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创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的研究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在我国社会变革洪流中成长起来的一个伟大阶级。广东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之一,广东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东工会紧紧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经济建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在没有多少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广东工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推动工会工作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有广东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广东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广东工会探索新路子
(一)开创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是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深刻变化,构建和谐广东的必然选择。
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广东的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有制结构逐步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竞争、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多元化格局;非公有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已经形成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最先暴露出来,给广东工会工作所处环境、面对领域、承担任务、工作重点,乃至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带来重大影响,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广东省委也提出了建设“和谐广东”的目标。这就要求广东工会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和谐劳动关系,为构建和谐广东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开创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
随着广东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社会阶层出现,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队伍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广东的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工达到2200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达1600万,占全省职工的70%以上,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大量职工离开国有、集体企业,进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工人阶级队伍的流动日趋频繁。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利益群体产生。受市场化进程加速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广东省职工队伍内部形成了普通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国家公务员、下岗失业职工和外来工等若干群体,其群体特征显著,群体结构相对稳定;职工群众思想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利益冲突凸现;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弱,主人翁意识淡化。这些都给工会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政治稳定提出新的课题,要求广东工会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努力加强自身改革和建设,适应时代发展进行理论创新,围绕激发活力进行体制创新,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工作创新,才能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他们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统一,从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开创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是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广东地理位置特殊,对职工队伍的渗透、破坏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已经成为境外势力分化中国工会组织的重要渠道。因此,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积极应对各种国际因素对职工和工会的影响,高度警惕一些境外势力借维权之名加以渗透,维护广东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成为广东工会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这就要求广东工会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的西化图谋。
二、广东特色工会工作新路子的基本内涵
(一)在指导思想上,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也就是说,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按照科学理论要求,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贯彻全总和省委的重要部署,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认识、明确思路、明确重点,坚定不移地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切实履行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新路子。
(二)在工作目标上,明确争当排头兵,开创新局面,做到“两维护”,达到“两满意”,实现“六个明显提高”。
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争当排头兵,开创新局面,做到“两维护”:在维护全体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达到“两满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满意;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投资者满意。具体实现“六个明显提高”:深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提高;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促进职工全面发展,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维权机制建设更加完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效果明显提高;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载体建设明确有效,帮扶困难的能力明显提高;全面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大力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人会率,基层工会的活力明显提高;切实加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和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创造力明显提高,并确保这些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三)在工作格局上,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会工作大格局。
目前,广东省工会工作形成了向党委请示汇报、反映问题、提出对策、认真落实、反馈情况的良性循环,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会工作大格局。大格局的建立,就是创新工作理念,“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在省委的领导下,借助社会资源,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其基本内涵包括四方面:一是在领导体制方面,全省建立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党委有一名副书记分管工会工作,政府有一名领导联系工会工作,工会主席由同级党委常委或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的领导体制。二是在工作机制方面,建立联动机制,健全困难职工帮扶、农民工权益维护、劳动竞赛、工会组建、厂务公开等方面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总工会、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经贸、法院、司法、公安、卫生、安监、宣传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协调处理日常工作的具体问题,这样工会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维权抓手。三是在组织体制方面,形成省、市、县(区)三级工会工作大格局的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实施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做到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积极发挥作用,形成良性循环。四是在依靠力量方面,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千方百计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工会工作的积极性。为此,根据职工群众的需求,在工作内容上向突出维权转变、工作领域上向基层转变、工作时间上向以业余为主转变、工作方式上向与时俱进转变、参与方式上向职工自愿转变,最大限度地使职工群众参与到工会工作中来。实践证明,党委直接领导是工会工作大格局的基本前提;人大、政府、政协、纪委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是工会工作大格局的重要保证;工会具体运作是工会工作大格局的内在动力。
