了组织工会权、罢工权、集体谈判权、劳动争议诉讼权、三方协商谈判等权利。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各国工会还通过合法的斗争进一步赢得了多种形式的参与权。百年世界工运史表明,工会争取自身权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工人的基本权益,只有这样工会自身才能得以发展。维护决不是孤立的,它与全民族、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的同时必须关注全社会的问题。
(四)各国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从最初分散的行业国内工会发展到产业工会,再由产业工会或产业与地方工会相结合组成全国性总工会,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有章程的工人阶级群众团体。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世界的工会会员人数达到4.2亿人。至今凡是有工人群众的地方几乎都有工会.全世界已有数百个国家级工会、众多的产业与地方工会组织以及多个地区性和国际性工会组织。工会组织程度较高的时期是在二战后至60年代。当时多国的工人队伍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各国工会组织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工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形成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会、民主社会主义影响下的工会、民族主义倾向的工会和基督教民主主义倾向的工会等并存的局面。发展中国家工会在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和民主权益以及发展国家经济的漫长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际工运舞台上一支独立的力量。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工会运动逐渐发展为新型世界工会运动,实现这些国家劳动者的空前团结和统一。社会主义国家工会为维护本国工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发展为推动世界工会运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达国家工会历史悠久,影响较大,在长期的斗争中创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工人和工会权益的许多有益的经验,推动了世界工会运动。
(五)多年来,各国工会不断探索提高工会组织程度的途径。
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人队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一些工会来能及时适应形势的变化,造成近年来工会组织率逐渐下降。转轨国家发生的社会变动也使工会会员大量流失。一些国家政府和雇主对工会发展实行限制政策,工会活动的空间受到挤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工会克服传统观念,努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尽可能把劳动者全部组织到工会中来。努力探索适合各个阶层劳动者需要的工会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以便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他们的权益。为了提高工会组织程度,各国工会重视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强工会改革,克服行政化和官僚化倾向,实现工会组织的群众化和民主化,努力增强工会维权能力和手段。战后各国开展建立以生产、经营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会企事业活动,努力提高为职工服务的水平。
(六)世界工会运动的发展格局充满曲折和变化。
二战后在反法西斯胜利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世界工会运动的联合,于1 945年1 0月建立了包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工会在内的统一的国际性工会组织——世界工联。1 949年开始,世界工联分裂,国际自由工联的成立,加上原有的国际天主教工联(1 968年改称世界工联),形成了三大国际工会组织并立,且世界工联与国际自由工联对峙的格局。冷战期间,世界工联和国际自由工联开展了激烈的争夺,竞相向发展中国家扩大自己的影响。进入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各国际工会组织开始有所接触,会员组织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也日益增多。80年代末冷战结束,国际自由工联趁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会发生剧变以及世界工联衰落之机,极力在世界工运中扩大自己的势力,企图称霸世界工运.同时也存在着世界工运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虽然给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对工会维护工人权益的活动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各国工会正努力探索适应形势变化的新的活动方式,继续为争取工人、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而斗争,并在国际上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争取建立国际工运新秩序的活动。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工会之间既有差异也面临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和任务。越来越多的工会主张.各国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应以世界工人的共同利益为重,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世界工会运动向前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工会运动的影响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工会沉重的话题。各国工会不能不认真面对。20世纪末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是在两个超级大国左右世界的经济格局被打破而在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未根本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形成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凭借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资金、技术、管理和金融等方面均占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是最大的收益者。
但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却是严峻的。我们虽然不能说他是“洪水猛兽”但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既有机遇更多的却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总体上处于弱势和不利地位。
下面我们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工运运动带来哪些主要影响。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对工会运动带来深刻复杂的影响,它反映在就业、工资、工会组织率、劳工权利、社会保障和职工技能等各方面。虽然不少专家学者评价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既有积极效果也有负面影响,但是国际工会界却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对劳工界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效果。
国际自由工联、世界劳联和世界工联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当前工会运动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和最大的威胁”阿拉伯工联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是霸权主义、资本垄断和残酷的竞争,与这相伴的是失业的增加,社会福利的减少和贫困加剧。市人大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陈伟光在去年率领市工会干部访问团访问德国,在德国工会举行的讲座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多国工会沉重的话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分工大调整,各国工会与中国工会的关系也复杂化。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农村增加大量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的就业压力.受教育权利和劳动产生资源不足等问题日益显著……由于资本的流动,就业压力等问题,各国工人之间产生不可调解的矛盾,我们应在危机中寻求发展,需要找到沟通的话题,把工会工作做好,为建构和谐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那么,经济全球化究竟对世界工会运动带来哪些影响呢,综观国际工会界的普遍看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贫富差距增大,失业率高企不下,南北矛盾日益增加。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拉大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使得南北矛盾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30多个国家为了获取外援被迫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并根据要求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贸易自由化,削减对农业补贴.将本国货币贬值等。结果是这些国家独立后建立起来的新兴民族工业和农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纺织、汽车、装配和制糖等企业纷纷倒闭,国有企业的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急剧下降。
