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劳资关系较为完善的协调体系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为促进广州与日本福冈、韩国光州两市间的友好往来,加强广州与福冈、光州两地工会的交流,以广州市总工会纪检组组长李仕锦为团长,市邮政局工会主席符志坚为副团长的广州市工会干部代表团一行10人于2007年1 2月出访日本、韩国。
在访日期间,广州市工会干部代表团听取了福冈市总务企划局人事部劳务课课长川崎日出雄、福冈市总务企划局国际部国际课课长千叶由纪子等政府代表关于“工会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处理、政府与工会为解决就业问题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和经验、政府对就业如何立法、劳动仲裁如何进行、其运作如何进行”的概要说明。同时,广州市工会干部代表团与日本劳动组合连合福冈地域协议长(相当于福冈市总工会主席)江藤恒夫、副议长矢田信浩、副议长小森伸一、副议长保田哲行等工会代表就“工会的架构、开展工会工作的方式、工会的权力与义务、劳动争议如何调处、工资谈判如何进行、工伤事故如何处理、工会经费如何解决、工会与资方的关系如何处理、工人的培训如何开展、如何代表工人签订劳动合同、有否专职人员开展工会日常工作、其薪金如何支付”等问题进行了座谈。此外,广州市工会干部代表团拜会了福冈市政府,福冈市副市长高田洋征热情接待了代表团。双方回顾了两市过去多年的友好交往,表示要继续发展两市的友好合作交流关系。福冈电视台(TVQ九州放送)记者和田高采访了李仕锦团长。广州市工会干部代表团在领略了日本传统文化和经济繁荣的同时,更对日本劳资关系的协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福冈市与广州市在?1 979年5月结为友好城市,位于日本九州岛北部.人口约1 40万,面积340平方公里,与东京相比更接近于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自古以来就是日本西渡中国的交通要冲,也是日本与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之一。博多港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已有2000多年历史,如今已成为西日本的主要港口,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众多港口直接通航。福冈市拥有多条国际航线飞往包括亚洲各国的太平洋地区,作为亚洲的据点城市,其发展令人瞩目。同时,福冈市是九洲地区的经济中心.是仅次于东京、大阪和名古屋,据日本全国第4位的商业城市,主要的制造业有电子机械、集成电路以及精制陶器等。福冈市批发零售业发达,为西日本的金融中心。福冈市自然风光美丽,游览胜地众多,是一座美丽而舒适的国际都市。
日本在企业管理中经营者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并确立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原则即维护和扩大就业原则、劳资协商协作原则、成果向经营者和工人公平分配原则,并通过职工持股制度实现利益的共享。企业不仅满足劳动者物质方面的需求,同时关注劳动者精神方面的需求,并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联络职工感情,建立经营者、管理者与工人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这些做法使职工感到门身价值的存在,感到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增进了对企业的忠诚和工作的积极性生,从而形成融洽和谐的劳资关系。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日本在劳资关系的协调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主要包括劳资协商会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三方协调机制等。
(一)劳资协商会议制度是在日本几乎所有企业都普遍实行的由工会和企业行政部门选出若干委员组成.从而实现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劳资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使公司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进而起到协调劳资关系、调动生产积极性的作用。
(二)集体谈判制度主要在企业级进行.企业参加谈判的工会干部都是本企业职工,部分中小企业由上级工会委派干部参加。在谈判的基础上,各企业工会和企业经营者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对劳资双方都具有法律约一束力。在财政年度开始的春季.往往是日本劳资双方进行谈判的高潮,称为“春斗”,这是日本工会为争取每年工资增长幅度问题与资方进行的公开的、统一的、共同的谈判活动。与其他国家相比,由于“和为贵、相互理解、友好协商、相互谅解”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谈判常以互相妥协为结局。
(三)三方协商机制主要表现在劳动法律劳动政策的制定.劳资矛盾的解决都要由政府(或专家学者)、劳方、资方三方共同完成。工会在涉及有关劳动问题方面能够广泛参与,日本《工会法》规定,由资方、工会和公益方代表组成劳动委员会是处理不正当劳动行为、解决和调停劳资的重要机构.劳动争议的处理设立斡旋、调停、仲裁及法院审判等几道程序。
三、主要启示
日本劳资关系的调节机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其一是应大力倡导优秀传统文化在构建和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日本在协调劳动关系中融入了东方儒家传统文化思想,讲究谦恭礼让、忠实守信,强调集体主义、合作、和谐,这是其劳资关系能够长期保持总体稳定的关键。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样地,“仁、义、礼、智、信”伴随我国社会发展两千年,但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及我们对道德文化教育引导的忽视,我们的许多美好传统却在丢失.企业老板拖欠克扣工人工资、无偿试用无故解雇工人、为了经济利润无视工人的健康及至生命以及诸多为富不仁的现象正是其不应有的诊释。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诚信意识任重道远,但社会的和谐发展、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做好工作。