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谐发展推动工会工作创新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深圳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经济社会关系变化深刻而又复杂。如何更好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如何更好实现维权与维稳的结合,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深圳工会面临着特别的挑战和压力。市委要求市工会立创新之志,鼓争先之劲,谋发展之策,求务实之效,对工会工作做到政治上把关,制度上落实,发挥作用上重视,具体工作上放手。全市工会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前沿意识,牢记前沿使命,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适应形势发展进行理念创新,围绕激发活力进行体制创新,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工作创新,努力做到理论真懂、工作真抓、效果真实,实现了有深圳特色的工会事业的新发展。

一、市委高度重视推动工会工作理念创新

深圳经济特区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与老工业城市相比,工会工作缺乏历史和经验的积淀,工会工作的基础和环境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数量不断减少、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外来务工者群体庞大且流动性强的形势下,市委高度重视工会工作,要求各级各单位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从工作机制、选配领导班子和物质条件上为工会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同时,要求工会认真研究新时期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实现工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的真转

真变,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充分发挥好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重要的社会支柱作用。各级工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把握把工会工作,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大局中思考和把握工会工作。

(一)树立了“跳出工会认识工会,立足社会发展工会”的理念。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始终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保证。同时,工会又是群团组织,主要通过协调的手段开展工作,为增强工作效果,工会在市委的重视和支持下,主动与工商、税务、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积极争取人大、政协、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真正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会工作大格局,在工会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扶困难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较好地走出了社会化发展的新路子。

(二)树立了在发展和稳定中维权的理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表达和维护好职工利益。我们按照市委和上级工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中维权的理念,因为只有社会稳定了,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和发展好职工的各项权益,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是基层企业工会,更是牢固树立“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新理念。在这一维权理念的指导下,各级工会不是孤立的为维权而维权,而是自觉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维权,较好地实现了维权与维稳的结合。

(三)树立了工作思路真转真变的理念。市委对全市工会组织提出“实现工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的真转真变”的要求,各级工会努力克服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实现了工作对象、工作空间、工作内容、方式方法的新转变。在工作对象上,由过去面向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向社区、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两新”组织转移;在工作内容上,由搞活动、发福利向维权和维稳转变,全面履行工会职能,促进发展;在工作作风上,重心下移,将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都向基层倾斜,工作更加深入细致、扎实有效。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工会组建工作创新

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市委要求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在2006年开展的“基层基础年”活动中,提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阵地意识,坚持重心下移,认认真真从基层做起,从基础做起,抓紧实现工会组织的“全覆盖”,推动了工会组织建设的创新。

(一)建立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长效工作机制。2005年,召开了全市“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会议,印发了《深圳市“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实施意见》。2006年,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又制定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工作方案,明确把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各级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每年选树一批“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同时,建立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发挥各个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建会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实现了组建宣传方式的创新。一是设点宣传。在龙岗区工商局设立了组建工作宣传点,通过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和《组建工会函告书》、解答疑难问题,增强企业对工会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企业成立工会。二是广告宣传。在深南大道、大梅沙等主要干道和重点地段设立大型户外广告,宣传工会知识,发动员工入会。并在40辆公交车上做车身宣传广告,公布工会组建和维权的热线电话,车辆线路覆盖特区内外主要干道。这种广告形式流动性强、受众广泛,效果良好,全总徐德明副主席来深圳视察工作时,对此高度评价,赞不绝口,并向全总领导作了报告。三是集中宣传。在劳务工集中的地方设立宣传咨询点,现场发放工会宣传资料,增进广大劳务工对工会和维权的了解,吸引员工入会。四是上门宣传。深入企业特别是沃尔玛等重点组建单位宣讲工会知识,推动建会。

(三)实现了工会组建模式的创新。一是“挂牌组建,重点突破”。每年选定一批职工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单位实行挂牌组建,明确责任单位和组建时间表,实行重点突破。二是“以我为主,直接建会”。对一些长期拒不成立工会的企业,按照《工会法》“上级工会可以指导、帮助企业员工成立工会”等有关规定,变以往“以企业行政同意建会”的传统模式为“以上级工会为主建会”的新模式,即由市、区、街道工会直接到企业发展会员,符合法定条件时即成立工会,这种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全总、省总和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三是“组建与谈判相结合,以组建促谈判”。使企业成立工由“要我组建”变为“我要组建”,扩大了组建成果。

(四)实现了工会组织形式的创新。在保持传统的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企事业机关单位基层工会的形式基础上,创造了社区工会联合会、专业市场工会联合会、楼宇工会、项目工会、工业园(区)工会联合会等新的基层工会形式。目前,我市6个区和56个街道全部成立了总工会,并实现了“一社区一工会联合会”的目标,有效地扩大了覆盖面。同时,通过加强街道工会和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会组织的活力得到增强。

三、维护和谐稳定推动工会维权工作创新

由于深圳的非公有制企业多,劳动关系高度市场化,企业中的劳动争议和劳资纠纷较多,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渗透分化活动也较多。市委要求工会充分发挥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有效地沟通劳资双方,帮助他们缩小分歧、缓和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我们牢固树立“和谐发展、互利共赢”和在发展、稳定中维权的理念,抓住源头参与、制度保障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使工会维权工作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效果更好。