拉丁美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全国推行以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业经济,结果是失业上升、债台高筑。官方公布的拉美地区1 998年失业率高达1 6%。1 990至1 998问,拉美国家累计偿还外债利息高达8500亿美元,目前约有2000亿美元的外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要求拉美各国大幅度降低财政赤字,为此各国政府纷纷减少公共福利开支.降低社会保障水平.一些国家还对社会保障进行全面或部分的私有化。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还带来各国失业普遍增加,失业率高企不下的后果。根据国际劳动组织的统计,仅在2001年——2002年期间全世界就增加了2000万失业者,达到1亿8千万人,还不包括约8亿的未完全就业者。2002年底欧盟国家的平均失业率已达8.5%。其中西班牙、比利时和德国等国的失业率在2000——2002年期间都达到了两位数。美国的失业率也达到6%(失业人口860万人)。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失业率最高的哥伦比亚达到1 9.4%.失业率最高地区巴勒斯坦达到38%。东欧国家的失业率几乎以零迅速跃升到两位数。在失业者中失业时间延长的现象更普遍,而且青年和妇女失业者比重增加。由于长期失业所以造成自杀事件案增多。因为长期失业为主要因素的自杀现象,2002年意大利发生了1 20万
起自杀未遂事件,美国登记的自杀事件达一万多起。
(二)工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工会组织凝聚力呈下降趋势。
为了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许多国家放松了对劳动力的控制.扩大劳动力市场更大灵活性,赋予雇主在雇工、解雇和制定工资标准等方面更大的权利。拉美一些国家还修改“劳动法”,增加雇主随意“炒人”的权利。除希腊以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已通过法律允许雇用临时工。
与此同时出现的另一现象是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化趋势,即对待遇最低的非正规就是工人和待遇优厚的高质素人才的需求同时增加。廉价的非全日制工、家庭工等非正式就业工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迅速增加,这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欧盟在过去的5年中.全日制工作岗位减少了1 2万个,而非全日制岗位却增加了250万个。拉美的非正规部门工人已达就业总数的60%。近1 0年来,非洲新增加的就业岗位90%都是原于非正规部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越来越依靠全日制的工人和临时工,这些非正规性就业的工人工资低下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企业为适应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士曾加。这些高级人才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都非常优厚。
非正规化工人与高技术人才同时存在于一个企业中,而两者的经济利益差之甚远。使得企业中的工会需要维护工人的具体利益呈现多样性,带来工作难度,在维护中颇感尴尬。这种趋势互接削弱了工会维护工人稳定就业和保护工人基本经济利益的作用.直接影响工会对工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工会组织组织率下降,工人阶级队伍结构发生变化。
“1 997——1 998国际劳工局的世界劳工年度报告”指出,过去的1 0年中全世界工会会员大幅度减少。全世界1 995年工会组织率为1 6%,而到1 995年已下降到8.5%了。其中以色列减少77%,新西兰、葡萄牙和捷克减少50%多,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减少了21%、1 7%和1 6.7%,法国减少了37.2%,1 995年的工会组织率仅有91%,成为欧洲最低的国家。除北欧等少数国家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工会组织率几乎都在下降。如果用90年代来同工会组织率较高的50年代相比较,工会组织率下降的情况是:美国从34%下降到1 4%,美国从44%下降到30%,德国从40%下降到33%,日本从55%下降到20%,法国更是下降到8.6%。许多发展中国家情况基本如此。人们惊呼“工会正走向衰落”,有的学者甚至说什么“后工业社会是只有工作而没有工会的社会。”
工会从工人阶级为了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而建立起来的群众组织,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的漫长过程。1 87 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工会法,之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颁布工会法,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组建工会的一个高潮。二战期间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各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大为提高,国际劳工组织与1 948年通过了《结社自由和保障组织权利公约》因而在50年代初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组建工会的第二个高潮。
造成工会组织率大幅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有
1、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深刻变化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和生产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导致了工人内部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得更为明显.以它们的情况为例:
①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工人大量减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工人大幅增加,第三产业工人在上世纪50年代占全体工人的40%,发展到现在占60—70%.有的甚至更高,而服务业是中小企业和私人经营的。②职业构成的变化。体力劳动者大量减少,脑力劳动和半脑半体工人大量增加,一般的现在已占70%以上。③就业构成的变化,过去的就业方式主要是全日制固定工的规范性就业,现在是非全日制、临时工、家庭工(包括远程工)等非规范性就业大量增加,非全日制工一般占工人总数的20%左右,高的达38%,临时工占1 3%.家庭工占1 2%,这些工人相互交叉.大量是妇女。④社会构成的变化,特别是女工和移民工人大量增加.现在女工一般占40%以上,移民工人一般占1 0%以上。这些深刻变化,不仅导致制造业工人等传统会员大量减少,特别是在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一些新兴群体(包括新出现的群体和成员大幅度上升的群体)如服务业工人,非规范就业工人、女工、移民工,智力工人等。这些群体大多不是工会传统的组建对象,同时这些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也是比较难以组织。这和中国的情况也很类似,比如服务业和小企业中的工人很分散,集体意识相对较弱;女工大多有家庭负担,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相对较低,失业率高,组织起来较困难.而且他们对参加工会后是否会引来雇主的打击也存顾虑;青工思想活跃,个性化要求多,对寻求工会保护的意愿不很强烈,也不大愿受组织的约束,如此等等。在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内部结构除了也发生类似上述的变化外。还有一支人数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经济部门工人群体,其中占工人总数的比例是.亚洲为33%,拉丁美洲为36%.非洲为57%,这些工人更是难以组织起来。
2、新自由主义对工人和工会的打击增加
