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顺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与国有大企业集团工会组织体制的调研报告
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企业改革的深化,冲击着原有的工会组织体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化、多元化,又对工会传统工作方法提出种种挑战;随着社会利益阶层的分化,工人阶级内部也由于社会期待、实得利益的差异出现群体化,不同群体对于工会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体,对工会维护职能的呼声日高。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需要工会发挥作用。广东省总工会第二重点课题组,从理顺工会组织体制的角度,围绕工会怎样才能更好发挥作用的主线,先后赴4个地级市、两个计划单列市、5个产业及企业集团、10个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召开座谈会,印发问卷,个别走访工会主席,查阅有关资料等方法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与国有大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的发展与现状
(一)地方工会。地方工会组织是我省产业、基层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在领导和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会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广东省总工会下属21个市、总工会,127个县(市、区)总工会,15万个镇、村、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工会。
计划经济时期,地方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帮助政府和企业行政完成国家计划,抓好生产,开展工作,主要依托当地党委和政府,行政性、指令性色彩比较浓厚,地方工会组织仿照党政机关,形成了高度集权、自上而下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从事工会工作的人员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发展,工会的自身改革与建设摆上了议事日程,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会在工作职能、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方面均有了显著的变化和发展进步。1988年全总《工会改革的基本设想》提出:逐步进行工会组织制度和干部管理制度的改革,转变工会活动方式,努力实现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1994年,《劳动法》颁布,第一次以国家法律形式宣布和规定,在各类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中,“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总制定了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和突破口,抓住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这个牛鼻子以带动工会的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突破了前此把工会的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并提的局限性,进一步突出了维护职能,明确了维护是工会的基本职能,明确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工会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更好地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根本任务的主要手段。1995年全总出台了《全国总工会关于推动工会改革和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加基层工会活力;积极推进工会领导机关的改革和建设,转变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逐步形成充分体现工会代表职工、上级代表下级,各级工会为基层、为职工服务的运行机制;中国工会十三大提出,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后,全总提出了工会工作必须实现“五突破、一加强”,要求工会领导机关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按照“精干、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内设机构,理顺工作关系,明确任务职责,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广东省各级工会组织正确认识和把握各个时期工会组织所处社会经济环境,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组织体制,针对广东外商投资企业、私营、民营企业多的现实,着力加强新经济组织中工会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与多种经济成份相适应的完整组织体系,把各类企业的职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来,建立了“有一家纳税企业,就建立一家基层工会;有一份劳动合同,就发展一名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机制;重视培育不同类型单位工会的先进经验,通过总结推广宝安区工会从本区实际出发创建与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宝安区、镇、村“小三级”组织体制以及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总结推广深圳蛇口工会工作模式的经验,实现了工会职能的转变,推动了全省工会组织组建工作和发展会员工作向前发展,成功地探索了工会组织体制向镇、村、工业园区延伸的经验,建立和强化适应新建企业工会工作开展的工会组织体制和工作网络;为使工会组织体制之一的工会干部队伍建设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需求,各级工会组织加强工会干部培训,结合机构改革实行竞争上岗,使工会干部素质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为此,广东新增基层工会组织13.39万家,工会组织覆盖企业事业单位26万家,工会会员达到929万人。
