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工会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有效方式
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是将幸福指数引入到微观的企业中,描述个人工作中所享受到的工作本身、薪资福利、事业发展、文化修养、环境熏陶和同事友情等方面的愉悦之情的程度。许多研究表明,员工幸福指数与员工的企业忠诚度与潜能发挥成正比,是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4%的被调查者的工作幸福指数得分偏低,工作幸福感较弱。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幸福指数,是企业工会新时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增强员工的物质幸福感、安全幸福感和集体归属感
企业发展是员工个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企业发展了,工作环境改善了,薪酬福利提高了,员工对其工作发展和物质享受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幸福感无疑会大大增强。因此,工会要积极行使职能,在推动企业实现低风险、高效益的科学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充分调动员工投身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会要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动员广大职工,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发掘员工在产品销售、技术和资金引进中的人脉资源,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和智慧,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实现双赢共进。
2、健全和完善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工会要推动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督促企业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广泛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减少和避免职业危害和重大事故的发生,给员工创造安全优质的工作环境。
3、切实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积极推动企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保障员工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通过“职代会"中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企业工会要坚持以员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要以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目标,深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调解工作机制,加大劳动法律监督力度,督促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
4、进一步完善困难员工帮扶体系,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要多方筹集帮扶资金,为困难员工提供生活援助、大病救助、医疗保障、子女助学、子女就业和技能培训等日常帮扶服务,把党和企业的关怀与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协调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员工的精神愉悦感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塑造一种为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最深层次的驱动力。工会应当在促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巩固和夯实企业物质基础的同时,积极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精神享受的服务。
1、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尽可能的建设一批体育、娱乐、文化设施,成立摄影、美术、书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等各类协会,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比赛活动,尽可能动员、组织、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其中,让员工在文体活动中感受精神愉悦、感受企业集体的温暖幸福。
2、致力于协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宽松、祥和、文明、友爱的人际环境,使企业人际之间处于无间和谐状态,上下级坦诚相待,和睦相处,同事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这样员工就会感到安全、愉快、幸福,促使大家为企业的利益和荣誉,加倍努力工作,从而产生强大的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3、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企业为员工设置明确而稳定的工作目标,至于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这一目标,给予员工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员工自主决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式。员工在解决问题方面所拥有的自主权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并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让员工的工作氛围轻松友好,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更加全力投入,在工作中敬业、愉快、共同完成企业的目标。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提升员工的幸福认知能力
企业工会要围绕提升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幸福感,把握重点,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
1、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观是个体对幸福的价值认知。要通过教育,使员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首先,教育员工认识到幸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人的幸福不仅仅来自对自然需要的满足,也来自对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个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精神追求,即使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幸福感也是苍白的,并且很快就会厌倦的。其次,教育员工认识到幸福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幸福范畴不仅包含着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们不仅通过劳动创造适合需要的对象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通过劳动产生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幸福。教育员工认识到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互为依存、不可分离,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社会应尽可能地为个人幸福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而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就要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
2、教育员工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幸福心理。
幸福是人对外界环境和个体生活质量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因此,人为设置幸福的物质前提有违本义。1 8世纪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指出,在基本条件达到的前提下,“对于人类的幸福感,穷人的幸福感比起富人的幸福感并没有任何的优劣之分。”在竞争激烈、金钱唯重的世俗社会,建立积极的幸福心理尤为必要。正如最近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推荐的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泰勒·本一沙哈尔(TaIBe n—S hah ar)著述的《幸福的方法》里所阐述的:“幸福的定义应该是‘陕乐与意义的结合’,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2]所以,要教育员工认识到金钱、地位并不是衡量幸福的主要标准,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才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与根本,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寻找幸福、享受幸福,培养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幸福心理。
3、根据幸福感知的特点,实施差异式教育与疏导式教育。
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工会在开展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立足于企业实际与员工实际,着眼于正确幸福观的树立以及积极幸福心理的形成,在差异式教育与疏导式教育上多下功夫。
差异式教育要求教育内容与形式要因身份、工种、年龄和群体而异。因为员工们的性别、年龄、职业、家庭出身、生活阅历、文化教养、社会地位各不相同,由此产生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预期、比较偏好也各不相同,因而对幸福的理解、体验和感受也是各不相同的。只有针对个体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才能取得实效。疏导式教育要求对员工要排解他们的心理疑惑,通过传授理论、剖析事例等方式谆谆诱导员工们正视社会现象,感知幸福源由,培养感恩心理,创造和把握幸福人生。
总之,在任何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与经济活动中,人的因素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一切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都无法进行。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企业目标要靠人去实现,离开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没有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一切资源都是零。所以,今天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以全部的责任心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研究在新形式下,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幸福感,对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口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