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被首次完整提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政治命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中国工会组织如何在构建社会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破解这个命题,对于我们贯彻执行党的战略方针、切实搞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一)“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丰富、含义宽广的概念

简单地从字面上来看,“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1]因此,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事实上,“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如何为之确定一个科学的标准,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和谐社会”是众多不断变动的状态组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静止的量化指标难以准确地描述。对于“和谐”的理解,在不同社会形态下,有着不同的理解。再者,由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其和谐状态也随着发生变化。此外,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影响,其和谐状态也会有着千差万别,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即“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含义极其宽广的概念:“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大系统中各子系统间平衡稳定、协调运行、有效处理矛盾、共同推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状态。“和谐社会”是对社会矛盾的性质、运动状态的一种综合判断和表述,包含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多个层面的丰富内容。它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它不仅涉及现代社会生活秩序,更涉及现代人的心灵与精神秩序。[2]由此可见,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纵横交错、关系多重、内容极其复杂的巨大课题,只有准确地把握它的基本内涵.才能使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活动中目标I明确,有的放矢。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被首次完整提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索与反思后形成的全新的执政理念和方略,是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基本解决1 3亿人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向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二、中国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的社会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把建立和谐社会比作新的长征。存新的长征中,全党、全体人民都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担负起各自的任务。

按照《中国工会章程》对工会性质的规定,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这清晰地概括了中国工会所具有的双重含义:工会是阶级性的组织,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这两大特征规范了当代中国工会社会责任的基本对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赋予了中国工会代表权、维护、权、民主参与权、平等协商权、社会监督权五大权利。这些权利也意味着工会作为劳动者集体劳权的代表者,被赋予了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换句话说,工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在经济利益关系领域中调节劳动关系矛盾,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正是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因为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都要靠劳动来维系.工会是劳资关系矛盾的产物.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国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不同于西方的工会组织,它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我国政权的支柱之一。中国工会组织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华全国总工会作出了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决定.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这更明确了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7年3月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长期性、紧迫性,着重强调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工青妇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发挥“四个作用”的要求,为工会组织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而现时中国工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恰恰在这四个方面得到了集中体现:

(一)工会在组织职工群众方面大有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实现。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有组织职工参与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优良传统.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明显优势。现时工会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方法在组织职工群众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形成“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劳动者的自豪感和作用意识;二是搭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的平台,通过开展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和多种形式的评先表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努力争创一流业绩;三是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创新活动载体,组织职工立足岗位,献计献策,多作贡献;四是深入开展“创争”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工会在引导职工群众方面大有作为

做好引导职工群众的工作.提高广大职工思想道德水平、.打牢团结奋斗、共建和谐思想道德基础.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现时工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职工加以引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一是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八荣八耻”等先进文化引导职工群众;二是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及方针政策,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三是加强民主法律教育,引导职工增强法制意识,学会通过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四是加大对工人阶级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力度,弘扬工人阶级和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引导职工队伍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五是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培养健康情趣。

(三)工会在服务职工群众方面大有作为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现时工会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和特色优势。这表现在:一是工会具有牢固的服务意识。工会组织始终坚持群众工作原则,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工会干部开展工作的根本准则;二是工会具有与众不同的服务手段。工会组织通过不断建设、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等载体,每年为职工群众扎扎实实办大量的好事、实事,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积极开展就业帮助、法律援助、生活救助、医疗互助、金秋助学、职工解困互助月等活动,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措施筹措更多为群众服务的资金,并不断健全完善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三是工会具有较宽的服务领域。工会不仅直接面对数量庞大、影响深远的广大工人阶级,同时还通过进一步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口号等举措,不断争取和团结农民工、合同工、临时工甚至非正规就业人员等游离性较强的工人兄弟,切切实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大有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兼顾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正是工会自身的职责所在。工会组织一直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为指导,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按照维权原则、维权宗旨、维权重点、维权方法、维权格局的要求.全心全意地践行和谐社会建设中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并把着力点放在维权机制建设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各级政府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工会工作的实际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切实解决好当地劳动关系矛盾的突出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会与人大、政协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制度,确保工会在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参与执法检查、反映职工诉求等方面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不断健全和完善劳动合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从源头上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劳动保护、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困难职工获得救助等机制……通过这一系列有效机制,工会组织正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维护着职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民主参与等方面的神圣权益。

