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社区工会作用 建设和谐平安社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曾庆红同志在视察江苏和天津时曾一再强调: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都按和谐社会的要求做到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和谐才可以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把建设和谐平安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

社区工会作为一种新的工会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蓬勃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顺应了工会工作与社区工作结合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工会工作的创新,开拓了新形势下城市工会发展的新领域,填补了城市工会体制的空白,成为今后城市工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一、建立社区工会组织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换,社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范围内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劳动者群体。这为如何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维护这些劳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社区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

首先,社区成为经济活动的新领域,社区经济由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外资、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发展,大量非公经济落户社区,职工队伍出现了大规模向社区转移的趋势,形成了不同以往的产业和职业群体。其次,社区的保障对象和服务体系发生了变化。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的服务职能逐步交由社区承担,“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职工的住房、养老、医疗、保险等配套改革以及失业、退休管理等工作都要走社会化路子,需要社区承接。再次,职工队伍构成发生了变化。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显著增加。外来工成为非公经济和社区服务工作的主力,并形成一个特殊的劳动者群体。

(二)建立社区工会组织是全面贯彻“三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选择

社区建设需要有建设者,社区服务需要有服务者这使社区成为吸纳各类从业人员的巨大海棉。在社区中既有个体商贩,又有下岗、失业、待业、提前退休人员,也有从外地城市农村涌入的打工者,还有居民区的管理和服务人员等,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产业工人的职工群体。这一群体具有构成复杂、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组织纪律相对松散的性点,可能潜在着不稳定的社会因素。有些人由于知识水平低、劳动技能差,在社区主要从事一些准人门槛低、流动性大的“非正规”就.业的工作。他们虽有工作和收入,但无社会保障,职业地位低下,且相对贫困,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无组织归属缺乏依靠,分散而难以形成群体的力量,自我保护意识弱而易受伤害。要加强对这些人切身利益的保护,就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维权意识,变个体的力量为群体的力量。因而,建立社区工会组织,维护社区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强化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的重要内容,是社区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必然选择。社区工会作为社区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可以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职工的思想、生活状况,并把他们的困难和要求及时向当地党政部门反映,化解矛盾,使他们得到关心和帮助,从而防止一些非法社会组织利用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乘机发展蔓延,进而促进社会稳定。社区工会做好稳定工作,既是对困难职工利益的维护,也是对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贡献;既实现了“两个维护”的有机统一,同时也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

(三)建立社区工会组织是密切党群关系,繁荣社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必要手段积极参与劳动关系的协调,依法维护职工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永恒主题。在社区内,由于职工所处的弱势地位,他们在生活、就业、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经常受到冲击,其政治权利、经济利益更易受到侵害,这就更加需要组织的维护。当企业主或经营者与职工发生矛盾冲突时,社区工会应作为第一知情人和第一调解人,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履行好维护职能,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社区工会工作做好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组织职工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促进社区的发展;可以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密切党群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政府威望的作用;还可以提升社区的品位和社区形象,逐步创建优良投资环境,吸引商家和企业到社区落户,扩大就业,增加税收,调动和激发各社会阶层的积极因素,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的繁荣。

二、发挥社区工会作用,推动和谐平安社区建设

作为工会系统中最基层的职工群众组织,我省社区工会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积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具体职能下移以及社会保障和促进再就业重点向社区转变的形势,通过与社区工作的有机结合,全面履行中国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职能,在建设和谐平安社区过程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顺应新形势,完善社区工会组织网络

按照全总提出的“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要求,把社区中的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就必须依托社区这个载体,及时调整工会组织设置,把工会组织网络由县区进一步向街道社区延伸,建立起覆盖全社区的工会组织网络。

近年来,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新体制的逐步建立,城市社会管理的中心不断向社区下移,为加快社区工会建设带来了契机。我省工会紧紧抓这一契机,依据《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结合改革深入的实际,从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社区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有利于社区基层工会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上级工会对社区基层工会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的指导出发,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扩大城市工会的覆盖面。通过建立镇、村、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工会联合会,然后覆盖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而发展辖区内上述行业的职工和下岗职工为工会会员,构建工会的社区全覆盖网络。到2004年底,我省经济特区和珠三角地区的6500个镇、村、街道(社区)、工业园区建立了工会组织的达5400个,占83%。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行业性工会组织的建立,如深圳市装饰行业工会、广州荔湾区华林街玉器工会联合会等。为解决工会干部人手不够的问题,广州市总工会在8个区的所有街道聘请了100多名工会协理员,佛山市南海区在沙岗陶瓷批发市场工联会聘请工会专干,汕头市龙湖区由区委出资聘请了12名党工共建指导员,指导辖区内的党组3织和工会组织建立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形成以街道大社区工会为龙头,向小社区工会、社区分会、各类市场、商业街和企业工会延伸和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城市社区工会组织网络。

(二)抓维权机制建设,切实维护社区职工合法权益和社区稳定

针对社区职工就业状况复杂,人员构成多样,劳动关系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我省从建立健全具有社区特征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人手,充分发挥社区工会的维护职能。

一是大力推行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工时工资、劳动条件、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而任职于社区内的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体工商户的职工,由于其人数少、流动性大,多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非常脆弱。根据这个实际,社区工会着力推进区域集体合同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深圳蛇口街道海滨社区工联会将社区内的制衣、饮食、零售及其它四个行业上百家企业的雇主与职工代表集中起来,共同签订了社区工资协商集体合同,为劳资双方建起了一个平等互利的合作平台,使社区维权工作从个别性转为整体性。通过协商,社区职工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务行使了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成为促进社区民主管理、落实职工民主权利、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目前,我省已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2000多份,覆盖4万多家企业的200万名职工。