机构改革后,全省地方工会干部5656人,主席、副主席共353人,平均年龄为48岁;文化程度为:大专有2662人,本科以上有1165人;工会主席当中,担任地方党政领导职务的有180人。
(二)产业工会。产业工人和工会运动有着光荣的历史,在整个中国工人和工会运动中起着先锋和模范作用。其特点是:1、组织力量上优势明显。产业工会可以按不同产业系统特点组织职工围绕本产业系统的中心开展工作和活动,实现利益与事业的共同,开展比如劳动竞赛等活动,比其它工会组织更容易吸引职工群众广泛参与。2、对维护职工利益、参政议政的作用日益增强。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产业工会的主要作用是组织职工完成行政交办的生产任务,那么,在政府转变职能,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落实,最终成为产业工会的主要任务。产业工会是企业间工会工作横向联系的桥粱,直接接触和指导基层,掌握实际情况,能对基层工会和行政之间起到协调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产业工会可以成为党和政府了解并影响企业和职工的有效载体。3、覆盖面广。产业工会是产业(企业)的联合体,覆盖着不同行业(企业),特别实现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产业高度集约后,形成了以产业为支柱的国民经济体系,产业的覆盖范围更阔、所占比重更大。
新中国成立后,产业工会组织认真结合产业、行业的特点组织职工开展工会工作,期间经历了辉煌、重组与弱化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产业工会组织体制健全,工会干部队伍强大,行使职能紧紧依托政府部门,下通知,落文件,开展活动等都可以说:这时期的产业工会工作拥了“政通人和”的局面。这时期,各产业工会围绕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产业工会组织改革、调整、重组织阶段。这一时期,产业工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转变职能、机构重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属于省级产业工会共有20家,产业工会出现了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局面。
以广东省总工会内设产业为例:95年以前,广东省总工会内设产业工会有5家,具体是:广东省海员工会、广东省教育工会、广东省重工业工会、广东省轻工工会、广东省财贸工会,在编人员最多达到41人,其中广东省海员工会10人,广东省教育工会8人,广东省重工业工会8人。广东省轻工业工会7人,广东省财贸工会8人。97年以后,广东省总工会内设产业工会减少至4家,具体是:广东省海员工会、广东省教育工会、广东省工业工会、广东省财贸工会;机构改革以后,在编人员16人,其中广东省海员工会6人,广东省教育工会4人,广东省工业工会3人,广东省财贸工会4人。
(三)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是我国新近产生的企业集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经济联合,由于当时国家的“三不变”的规定,当时的工会工作仍沿用国有企业工会工作模式。1993年《公司法》颁布,同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1997年国务院发出15号文件要求企业集团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许多企业集团通过公司制改造,理顺了产权关系,确立了母公司在企业集团中的出资人地位,把过去的松散联合转变成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目前广东由省政府授权的资产经营公司有16家;还有一种情况:随着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职能的转换,一些主管工业的政府部门改组成为资产经营公司,由这些政府部门改组的资产经营(控股)公司为母公司,由原所辖的企业为子公司组建了另一类企业集团,目前这类集团公司有20家。
集团工会既不同于地方工会,又区别于真正的基层工会。它的特点是:1、在组织领导制度上实行联合制、代表制。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集团公司集人、财、物于一身,母子公司工会成为上下级关系,子公司工会在集团公司工会领导下,独立地开展工会工作。2、在工作目标上围绕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共谋公司健康发展。我省的集团公司大多还是以公有资本为主体,以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的理论方法为管理模式,3、在工会组织发挥作用上集团工会是工会组织实践“两大维护”,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载体。
二、现行工会组织体制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工会的组织体制是与计划经济的“块块经济”和“条条经济”相匹配的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相结合以地方为主的体制。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其深度和广度都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虽然,关于工会组织体制问题,从全总到地方对新形势下工会组织体制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讨,在调查中,大家认为,尽管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和探索,但同工会组织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作用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现行的工会组织体制仍然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工会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一是工会组织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发生了从“独立地位”向“边缘地位”转化。