在企业的发展、管理中,我们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道德风范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主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应更多地想到社会的责任、传统的教化、做人的美德,在企业创造相互信任、尊重、彼此友好、融洽相处的氛围,使员工产生同企业荣辱与共的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企业内聚力,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二是应充分重视“以人为本”思想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日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始终坚持三项原则,即维护和扩大就业原则、劳资协商协作原则、成果向经营者和工人公平分配原则。这三项原则均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如何“维护和扩大就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这需要政府的积极促进、劳动者的自身努力,但企业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的观念、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作用。“成果向经营者和工人公平分配”原则更提醒我们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行多年之后,已经到了“更加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阶段,在企业发展中确实应该进一步将“利润和成果”向工人倾斜,这也是缩小社会分配差距,促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劳资协商协作原则”则在启示我们,企业应该是劳资双方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劳资双方坚持“和为贵”的原则,相互理解、友好协商、相互理解地处理好劳资矛盾、劳资纠纷。
其三是应更加充分发挥政府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在日本.从政府、雇主、工会到员工,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劳资关系调节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作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雇主组织组成的三方协调机制在调节劳资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机制中,政府并不直接参与劳资关系的处理,而是采取各种措施为劳资关系的良好发展创造外部条件,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起规范劳资双方的行为、平衡双方实力的作用。我国在协调劳资关系问题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还相对乏力,集体谈判制度刚刚起步,劳资关系法制建设还较为滞后,劳动争议案件居高不下。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发挥政府在劳动制度机制建设中的作用,创建和谐的劳动氛围。
其四是应更加重视工会组织作用发挥的独立性、策略性。在西方和日本,工会组织相对于我国其独立性更强,由劳工自愿组成,成员进退自由.是自发性群众组织,工会的领导人也是劳工的一部分,工会只代表劳工的利益,而不听命于其他组织和机构。日本的工会相对于西方国家,其斗争的策略性、非对抗性更强,在考虑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基础上,以合作和让步的策略,达到劳资双方的妥协退让和双方理解,这是值得西方、更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虽然,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但是,我国工会组织尤其是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组建率还很不理想,工会组织独立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很小,常常被看作企业的职能部门之一,工会的领导者更多地被看作资方的成员而非劳方的一部分。在资方占据优势,劳动者合法权益屡受侵犯的现实状况下,重视日本经验的借鉴,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独立性、方法策略上的非对抗性.以互惠、互利、互谅、互让的态度协调劳资矛盾,对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其五是应更加重视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指导性。日本非常重视专家学者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日本企业经营者与工会常常处于对立状态,正是专家学者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劳资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只有尊重职工人格、保障职工基本权益.才能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仅仅通过集体谈判往往使劳资关系走向极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劳资关系逐步走向协调,并保持着总体的稳定。在三方协调机制中的政府方往往由研究劳动关系的专家学者代替,专家学者在劳动法律、劳动政策的制定、劳资矛盾、劳动纠纷的解决方面更具权威性。我国劳动关系的研究曾在1 995年《劳动法)颁布前后、2000年中国“入世”前后较为集中,2004年“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研究丛书”从“劳动法律调整”、“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劳动收人问题”、“职工民主参与”的多角度对劳动关系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相对于日本而言,我们对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视程度还不足,更难以做到专家学者直接代表政府介人劳动关系的调整,如何充分发挥劳动关系研究成果对劳动关系问题协调的现实指导作用值得我们深人探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劳资之间及政府三方有较为健全的职工工资协商机制,每年都就职工工资的调整进行磋商、调研和政府指导.这对于正在进行工资立法和即将建立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的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口作者单位:广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