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几点看法

全总提出要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尤其是增强企业工会活力,并把它作为今年四项工作重点之一,很重要,也很切合当前工会基层组织的需要。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会在各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遵循工会工作规律,解决好新形势下增强基层工会活力面临的新课题。

一、“跳”出基层看基层,分类指导活基层

之所以提出“跳”出基层看基层,是说只有从整体上、全局中把握现时中国基层工会的基本状况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使之活起来,如果就基层说基层,难免会陷入“盲人摸象”的片面性陷井。

现时中国工会的基层工会组织状况,可用六个字概括,庞大、多样、复杂。

先说庞大,当今中国工会无疑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工会组织体系,基层工会组织有350万之多,要把350万基层工会搞活,无疑是个“大手笔”,其艰巨性可想而知。

再说多样,中国工会基层组织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及市场经济发展,从原来单一的基层工会委员会发展为工会委员会、工会联合会、联合基层工会、工会分会、工会小组、会员涵盖等多种形式,在这些组织形式之中,又有许多是依托各种市场经济单位而存在的,如楼宇工会,市场工会等等。林林总总的工会组织形式,既是基层工会大发展的体现,又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搞活多样化的基层工会的新课题。增强这些基层工会的活力,该怎么办?沿袭传统的做法,能行吗?

后说复杂,庞大而多样的中国工会基层工会,带来的必然是复杂的类型和情况。为此,我们从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基层工会,当今中国工会的基层组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层工会委员会,全国为117万个,另一类则是基层工会涵盖法人单位,在这些单位里,工会组织的形式,或是分会或是小组,有些甚至只是会员涵盖,全国有230万个,两者相差刚好2.5倍。工会委员会涵盖法人单位数比较多的地区,多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统计数据表明,基层工会组织数在全国排前10名的省份,两者比例广东为2.5倍;山东为2.4倍;浙江为2.1倍;江苏为3.6倍;河北为1.5倍;福建为1.5倍;河南为1-3倍;上海为3.6倍;湖北为1.8倍;四川为3倍。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多数省份,工会委员会涵盖法人单位数都不超过1倍。再仔细分析这个现象,就会发现,这些“涵盖”的法人单位,多数是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单位。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一现象,广东私营企业四分之三属于第三产业。这就告诉我们,要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加强对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研究,按照第三产业的特点开展工会活动、搞活基层工会。工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一直在第二产业,我们在第二产业开展工会活动,可谓驾轻就熟,而且能够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但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重视第三产业基层工会如何“活”起来。第三产业职工人会率低,工会维权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这与第三产业的经济组织规模不大、职工流动性强,薪酬构成有自身特点,职业行为造就的职工组织性和维权意识都比不上第二产业职工。因此,我们需要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探索总结,掌握工作规律,把第三产业工会工作做好,把第三产业的基层工会搞活。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的基层工会聚集了不少工会会员,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领域。但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工作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对在机关事业单位如何体现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对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工会组织如何增强活力,增强活力的标准及评价体系如何确定,的确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我们熟悉企业工会工作而生疏机关事业单位工会工作,这是必须改变的一种格局。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两者显然有很大区别尤其是那些尚未建立起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会组织,开展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有效性,对职工的号召力、吸引力都比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会组织差很多,要增强这一部分基层工会的活力,显然要比公有制企业艰巨得多、复杂得多。   

从基层工会的规模来分析也是必要的。企业规模的大小和职工人数多少是把握基层工会组织状况必须重视的内容。笔者在广东抽取了10个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县(市、区)工会进行调查,这10个县(市、区)平均有基层工会669个(不含涵盖单位),会员50人以下的511个,占65.8%;50—100人的103个,占13.2%;100—200人的38个,占4.8%;200—500人的13个,占1.6%;500人以上4个,占0,5%。从这一数据我们不难看到,现时小型企事业单位工会基层组织在整个中国工会组织体系中占主体地位,而这些小型基层工会又多在非公有企业。这些小型基层工会组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无专职工会干部、无办公(活动)场所、无经费,工会主席及工会活动受企业行政制约多,开展活动难,概括起来就是“三无一制约”。

从目前基层工会的活力情况来看,既有很强的,很有凝聚力的,如一些国有企业和大型非公有企业基层工会;也有很薄弱,对职工缺乏号召力的大量的非公有制小型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坚强与脆弱并存同样是我们了解、把握基层工会组织状况需要重视的情况。