三、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的问题

以上我们分析了现时的中国工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已发挥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工会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工会产生于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时期。由于当时的政治斗争任务紧迫,经济斗争必须服从政治斗争,所以中国工会传统上首先是从事政治斗争。随着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在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中,企业无独立的利益,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依行政命令分配企业利益,企业与职工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建立在这一体制下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肩负着组织教育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和企业管理;在维护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发起组织职工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对职工进行全面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的任务。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独立,以及国家局势的发展变化,使中国工会工作面临复杂局面,给工会履行各项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突破中国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维护我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已成为当前中国工会的紧迫课题。综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

一是定位尴尬的问题。我国工会是在利益一体化的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其参加者除了职工外,还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工会的活动经费由企业和工会会员共同承担.工会的工作任务包括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和国家总体利益的维护。可见,工会的定位有些尴尬和不清,工会到底就只是其会员劳动权益的代表,还是各方面社会、政治利益的代表?

二是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由工会领导、律师、财经专家等组成。工会的领导、御用的专业人士——律师、会计师等,都是社会的精英,熟悉法律.精通财政,还是谈判高手。律师是签合同的专家,所有这些条例经过律师的大笔一挥,那简直是滴水不漏,连个空隙都没有,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保护会员利益的目的。财经专家对雇主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也做过市场调查,了解各个工种工资的市场价值.也知道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及生活指数。与雇主谈工人加薪问题的时候,一大堆数字摆在谈判桌上.把加薪的理由娓娓道来,似乎这工资是非加不可。而相比之下,我国工会组成人员的素质就要低得多了:从干部的年龄结构来看,老化现象严重;从知识结构来看,工会组成人员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较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作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经验,对国家有关工会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保护职工权益的知识欠缺等问题;从素质结构来看,同样工作经历和知识背景的干部比例过高,难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增强群体活力。不但从业人员的年龄、知识和素质结构不合理。而且工会的管理也有待进一步科学化、有效化。如现行工会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管理和调动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途径、办法不多;工会干部协管不到位,安置型干部比较多;工会干部与同级党政及其他机关干部相比,干部交流的机会要少得多,这种封闭的干部流动状况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干部培训跟不上工作发展的需要,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兼职工会干部的培训,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手段;同时,中国工会由其自身的政治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运用市场机制通过经济利益的手段来吸引人才.改变自身的人才结构……除此之外,工会干部自身的独立性也难以得到保证。有的基层工会干部,连自身的劳动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后顾之忧没解决,就不敢替职工说话,说了话,自己都很可能要“被老板炒鱿鱼";还有的企业工会负责人由企业指定或者任命,造成工会成为了企业的附庸,.怎么可能得到职工的信任?结果自然是工作开展十分被动。

三是凝聚力不足的问题。正如网络上有人评论的那样:中国工会的职能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工会仅仅起到一种类似于第二行政组织或群众性组织的作用,还没有起到市场经济集体谈判组织者的作用,更没有展现出它在劳动力市场中强大的工资议价能力。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本上不会出现工会与管理层的严重冲突。很多职工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并不是找工会,而是首先寻找其他途径,一些职工集体上访而企业工会却不知情。就是找到了工会门上来,工会也缺乏制约企业行为的有效工作手段,往往在维权中显得软弱无力,难以充分发挥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还有不少工会组织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方式,存在着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难以适应工会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根本没有成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无怪乎有人说工会是“花瓶”,有它没啥用没它不好看;还有人说作为“桥梁”,工会“两头搭边中间空”,这些说法,都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也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国工会还难以真正完全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劳动者的信任和依靠,导致其凝聚力明显不足。