(四)在工作思路上推进三个重点转移。
随着广东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职工队伍、分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工会组建的任务极为繁重,开展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广东工会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在工作上推进三个重点转移:一是在抓国有企业的同时转到重点抓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二是在抓省、市总工会的同时转到重点抓县(市、区)、镇、村和基层企业工会;三是在抓第二产业工会的同时转到重点抓第三产业工会。工会重心的下移,促使广东工会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向基层倾斜,推动了工会工作的群众化,不断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在工作重点上,实施“五大工程”:固本强基工程、依法维权工程、困难职工帮扶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努力促进工会工作与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题相适应,在服务大局服务中心上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固本强基工程是以提高“两率”为目标,争取工会组建率达到70%以上、职工人会率达到80%以上,把职工群众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发挥基层工会作用上,以职工之家建设为载体,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决有效地遏制境内外势力的渗透活动。
依法维权工程是切实把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健全和完善维权机制入手,抓法治、抓重点、抓机制,加强协调劳动关系,推动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困难职工帮扶工程是推动大帮扶格局的建立和完善,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载体,在地方、行业和企业三个层次全面开展“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帮助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目标,弘扬劳模精神,推进省重点工程、行业、企业三个层次的劳动竞赛,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探索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新路子,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建功立业。
素质提升工程是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以“三家”为目标,提高工会干部素质,为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以四有”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为载体,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在工作机制上,建立起劳动关系协调网络体系、困难职工帮扶网络体系、工会组织建设网络体系,把镇、村、街道(社区)工会作为县(区)工会领导机关的延伸,在省、市、县“大三级”网络基础上构建“小三级”网络。
第一,建立劳动关系协调网络体系。在地方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六大维权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三方协调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协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二是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大力推广建立镇、村一级特别是村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坚持落实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促使劳动争议“关口前移”,真正做到“调解不出村、仲裁不出镇”,及时把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激化之前。三是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相互协调配合的机制。广东省总工会与省劳动保障厅联合发文,强调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劳动法》、《工会法》的贯彻实施。省总工会还根据《广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的规定,抓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组织建设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队伍的建设。四是推进工会与人民法院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横向联系渠道和工作机制,着力构造协调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五是建立健全工会法律援助网络。目前全省地以上市总工会全部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机构,大部分县(区)和部分产业工会也相应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机构,全省各级工会共建立职工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机构184个,专兼职工作人员585人,奠定了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与援助的组织基础。六是防止境外势力“西化、分化,,工会的联动机制。广东省总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互相配合,针对境外势力打着“维权”幌子在职工中进行渗透活动的情况和特点,区别对待,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收到较好效果。
在基层工会,形成三大维权机制。一是全面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坚持所有企业都要建立这项制度,大力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率先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单项性集体合同,使集体合同真正成为约束经营者和劳动者双方行为的一种协调劳动关系的尺度。二是依托健全的市、县、镇、村、基层企业工会组织网络,建立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疏导和预警机制,狠抓劳动纠纷的“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处理”三个环节,防止劳动关系矛盾激化。三是坚持和发展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机制,率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试点推行村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形成新型的“村(区域性)——企业职工代表”两级民主管理网络,在非公有制企业全面推开厂务公开民主管理。
在工作中广东工会注重整体推进九大维权机制,促进彼此之间的互相衔接、互相支持、互相补充,发挥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整体效能。
第二,建立困难职工帮扶网络体系。广东工会积极创新帮扶品牌,从省、市、县逐级建立333个帮扶中心,并以此为载体,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主要是推进“三个结合”:一是把开展这项活动与建设职工之家相结合,增强工会的凝聚力。二是把开展这一活动与帮扶工作相结合,以全省建立的333个帮扶中心为载体,构建互联、互动、互补的帮扶网络。三是把开展这一活动与建立机制相结合,在基层工会建立解决农民工困难的受理机制、处理机制和反馈机制,使其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建立四种处理方式:一是企业工会能办的事,要主动办好,把矛盾解决在企业;二是各级工会能办的事,工会要承担起第一知情人、第一帮助人、第一报告人、第一监督人的职责;三是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解决的事,工会及时向党政反映,推动并监督有关部门解决;四是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工会耐心倾听农民工的诉求,为其解疑释惑。落实“五项帮困重点”:一是着力困难救助送保障,通过各级解困基金、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向有困难的农民工直接提供生活救助或医疗救助。二是着力依法维权送法律,到职工集中的镇、村、工业园区送法上门,为农民工送法律知识,对权益受侵害的农民工给予法律援助。三是着力工伤探视送温暖,基层工会普遍建立工伤探视制度,定期上门慰问工伤农民工,帮助落实工伤待遇;四是着力就业帮扶送岗位,通过工会组织网络或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民工送岗位和就业指导;五是着力满足精神需求送文化,送戏上门,开展情系农民工文艺慰问演出,已慰问演出50多场。