分析中国工会基层组织的庞大、多样、复杂谈一谈,是要强调这么几个看法:一是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必须从整体性上认识、把握基层工会组织的状况,不要陷入“盲人摸象”的片面性中不能自拔;必须克服“一个典型通天下”的懒汉思想,尤其是有些领导同志到个把基层调研,然后觉得这些基层工会搞得不错,然后象摸象那样摸出个典型经验来,就认为尽到了“用典型指导面上”的领导责任和服务职责。基层工会组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一个典型通天下”的情况很难再有生命力。二是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基层工会“活”起来不能把眼睛只盯着基层,而要立足基层的实际情况,全会方方面面的动起来,包括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干部配备与培训、经费与物质保障等等,都要切实为增强基层活力服务。领导机关一定要明晰自己在“活”基层中的职责,用心用脑学习、用心用脑思考、用心用脑服务,与基层工会一起“活”基层。三是各级领导机关必须加强分类指导,既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又要考虑各种类别情况的基层工会组织的异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式、手段,推动基层工会“活”起来。必须研究、把握小型企业、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机关事业单位的特点,并以止为基础,把这些单位的基层工会搞活。否则,上级工会怎样努力去叫,口号再大,文件再多,也是一句空话,纸上谈兵。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在说分类指导,但往往在实践中“走样”,之所以走样,或对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把握不准确不周详,或懒汉作风作怪,或领导、协调、服务能力欠缺,或其他。总之,分类指导不能纸上谈兵,而应切实体现在具体工作、具体实践当中。

二、相当数量基层工会自身难以“活”起来。要靠上级工会的带动与替代

一听说有相当数量的基层工会靠自身努力难以“活”起来,有人会跳起来,甚至会扣上“不相信群众”的大帽子。但事实如此。如前上述,全国230万由基层工会委员会或工会联合会“涵盖”的独立法人单位的工会组织,由于自身的问题及外部的条件环境,确实难以靠自身努力“活起来”。但并不是说,这些基层工会组织就“活”不起来了。这些基层工会组织要“活”起来,要靠它的上一级工会的带动和替代。

党中央要求工会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主动维权强调的是责任,依法维权明确的是手段,科学维权体现的是方法。而带动、替代的实践、总结以及明确为一些工会领导机关,主要是那些面对广大基层的工会领导机关的职责之一,既是工会运行机制及上下级工会关系的创新,也是维权方法的创新,是科学维权的体现。为此,谈三点看法:

一是现实的需要。由基层工会委员会或工会联合会涵盖的独立法人单位工会组织,以及一部分小型的基层工会委员会,由于其自主活动的能力很弱,必须靠其上级工会的带动才能“动”起来,“转”起来,靠其上级工会的“替代”,才能有效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把职工凝聚在自己的周围。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比如,村(社区)工联会组织一次庆祝国庆、迎接新年之类的职工文艺晚会,要求所属各基层工会都出个节目,这就带动了企业工会组织职工排练、出节目;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也是如此。又比如,村(社区)工联会要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检查,要求各企业先自查自纠,工联会所涵盖的企业工会组织就会向企业行政提出按村(社区)工会及有关部门的要求自查自纠,企业行政觉得这是属地管理部门要做的事,“不怕官就怕管”,哪怕不情愿也要干。反之,如果仅是企业工会主席提出要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检查,说不准企业行政就会瞪眼睛:就你工会主席多事!可能这个工会主席在企业也就干不长了。这就是带动。目前企业尤其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多是兼职的,受企业行政的制约比较大,要求他们在职工权益受侵犯时挺身而出,据理力争,当然可以,但实在有些苛求。只要他们能够及时地向上级工会提供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的信息,由上级工会出面处理一些劳动争议或侵权现象,现实得多,也有效得多,这就是替代。通过“带动”、“替代”,就能使基层工会与上一级工会联动,一起把工会活动开展起来,达到凝聚职工的目的。一部份职工人数较多的基层工会委员会,也需要上级工会的“带动”、“替代”才能“活”起来。

二是遵循工会工作规律。不少同志曾经到过外国考察访问,对相当多的国家(地区)的工会组织没有在企业建立工会基层组织,往往通过行业、产业工会发挥作用留有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工会运动发展的规律问题。可以说,外国工会同样遇到在企业建立基层组织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同样遇到如果建立基层工会组织以后工会主席作为企业雇员受到很多制约难以开展工作的问题。于是,通过行业、产业工会或地区性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的组织体制和运作机制就应运而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工会就实行带动、替代机制,用他们的话来说,带动和替代的办法,是被“逼”出来的,基层工会难以处理的劳资矛盾,“上交”给工业区工会,你能不处理吗?处理多了,“带动”与“替代”的概念就形成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蛇口工业区工会工作的经验逐步为广东各地工会所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上替下”就成为了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规律。