四、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实现工会工作的新发展

我们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工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立足新形势,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这种变化和挑战,准确把握中国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到工会工作已进入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我们当深刻反思目前工会工作跟不上客观经济形势变化的现实,有效借鉴国外工会工作的先进经验,重新定位工会的角色与职能.认真履行维权职责,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这一切要想得到贯彻落实.赋予工会更多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是关键所在。

(一)要把握与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关系

能否把握与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组织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之间的关系,具体地反映了工会对于自己所处历史方位的判断能力。虽然,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是中国工会长期的实践问题,但我们始终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工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是历史的选择.决不能动摇。

怎样坚持党的领导,对工会工作者来说,不仅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也是一个智慧的问题、能力的问题。党对工会的领导,应该是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领导。我们要着力将党对工会的领导转化为工会的政治优势,并将这种政治优势转化为工会的发展优势。工会组织本身应区别党的机关和所在单位的职能部门.如:工会干部应该坚持依法由工会会员选举产生,对工会会员负责,接受其监督;工会与其基层单位虽不是对立的主体,但是作为两个不同利益主体,从财产、人事、工作任务等方面必须分列;要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独立性。基层工会的工作不应由上级工会统一布置、分配,上级工会应着重对基层工会的工作进行协调、服务、指导,基层工会应根据其成员的基本要求和意见开展工会工作,决定自己的事务等等。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群众性都是工会的一个基本属性。作为一个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为谋求自身利益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必须具有独立性.才能够真正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二)要着力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并保证其独立性

工会干部要想干好事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维护能力和水平,努力做到“四有"。一是要有切实维权之力。“欲予人一杯,己先满一桶”,工会干部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各种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汲取新知识,使自己精工会理论、熟法律法规、通企业管理、懂财会知识。并且能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要有情系职工之心。要敢于维护,讲原则、树正气,力克不利因素,经得起各种考验,为职工说话,动真情、用真心为职工办事;要主动维护,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能时刻保持维护职工权益的敏锐性,针对职工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做工作;要及时维护,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雷厉风行,不误时机;三是要有求真务实之举。要走出办公室.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坚持亲眼去见、亲耳去听,亲口去问,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维权。四是要有善于协调之策。工会工作是一个难题,也是一门艺术。光有热情不够.光靠蛮干更不行,有的事情必须依靠党委的支持、行政的理解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配合,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有效推进。因此,工会干部必须在工作中讲究策略性。应勤于思考、加强沟通、积极协调,要学会审视大局、找准位置,有预见性地提出工作思路和措施,避免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出现。

除不断提升工会干部自身的素质外,我们还应该在保证工会干部的独立性上下功夫,切实保证工会干部们可以放开手脚干工作。如:工会干部的升迁任免应该由工会会员决定.不能受基层工会所在单位行政的影响.更不能由企业行政方面指派。在非公企业中.要尽快找出办法.避免工会沦为企业主的工具和附庸。工会干部维护职工的权益.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这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工会立法的通行做法。工会干部自身素质再高,也只有在具备了独立性后,才可能真正为自己的行为和后果负责。

(三)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

必须努力推动思想观念的创新。当务之急是一定要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会工作的模式和思维定势.用更新的视角看待新事物.审视我们的工作.敢于突破理论、体制上的束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在创新中形成新思路.在改革中求得新突破,在发展中开创新局面,在各项具体工作中体现新举措,始终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

必须努力推动工运理论的创新。要紧密结合现阶段工会工作的实际.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深入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中国工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问题.着眼新的实践和发展.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推动工作的发展。

必须努力推动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要坚持面向基层.把工会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到基层中去,放到为职工服务上来.实施有效的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基层工会组织的法制化、群众化、民主化.依照法律和章程的规定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工作。要把重点与一般结合起来,集中力量推动重点工作开展.以重点带动一般。注重解决在企业民主管理、创建“职工之家”、吸收企业多种用工人员入会等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

总之,中国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特殊责任。在过去的实践中.工会组织在发挥职能作用i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已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尽管工会组织在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弓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善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扮演好角色,发挥好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口作者单位:中山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