(一)通过源头参与维权。在市委的统筹安排下,市、区总工会主席全部由同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街道总工会主席由同级副职担任,保证了向党委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渠道畅通,使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好地符合职工意愿,代表职工利益。其次,在市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中,重视通过法律法规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在全市国企改革、改制的过程中,组织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和现场会,邀请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解职工的想法,聆听职工的心声,在全市国企改革系列文件(简称“l+11”、“6+l”文件)中,特别重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条款,促进了国企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第三,积极推动和参与执法检查、劳动监察活动和劳动安全检查、清理欠薪等专项治理活动,并借助政协、媒体等社会力量反映职工呼声,维护职工利益。

(二)通过制度保障维权。一是建立健全市、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每年召开10余次集体协商会议,切实解决了一些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二是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通过群体力量和群体维权增强维权效果,更好地维护职工利益。截止到2006年,全市累计签订集体合同26407家,覆盖职工309.5万人。三是加强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通过职代会等适合企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手段,保障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广大职工在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市总工会和一些基层企业工会被评为全国推行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三)探索建立新的维权机制。一是基层工会维权上提一级。主要是针对基层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由于身为“企业人”、“单位人”,不敢理直气壮地与单位行政交涉、维权力度效果有限的情况,由上级工会介入协调解决基层工会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较好地破解了企事业单位基层工会不便维权、不敢维权和维权不到位的难题。二是重视建立沟通协调渠道和疏导机制,引导职工群众理性合法维权。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工会组织由于联系职工群众最频繁、最紧密,知道矛盾的根源所在,知道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容易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沟通劳资双方,把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企业内部、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我市弗雷公司、蛇口三洋等单位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的处置中,以及2006年国庆期间排查新社保政策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中,各级工会按照市委的要求和统一部署,积极组织人员深人现场和一线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处,较好地履行了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监督人的职责,完成了市委交办的任务,维护了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得到市委领导的肯定。三是探索建立社会化维权机制。主要是针对工会人手不足、力量有限的情况,借助社会力量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如龙岗区总工会与区司法局联合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专门为职工特别是劳务工提供法律援助。市总工会也正在与社会上的律师事务所进行沟通和协商,准备选定一些专职律师帮助职工打官司,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扶贫济困解难推动工会帮扶工作创新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职工自身的原因,我市还有部分下岗、失业的职工生活困难,处境艰难。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全市工会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包括工会干部要时刻关注那些高楼大厦背后的弱势群体,灯红酒绿之外的贫困之人,诚心诚意地去帮助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当前特别是要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按照市委和上级工会的要求,我们把帮扶困难职工作为天职和工作重点,想方设法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一)构建大帮扶工作格局,通过社会力量加强帮扶工作。在市委的协调下,市总工会、民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联合开展“温暖伴你行,帮扶在身边”主题帮扶活动,通过生活帮扶、工伤探视、最低生活保障、减免子女学费、减免医疗就诊费、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切实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

(二)加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增强工

帮扶能力。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市、区总工会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从人、财、物等方面大力加强帮扶中心建设,通过“政府(行政)支持、社会募集、工会自筹”的模式,努力增强扶贫帮困的实力和能力。市总工会成立了专门的扶贫帮困基金,市政府每年都会拨出近百万专项资金,支持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各基层工会也每年都从工会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扶贫帮困。

(三)加大“送温暖”、“金秋助学”、“职工有困难找工会”、“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等主题帮扶活动力度,努力为困难职工“雪中送炭”。“送温暖”活动被纳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民心工程”,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工会认真做好有关组织工作,“送温暖”活动成为各级领导访贫问苦的重要载体,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20()6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总工会上门慰问困难职工475户,发放慰问金96万元;向全市295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59.15万元,并让光明街道45名困难职工子女人读工会职工中专,三年的学杂费、书本费、服装费、住宿费全部由市总工会承担。

各级工会建立了帮扶困难职工的摸底、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细化工作方式,对工会能够办到的事,真心办好,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企业;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职能范围内解决的事,主动及时向党政反映,推动并监督有关部门解决;对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耐心倾听职工的诉求,千方百计为困难企业职工、劳务工等重点困难群体排忧解难,为全市职工和广大劳务工提供政策咨询、争议调处、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经济资助等全方位的帮扶,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效益深圳自主创新战略推动工会经济技术工作创新

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产生了庞大的劳动力需求。特别是我市实施自主创新、建设效益深圳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尤其需要大量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知识性人才、技能性人才。但由于数百万的劳务工构成了我市职工队伍的主体,劳动力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特别突出。各级工会按照市委提出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职工群众有效组织起来,把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充分发挥全市职工群众在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中的主力军作用”的要求,加快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实现了工会经济技术工作的创新。

(一)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教育引导全市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帮助广大职工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创新本领,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市总工会组织“创争”活动中选树出来的先进标兵深入各工业区作“知识改变命运、深圳让我成才”大型巡回报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激励着广大劳工勤奋好学,不断进步,促进了职工队伍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风尚。