一方面,企业中的工会组织被随意撤并,将工会组织及其办事机构并入党的部门或合署办公,使它相对原有独立的机构、有专职的工会干部、有独立的活动场所而言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企业组织特有的制度安排和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限定了工会组织的组织空间和活动空间,企业中工会主席受聘于企业组织,工会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看企业行政领导的意志如何,工会组织相对于企业组织经营体系而言也被边缘化了。二是企业组织内工会主席地位发生了变化。企业工会主席由原来“工会工作者”向“党群工作者”转变,其地位相对于过去专职工会主席来说提高了。由于企业工会主席在企业组织中大多数由纪委书记、副书记、副总经理兼任,有的一身兼几个职务,更有甚者,在部份改制企业中,随着企业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关系变得松散,党组织在企业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少,党的工作也由工会组织承担下来。这种变化,使工会主席一方面由于地位提高,在参与企业决策、获取信息、进行组织动员、实现保证监督等方面作用的发挥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由于兼职太多,往往是“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从而影响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股份制改造后的企业集团工会组织作用和影响力有所减弱
传统体制下的企业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多由企业党委部门、上级工会组织领导,组织领导是坚强而有力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原有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其工会组织和党组织与主管部门逐渐脱钩,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有效的股份制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因而,股份制改造后的工会组织的管理出现多元化。有的仍然留在原有地方工会或产业、集团工会;有的把组织关系迁往地方街道;有的把组织关系挂靠某一部门;有的把组织关系迁走,自己管理自己,实际上处于地方管不着,上级主管部门也不管着的“两不管状态”。在这些企业中,非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原有工会组织体制对管理工会组织没有实际上的控制力,工会组织的作用也就难以渗透到企业组织的经济行为之中。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有一国企原党委书记在企业改制后提出,由于工会组织是职工自愿加入和组织的群众组织,我不愿意加入,企业也不愿意组织工会,改制后首先是撤并了工会组织。调查显示,公有成分越低,企业工会组织弱化现象越严重;工会组织作用难以发挥。其原因是工会组织体制没有理顺,工会组织领导体制改变。比如,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公司,原属省建工集团下属企业,2002年7月改制,其中广州利冠投资公司(民营)占66%,建工集团和中国华水水电开发总公司各占17%,员工不持股,改制后一段时间工会组织解散,2003年5月成立中国华水水电公司工会广东分会,设委员5人、主席1人(人事部长兼)工会关系挂在中国华水水电公司工会(北京)。调查发现,工会既没有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又没有按规定上缴工会经费,(工会经费全部留在企业)。
(三)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是调查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许多部门和单位表示,企业集团工会组织工作滞后与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有一定关系,其中既有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的问题,又有管理缺位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集团工会组织体制实行以产业与地方相结合,强调地方为主的“条、块”管理体制,组织管理上分属产业和地方两个不同工会组织;在业务指导上则归几十个不同的工会职能部门。在种种管理框架下,我省企业集团工会也存在6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1、由集团工会组织直接管理下属工会的人、财、物,如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等形成权威的集团工会组织。
2、成立行业工会,由行业工会管理,如广东水利工会设在省水利厅工会,负责管理全省各级水利工会。
3、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在原企业集团工会组织部门指导下,工会组织关系挂靠当地街道实行属地管理。
4、大部分企业集团的工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模式,即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工会和业务主管的上一级工会组织管理。
5、由管理公务员的工会管理部份企业集团的工会,如省直工委会将一些省直企业集团的工会工作纳入了自己的工作范围。
6、由政府派生的资产经营公司工会管理,由于企业集团重组,原属一级企业集团的党政、工一起归人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如广东轻工集团、广东省机械集团、广东省石化集团2003年省政府下文归属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公司管理;2004年省总工会下文同意其工会组织划归广业资产经营公司工会管理。
调查发现,广东省广电集团及其所属企业工会组织的隶属情况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广东省广电集团工会属省总工会派出机构,履行着工会工作委员会职责,目前广电集团系统共建立了87个基层工会组织,真正意义上属省广电集团工会管理的有17个,属地方市一级工会和省集团工会共同管理的有21个,属地万县级工会、广电集团市一级分公司工会和省广电集团工会共同管理的47个,其中设工会委员会,行使工会委员会职责的有83个,设工会工作委员会,行使工会工作委员会职责的有3个。
