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省职工队伍思想道德观念状况的调查

为了解当前我省职工队伍思想道德观念的基本状况,根据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按照全省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方案的部署,我们于2007年6—7月在中山、韶关等市,对当前企业职工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内容围绕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特点尤其是职工对经济社会发展、就业分配、社会保障、自身利益、社会地位的态度及不同群体职工思想观念的差异来开展。调研采取问卷抽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历史文献研究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是中山、韶关的五个企业,分属家电、玩具、电子、采掘、供电等不同行业,企业性质含国有、民营、外商投资、股份制等不同类型。发放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29份,回收率91.2%。个案访谈10人,包括企业中低层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生产操作工人。同时,我们根据有关历史文献,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特点和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课题的调查报告。

一、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总体评价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社会发展的这些深刻变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遇到了巨大冲击,社会价值判断呈现多元化倾向,职工队伍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人生价值、生活方式等方面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职工队伍的思想状况整体上呈现出两种基本的表现特点:一方面,由于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各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中普遍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职工队伍整体稳定,对国家的前途与社会的发展整体持乐观态度,企业职工思想总体状况是理性务实、积极向上的,广大职工群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决拥护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积极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提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由于职工在劳资关系中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一些地区、企业改革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进而持续损害职工的切身利益,使职工不满情绪增加,职工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严峻形势,特别是一些困难地区和单位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使这些地区的职工思想存在相当大的困惑,部分职工群众思想经常处在焦虑、郁闷、愤懑之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基础发生重大变化,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方式,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强,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职工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职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

总体上来说,我省职工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他们具有正确、积极的思想政治倾向,理性、客观的社会认识态度,独立、多元的个人价值选择。职工们关心国家前途、关心社会发展,更关注个人与家庭利益、关注个人的价值实现。他们对社会的不良风气强烈批判,对社会的不公现象强烈不满,但有时又希望和愿意通过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途径解决个人或家庭的困难与问题,谋求自身利益。

二、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主要特点

(一)对国家前途和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关切,拥护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但又暗含忧虑。

在调查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职工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对国家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对社会民主法治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持有较高的肯定和满意态度。认为二十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普遍持有较强烈的信心。问卷中90%的职工对我们国家经济长期繁荣发展“很有信心”或“有信心”。作为体现中国发展强大重大象征的和平统一台湾问题,68%的职工对中国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台湾“有信心”。对社会形势发展的认识,51.6%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形势将会“越来越好”,13.7%的职工认为“和目前差不多”。但普遍看好当中也有隐忧,42.9%的职工对国家经济长期繁荣发展“有信心的同时又有些担心”,还有8%的职工“没有信心”或“说不清楚”。尤其是当前社会处于矛盾凸显期,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另有23%的职T判断将“趋于紧张、恶化”,有13.7%的职工“说不清”。上述调查结果表明,职工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态度吻合中央的判断:现在是中国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机遇大于挑战。

构建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得到广大职工的积极肯定和欢迎。职工们对和谐社会的理解,概括起来就是:以人为本,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发言权,也就是说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与民主政治协调发展,尊重人,强调平等的社会。对于职工应为构建和谐社会作何努力时,普遍的看法是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本职工作。

(二)在价值追求与信仰上体现主流态度,同时又有信仰多元倾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职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政治态度与思想倾向是追求进步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队伍的主流态度和应有价值立场。在问卷调查中,59.6%的职工是党团员,52.6%的职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很强烈”或“比较强烈”。65.7%的职工“在本单位有当先进或劳模的想法”。在如何看待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上,43.9%的职工表示“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26.3%的职工表示“国家、集体和个人一样重”,仅有3.4%的职工会“优先考虑个人利益”。在问及“个人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时,“事业取得较大成就”(28.2%)和“为社会多做贡献”(15.7%)这两个价值型的选项分列第一、三位,而谋求“一份理想稳定的工作”(18.3%)、“安定舒适的生活”(14.2%)、“赚更多的钱”(10.0%)等现实型选项则退居二、四、五位。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职工追求入党入团的热情与以往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尤其是许多一线职工认为入党入团是管理层次的人员增加进步机会的一个选择。在精神信仰上,靠近民主党派或皈依宗教是当前职工的两个明显变化。问卷中18.8%的职工加入民主党派的愿望“很强烈”或“比较强烈”,15%的职工属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等五大教派的信仰者。

(三)最关心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问题,基本满意之中有期盼。

务实、追求个人利益是市场经济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自然选择。职工在谈及各种话题中,最关心的还是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在问及职工“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时,“生病住院”(20.5%)、收入减少(16.9%)、物价上涨尤其是房价和生活必需消费品上涨太高(13.5%)、社会治安(12.0%)分列前四位,成为当前职工最关注、最担心的四大问题。在问及“目前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时,“收入差距拉大”以60.5%的比例位居第一,80.7%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很大”或“差距较大”。在目前企业职工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太低”。但同时在对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评价中,有22.:3%的职工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52.3%的职工认为“一般”。在社会保障方面,一方面有48.6%的职工认为自己没有或很少享受到社会保障,没有安全感或安全感不强;另一方面,也有50%的职工感觉享受到比较充分或一定程度的社会保障,有或比较有安全感。所以,要调动职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工人工资”(72.3%)和“提高工人的社会保障水平”(50.5%)。