(二)全面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把工会传统的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融为一体,几年来全市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事业单位达12000多家,参与职工近140万人次,取得创新成果7200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和省“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提升了我市基层企事业单位经济技术创新的能力。

(三)举办职工技术运动会,创新工会劳动竞赛形式。借鉴体育运动会的概念,大胆创新职工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内容,在全国工会系统率先举办“职工技术运动会”,自1992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全市职工三年一届、大显身手的舞台和盛会,比赛项目目前已达83项,涉及全市工业、交通、建设、商贸、旅游、邮政、电信、电力、教育、卫生、金融等行业和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市一级职工技术运动会为龙头,市、区、街道梯次延伸的职工技术比武和劳动竞赛的格局。在技术运动会中取得名次的职工,不但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还可以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免招调工考试入户深圳,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目前累计参与技术运动会的职工已超过259万人次,促进了职工队伍的成长和技能水平的提高。2006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新建代表我市在全国职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动员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六、弘扬特区精神全面推动工会工作机制创新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市委要求我们“以特别之为,立特别之位”。全总、省总也希望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继续发挥好开路先锋和排头兵作用,不断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路子。全市工会在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大忠诚”意识和“工兵”意识,以敢于负责、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奋发有为的精神,全面推动工会工作机制创新。   

(一)积极探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一是实现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新突破。早在1995年,我们在蛇口工业区签订了全市第一份集体合同,开创了全国工会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先河。近年来,我们通过采取“层层委托、渐次授权、条约加人式”的方式,突破集体合同主体资格缺位等难点,创造了四个“全国第一”。一是1998年,在龙岗区布吉镇签订了全国第一份区域性集体合同。二是2001年6月,在深圳市装饰行业协会签订了全国第一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三是2002年7月,在罗湖区黄贝岭商城签订了全国第一份专业市场工资集体协议。四是2003年6月,在南山区海滨社区签订了全国第一份社区工资集体协议。这些做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企业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根据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精神,我们把2007年定为“集体合同年”,提出以“集体合同为抓手”,通过政府和执法部门的支持,督促全市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以此实现工会组建模式的新突破,并更好地促进全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二是探索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多家协商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在我市是由劳动部门代表政府、工会代表职工、企业家协会(联合会)代表雇主(用人单位),就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寻求共识,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中的劳动争议时有发生,原有的三方协商机制对此难以协调。为此,市委同意将市总商会、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小企业促进会等单位吸纳为三方协商机制的成员单位,将三方协商机制扩展为三方多家协商机制,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各类企业、雇主的意见,更好地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促进全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工会干部培训机制创新。按照市委和上级工会提出的切实加强工会自身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市总工会以培养“三家”(社会活动家、专门家、实干家)为目标,不断创新干部培训机制,致力于打造一支“精神饱满、学习勤奋、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奋发有为”的工会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区总工会均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培训网络,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对全市工会干部加强岗位培训和适应性培训。二是创新培训形式。针对现有干部和师资力量难以适应大规模培训需要的情况,市总工会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市一级培训的任务外包给市职工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市总工会从总体上把握、宏观上指导。教育学院面向全省和全国聘请师资力量,并主动与基层工会多的单位和集团公司联系,专门办班,送教上门,效果良好。三是提升培训规格。在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委组织部把工会干部培训纳入常规培训体系;市委党校每年举办一期工会干部培训班,并把工会知识列为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市经理学院、市国资委培训中心举办的干部培训班中,也开设了有关工会法和工会业务的课程。

(三)用人机制创新。面对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工会工作带来的任务与挑战,市总工会确定了“人才强会”的指导思想,通过用人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一是引进人才,优化队伍。近年来,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一批大学生,并从其他政府部门和企业选调一些有基层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较强的同志充实到市总机关。事实证明,这些招调进来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工作积极肯干、富有创造性,不但优化了市总机关干部队伍结构,而且给整个机关带来了新面貌、新气象。二是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坚决打破机关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了6名正处级干部和13名副处级干部,一批年龄较轻、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改善了领导干部队伍结构。同时,部门人员配备采取了双向选择的方式,即各部门负责人通过竞争上岗和交流轮岗确定后,部门工作人员由部门负责人按照编制和工作需要自主选择。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方式,各级干部的危机意识普遍提高,工作活力大大增强。三是公开招聘、全员竞聘。向社会公开招考各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选拔聘用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各企事业单位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普遍实行改革,通过精简机构、员工竞聘上岗、收入与绩效挂钩等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心,较好地改变了经营管理机制落后、效率低下的局面。四是派出组织员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探索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发展道路。针对基层工会专职干部少、力量薄弱的不足,市总工会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聘用了一批组织员,经集中培训后,派驻到各区总工会和市各产业工会,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并按每个社区每年l万元的标准向各区总工会拨出专项经费补贴。这些组织员以后将成为基层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的骨干,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工会干部不敢维权和维权力度有限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为工会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深圳市总工会将按照市委和上级工会的总体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不断拓展工作空间,扩大工作对象,创新工作思路,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执笔:李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