据广电集团广州供电分公司工会反映:广州供电分公司是广电集团公司属下的特大型企业。人、财、物由省公司统一管理,公司直接接受省公司领导,而工会组织则接受双重领导。即接受公司所在地一广州市总工会领导,属市总的基层工会组织,同时也接受省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广州公司下有20个基层工会,其中:番禺、增城、花都、从化四个分公司既是公司的基层工会又是所在地总工会的基层工会,广州市区16个基层工会经费由分公司工会统一计提,按规定比例上解市总和省公司工会(市总为21.875%,省公司工会为3.125%)。市属四区(市)按规定标准自行计提,再按比例上解40%给当地工会。由于各单位的工会经费计提和上解是由基层工会自行计算上解,省、市公司工会无法对此进行监督。
据佛山供电分公司工会反映:佛山供电分公司设(系统)工会委员会和公司本部工会委员会,其中公司本部下设12个工会分会。佛山供电分公司下属的南海、三水、高明供电分公司设工会委员会,顺德供电分公司工会还挂两个牌子,既作为顺德区总工会的派出机构,设工会、工作委员会,又作为省广电集团工会基层挂工会委员会的牌子。三水供电分公司工会组织关系不在三水区工会,挂靠在三水区经贸系统工会,作为三水区经贸系统工会的基层工会。在参加上级会议和处理“条、块”关系方面,佛山供电分公司工会既参加广电集团公司工会组织召开的会议,执行其下发的文件,接受其布置的工作任务、检查和考核,也参加佛山市总工会组织召开的会议,接受其布置的工作任务、检查和考评。出现“条、块”会议的时问冲突时,视重要程度而取舍或采取代会的办法;参加的各项工作、活动尽可能两方面结合,又有所侧重。如:根据省公司工会和市总工会的年度工作意见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公司年度工会工作计划、总结、报表(包括经费预、决算报表);工会骨干培训、劳动竞赛、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活动,主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和自身的需要而侧重组织参加;工会换届选举的请示等均分别报省公司和市总工会,一些内容和要求一致的工会工作,如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职工维权等,制定具体的制度、办法认真组织实施。工会经费收缴方面,佛山供电分公司本部工会经费的35%上解佛山市总工会,5%上解省公司工会;南海、顺德、高明供电分公司工会经费只上解到地方所属区总工会,三水供电分公司工会则只上解到三水区经贸系统工会委员会。据了解,全省21个直属供电分公司工会向广电集团公司工会上解经费的标准比例就不一样。由于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使广电集团公司工会在组织全省系统各项工作、活动时难于统一、协调地开展。
佛山供电分公司认为: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地方总工会布置的具体工作和活动,有些不切合电力行业的实际,工作重复布置现象严重。佛山供电分公司工会及其下属各供电分公司工会由于多头领导,接受上级的工作往往由于要求不一致,侧重点不同而无所适从,甚至顾此失彼。
广电集团工会认为:工会组织体制与企业管理体制不相适应,工会在企业集团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广电集团工会是省总派出机构,设工会工作委员会,既不是产业工会,也不是企业集团工会委员会。集团公司统一制定的涉及企业重大决策和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但集团工会无法召开全系统的职代会,制度得不到法律保障;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行业劳动竞赛和专业技术比武、文体活动等工作受到制约;评模、评先方面,由于按照属地原则,全省供电分公司多年来参加各级先进单位、劳动模范等评比、表彰的指标均由地方安排,在评选过程中突出不了行业的先进性,而且地方政府往往关照地方企业,中央和省属企业指标较少。
同一行业的工会组织竟然出现了这么复杂的管理状况,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由政府派生和企业重组的资产经营公司的工会组织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重视。一些原属一级企业集团的党、政、工一起归人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加大了管理层次,有的企业集团改制后变成了民营企业,原主管工会感到让他们管理这些工会组织,“名不正,言不顺”,因而不愿管,一些社区工会组织愿意管,但有的转制后的工会又不愿意进入社区,处于两难境地。有的负责管理公务员工会组织的工会,借改革的机会,把部份的企业集团工会组织划归自己管理,使企业集团工会组织的管理体制出现错位现象。
(四)传统的工会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1、地方工会开展地方特色活动与企业集团要求开展行业性的企业文化建设不适应。调查发现,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站稳脚跟,不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成为企业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已经把着眼点放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并把这项工作重任落到企业工会身上,期望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寻找不竭的动力之源,使企业走上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之路。但在实际上,“自上而下”的工会组织体制和“上行下效”的工会工作方式,使地方工会开展活动过多地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级工会利益需要,往往忽略企业的需求和职工的要求,另一种原因是地方工会管辖着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众口难调”现象难以避免。使国有企业忙于应付,特别是位于工业企业数量少的地方大型企业工会,为了应付地方工会开展的活动,只能减少或不组织企业工会活动。原因是每年评比先进指标掌握在地方工会手上,想当先进必须按照地方工会布置的工作来开展。
