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

——在广东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我省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各级工会在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和保障力度的要求,按照全总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困难职工全部解困脱困的目标要求,把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集中攻坚,精准发力,帮助了一大批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效显著。

一是扎实做好工作部署。省总成立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省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2016年,出台了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的解困脱困工作做出全面部署。2017年,印发了四年工作规划和年度任务,明确了解困脱困的标准、时间、进度和路线图,并召开全省会议进行再动员、再部署。2018年,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启动自查和省总专项督查,全面“体检”全省解困脱困工作。20182019年连续两年将解困脱困任务纳入《广东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任务清单》。全省各级工会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强化责任落实。

二是认真完善工作制度。省总率先出台《广东省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实施细则》《广东省工会送温暖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广东省工会困难职工专项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建立了困难工认定、送温暖慰问、困难职工帮扶和生活保障服务相互衔接、层次清晰、各有侧重的梯度帮扶格局。各级工会坚持把“精准”贯穿于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全过程,采取“四个一批”“十大行动计划”等帮扶措施,对建档困难职工做到帮扶慰问全覆盖不遗漏,推动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三年来,有3.6万户困难职工通过就业创业脱困实现脱困,有8200多户困难职工通过落实社保待遇实现脱困,有1.8万户困难职工被纳入大病保险和医疗互助保险,5800多户困难职工通过社会救助兜底脱困,1.96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通过工会帮扶顺利完成学业。

三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省总工会与省民政厅、省信息中心签订信息共享协议,实现数据共享,为困难职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各级工会组织勇于实践探索,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推动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困难职工需求精准对接,创造出具有广东特色的做法经验。广州市总推动工会城市困难职工帮扶纳入2019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韶关市总联合医疗机构、筹款公益平台开展“医爱一公里”困难职工大病关爱公益活动,实现“医疗救治”和“资金援助”相结合,推动解决困难职工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惠州市总以建档立卡“五全法”“七字工作法”推动解困脱困工作出实效;江门市总精准建立多层级档案,最大限度帮助困难职工;佛山、阳江等市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入户调查,解决精准识别人手不足问题;中山市总运用“三工”模式,打造“冬日暖阳”“住院暖心”等服务品牌。

四是科学分层建立档案。省总引导和鼓励各地根据资金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地方级”档案,使用地方财政、工会经费、慈善募捐等自筹资金开展帮扶救助。各工会以关停并转下岗职工、退休困难孤居老职工、退休因病致困职工为重点,建立“地方级”档案,形成全国—省—市(县)—基层的多层级梯度帮扶格局,将总收入略超出“全国级”建档标准但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职工纳入救助范围。

在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工会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由2016年的16.4万户下降至今年6月底的9345户,其中人均纯收入低于低保线的贫困职工由3万户降至1042户,提前超额完成前三年的目标任务。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的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部分地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没有完全纳入当地的脱贫攻坚统筹,资源整合还不足,形成合力还不够;目前还在档的困难职工,多重困难叠加,贫困程度深,脱困难度大些工会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帮扶措施不多,帮扶效果不明显;有的工会干部对解困脱困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态度;有的困难职工缺乏脱贫的信心和拼搏的动力。对钱物帮扶有较强的依赖性,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解困脱困,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性

当前,我省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阶段。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任务很重。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众志成城实现困难职工脱困解困目标。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必然要求。二要充分认识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是履行工会基本职责的必然要求。三要充分认识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

三、充分压实各级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责任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工会组织一定要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全体职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一个都不掉队。

一要聚焦攻坚目标。根据全总的部署和我省实际,我们的解困脱困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现有建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两项重点任务”是:到2020年,所有能够脱困的困难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连续6个月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全部实现脱困;因重病、残疾等因素无法脱困的,通过纳入政府兜底保障和工会常态化帮扶,家庭生活水平达到当地低保标准,全部实现解困。各级工会必须强化目标意识,按照这一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时表、路线图,精准到户、责任到人,明确每家每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时间、期限和责任主体,确保目前在档的9345户困难职工如期实现解困脱困的既定目标。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及时做好因各种原因返贫致困职工的帮扶救助,分层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完善和全困职工长效帮扶机制,实现常态性精准性帮扶救助保困难职工无基本生活之忧,帮助困难职工走上致富之路。

二要融入党政大局。继续推动以“制度保障”为工作主线,积极争取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主渠道作用,深入调研掌握困难职工诉求,主动献言献策、积极参与制订、完善涉及困难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制度政策,搭建困难职工需求与帮扶精准对接的平台,推动解困脱困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盘子、纳入脱贫攻坚大局,争取党委重视、政府政策和资源支持。省总将通过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研究修改省级建档标准,争取财政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帮扶范围、提高救助标准,最大限度地将困难职工纳入救助政策体系。

三要坚持精准帮扶。要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上下功夫,切实掌握困难职工困难状况和诉求意愿,深入分析致困原因,找准解困脱困措施,通过“四个一批”和“十大行动计划”因户施策、分类帮扶,努力实现应建尽建应帮尽帮。要高度关注重点区域、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做好关停并转下岗职工、受贸易摩擦影响职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搭建梯度帮扶新格局,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四要撬动社会资源。积极发挥社会协同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募集资金,通过引入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筹款平台、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搭建社会资源和困难职工需求精准对接平台,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实现政策资源、社会公益项目、爱心捐赠和困难职工需求的精准对接,构建社会化帮扶大格局。韶关开展的“医爱一公里”活动,正是撬动社会资源很好的做法,待运作成熟后可考虑在全省推广倡导志愿者行动,推广“工会+社工+义工”做法,激发困难职工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困。

五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解困脱困工作摆上工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谋划。要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改进工作作风。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监督考核,加强帮扶资金使用和政策执行的监管,坚决杜绝违规占用帮扶资金和不作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