(四)对当前的社会管理方式和效果不大满意,外来工、农民工尤其如此。

和谐社会职工尤其关注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在调查中,职工在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中,对社会管理方面的意见最多,如社会治安、医疗卫生、子女教育、食品卫生健康、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物价上涨、腐败,等等。这些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使职工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感到诸多的困难、无奈和怨恨,另一方面,也让职工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信心不足。而在上述社会问题中,社会治安成为近年来职工和企业管理者最关心也最头痛的问题。在调查中,职工普通反映目前的社会治安太差,工作生活没有安全感,几乎没有一个职工自身或亲友同事没有碰到过被抢、被盗或被骗等社会治安问题。这些社会治安事件的发生,对职工本人和身边的亲友同事很容易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和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形象和投资环境等。物价上涨太快是当前最严重也是职工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房价和粮食、食品、肉禽蛋、水电气等基本生活消费品上涨太快,加上工资收入没有相应的增长,让很多职工感觉生活水平下降。前不久,深圳就有100多名农民工联合上书要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广东是外来工、农民工最多的地方。外来工、农民工除了关心社会治安、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外,当地政府对外来工、农民工的管理政策和态度方式,成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外来工、农民工普遍反映,在劳动权益、福利待遇、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租屋买房等多个方面,得不到当地政府一视同仁的待遇。这使外来工、农民工很难真正融入当地居民社会,更谈不上有家的感觉。

(五)对当前各种社会热点现象态度较鲜明、一致,但同时价值多元、思想开放宽容特点明显。

为了了解职工对当前一些社会热点现象的态度,我们专门设置了一组问卷,统计结果如下:(见下表)

上述社会现象可分为两大类:财与性。职工对与财相关的六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强调的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获取财富的要求。而个别职工对买六合彩、赌博生财、街头乞讨等持肯定态度,则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仍有少部分人存在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思想。职工对与性相关的四个问题的回答,体现了在社会开放时期职工思想和性观念意识的相应开放和宽容。虽然整体上职工对不合法不道德、不符合中国传统婚恋伦理的婚恋及性行为现象持否定态度,但也有一定比例职工对变性、同性恋,一夜情、婚外情,尤其是对婚前性行为等现象,持肯定、包容和无所谓的态度。

三、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问题分析

(一)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职工队伍思想道德观念整体积极健康、理性向上的重要基础。

十六大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进步是举世公认,国人切身感受的。这种国家、社会的巨大进步尤其是职工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大大增强了职工对国家、社会包括个人生活发展的预期与信心,大大增强了职工在工作及社会管理中的团结心与凝聚力,大大增强了职工在处理社会关系上的责任心与道德感。

随着职工收入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明显改善,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职工在继续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开始注重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如对“您择业时最看重的条件”的回答,“发挥自己所长”以32.2%的比例位列职工的首选,明显超过“职业稳定”(23.1%)、“社会保障健全”(15.O%)、“收入高”(13.4%)等选项。而在五年前,“收入高”(28.1%)是职工择业最看重的条件。当问及“您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时,五年前职工前三位的选择是:“赚更多钱”(23.6%)、“安定舒适的生活”(13.9%)、“一份理想稳定的工作”(11.3%),而今天职工的选择是:“事业取得较大成就”(28.2%)、“一份理想稳定的工作”(18.3%)、“为社会多做贡献”(15.7%)。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了职工在物质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后,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进步和提高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等物质条件进步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古人说的“仓禀实而知礼节”。又如在职工道德水平最集中体现的职业道德水平评价上,42.5%的职工认为目前人们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了”,只有20.8%的职工认为是“下降了”,而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

(二)职工队伍内部结构的分层和差别,带来职工队伍群体思想道德观念的分化和差异。

近年来,经济成份、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带来了职工队伍内部结构的多元化。调查中我们发现,职工思想道德观念在不同的群体有明显分化和差异,按划分标准不同,我们区分了五类职工群体:1、职工队伍结构的内部分层导致的差异,我省在2003年职工队伍内部结构的调查研究中将其划分为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干部群体、企业经营管理者群体、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普通工人群体和失业困难职工群体等五个群体,这里我们简单归纳为就业稳定收入高、各方面保障较健全的职工群体与就业不稳收入不高、各方面保障不健全的职工群体两大类;2、以农民工为主要构成的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城镇职工尤其是固定工之间的差异;3、已婚职工与未婚职工之间的差异;4、年轻职工与中老年职工之间的差异(集中体现于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异);5、体制内职工与体制外职工之间的差异。

职工队伍内部上述五种结构类型里,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差异主要有:

1、就业稳定收入高、各方面保障较健全的职工群体多数是有文化、能力强、水平高的职工,他们或者是所在单位的工作骨干,或者是经济效益较好的行业或企业员工。这类职工群体,衣食无忧,更关注个人精神需求的满足、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事业上的成就贡献,更关注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规范化发展。他们有较明晰的人生价值取向,对各种社会问题与现象有较鲜明的态度,追求高质量、高品味的生活方式。而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各方面保障不健全的职工群体,更多是为养家糊口而操劳奔波,他们更关注和担心的是下岗失业、物价上涨、工资待遇降低,更头痛的是看不起病,儿女读不起书,买不起房,等等。