2、新建企业工会建设领导工作不到位。调查发现,前段时间,全省各级工会花了不少精力在新建企业中组建工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不少地方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滞后,工会工作未能打开新局面。主要是地方各级工会不够重视、缺乏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工会工作的经验,没有及时调整工会工作套路,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日益减少的国有企业工会身上。在某种意义上工会工作对国有企业产生依赖,没有把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工会工作的研究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不少地方工会在新经济组织的工会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有的甚至知难而退出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或者不敢用”的不愿多管现象,使不少地方新建企业的工会工作处于无计划、无部署、无督促、无检查的状态;在调查中也发现另一种情况,有的地方工会对做好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有计划、有方案,通过按行业成立私营企业工会,实施分类管理。但苦于工会人员编制和地方政府不支持的原因,无法实施。上级工会有任务下来,还只能停留于依赖少数国有企业工会去完成任务的阶段。就拿收缴工会经费工作来作例子,据某地级市总统计;全市工会经费收入238元,其中该市两家大型企业工会上缴了149万元,占了全市工会经费收缴的63%;而全市5000多家新建企业工会组织上缴工会经费7.1万元,只占全市工会经费收人的3%。君不见,近年在各地方开展劳模评选工作过程中,当选的劳模过多地向经济效益好的行业集中,这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三、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创新。建立产业、区域、行业相结合的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工会组织体系
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工会的地位作用始终与党的事业和工人阶级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工人阶级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会组织要“适应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变化,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完善组织体制、改进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与时俱进,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要求”。这不仅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研究、探索工会组织体制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对我们如何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用改革的精神积极创新,建立组织关系顺畅,职责分明,精干高效,工作有序,机制健全,与多种经济成份相适应,全面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工会组织体制。
(一)更新观念,自觉加强工会组织体制的改革与研究工作
中国工会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工人阶级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国工会的性质和组织制度,决定了包括工会组织体制在内的工会各项工作要实现与时俱进,与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适应市场经济,满足社会和职工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工会组织体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市场经济形成了利益格局多元化,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企业中开展工会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层面的职工利益的有效维护,需要工会组织体制在工会工作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工会组织体制的改革是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加强对工会组织体制改革的认识,促进工会组织体制改革的稳步发展;二是加强领导,保证工会组织体制改革有序、健康发展。
1、以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有利于工会工作上来
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在一些工会干部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想倾向。他们不是看中国改革开放政府职能转变、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对工会组织体制改革的连动效应与要求,以及工会组织要适应和服务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而是简单的看上级工会有没有要求,是否有文件,并以此作为开展工作和活动的依据。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领会工会十四大精神,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拘泥于老办法、老经验、老思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有利于工会工作上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这是理顺工会组织体制的一条重要原则。
2、遵循工会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规律,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工会组织体制新模式