新自由主义经济和所有化进程,造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民族工业萎缩,国有企业在私有化进程中,大批工人被解雇,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直接导致工会组织率下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在国内凭借其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主宰,通过各种手段在劳资关系领域加剧了资强劳弱资攻劳守的态势;在国外通过扩张扩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化会政策的影响乃至支配力。在这方面,推行新自由主义是突出的表现,新自由主义突出宣扬自由化和市场化,否定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对劳工事务的主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它否定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否定规范劳动力市场的机制和法规的作用,强调减少国家干预,灵活处理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的各项问题,实质上是加强雇主在这方面的主导地位.甚至借口经济复苏的需要,通过行政、立法手段限制工资增长,削减工人福利和社会保障待遇等等.使得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限于无能为力。二是劳工活动非工会化,也称劳动关系个体化。他在处理劳资关系中直接排斥和打击工会,企业主有的采取种种措施阻挠建立工会;有的集体谈判中不承认工会地位.或者退出雇主协会已缩小集体谈判覆盖面;有的甚至取消集体谈判.直接同工人签订个人劳动合同;有的通过笼络工人,提供较高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以及采取团队等工人参与形式,使工人远离工会;有的则是对工会权力严加限制和削减。新自由主义的推行严重削弱了工会在工人中的影响,削弱了工人参加工会的愿望和要求。在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对工人和工会的打击尤为沉重。
3、工会自身的问题和改革滞后
过去工会传统的组织对象是制造业男性的全日制工人,现在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工人大幅度减少,出现了大量的新兴群体,每个群体又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工人利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向,而工会没有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情况。与此密切有关的市工会自身体制问题,工会工作的重心没有放在工作现场,基层工作十分薄弱,许多工会在工作现场没有工会基层组织,只有工会代表,有的甚至工会代表也没有,而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关系的重心已转向企业和工作现场,广大工人群众又都工作在现场。据欧工联资料,西欧南欧国家50人以上工作现场中.由工会代表的大体上只有占1 0——30%,50人以下工作现场由工会代表的更是凤毛麟角,工会这种体制上的缺陷,使工会缺乏同工人的联系,不能很好地、及时地代表和反映工人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此外,有些工会严重官僚化,脱离群众,缺乏民主,有的内部分裂.有的领导层贪污腐化,这些都丧失了工会在工人群众中的威信。
4、工会基本权利遭到削弱.集体谈判出现分散化和基层化趋势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首先把矛头直指工会。在未建工会的地方他们不允许组建工会,在已有工会的企业,就极力限制工会权利特别是限制或取消工会代表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提出所谓工会权利个人化的主张。
集体谈判权利是工会维护工人权利的最基本手段,许多国家工会都视之为“工会的生命线”。而目前.工会的集体谈判权利遭到严峻的挑战。一些国家政府通过修订或改革劳动立法来削弱和限制工会的集体谈判权。有些国家已取消全国和地区一级的集体谈判,由企业工会和雇主自行谈判,将集体合同限制在企业一级。更有甚者,干脆避开工会,不搞集体谈判,由工人个人自行同雇主谈判。
阿根廷政府的改革方案就取消了集中的全国产业集体谈判,玻利维亚和哥斯达黎加政府修改了《劳动法》,将工会集体谈判权的条款全部删除。英国去年通过的“工作场所公平法”就规定工会在一个企业得到承认前,不但会员要超过40%,而且至少要有50%以上的职工投票才算合法。集体合同到期后,工人可以自愿与雇主签工资合同。意大利工会与雇主的谈判次数已减少了一半。
三、当前国际工运的发展现状和分析
(一)西方国家工会概况
一些国家的政府制定了限制工会权利的法律。
工人队伍内部结构的变化使工会的传统力量——第二产业工人相对减少,第三产业工人比重上升,使工会的组织率下降。技能机构的变化使工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矛盾加深。就业方式的变化使工人生活福利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在雇主收买政策的影响下,工会上层干部的资产阶级化和官僚化倾向也对工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多年来,西方国家工会会员大量流失。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工会的组织率目前只在1 0%—30%左右。会员的减少严重削弱了工会在集体谈判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工会不得不通过妥协和退让换取部分福利和就业保障。多年来西方国家工人罢工的规模、次数和人数都在减少。
面对这些困难,西方工会积极寻找对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主要有:1.提出“战略工联主义”的主张,加强在“三方机制”活动中的地位,努力建立“社会伙伴关系”。所谓“战略工联主义”是强调摆脱只关心工人日常利益的传统工联主义,主张在维护工人权益的同时关注社会问题和经济发展,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意见。为此,工会主张减少对抗,加强与雇主的合作,建立“社会伙伴关系”,做到以保障就业代替提高工资,以扩大合作伙伴代替根据政治倾向选择合作伙伴的做法,从而为工会争取满足最低要求创造良好条件。2.转变观念,打破固有的界限,扩大组织工作对象,加强工会的组织工作,尽可能把各阶层和各类劳动者都组织到自己的队伍中来。个别工会还提出了建立“市民工会”和“社会工会”等主张.以图扩大工会的社会基础。一些西方国家工会开展了产业工会合并活动,加强工会的组织面和活力。3、加强各派工会乃至区域工会的合作。例如,欧洲工会提出加速实现工会“欧洲化”的口号,主张为适应欧洲经济和社会一体化的需要加快工会在全欧洲的合作,包括实行欧洲工联与欧盟机构的对话和合作等。
应该看到,有的西方工会在世界工会事务中推行霸权主义,为的是维护西方的特权地位。他们坚持要将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中有关结社自由、集体谈判、反对强迫劳动和取消童工劳动等“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和金融协定挂钩,要求对不执行“条款”的国家和工会实行制裁,其实质是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企图遏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西方工会推行的“战略工联主义"是否能使西方工人和工会抵御冲击和挑战还有待观察。今天,在广大西方工人群众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和长期受失业困扰的劳动群众中仍然蕴藏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这将对西方工运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管窥西方工会运作
1、德国、瑞典工会活动基本情况
在德国,不同的行业成立各自的行业工会,从全国的行业工会到地方行业工会再到企业工会.形成上下隶属、统一互联的架构。我们访问的是德国金属行业工会科隆地方工会组织,福特汽车公司工会是其领导下的企业工会。德国工人参加工会以自愿为原则,他们可以选择参加国家的工会,也可选择非国家工会组织,但是,目前80%的工人是国家工会成员。
在瑞典,全国分三个主要的工会组织,一个是LO,即瑞典蓝领工人工会联盟。瑞典有400万劳动者,其中有200万是LO成员,它们全部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公交司机、医院护士、工厂工人等等。另一个是TCO,瑞典白领工人工会联盟,成员包括警察、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等等。第三个是SACO.即瑞典高职雇主工会联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的工程师、教授和经理人等。三个工会的会员对象和工作角度不同,但维权目的相同.并经常互相合作。瑞典80%的职业者都在这三个工会之中,余下的20%是个工会争取的对象,但并不强迫他们入会。
德国科隆金属行业工会有20名工作人员,管理下属4万会员。20人中9人在本部从事会员管理和会务跟进等日常工作,其余1 1人主要扎在企业对各类食物进行调停处理。企业每4年选举一次工人代表.并在工厂代表中产生工会主席、副主席。国家法律规定了工人代表按企业人数比例确定,如200人以下的企业,工人代表最多只能是7人并兼职;200人以上,可选举产生9名工人代表,其中1人脱产专门从事工会工作。金属行业工会在每个企业都会选定一名工会代表,以保证与行业工会的联络。福特汽车公司有1.7万员工,企业的工人代表有45人,工会每1—2周召开一次会议.讨论企业工会的事务。
瑞典LO蓝领工人工会联盟成立已经1 00年,当年规模不大声势也小,但发展到今天已有不同凡响的作为。该国的工会同样是4年一次进行选举,企业内部还会选出2名全职或兼职代表来为华企业工人的利益,为员工争取提高工资福利标准和合理安排工时、休假。会员通常按月工资的2—2.5%缴交会费。
欧洲工会和我国工会一样,在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由于欧洲国家的法制比较健全.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工人生活比较优裕,而且那里的工会架构已相当l完备,因此工人运动已经进入到程度较高的阶段。
