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第二代农民工思想实际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

一、第二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

现时社会普遍认为,我国农民工已经经历代际转移,于是就有了“第二代农民工”或“新一代农民工”的说法。本文姑且先使用第二代农民工的说法。第二代农民工有些什么特点了,根据我省一些部门的调查,概括起来有:

一是与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眷恋、依赖程度大大下降,在城市打工若干年后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生活预期很低,反之,对城市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预期很高。

二是虽然文化程度依然较低,但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已超过60%,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超过10%,且约有30%以上的人接受过就业培训。尽管他们在城市从事的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但就业结构有所改变,更多的人进入工厂和第三产业,在相对好的环境中工作。其中,进入制造业约在20%,建筑业不到20%,餐饮、服务、批发零售等20%左右,其他占25%左右。

三是重金钱更重尊严、健康与发展。尽管挣多一点的工资仍然是他们到城市务工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他们在挑选工作时,往往追求人格平等,享有做人尊严。他们对城市人对他们的轻视非常敏感,已经建立起了一种自觉的人格尊严的维护意识,在人格尊严的问题上有相应的界限和忍耐性。不少农民工对那些具有浓厚排外色彩的企业与城市,即使工资较高,待遇较好,也会选择跳槽或离开。这是第二代农民工的鲜明特色,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四是融入城市生活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强烈。第二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更多的是为自己寻找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问,改变自己原有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分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但是,即使他们在城市居住、工作多年,仍无法取得城市居民的合法地位,根本没有参与社会、社区事务管理的机会,成为城市人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大饼”,于是,他们内心深处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渴望融人与难以融入、难以共享之间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五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强烈,表现出比其父辈明显得多的文化气息。调查显示超过30%的农民工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更有高达56%的人希望当地有关机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低层次的生活,希望能够在工作之余,享受丰富多彩、贴近实际、健康进步的精神食粮。凡有多种文体活动场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明显受到他们的青睐,招工容易。上网、运动等时闲优闲活动已进人农民工的生活。

六是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使他们不堪忍受被城市排挤、被城市人轻视,在自身人格和切身利益长期被忽略甚至损害的情况下,他们往往表现出对社会的严重不满,甚至会发展为反社会心理。再加上社会关系的内向性、乡土性和封闭性,容易造成对抗主流文化的群体亚文化,遇事无法理性地思考与协商,一些个别事件也会引发为集体对抗行为。

七是面临“技术困境”。第二代农民工尽管文化程度较父辈高,但随着城市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强,他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难以摆脱低层次的打工状态,于是就有了职业期望值较高与素质较低的矛盾,使得他们频繁跳槽具有非理性的一面,许多企业反映近年职工流失有所提升,与第二代农民工想以跳槽来实现理想,渴望尽快改变命运却又受困于技术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关。

对第二代农民工主要特点的概括,无非要说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亟须改进乃至创新,改进和创新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就是适应第二代农民工的思想实际。

二、把农民工问题放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加以考量并调整现有法律和政策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带来了农民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可以说是贯穿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始终。可以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在农民工,在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从过去近30年的工业化、城市化历程来看,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为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务工中逐渐接受了城市文明,使之能更容易、更自然地融合到城市之中。这样一种通过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渐进地推进城市化的进程,是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最切实中国国情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方式与途径。

从今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趋势来看,农民工的非农化和产业工业化及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及其升级的基本条件。很赞成一些学者的看法,在中国劳动力在很长时间里都非常丰裕的条件下,高新技术产业立国虽然可作为口号,但短期内难

以实现(各省、市、区也一样),现实的道路可能只能是制造业立国。而中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升级为制造业强国,又取决于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我们能指望总数大至数以亿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就能够变成高素质的工业劳动者吗?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提高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中国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就成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一个关键问题。

但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问题“孤军”深入、“单兵”作战能行吗?要提高农民工素质,当然要切实搞好农民工培训教育。但如果不能让农民工安居乐业,农民工的培训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因为一个流动状态的农民工接受任何技术技能培训都将是临时的不确定的,这种状态不仅会使农民工接受技术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而且将使我们认为有惠于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效。这就说明,搞好培训、提高素质与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工融人城市、安居乐业是相辅相承、互相制约的。所以,我们必须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大局出发,调整现在的法律和政策,才能不断推进农民工问题的解决。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

第二代农民工的特点,使我们看到了当前社会各项具体制度对农民工的种种束缚。从另一角度看,第二代农民工凸现出来的问题,相当部份是制度造成的。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调整现有法律和政策,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