工会组织是经济矛盾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紧密相联,研究工会组织运行规律必须与时代的经济关系与劳动关系运行相适应。这就要求,在宏观的层面上,要努力遵循工会组织的运作和发展规律,加强和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为积极探索工会组织体制新模式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宏观的环境;在微观的层面上,要按照有利于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最大作用,便于开展工作为最大原则,开展探索工会组织体制新模式工作。工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但这种客观规律绝不会完全自发的。作为工会组织,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考虑多种因素对工会组织的影响,把握工会组织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实际”:一是工会组织以职工代表者的身份,成为调节企业劳动关系的主体,走上“前台”;二是多种所有制下的工会组织共存,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呈多样性;三是工作量与能力的不对称,工会大量基础工作在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素质却呈“倒金字塔”状,越往高看,组织能力越大和干部素质越高。因此,开展探索工会组织体制新模式的工作一定要立足于这一实际,更新观念,坚决做到“三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基本职能;坚持重视基层,激活基层,“自下而上”地重新构架工会组织体制;坚持有利于开展工会工作,保证工会组织职能作用的最大发挥。
(二)加强企业集团工会组织建设,努力发挥企业集团工会组织作用,建立以集团、产业、行业与区域相结合的基层工会组织管理体制
理顺工会组织体制,需要完善企业集团工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工会组织作用。在调查中,许多同志提出,市场经济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建立以产业、行业与区域相结合的基层工会组织体制。
全球化、知识化、网络化、市场化已成为时代经济发展的主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起来的企业集团是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中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状态相一致,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与排头兵。从发展的眼光看集团工会,它所肩负的重任:既要适应全球化,又要立足国情,成为职工利益的直接代表者、维护者;要推动企业集团生产力发展,培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在更高的层次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产业而言,由于产业工会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护本产业工人的基本利益,对来自产业之外的竞争,往往会采取推动建立产业壁垒,推动制定产业准人标准的办法,限制来自产业之外的竞争对本产业职工利益造成的影响;而对本产业内部的竞争,则采用利益均等的原则进行协调。这是产业工会宏观参与产业政策制定,微观建立同类企业产业工会或行业工会的根本原因。
目前应调整完善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国有企业或集团企业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努力减少、消除“上级指挥下级干,下级围着上级转,职工一旁冷眼看”的上行下效行政化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和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集团的大量涌现,乡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商贸集散地工会等工会组织形式不断创新的情况,认真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统计,摸清企业集团和新建企业工会组织的数量、工会机构设置情况、工会干部队伍情况、职工队伍情况等。这是做好和理顺基层工会组织管理工作和管理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第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夯实基层和基础,扩大行业工会、产业工会的覆盖面。当前,主要可以采取3种模式:
1、集团式。就是以产权为主要联结纽带,以现代公司制为主要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行业的企业工会联合组成集团工会。目前,集团工会已成为我国基层工会组织的主力。由于现行的企业集团的多重所有制结构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混合所有制过渡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多重所有制结构导致集团工会工作的多样性,必须按照乡镇型企业集团、民营型企业集团、外资型企业集团、大型国企业集团等资本构成的不同及其劳动关系的不同特点,由集团工会根据实际安排工会工作,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企业集团劳动关系、促进企业集团经济建设中,推进企业集团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2、行业式。对具有同一属性的“三资”企业、民营企业、改制后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工会组织按区域联合起来,组成行业工会,该行业工会是按联合制、代表制建立的区域性基层工会组织,由它管理直接管理区域内的企业工会组织。指导企业工会帮助职工与企业按照
《劳动法》签定劳动合同;参与协调区域行业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调解劳动争议;代表行业企业职工与企业代表进行平等协商、签定本行业的集体合同;组织职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实行民主监督;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效益增长。
3、产业式。同一行业或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按照有利于发挥工会的作用为原则,组织产业工会。由产业工会参与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制定,保证工业资源调整方向科学与合理,符合本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实际作用,使之既有利于国民经济长远利益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本产业职工利益。