在德国,企业作出的劳资决定,一定要通过企业工会同意才能实施,如某岗位招聘新工人,这个工人的工资、工时和休假等要与工会沟通,如果企业与工会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就依靠国家的劳资法庭来解决。又如企业要采购一台机器,工人认为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收入,这时工会就是桥梁,听取企业购买机器的理由和企业不会因此降低工人工资的承诺,并向工人传达企业的相关信息。工人的意愿在谈判时得不到企业认可,则由行业工会向企业发出警告·l生罢工信息,如果警告性信息还达不到效果,行业工会就会在工人中做一个支持与否的问卷.当得到75%的肯定答复时,就会组织一次罢工。
在瑞典,工会强调良好的劳资关系,虽然也有抗议示威的行动,但建立稳定发展的社会体系是其主要的目标。当企业提出要裁员,怎样裁、裁减谁不能由企业单方面决定,而要由工会代表与企业代表双方谈判确定。工会在积极维护工人权利的同时,也致力于实施就业策略,进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以及协助政府提高工人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的水平。因为他们认为,良好的劳动力水准在国际市场上才有真正的竞争力。
工人罢工不能由企业工会决定.而是由地方一级工会经过相应程序决定是否应该罢工,罢工期间企业工人的工资由地方工会支付。
德国国家工会每年都会与企业代表作一次是否增长工资和减少工时问题的谈判协商o 50年代,工人的工资每年向上递增1.5%,工作时间从每周48小时减到1 5小时。1 966年,工会成功把工作时间减到每周40小时。70~80年代,每周工时没在减少,但工资增长较快,增幅超过1 0%。至1 995年.工人每周工作时间调整为36小时.此时,工人工资的增幅不大。2006年,工会与企业协商成功,工人工资将提高3%.并从2007年起实施。此外,德国的女职工生孩子有产前6周产后8周共1 4周的带薪假期;工人的退休年龄男65岁;女62岁;国家新规定2007年开始实施男女同龄67岁退休制度,工会已在筹备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相关工作。
瑞典工人的平均工资约2.5万欧元,工作时间每周5天工作35小时。女职工有2~3个月的带薪产前假.并可以再休1 1~1 4个月80%薪酬的产假,作为丈夫也有3个月80%薪酬的陪产假期,不休假会被视为不负责任丈夫和父亲而受罚。瑞典工人男女同龄在65岁退休,退休制度已实施多年。
2、美国、加拿大工会和社会保障情况
据美国洛杉矶工业市产业协会会长当·塞克斯先生介绍,在美国,工会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工会的概念建立与雇主与员工之间存在对立。只有团结组成工会,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在工业市很多大型商家有自己的工会。比如学区有自己的教师工会、卡车司机工会、会计律师工会等。工会是一个跨企业的组织机构。工会成员缴纳会费,用以支付工会的管理费用和罢工时工人的生活补贴。工会生存发展的条件是成员满意和拥护。工会通常在公司外非工作时间聚会。雇主在经济上或政治上对工会没有
太大的影响力。加州教师工会约有80万会员.当有些人参与选举就会考虑与工会联系获得支持,如这人被选为议员.就会额外工会行使权利。工会在维护员工权益方面,作用是很大的。例如,码头工会就与政府和公司达成了协议,企业雇佣码头工人必须优先雇佣工会成员,而且每小时的工资不能少于35美元。数年前的U PS大罢工,就是因为工会没能与企业协商成功,结果全美国快递配送系统大瘫痪。最终谈判的结果是企业对员工的工资增长1 2%。不仅如此,联邦政府的员工都参加政府公务员工会。工会为会员争取权利,即使是在你影响罢工,老板不支付你工资的时候,工会也会给你平常工资的75%或几十美元来让你维持正常的基本生活。
在美国、加拿大工会维护保障员工权益除罢工外,很重要的措施就是通过与雇主、公司管理层谈判,签订集体协议(合同)。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陈丙丁先生曾给我们一份加拿大公共雇员工会2725分会与孟尝基金会安老院签订的集体协议,其内容非常详细具体,主要包括:劳资关系、年资、升迁、工时、假期、福利、退休金、安全健康、制服及服装津贴等共31条1 23款。比如,第1 4条4款规定:“当雇主察觉将有削减员工的需要,雇主应在向雇员发出任何停工通知、包括削减工时前,与工会进行会议,讨论有关情况及任何能尽量减低对员工打击的可行办法”。第21条6款规定:“雇主将不可否决怀孕期间继续任职的权利”。第22条3款规定:“当雇员暂时被安排到较低薪的职位,其工资不会因此而削减。当他暂时被安排到较高薪的职位,他在该职的所有工时将获较高薪酬”。这些内容都充分保护了员工的权益,也反映了工会在企业处理劳资关系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拿大是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尤其是对子女抚养、失业者、贫困者、老人补助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类:(1)退休金。所有职员退休后可领取基本退休金,月平均收入额的25%。(2)养老保险金。根据老人生活安定法,65岁以上的国民每月可以领取老年保险金,总收入达不到最低生活费,还可拿到附加的补助金o(3)家属补贴。有1 8岁以下子女1人以上的可领取家属补贴,每人约1 25美元。(4)医疗保险。加拿大实施全国范围的健康保险和综合医院治疗保险,由州政府和联邦的自治令——行政上管理。(5)失业保险。联邦政府为一时失业者提供保障制度,保障费是合约工人和雇主共同负担。正规保险金最多可支付50周。(6)工人赔偿。职业病、工伤等临时或永久残疾的情况,可以赔偿职工平均薪水的75%。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样是很完善的。主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残疾、生育、遗属以及社会救济。拿养老保险制度来说,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或叫三个支柱。即国家强制性保险、私营企业养老金计划、个人储蓄性保险。法定的养老保险制度(即国家强制性保险)是第一层次保险,使1 935年8月联邦政府通过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法案建立的。这一制度目前已覆盖大约95%的职工。基金的筹集是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退休人员享受养老金的水平,根据从业者退休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别,不同年龄,享受不同水平的养老待遇。一般来说,大多数人需要工作1 0年,并按规定交纳社会保障税,才有资格领取养老金。美国的私营企业养老金计划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属于第二层次的保险,到目前为止已有55%的员工参加了这项计划,积累的资金已达5万多亿美元。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就是个人可以购买养老保险、人寿保险、股票、以及各种方式的储蓄都可以纳入广义的养老像险力式种1 935年,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同年,国会通过立法授权各州政府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项目由州政府进行管理,联邦政府只是制定一些措施鼓励各州政府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并尽量在州际之间保持统一性。这项制度涵盖了97%的工资收入者。失业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时间长度取决于本人工作的年限。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各项法定社会保障项目的水平控制较低。这种低标准的保障待遇覆盖面很广,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作用,又使政府和企业的负担不会太重。二是公民普遍保险意识较强,保险公司设计的保险品种包罗万象,无论贫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保险项目。三是在国家规定的保险之外,有实力的大企业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待遇,既体现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又是稳定员工队伍、吸引和留住人才、增加企业凝聚力的有力措施。
3、埃及工会和劳、资、政三方谈判
埃及工会组织体制如同是一个金字塔,下面是企业工会委员会,中间是23个产业工会,最上面是埃及工人工会总联合会(埃及工联)。埃及只有一个统一的全国工会,共有会员近450万,约占全部劳动力的22%。工会有工人银行、工人大学及其分校、旅游度假协会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
埃及公用事业工会隶属于埃及工联,有2 1名执委。50万左右会员,主要来自电力、自来水、排水和住宅发展四个行业,以电力为主,系埃及最大的产业工会之一。工会领导每5年选一次,全为兼职。该会主席摩西还兼任协商会议副主席和埃及工联总书记,他的正式职务是埃及电力和能源部交通运输局局长,其他执委也都有行政职务,他们工资在原单位拿.每周一、二、六到工会上班。据该工会介绍.他们的工会经费比较少,会员缴费只是象征性的。
埃及工会自称不受任何党派领导,除了维护会员的权益,它的保护伞还扩展到所有的劳动者,包括20%左右的非正规就业者(劳务工)。工会在人民议会和协商会议中均有代表,参与立法。根据埃及宪法规定,“两会”中50%的议员必须来自工人和农民,从而保证决策能反映广大职工的意愿。协商会议是与人民议会并存,但无立法和监督权的咨询机构。工会与政府关系也很密切。每年 “五一”节前,埃及工联领导与劳动部部长(现任劳动部长阿迈德曾任埃及工联主席)一起要向政府总理汇报劳工问题,提有关建议。每年劳动节穆巴拉克总统都要接见埃及工联全体执委。
埃及工会主要通过劳、资、政三方谈判并签订协议来维护职工的权益。工人有权在雇员超过50人的企业或公司内组织工会,雇主自开工之日起就须与工会签订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工作条件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合同。若企业工会在这方面遇到困难,上级工会在这方面遇到困难,上级工会即出面帮助。按照合同,工人工作满一年即可享受带薪假期21天,连续工作1 0年以上可以享受带薪假期一个月。除非严重失职(包括工作表现极差、长期旷工、故意损坏财产等),雇主不得解雇雇员。在解雇前,案件必须提交劳动部协调委员会进行听证协调。协调不具有其强制性,双方可上诉法院。埃及国营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不高,最低工资为每月37.5美元,平均工资为1 60美元,因而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生产效率很低。但外资企业职工较高,如合资银行的熟练雇员月工资可达590美元。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工运活动的比较和差异