第三,建立工会组织建设网络体系。一是构建党建带工建的组建工作大格局网络。在工会组建工作中,各级党委的党群副书记是党工共建第一责任人,分管常委、组织部长和工会主席是直接责任人,党委组织部门、工会是具体落实的部门,把工会组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形成党工共建相互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镇(街道)、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工会”的小三级网络。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的批示,大力推广顺德经验,着力规范镇村两级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全省工会工作向县、镇、村下移,进一步完善县、镇、村工会工作网络。结合形势的发展需要,在佛山、东莞、深圳八十多个镇(街道)成立了镇总工会,创新了工会的组织体制,在编制、经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三是创新探索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或基层工会联合会以及联合基层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对一些职工很少的企事业和个体工商户,要求建立工会小组或暂时先发展会员,以后条件具备再建立小组或工会委员会,形成适应形势要求的工会组织网络,做到与时俱进,不拘一格。
三、几点启示
回顾近年来广东工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广东实际、体现工会规律的广东工会工作新路子,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工会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是进广东工会工作的关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广东工会始终把握两点,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会工作,保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提高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工会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保证了工会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二是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切实转换思想观念、工作理念、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如工会工作大格局的构建、顺德创新工会组织设置和工作方式的经验、“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的全面展开、建立镇总工会的尝试等等,初步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新路子。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不断完善工会工作大格局,是推进广东工会工作的重要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有层含义:一是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始终把科学理论与中国工运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到工会建设与发展中去,为工会把握前进方向;二是工会主动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创造性开展工作。近年来,广东工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党的领导是百分之百,不能有丝毫含糊,提出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的工作理念,积极争取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依法维权工程、困难职工帮扶工程、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积极推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会工作大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是推进广东工会工作的重要基础。
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组织只有带领广大职工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才能使工人阶级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也才能使工会组织自身的地
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广东工会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把实施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和职工素质工程作为工会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充实、发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探索和完善市场竞争与劳动竞赛相结合的路子,主要抓三个层次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十项工程劳动竞赛,充分激发广东工人阶级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工会促进发展的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广东工会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市场竞争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相结合,促进建设的新路子。
(四)坚持把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开展“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是推进广东工会工作的根本。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党赋予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广东工会把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和劳动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作为维权的切入点,一是抓法治,在立法、执法、普法上下功夫,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抓重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职工有困难找工会”活动,推进了“三个结合”,建立了“四种处理方式”,使工会成为农民工和职工真正的“职工之家”,增强了工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抓机制,建立和完善立法和政策参与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系会议制度等维权机制以及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从政策层面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机制,创新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坚持以培养“三家”为目标,调动工会干部的积极性,是推进广东工会工作的强大动力。
广东工会把党中央、全总和省委关于加强各级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指示具体化,增强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全省各级地方工会领导班子成员要成为具有办事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基层工会干部要成为直接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工会机关干部要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熟悉工会工作的专门家,要求各级工会干部要坚持用心用脑学习、用心用脑思考、用心用脑实干,解决好认识问题、感情问题、作风问题和能力问题,努力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素质,调动工会干部的积极性,为推进广东工会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
(六)坚持抵制境外势力对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渗透,是推进广东工会工作的政治保障。
中国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是由中国工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工会重要的政治优势,也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内容。广东工会针对境外势力的复杂渗透活动,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认识上,旗帜鲜明地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国统一的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在处理原则上,从讲政治的高度,正视存在、沉着应对、区别对待、有理有节、妥善处理;在处理方式上,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把各有关部门组织起来的联动机制,各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综合应对,为推进广东工会工作提供政治保障。
(该文荣获2006年度全国工会理论政策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
课题组负责人:陈宗文
成员:杨敏 孙高山 张曼 江涛 马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