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会工作的创新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广泛而深刻的转型期,作为在协调社会经济矛盾特别是劳动关系矛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群众组织工作,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面对职工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和内在需求的多元化,工会工作将遇到纷繁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会工作无论是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丧失良机,贻误事业的发展,唯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才能夺取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工作的主动权,才能带领职工群众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走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创新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创新意味着对前人的超越,创新意味着具有特色。创新不是一具幌子,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变成现实。因此,创新贵在实践、贵在行动。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四新”的要求,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工会工作的创新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在职代会制度上要有新举措

职代会制度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碰撞,在部分转制单位,这种碰撞已影响到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的落实,可概括为“三缺”、“三空”:民主管理缺乏制度保证、缺乏程序规范、缺乏坚实基础;职代会存在形式和内容成为空壳、有制度无作用形成空转、只审议不表决只能空议。在深化改革过程中产生上述种种不规范行为,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更多的是民主管理本身的问题,如方法陈旧、管理模式老化等。如果民主管理、职代会制度没有新举措,就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除了重新修订与各项新的要求相适应的职代会条例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

(1)代表选举要公正合理,代表的素质要不断提高。职工代表的行为不是个体行为,而应该是群体行为,这代表职工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职工代表要能反映职工的心声,代表的素质要高,要有参政议政能力,要公道正派要规范培训(程序),形成机制。要通过培训、引导、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职工代表素质。此外,代表结构也要合理,要同新形式新任务相适应,要充分体现代表的广泛性,要以在照顾一线工人代表的同时,适当增加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人员的比例,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整体水平。   

(2)会议程序、职代会表决的形式要不断改进。会前,确定职代会的议题,做好职工代表大会提案的征集处理工作,这是开好职代会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和环节。有的单位提交职代会讨论的方案事先没有征求职工的意见,会中又草率通过,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职工群众对此颇有微词。为消除职工代表的顾虑,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职工群众的真实想法和意见建议。凡是有条件的下属企业,都应变职代会举手表决为无记名投票表决或按表决器表决。   

(3)拓宽职工代表民主参与的渠道和领域。实践出真知,要注意为代表的学习管理创造条件,组织代表经常性的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实践活动,从中提高主人翁觉悟,增长参与民主管理的才干。

(4)职代会的职权要与时俱进。守住决定权、用好否决权、引进共决权。要运用落实审议建议权,避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要运用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实行监督;要运用对职工生活福利问题的审议决定权,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要运用评议监督和推荐选举权,保证干部素质和各项监督权力的有效性;要采取措施使职代会职权内容刚性化、落实职权制度化,并制定专门制度对违反职代会决议、决定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保证职代会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共决权是西方劳资双方对企业管理共同做出决定的权利,是劳动者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共决权引入企业管理的诸多领域,如国资监管、奖励经营者等,使共决权落实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审议、监督、建议权作为职代会的基本职责在实践中要赋予其新的内涵。

二、在厂务公开上要有新突破

作为阳光工程,厂务公开已深入人心。它拉近了群众与领导的距离,激活了民主管理的机制,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为集团公司的中心工作增添了活力。公司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厂务公开形成了体系化、网络化、制度化的运行保障机制。可以说,厂务公开是民主参与的“高架桥”,它使群众参与决策有了通畅的渠道;厂务公开是民主决策的“轻轨道”,它为公司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进行科学决策铺设了有机整合的通道;厂务公开是民主管理的“平台”,它将系统化和网络化的民主管理纳入了制度的环境和秩序;厂务公开是民主监督的“视窗”,它使领导的作风和行为、各种资源配置的理由和状况、公司的发展动态置于职工的监督下。但走进厂务公开的深处,我们会发现,职工对厂务公开的认识还不足,在公开的深度、公开的领域、公开的实效、合力的形成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为使厂务公开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所以我认为,深化厂务公开着重应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把党政齐抓共管落实到实处。当厂务公开逐步走向深入时,究竟应该公开什么,以哪些方式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谁来负责答复和处理各种意见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凸现出来。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既是党委的责任,又是行政的职责,只有党政领导共同

重视,在责任制、组织机构、职责等方面实行分工协作,才会避免推诿扯皮,才能在互相支持的基础上使厂务公开产生实效。

二是构建整体思路和配套措施,健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厂务公开的顺利推行,取决于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制度有效、机制顺畅,厂务公开的对象之间、内容之间、方式之间、程序之间和工作环节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相互关联性,必须进行整体把握。要致力于构建整体思路和配套措施,真正明确厂务公开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对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有整体的规划,有前行后续的各种相关措施。要健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使各种相关措施有专人负责,有机构执行,有程序落实。进一步拓宽公开的领域,深化公开的内容,坚决纠正追求轰动效应不注重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和一般性问题公开,而深层次问题不公开的做法。

三是勇于创新,突出特色,形成符合本单位情况的工作局面。厂务公开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在公开的要求、方式和结果上形成不同的取向,增加了厂务公开有效性的难度。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时,要勇于创新和突出特色,创造有本单位特色的工作理念、观念和模式,探索合理解决矛盾的特殊手段和方式,形成符合本单位情况的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工作局面。总之,通过厂务公开,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充分发挥干群关系最有效果的“沟通、解释、认证”作用,使规范和监督领导的履职行为落实到实处。

三、在自身建设上要有新措施

(1)贴近职工群众,创送温暖工作之新,务为职工排忧解难之实。

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工会作为群众组织,要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困难和冷暖放在心上,努力做到“心为职工所操,情为职工所系,话为职工所说,事为职工所办,利为职工所谋”。满腔热情地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做职工的贴心人,使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之家”。对于困难职工,除了在物质上进行救助之外,要在精神救助上下功夫,不断拓展救助空间,增强其“造血”功能。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工多层次互助保障体系,提高职工防范意外风险、抵御意外伤害的能力。几年来,我们集团公司不断在送温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上下工夫。为了解决对困难职工的救助资金问题,建立了“医疗互助会基金”,建立和完善了送温暖等一系列制度,又开展“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从而为更好地发挥工会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打下良好的基础。

(2)贴近职工群众,创满足职工精神需求之新,务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之实。

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工会要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创新职工文化的活动形式、活动载体和发展思路,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要立足群众性、教育性和娱乐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创建活动,努力为职工营造良好的精神娱乐氛围,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职工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要坚持“三贴近、三融人”的工作方法,即贴近职工群众、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改革发展,把职工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职工的休闲娱乐和自我教育之中用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职工身边的事情用职工熟悉的语言,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占领职工的业余阵地,使职工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强身健体。集团公司在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中,突出加强了企业文化阵地建设,搭建了“四个平台”,即群众文化广场平台、全民健身平台、文艺作品展示平台和职工业余活动平台,使公司文化体育活动实现了“三个延伸”,即由室内延伸到室外、由机关驻地延伸到边远基层、由“专业化”延伸到大众化、由八小时以内延伸到八小时以外,为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和舞台。

(3)贴近职工群众,创满足职工需求之新,务提高职工素质文化之实。

在当今形势下,科技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技能素质是检验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闯荡市场,勇立潮头,没有科技实力做支撑,将寸步难行,甚至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出局。作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电力系统强调是规模效应,我们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完善自我,改进自身不足。因此,我们集团公司一直强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员工。工会要站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高度,支持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兴业战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持续深入地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读书自学等活动,强化职工技能培训,引导职工苦练个人本领,增加技能储备,争做技艺精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现代企业员工,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最终成为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业战略的中坚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电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