(一)发展中国家工会是世界工会运动的重要力量
拉丁美洲和亚洲国家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已出现了工会组织,并在一些国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工人斗争。二战前.在非洲部分国家曾出现过由宗主国工会建立的工会组织。战前多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工人队伍比较薄弱,工会组织多处于分散状态。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取得重大胜利,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各国工会组织才得到发展。
发展中国家工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许多工会直接参加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例如。1 950年非洲黄金海岸(现称加纳)的工会大会与人民大会党共同领导了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和要求独立的全国总罢工,终于在1 957年赢得了民族独立。几内亚工会领导人塞古,杜尔同时也是领导民族独立运动的几内亚民主党领袖和黑非洲工会的领导人,在领导几内亚和黑非洲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工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阿尔及利亚工会积极领导工人反对法国殖民者,成为阿民解放运动的“第二条阵线”。50年代,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1 952年,玻利维亚爆发了有工人武装参加的人民起义,推翻了独裁政府,并把英、美资本控制的矿山收归国有。1 958年委内瑞拉1 00万工人罢工,后发展为人民起义,推翻了军事独裁政府。50年代末古巴曾爆发过两次总罢工,有力配合了古巴人民的革命斗争。在这一时期,许多拉美国家工会还开展了反对外债和维护国家与民族经济权益的斗争。亚洲国家工会也积极投身于本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事业。1 945年1 1月,印度工人和人民群众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提出了“英国滚出印度!”的口号。此后印度工人运动不断高涨,迫使英政府同意印度在1 947年8月独立。斯里兰卡、巴基斯担、菲律宾等国都在50—60年代出现了工人运动高潮。在斗争中,工会涌现出大批积极分子和杰出领导人。一些工会工作者为了争取和捍卫民族独立和工会权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些工会人士成为国家的领导人。
自60年代中期,工会积极参与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亚洲的新加坡等国工会为配合政府实现国家工业化计划和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在工人中积极开展了工作。非洲一些国家的工会组织工人搞好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拉丁美洲工会积极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保护国家自然资源。他们针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给本地区造成的外债危机以及产生的严重后果提出了“全部、立即废除外债”的要求。美洲区域工人组织和拉美工人工会团结常设代表大会都提出了延期偿还和废除外债主张,举行有关的国际工会会议,开展废除外债行动日等活动。
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工会还开展了争取工人权益的斗争,要求改善职工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在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工人运动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70年代前叶,亚、非国家每年都发生约4800次罢工,有数百万工人参加。拉美国家在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平均每年有2000万人左右参加罢工。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劳动和生活状况,维护工会权益。在一些军事独裁的国家中,工会为争取民主和自由开展了英勇的斗争。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人处境的改善和工会地位的提高都与工会开展的长期斗争分不开。随着各国工会的发展壮大,在亚、非拉也建立了一批地区性工会组织,例如非洲工会统一组织,阿拉伯工人工会国际联合会和在东南亚及拉丁美洲地区出现的区域性工会组织等。前苏联解体后出现了由若干独联体国家工会组成的工会总联合会。这些区域性工会组织为维护本地区工人的权益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不结盟运动。他们在联合国内外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积极开展了反对新殖民主义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活动.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股新生力量。1 979年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举行的有90多个国家工会组织代表出席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工会代表大会成为这场运动的体重体现。在此次大会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会响亮地提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经济和维护工人权益的主张,在当时有国际自由工联和世界工联为代表的两极对立的世界工运中树起一面新的旗帜。这场运动虽然由于多种原因而逐渐衰落,但是在世界工运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由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和世界工联逐渐衰落,西方势力、特别是国际自由工联极力在发展中国家工运中推行分化战术.在非洲推行“自由工会”模式.以“人权”和“工会权”为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工运事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工运的分裂。但是,工会运动演变和分裂的事实也教育了发展中国家工运工作者,他们正努力适应形势的变化,重振工会运动。值得一提的是,工会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中仍然是一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力量。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反对某些西方工会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他们利用国际劳工公约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工会的维权活动。
(二)社会主义国家和转轨国家工会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与发展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工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型工会组织。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工会运动的发展。列宁为社会主义工会运动的创建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工会运动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世界工会力量的对比。
社会主义国家工人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前所未有的各项权利。工人的生活和社会保障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和提高。工会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约90%以上的劳动者加入到工会的队伍之中,实现了工人阶级的空前团结和统一。工会参与国家政权机构的活动,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工人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为国家建设做贡献。工会担负着管理和完善国家社会保障的部分任务,为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和生活条件而努力工作。工会在培训和教育职工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工会成为工人参与企业和国家民主管理的重要力量。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的劳动集体大会制、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人自治等都为实现工人参与发挥过作用。在国际事务中,社会主义国家工会维护了世界和平,支持发展中国家工会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