第三,为集团工会、行业工会和产业工会选配好复合型工会干部。通过培训、选举、竞争上岗等形式,把行业工会、产业工会中那些业务精、热爱工会工作、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工会工作经验的干部,作为集团工会、行业工会、产业工会干部候选人。
第四,推动体制创新,理顺基层工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我省基层工会组织6多万家,涉及行业多,分布广,特别是当前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情况下,怎样的工会组织管理体制才能方便工作,提高效率,这确实是个难题。
在调查中,许多同志提出,要根据行业、产业与区域相结合,以行业、产业管理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理顺基层工会组织管理体制。所谓“区域”为省一级单位的集合,就是工会组织领导体制以“省”为单位,根据每个省的不同情况,自下而上地建立行业、产业管理为主,地方管理为辅的基层工会组织管理体制。这样既体现了“产业与地方相结合,地方管理为主”的原则,又克服了由于地域距离远而带来的管理不到位的缺点。
1、可以考虑在省、市、县按联合制、代表制的原则成立行业工会、产业工会,受省、市、县地方工会领导和上级行业工会、产业工会指导。相对减少省、市、县级工会部门设置与人员力量,调整充实到行业工会、产业工会中,将相同或相近系统工会、企业工会归由行业工会、产业工会进行管理;
2、省、市、县总机关加强高层参与、理论政策研究、全局工作指导及典型经验推广等工作。
3、对新组建的民营、外资企业工会组织,限据自愿和行业性质相同的原则由相应行业工会或产业工会管理。
4、对省属企业集团、中央驻穗企业集团工会组织赋予行业或小产业工会职能,与集团企业所在地的行业或产业工会共同管理集团所属基层工会组织,以企业集团管理为主;对集团级工会组织,根据行业性质相同的原则由相应的省级产业工会领导,同时接受上级产业工会指导。
5、对全总产业工会组织和机关职能部门没置。根据“自下而上”和从基层实际和需求的原则,建立相应产业工会,领导全国地方产业工会;根据全面服务于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机关部门的职能。我们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参与、决策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精干、高效的工会组织领导机关;突出以行业、产业与区域相结合,以行业、产业管理为主的关系顺畅、职责分明、工作有序、机制健全、精干高效,全面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工会组织管理体制。
(三)推进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新的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康发展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理顺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与集团工会组织体制,最根本的还是要搞好制度创新,得到制度的支持。
调查中,许多同志提出,理顺地方工会、产业工会、集团工会组织体制,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工会经费收缴制度问题。这是涉及地方工会利益问题。目前,全省县级工会中,已基本没有国企工会费可收,中央、省属企业都是所在地方总工会的经费支柱,部分地方总工会更是高达60%以上。
有地方工会干部提出,工会组织管理制度可以改变,但工会经费收缴制度不能改变,如果把中央、省属企业工会经费收缴制度改变,很多地方工会将因经费短缺而陷入瘫痪的境地,特别是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市、县一级工会组织因经费溃乏将面临解体。
有产业工会同志建议,如果能够开辟新建企业工会经费收交渠道,将大有作为。新的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先行建立实施,工会收缴制度暂缓不变,工会经费上缴比例和渠道不变;或者制定集团公司与地方工会双方都能接受的工会经费收缴比例;另一种建议是,工会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地方收多少上缴多少,每年所需经费由全总、省总统一下拨。
工会干部制度。随着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大目标,工会干部队伍的精练、高效已成为必然趋势,需要实施“充电工程”,通过岗位培训与专业人才培训并行,制定政策鼓励工会干部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和第二学历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工会干部的维护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驾驭能力;制定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致力于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关系本产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利于平等协商谈判的指导和处理棘手的劳动关系矛盾及重大劳动争议问题。建立与完善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行业与产业动力机制。在明确各产业、行业工会的工作职责、工作规范和工作目标的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的评价流程,通过职工民主评议工会干部等有效约束机制,实现产业、行业工会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切实为基层服务,为职工服务。
在调查中,大家一致认为,理顺工会组织管理体制,最根本的是要全总、省总领导的重视,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抓紧时问制定一套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理顺工会组织管理体制工作有章可循,分步实施。
课题组负责人:廖文正 冯建中
成 员:彭放 李键
傅培德 粱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