二是积极探索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根据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和大量社会中介机构多数分布在镇、村、街道(社区)之间,企业规模小、职工人数少,配备工会专职干部不到5%,且工作基础薄弱的实际,我们积极探索在珠三角地区的村、街道(社区)建立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2003年,我们在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玉器行业、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东坑股份合作公司、东莞市虎门镇大宁村、佛山市南海区平洲街道夏西村及顺德区伦教镇霞石村等5个区域进行了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试点,形成了新型的“村、街道(社区)——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两级民主管理网络,赋予职代会五项职权:知情建议权、协商共决权、检查监督权、选举罢免权和民主评议权,明确村、街道(社区)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为每三年召开一届,每年召开一到两次会议,并同时建立村、街道(社区)职工代表巡视工作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制度和若干专门工作机构的工作制度。把基层工会组织一时难于承担的职责提升到上一级工会来承担,通过上级工会的活动带动基层工会开展活动。实践证明,建立区域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工会法》规定的工会维权机制能够在社区内的企业得到贯彻落实,有力地维护了社区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向社区延伸发展。我省在市、县两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运转正常、作用明显的基础上,正逐步向村、街道(社区)延伸发展。通过建立村、街道(社区)一级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作为在社区内依法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调处社区内多发的劳动争议问题,对稳定劳资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社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深圳南山区蛇口街道自2003年成立社区工联会以来,各社区共调处各类劳资纠纷128宗,调解处理各种纠纷1580人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2宗,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厂店,中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维权目标。   

(三)当好“第一责任人”,积极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1、了解情况,做好基础工作。社区工会依托社区,借助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通过摸查,对本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的情况建档造册,从而较全面地掌握困难职工在基本生活保障和“四难”方面的情况以及致困原因,为下一步的帮扶打下基础。

2、实施社区送温暖工程。送温暖作为工会的一个品牌工程,是工会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省各地社区工会把送温暖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采取各种措施,认真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广州社区工会帮助职工做好“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参保、续保工作,指导帮助困难职工进低保和申请解困济难救助金,将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向市总工会困难职工指导帮扶中心反馈。深圳社区工联会干部与特困居民或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成立汽车服务队,开展帮扶解困活动。东莞市虎门镇大宁村和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等建立村级帮扶中心(所),为特困职工做好事实事。通过社区工会的工作,使工会送温暖工程真正渗透到社区,形成社区内“一方有难,八方帮助”的良好风气,发挥了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3、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促进再就业工作。再就业的工作重点在社区,社区工会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服务。广州荔湾区社区工会通过掌握社区岗位需求推介就业、抓住批量性招工机遇推介就业、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推介就业等做法,2004年就成功推荐近1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整合社区资源,推动和谐平安社区建设

一是全面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针对社区职工长期存在的管理无序、教育滞后、文明素质偏低、法制意识不强等问题,利用社区这个阵地,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引导职工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承担起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应有的责任,加强社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法学报告会、案例剖析、“送法上门”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增强职工的法律观念,使职工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引导职工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根据职工的不同类型,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科普专题讲座,对职工进行科学文化、业务技术、职业道德、安全生产、女工保护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发挥他们在投身社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构建社区工作新平台。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我为小区献一计”“争当文明经营户”“文明职工评选”等具有社区特色的创建活动和竞赛活动,大力倡导“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创建文明社区,建设美好家园”等文明理念。通过这些形式多样、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活动,极大地调动广大职工投身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推动社区资源共享。社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经常联合开展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活动,共同组织社区内各类职工群体参与社区共建。因而充分利用现有阵地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为必然。如深圳蛇口街道各社区将党员活动室和工会职工之家合二为一,各类文体活动场地全部向社区内党员和职工免费开放。此外,各社区之间还通过开展联谊活动加强沟通与合作,增进感情,如联合举办大型文艺汇演、大家乐游园活动、篮球友谊赛、集体登山活动等,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区氛围,全方位地推动了社区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蓬勃发展。

三、关于社区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社区工会开展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社区工会工作的形式和方法。

第一、确立社区工会工作的新理念。随着城市工会工作重心的下移,社区工会工作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有别于传统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要开门办会,走出工会内部的自我循环,将工会工作融入社会管理的大循环,积极构筑党政领导支持,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从而把社区工会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及社区稳定之中。只有这样,社区工会才能在建设和谐平安社区中有所作为并得到各方的肯定。

第二、构建社区工会维权新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天职,社区工会必须坚持一手抓维权机制建设,根据《工会法》、《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职工的基本劳动权利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一手抓办实事,针对职工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好事实事,以服务企业和职工来赢得信任,以代表职工利益来凝聚人心。大胆探索适应社区特点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签定集体合同制度,签定社区区域性或行业性集体合同,最大限度地保护社区广大职工的利益。通过源头参与,积极推动政府在社区弱势群体中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形成适应社区特点的劳动关系新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工会为职工群众代言和代表的作用,推动社区民主管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举措。

第三、寻求社区工会工作新载体。要使社区工会真正成为城市工会组织体系的另一支中坚力量,需要各方面的规范、完善,找到一个既适应社区、又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建家的新载体。1、要建立一套规范社区工会工作的运行制度;2、全面提升社区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3、形成适应社区特点并被职工群众接受认可的工会工作活动方式;4、加强对流动会员的管理,准确界定新时期工会工作的对象和范围;5、加强社区工会阵地建设,实现有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真正促使社区工会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作者单位:广东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