由于前苏联长期存在过度集中僵化经济和政治模式以及与此有关的工会工作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运动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工会长期忽视代表和维护职工的绎济权益和民主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广大职工群众。结果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酿成了一系列工潮,甚至造成社会动荡和剧变。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会运动的历史教训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会必须正确对待自己的社会职能,既要代表和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有效地维护职工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又要积极参与国家的发展和维护国家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工会要不断克服官僚化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努力实现工会活动的民主化和群众化,加强自身的改革和建设。
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工会自80年代末先后发生演变后,便成为独立于一切政党和政权的“建设性反对派”。他们赞成和支持国家向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过渡。在工会多元化思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原有的统一工会运动走向了分裂。工会放弃了实行多年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实行松散的联合会制或议会制,工会的社会职能也改变了。工会活动主要集中在争取提高工资、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当前转轨国家工会正在探索适应形势变化和维护会员权益的途径。通过争取参与立法和“三方机制”(政府、雇主和工会)的对话与合作等形式代表和维护了工人的权益。
中国等国工会经受住了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会运动剧变的冲击和来自国际自由工联等西方势力的压力,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能和参与国家建设。在世界工会事务中继续坚持和平、发展、工人权益的主张。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针和任务,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法,有效地参与国家立法和各项重大事务的决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积极代表和维护广大职工的经济益的民主权利,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推行和发展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参与活动.推广送温暖活动和参与再就业工程,开办工会企事业.增加为职工服务的能力和手段。在世界工会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广泛联系的活动方针.主持正义,反对霸权主义o 1 989年,中国提出了在独立、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基础上建立世界工运新秩序的主张.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中国工会在新时期的活动丰富了世界工会运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工会运动的发展有力地说明,社会主义工会运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西方国家工会:挑战和机遇并存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工会运动更为悠久一些。早在1 9世纪中叶即已在最先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英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工会组织并取得了合法地位。进入20世纪以后,他们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并在二战
后的50—60年代迎来了工会运动的高涨时期,工人组织率平均达到了40%左右。
早在二战结束时,为了反对政府和雇主的反劳工、反工会政策,在美国、西德、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发生了有数百万人参加的罢工运动。50—6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具有鲜明政治和经济要求的大规模工潮,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0年代末,日本工人和各派工会组织为了反对《日美安全条约》举行了20多次全国统一行动.高潮时有600多万人参加。1 960年意大利发生了反对天民党政府的群众性罢工斗争。60年代末意大利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仍有近200万工人失业,引起工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在1 969年秋季发动两次规模空前的大罢工,分别有1 800万和2000万人参加.罢工持续了3个多月,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意大利“热秋”。在法国也出现了大规模工潮,其中包括1 968年的“五月风暴”,高潮时有1 000万名工人参加。工人们在工会的组织下开展声援学生要求改革教育制度和争取经济与社会权益的斗争。1 00多个工厂被工人占领,生产、交通和通信陷入停顿,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近乎瘫痪。戴高乐政府不得不宣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全国大选o 80年代,英国煤矿工人为了反对关闭矿井和保障就业开展了大规模的罢工运动。英国政府对罢工工人和工会实行高压政策。但是工人们顽强不屈,罢工坚持了近一年。此次罢工赢得了广泛的支持。这些罢工斗争结局各异,但都显示了工人队伍的力量,有的迫使政府更迭,有的获得了生活福利的部分提高。工会地位得到一定的加强。
长期以来,西方工会一直坚持争取工会权益的斗争。特别在战后.经过工人们的长期斗争获得的组织权和集体谈判等权利进一步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例如战后的意大利宪法规定了劳动者有权通过自己的政党和工会参与管理国家。日本通过劳工立法,宣布工会活动自由。美国工会获得的集体谈判权利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北欧国家和英国等宣布建立“福利国家”,工人的生活处境得到了改善。
西方国家工会还开展了争取参与企业和社会事务管理权的斗争,这是西方工运事业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工人参与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西方国家工人及工会组织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人参与形式。其中德国工人争取参与企业管理的斗争和由此实行的“共决"(参与)制度具有代表性。德国工人从1 9世界末就一直要求有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二战后.德国工人鉴于煤钢等大企业的资方支持过纳粹政权,主张从严处置他们的财产.强烈要求参与企业管理以限制他们的权利。煤炭、钢铁工人经过罢工斗争.终于赢得“共决权”。1 95 1年4月,联邦德国政府通过了《煤钢共决法》.规定在1 000名工人以上的煤、钢企业中,监视会由劳资双方对等代表组成并在经理委员会设由工会推荐的劳工经理.以利共同决定企业的重大决策。1 976年联邦德国议会又通过了《共决法》,从而使其他行业大企业中的工人也获得了“共决权”。其他西方国家也实行了一系列工人参与制度,如在法、意等国实行的企业委员会制;在一些国家实行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制;在瑞典、日本、美国等实行工人直接参与车间和班组管理制度,以及在西方国家广泛实行的“三方机制”等。“三方机制”使职工参与的更高一级的形式。工人通过工会组织与政府、雇主代表举行谈判并坚定社会协议,参与协调劳动和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工人及其工会组织,的参与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根本改变现行制度和工人的处境。但是工人参与有利于调节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对维护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作用。