三是应对劳资关系失衡的一项措施。经济全球化固然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负面影响之一,恐怕就是造成了全球范围的劳资关系失衡,即资方(代表着资本)处于主动、优势的地位,劳方(即劳动者)处于被动、弱势的地位,中国也没能幸免。过去不少人不肯承认这一点,其实这是一种客观存在,尤其在中国这种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更是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实事求是,积极应对就是了。,我们可以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应对这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做得比其他国家(地区)更好一些,更自觉一些。从工会工作的角度来看,“带动”、“替代”就是应对这种情况的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即通过上级工会的介入和积极工作,减少强势资本对弱势劳动者的制约,有效地推动劳资关系的平衡、和谐。从这一意义来说,“带动”“替代”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加广泛的实践。

如果肯定带动和替代这样一种维权机制和与上下级工会的关系,那顺理成章的事情就是,在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时候,我们必须加强面向广大基层的那一级工会组织的建设,增强其战斗力,即履行领导、管理、带动、替代职责的整体能力与水平。这样的一个中间环节的工会组织,在经济发达地区,应是镇(街)、村(社区)和开发区工会,在欠发达地区,则可能是县(区)工会。

三、让职工在活动中“感受工会”,是凝聚职工的基础

“感受工会”,这是见诸工人日报报道江苏省某市工会工作时的一个提法。这个提法生动、贴切地反映了工会活动与职工与增强凝聚力的关系。工会组织要凝聚职工,靠什么?靠二[会干部的真情,靠工会组织的活动!而工会干部的真情也要靠活动来承载。我们当然愿意看到广大职工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非常理性地认识到工会就是他们的“家”。但实际上广大职工,尤其是那些刚刚加入到工人阶级行列中来的农民工,对工会的认识是模糊的、自在的,把这种认识上升为明确的、自为的,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感受工会。具体地说,就是需要在参加工会的活动中感受工会的存在、感受工会给他带来的愉悦、好处,从而理性地认识工会的作用。没有这种感受,工会要把职工凝聚在自己的周围就是一句空话。从认识论来看,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对工会组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在活动中感受,在感受中积累,从而实现飞跃。

既然感受工会是在工会组织的活动之中实现的,那工会活动就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必然重视基层工会能否把活动开展起来这一问题。活动都开展不起来,哪怕是一些文化体育活动都开展不起来,凝聚职工就没有基础。所以,我们衡量一个基层工会是否有活力,首先要看它能否正常地开展活动。

如果认同上述看法,那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工会把活动开展起来,基层工会就必须认真、细致地把各项活动搞好。一项有组织的活动,从其开始的一瞬间,所有的细节都进人了程序运转,即按原定计划运转,职工在这个运转过程中会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听、有所思、有所想。一项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在结束之后,职工都会有喜欢的、有憎恶的;喜欢的会不时提出甚至怀念,憎恶的亦无法忘记,甚至对工会的好感或没有什么“感受”,也与某项活动的一些细节紧密相连。总之,活动开展得多,活动开展得好,尤其是那些职工参与程度高的活动,往往职工对工会的感受就深。感受一深,工会对职工的影响就大,时间长了,凝聚就在其中了。因此,我们要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着力创新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必须注重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强化凝聚意识,把各项活动与增强对职工的凝聚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既是重点又是常项,必须持续努力

把增强基层工会活力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很需要也很有针对性。但明年、后年呢?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工会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是对工会工作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对各级工会的长期要求。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增强工会组织对职工凝聚力的基础,绝不是一时或短暂时期的要求,因此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一项持续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既是全会工作的重点,又是全会的常项工作。

从数量上看,全国基层工会数百万之巨,象广东这样的省份,也有数十万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之中。要将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个基层工会都搞“活”,必须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舍此不能达到目的。从工作的时空上看,增强基层工会活力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基层要增强活力,可能是一个时间较短的过程,有的则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工会上下的努力,这个过程有可能缩短,但绝不能跨越。从“活力”的性质上看,基层工会具有活力既是一种常态,又是一种动态,它是不能停留的,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保持,才能通过各种活动或载体体现出来。从工作的复杂性看,几十万几百万个基层目前情况千差万别,有的已经具备很强的活力了,有的则属于一般有活力,有的则是基本没有什么的活力,许多工会工作要从基本的规范做起,有的则如本文前面所说的,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很难“活”起来的,需要上级工会的带动和替代才能有那么一些“活力”,这样一种复杂的情况,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分类指导;需要我们耐心细致,潜移默化,这就需要时间。再说,我们工会的整个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我们整个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到工作方法、手段等等,都尚未完全适应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要求,同样需要假以时日的改革、改进、磨合、探索、提高等等。

总之,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把为数众多的基层工会搞活搞好。因此,我们需要把增强基层工会作为全会的常项工作,年年月月下功夫做好,把它作为某一年份的重点工作,应是意在提醒我们,解决基层工会活力问题已经是很紧迫的一件事情了!应是意在推动我们,必须解决妨碍基层工会增强活力的突出性问题!

(《工运研究》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