农民工权益问题是社会结构和制度上的缺陷造成的。这种制度性的因素不是一个或若干制度,而是一整套制度的设计和安排,诸如劳动就业制度、城市用工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人口迁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事制度、财政制度、组织制度乃至政治制度等造成的,这些制度从总体上使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受到整体排斥,致使农民工权益缺乏制度性的长效保护机制的维护。十多年来,各级政府各种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权,多是临时性、突击性的政策、措施或检查。这些非稳定、非持续的维护政策、措施或办法治标不治本。因此,有必要建立制度性的维护机制,使农民工权益保护规范化、法制化和长效化。概括地说,一要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关心、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良好氛围。二要通过多种途径,使法律成为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最有效手段。而不是仅仅靠政策性措施和临时性突击检查之类的工作去维护农民工权益。三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准入制度,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促使劳动力的充分流动,构建城乡一体、竞争有序、高效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四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失业、退休养老以及社会救助问题。五要构筑保护农民工权益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社区、社会组织、用人单位、血缘和地缘等六个层次的力量要相辅相承,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城市农民工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六要增强农民工群体的维权意识和组织能力,特别要把农民工从原始的地缘组织和血缘组织转移到正式的社会组织中来,使农民工的信息传达和利益诉求渠道合法化、制度化,增强农民工群体的集体行动力,从根本上依法有序地维护农民工权益。

四、着眼于提高农民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造农民工的农民文化、农民心态和农民人格

马克思有过一段关于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的论述,其精神对于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一员后应当如何增强阶级意识,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农民工本身不能自发的产生先进的思想。要清醒地看到,农民工既需要工会在其经济、劳动权益上的维护,更需要在文化上的引领、改造。用先进文化引领、改造农民工,更符合其长远利益,更符合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内在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想方设法丰富农民工的文化体验,使他们在体验城市文化之中,在与城市文化互动之中逐渐地摆脱农民意识,加速其农民工角色与身份的转换。要围绕提高农民工队伍的思想道路素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在开展这些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规范。行为规范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自觉遵守各种规范是素质高低的外在体现。来自于农村生活和贫困的文化意识的种种生活习惯,往往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种规范格格不入,应当通过各种形式促进农民工自觉遵守各种文明规范。二是道德。道德或道德取向的背后是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等,是素质高低的核心所在。应当针对农民工普遍存在的农民道德观念:消极认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的幸福观、小农本位的生产观、多子多福的生育观等,加强荣辱观教育引导,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三是参与。比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其本质是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和监督。让农民工成为职工代表,组织农民工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可以让农民工深切地感到,工人阶级对国家、企业事务的参与,不是个人的参与,而是组织的参与、阶级的参与,从而强化其阶级意识、组织意识和参与意识。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各种各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最大限度

地组织农民工参与,让农民工在参与各种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参与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知耻的道德风气和道德价值取向,达到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改造农民工的农民文化、农民心态和农民人格的目的。

五、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

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仅制约他们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权益享有和实现能力,而且也制约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推进。当然,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需要从政府层面逐步解决。但社会各方面、企业都有责任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搞好企业培训和工会集中培训。中国工会上百万个基层工会,应协助、监督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提取职工培训经费,用于职工在职教育培训。当前的在职教育培训,要突出农民工这一群体,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技能水平, 之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农 民工达到一定数量的市,沿海地区的县(区)、镇(街道)工会,应当象设立“帮扶中心”那样,设立农民工学校,经费由全总及各级地方工会承担。办学模式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多样化彤式,可以学历教育为主,也可以技术技能学    习提高为主。要做到送教上门与请教进门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技能提高相结合,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提高农民工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素质。

正在蓬勃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应当不断地向非公企业延伸,最大限度拓宽活动的覆盖面,把尽可能多的农民工涵盖进去。“创争活动”应在这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根据农民工的文化、技术、技能状况。切实在培养农民工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学习持续性方面下功夫。据调查,第二代农民工深知自己融入城市的“资本”一一文化、技能不足,因此,最希望掌握的知识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计算机和经营管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找到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将来还可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创争”活勘应把农民工这样的愿望与企业愿景相结合,引导他们把这样的学习、提高的愿望持续发展,以关心、鼓励的态度动员、组织他们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不断学习,做到人人忙学习、个个有提高。“创争”活动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不能满足树立、表彰了少数先进典型,而是要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民工素质,以文化改造农民工,使之融入城市作为自己的战略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创争”活动的文化价值。

要深化各部门的“送文化”活动,既要搞好送戏送电影等活动,以满足农民工的娱乐需求,又要在高层次上满足、丰富农民工的精神追求。比如,要走专业化与群众性相结合的道路,在文学艺术上反映农民工的生活,塑造农民工的正面形象。要在小说、戏剧、诗歌、雕塑、美术、音乐、影视等艺术领域,倡导创作把握时代脉搏,反映农民工社会生活的作品,使农民工为国家、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不仅留在社会物质上,还凝聚在文学艺术作品里。

(注:本文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数据,均摘自共青团广东省委牵头撰写的《广东省第二代农民工调研报告》)

(作者系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