7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淘汰了大批低技能工作岗位,经济全球化造成了市场和资本的转移,雇主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纷纷减少就业岗位.这都使许多西方国家工人生活水平处于停滞状态,有些国家工人生活水平下降,贫困面加大,失业现象严重。欧盟国家的失业率从1 975年的4.2%升至1 996年的1 1.4%。美国的失业率进入90年代后才开始下降。西方国家政府普遍削减了包括失业补助在内的社会福利。美国工人的最低工资在1 981至1 990年将近1 0年内没有提高。据西方学者估算,西欧国家约有1/3的居民生活在不同形式的贫困之中。在经济状况恶化的同时,西方工人经过长期斗争赢得的组织权、集体谈判权、罢工权和参与权等遭到了削弱和限制。雇主常常以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等手段阻挠建立工会,拒绝与工会谈判或在谈判时压工会妥协。雇主们有时还依靠政府采取限制工会的措施。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工运动的特点比较
当今世界明显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方对峙以致两极分化的格局,在经济政治和文化诸方面,发达国家处于明显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劣势。发达国家工会运动和发展中国家工会运动处身于这种世界格局之中,不能不从根本上受到这种倾斜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的制约,双方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以致会发生严重的冲突。
1、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工会运动的差距
从时间上看,发达国家工会运动已有一百到两百多年的历史,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会运动大都是从二战以后才开始的,仅仅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因此.两者的水平和成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发达国家的工会已成为决定社会发展和结构变迁的三大社会力量之一,在“社会博弈”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会则处在起步阶段或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还非常有限;发达国家工会运动已经积累了一整套经验、办法、手段和运行机制.而发展中国家工会运动还处在艰苦的摸索之中。
同时,两者的目标和要求有很大不同。发达国家工会力求全面地参与,为工人阶级谋求全面的权利,而发展中国家工会则仍然在为工人阶级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以及保障生存权而必不可少的就业权、劳动报酬权而奋斗。两者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很不一样。发达国家工会本身的权利和自由受到法律保护,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会本身的权利和自由难以得到法律保护,一旦触犯了当局,就会受到严厉的打击,甚至会被宣布为非法。
以上这些差距表明,用同一个尺度和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会运动,当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公平的。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会运动的矛盾和冲突
发达国家工会运动与发展中国家工会运动不仅存在上述差距,而且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①在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框架内,各国工会不仅要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在国与国之间发生利益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也会维护本民族本国家的整体利益。道理很简单.如果民族国家整体利益受到损害,作为其一部分的工人阶级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反之,如果民族国家整体上受益,工人阶级也跟着受益.尤其是在社会内部利益分配比较公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这种情况不仅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而且会更尖锐地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因为同一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实力比较均衡,因此彼此之问会更多地寻求合作和双赢,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由于实力极不平衡,因此更容易发生弱肉强食、你输我赢的斗争。在这一点上,资产阶级固然更加自私自利,但工人阶级也不可避免地会打上民族的、国家的、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工会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工会之间的某种冲突,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发达国家工会运动与发展中国家工会运动之间的矛盾冲突进一步加剧。苏联、东欧剧变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在加快,以跨国公司为龙头的国际资本在全世界寻求高额利润。由于冷战壁垒已被拆除,国际资本获得空前广泛的自由;由于发达国家工会集体谈判力量的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资本方面便纷纷到发展中国家去投资建厂,或干脆把在发达国家的工厂迁移到发展中国家,因为那里的劳工成本比发达国家低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资本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背负着加速工业化和缩小南北差距的责任,为了吸引对这些国家来说极为宝贵的外资,便不惜帮助外资方压低本国劳动力价格以及劳动保护和工业卫生要求,甚至立法禁止工人结社和罢工,以此满足外资方对“投资环境”的要求,一个又一个“血汗工厂”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资本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使发达国家工人阶级和工会与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和工会的矛盾冲突尖锐化和表面化。因为资本的这种转移,很显然减少了发达国家工人尤其是蓝领工人的就业机会,造成失业率的上升.降低了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工会组织则认为,将“社会条款”写入国家贸易组织协定,违背了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实际上是一种改头换面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工人就业和经济增长造成严重的不利后果。此外,国家劳工标准是依据发达国家的标准、社会准则和愿望制定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不存在普遍的劳权和通用的劳工标准。在国际自由工联、世界劳联和国际劳工组织中,发展中国家的工会据理力争,反对将“社会条款”引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协定中。
3、如何解决或缓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会运动的矛盾和冲突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马克思就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但是.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全世界的资本家倒是有联合起来的趋势,而全世界的无产者却陷入内部纷争之中。这对于本来就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劣势的工人阶段来说,决不是一个好现象。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工会都要改变其过去的战略和思路,消除目前的分裂和纷争,团结成一种对国际资本有强大制约力量的、能够极大地决定全球化进程和方向的国际力量。
①发达国家工会在加强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的过程中,应更为主动地承担责任,尽更多的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发达国家工会之所以取得今天的地位。固然主要取决于其工人阶级本身的努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几百年间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得益于发展中国家人民承受的牺牲和苦难。因此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工会,不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历史责任上,都应当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工会提高其经济政治地位。其次,发达国家工会具有更多的资源、条件和能力,在促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发展中国家及其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有益于而不是有损于发达国家及其工人阶级和工会的发展,因为一个充满贫困、暴力、仇恨、战争的危险世界.多发达国家的人民也是极为不利的,9.11事件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那么,发达国家工会如何促进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呢?
