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经验
念好“七字诀” 实施“五全法” 有效实现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
2017年9月,惠州市惠城区职工解困脱困(月嫂)技能培训班开班。来自惠城区各企业的18名困难、下岗、失业女职工参加了培训。/ 资料图片
2016年以来,惠州市总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全总、省总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七字诀”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广东省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团脱困工作规划(2017-2020)》要求,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协调联动推进工作,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牢记一个“责”字,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
惠州市总工会党组把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工会履行基本职能的重要使命,摆上工会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市总成立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主席亲任组长,分管副主席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同年8月、10月分别召开任务部署和督导会议。主要负责同志强化责任担当,带头研究谋划,带头部署推进。
根据全总、省总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惠州实际,先后出台了《惠州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困难职工解困脱图摸底调查活动的通知》《惠州市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实施方案》《惠州市总工会关于完善惠州市工会法律服务事项补贴支付暂行办法的通知》《惠州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等四大制度文件,重点对精准识别、分类帮扶、帮扶标准、帮扶程序等关键环节进行细化,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提供制度保障。
二、强调一个“全”字,夯实解困脱困工作基础
建档立卡是解困脱困工作的基础,政策性强,程序严密。为确保达到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总目标,惠州市总工会创建了困难职工建档立卡“五全法”。即:全员培训,全面摸排,全面核查,全程督导,全面建档。
一是全员培训。2017年8至11月,先后组织各级工会帮扶工作人员轮训20余场次,确保工作人员均能准确掌握工作规划、任务安排和认定,建档方法等。
二是全面摸排。对照全总出台的建档立卡新标准,对2016年10月31日之前及之后纳入帮扶范围的困难职工,进行全面摸排。
三是全面核查。在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再逐一进行全面核查。
四是全程督导。市县总工会对解困脱困工作进行了全程跟踪督导,确保工作顺利扎实完成。
五是全面建档。本着“不符合的坚决清理,符合的一个不少地纳入”原则,对困难职工进行重新认定,全部完成建档立卡,列入帮扶对象。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市建档立卡困难职工数从2016年10月31日的5641户,核准为2017年12月31日的1134户。
三、突出一个“细”字,摸清困难职工底数
严格按照“一访二看三核四评”程序细致开展工作。一访即两人一组入户调查;二看即看家庭主要成员收入支出和财产情况,核定家庭成员数及就业、读书、疾病情况等;三核即通过干部核实、群众核实、亲朋好友核实;四评即基层工会对困难职工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评议,评议结果须公示七天。通过细致的工作,将困难职工户数底细摸清摸准。
四、严格一个“准”字,准确认定精准施策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根据困难职工的具体致困原因,精准施策,分类帮扶。一是对于能纳入低保的职工,协助其纳入低保;二是对低保边缘户和经救济仍然困难的职工,加大生活救助力度;三是对有劳动能力但未实现就业的通过培训或职业介绍帮助就业创业;四是对因病致困的通过大病帮扶或“二次医保”等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进行帮扶;五是对因子女上学致困的,实施助学帮扶等。
五、依靠一个“联”字,全面形成工作合力
惠州市总工会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推动建立了市总工会为召集人,由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资委、卫计局、住建局、税务局、团市委、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组成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联系会议制度,并落实了教育、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工作职责,2018、2019连续两年召开市政府联席会议,印发了《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通知》,形成合力,部署推进解困脱困工作扎实开展。
六、关键一个“实”字,突出解困脱困工作实效
“实”就是出实招,显实效。依据全总、省总的帮扶资金使用办法,结合惠州实际,制定印发了《惠州市总工会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救助标准。如生活救助标准提高到9600元/户,助学帮扶标准提高到8000元/生,医疗救助上限为职工医疗费自费部分,得到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注重一个“动”字,及时更新困难职工档案
“动”就是动态管理。对原已建档立卡困难职工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核销不合格档案,日常动态管理与常规动态核查清理相结合,即时核定增加或核实注销,确保建档立卡资料及时更新,精准帮扶,措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