首先,发国家工会应当立足本国工会运动的改革和创新,而不能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工会。实际上,随着后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蓝领工人阶层迟早是要消失的.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只不过加速了这一进程而已。因此发达国家工会固然要努力解决蓝领工人的失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足未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本国劳动者的素质、知识结构和在知识经济社会的就业能力上来。
其次,发达国家工会要通过国际自由工联、世界劳联和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性工会组织和劳工组织一方面向世贸组织等世界经济组织、发达国家的政府、跨国企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施加影响.使其尊重和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工人的基本人权,另一方面要直接帮助发展中国家工会与世界工会接轨,提高其组织、工作和干部水平,增强其与企业和政府对话和谈判的能力。
2、发展中国家工会要积极与国际工运接轨,学习发达国家工人运动的经验,迎头赶上.在成为本国工人阶级真正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的同时。也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应该说,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工会是出于与其政府同样的理由而反对把“社会条款”加入世贸协定.如认为“社会条款”将削弱发展中国家低工资的比较优势,或认为国家主权高于人权,劳工权益问题不得干涉的内政,各国有各国的劳工标准而没有普遍一致的劳工标准等等,那么,工会就不仅失去了自己的立场,一直纵容国际资本主义对本国工人的残酷剥削,而且与国际工人运动的主流背道而驰,这是因为:
第一,各国政府之所以反对“社会条款”和提高本国劳工标准.除了有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和早日实现工业化的一般性目的外.也不乏维护本国资本和权势集团的利益的动机,而且在这些国家中,再烙、资政三方格局中,资方和政府的关系显然比劳方和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政府有些时候和有些方面代表了劳工的利益.而另些时候和另些方面不一定代表劳工的利益.因此工会应当秉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作出清醒的判断,与政府保持一种既支持又监督、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而不能跟在政府后边鹦鹉学舌。
第二,“社会条款”只是要求跨国企业和发展中国家遵守核心劳工标准即尊重工人最起码的人权.而并没有提出给予发展中国家工人与发达国家工人同等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的要求.只会相对减少跨国企业的利润而且是超经济剥削得来的那块暴力,并不会因此而消除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在“社会条款”问题上,发达国家及其工会有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意图,也不能成为发展中国家工会拒绝核心劳工标准和“社会条款”的理由。相反,发展中国家工会与发达国家工会一致的行动,完全可以挫败国际资本对工人运动的咄咄逼人的攻势,因为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同意并遵守“社会条款"的情况下,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和流动的趋势仍然是不可阻挡的,理由很简单: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国际资本能够得到最多利润回报的投资场所。
第三,发展中国家工会之间的联合和团结以及发展中国家工会与发达国家工会之间的联合和团结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跨国企业和国际资本以投资为诱饵,推动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工人阶级展开一场斗贱的比赛,谁出价最低,就到谁那里去投资。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工会一致团结起来,并且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政府一直联合起来,共同实施核心劳工标准,保障发展中国家工人的“尊严就业”和“体面劳动”,跨国企业和国际资本也不得不接受这些条件。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和工会的这种团结,也会反过来帮助发达国家工人阶级和工会挫败资方、雇主方以迁厂和转移投资威胁劳方就范的图谋。这是国际劳工与国际资本的历史大较量,全世界工人阶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对抗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联合起来的资本势力。
五、中国工会对国际工运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中国政府对举办“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国工会对国际工运发展抱乐观态度.并积极开召国际工会界的交流活动,2004年在北京首次举行了“经济全球化与工会"的国际论坛二2004年10,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切会见了出席首届论坛的代表。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世界各国工会领导人的尊重,体现了对中国工会的关心和重视。
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华全国总工会与有关国际工会组织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两次论坛,就经济全球化与工会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这表明论坛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体现了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的特点,符合加强交流、共谋发展的国际工运潮。
2006年论坛的主要议题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各国工会组织通过论坛的形式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总结经验、集思广益,交换看法、共同应对,必将对各国工会组织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事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形成了《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协调处理、保障监督以及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等基本制度,职工工资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基本稳定的。
同时,我国劳动关系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有的问题是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期限短、内容不规范,二是有些企业的劳动条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三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中国工会正在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完善工会的组织形式和组建方式.提高工会的组建率和入会率,坚持以国有改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重点领域,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对象,以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内容。努力建立健全工会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不断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生产环境,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促进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正义。
中国工会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劳动关系双方具有总体利益的一致性和具体利益的差异性,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和利益共同体,这种矛盾的差异不具有根本的对抗性,能够通过协商谈判,在协调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因此,中国工会倡导互利共赢的理念,遵循“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而不是冲突对抗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矛盾,通过致力于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劳动关系双方实现效益共创、成果共享。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进程.国际工会运动的总体格局也发生着很大变化,各种工会发展道路同时并存,各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互交织.通过平等协商对话的方式处理国际工运事务的趋势在继续发展,但要实现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新的国际工运形势下,中国工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对外工作方针,愿在和平、发展、合作、工人权益的旗帜下,在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基础上,与各国、各地区及国际工会组织开展友好交往,推动形成和谐发展的国际工运格局。为此,中国工会主张:
第一,坚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民主有序、和谐相处的国际工运新秩序。保持和平和谐,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各国工会也应为此努力。在参与处理国际工会事务过程中,所有工会不分大小,都应坚持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平等友善、民主协商的原则,推动国际工会运动的和谐发展,形成公正合理、和谐相处的国际工运新秩序,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第二,坚持立足国情、自主选择工会发展道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是工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不同国家工会的发展模式相互尊重、同时并存,可以使世界工运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应充分尊重各国、各地区工人自主选择工会发展道路的权力,不于涉别国工会的内部事务,坚持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第三,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维权理念。和谐的劳动关系,是j高企业效益、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决定着劳动者的具体利益。维护职工权益.应立足建立以职工为本、效益共创、成果共享、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把促进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同维护职工权益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职工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四,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世界各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体现。应从增进友谊出发,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开展各国工会组织之间的交流交往,增进了解,加深理解,推动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维护各国工会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和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口作者单位:广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