2、以农民工为主要构成的外来务工人员一般工作变动快、居无定所,对当地社会管理规范毫不在意,反而对当地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如暂住证、出租屋、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管理)上比较敏感,有较强的被歧视、被排斥的心理感受。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社会(入户、买房、子女读书等)中,另一方面又不想受当地社会规章管理制度(卫生、治安、交通等)的约束。他们在工作、生活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关心能否一视同仁,强调是否平等。城镇本地职工(甚至包括已落户的外地职工)一方面承认当地经济繁荣离不开外地职工的贡献,另一方面对外地职工又有一种敌视感(交通、就业机会等资源挤占)、警惕心(影响社会治安)和优越感(社会保障、公共资源优先权),他们更重视社会发展与管理的稳定安全、规范有序。如问卷调查中,47.5%E拘城镇职工认为“农民工进城挤占了城市职工的就业岗位”,63.3%的城镇职工认为“农民工大量进城会影响城市社会治安状况”。

3、第三、四类职工群体思想道德观念的差异比较接近。年轻、未婚职工和第一代农民工群体绝大部分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一方面他们普遍接受过较系统的学校教育,有文化,素质高,见多识广,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各种社会现象敢于提出批叛性意见,人生自我规划意识强,认为出来打工最重要的是学技术长本领、开拓视野长见识;另一方面他们又基本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磨难,不能吃苦耐劳,奉献精神差,讲享受爱攀比,责任感不强,在爱情和性等问题上相对比较随便。中老年、已婚职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群体则普遍已有家室,家庭、社会责任心强,珍惜现有的工作岗位,比较遵守企业的管理约束,工作任劳任怨,勤俭节约,认为打工最重要的是赚钱养家。

4、体制内职工(包括曾经在体制内企业工作过的职工)更关注平等、福利待遇、(医疗退休等)社会保障、腐败现象、工人地位下降等问题,这与他们在体制内的工作经历以及经历的变化反差有极大的关系。而体制外的职工则比较关心效率、个人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城乡差异等问题。如在问及“您认为企业一线员工与高层经营管理者收入差距多少倍较为合理”时,体制内职工普遍回答是3—5倍,而体制外职工能接受的范围是3—10倍。

(三)职工信仰和价值观多元化是经济状况分化和社会转型形势下职工心理调适的需要。

从职工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当前职工的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现象。如少数人对买六合彩、街头乞讨、甚至赌博等发不义之财的作法持支持或宽容的态度;对变性、同性恋、婚前性行为等现象虽然多数人不认同,但支持者、包容者都大有人在。在职工的精神信仰方面,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职工是主流,但也有18.8%的职工希望能加入民主党派,有23.8%的职工信仰宗教。我们认为,出现这种分化的原因是社会转型和职工经济状况分化的结果,不同的职工群体,由于他们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个人追求不同,出现多元化的价值选择是一种很正常的结果。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是信仰缺失的社会,“一切向钱看”。我们认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职工对物质生活和经济利益的本能追求得到了应有的恢复,“向钱看”是人的物质信仰的体现,很多选择“无信仰”的职工其实多数处于一种物质信仰状态。当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改变,职工不再为生存和温饱生活而奔波时,精神追求的需要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当前职工精神信仰主要源于两种需要:一种是外部的需要,如入党、加人民主党派,多数人作出这种选择是出于政治需要、社会需要或发展需要这些外在需要;另一种是内部需要,如归依宗教,以及少数加入党派的人士,他们作出这种选择是心灵安顿的需要。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一些事业成功的白领和中产人士信仰宗教的趋势越来越强。宗教信仰是帮助他们精神充实、心灵安静的有效方式,也是他们事业成功后追求道德完善的一种选择。

(四)对工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有赞有弹,应实事求是地看待职工与企业的关系。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在政治待遇、社会地位、相对经济收入等方面持续下降,“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翁”、“职工是(国有)企业的主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些原来工人引以为豪的话现在更多成为了一个口号,一个让职工无动于衷甚至是反感的宣传口号。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对工人社会地位变化的看法有了较大的转变。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9.4%的职工认为近年来工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是“有很大提高”或“有所提高”;只有17.2%的职工认为近年来工人地位下降了。而其中60.0%的农民工认同工人地位提高了,城镇职工只有29.3%的人认同工人地位提高了。大部分职工认为工人地位提高了,原因可能有三:一是近几年工人的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等有较大的改善;二是一些国有垄断行业和效益好的企业是就业者向往的单位之一;三是大量农民工在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对比,认为做工人比做农民强。认为工人地位下降的,主要是老职工尤其是曾经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作过的老职工,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使他们产生了明显的失落和心理不平衡。他们认为工人社会地位下降,首要原因是政府的政策落实得不好。他们对职工主人翁地位下降虽然明显失落,但又能主动调整、适应职工地位、身份的变化。关于职工主人翁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要破除计划经济时代过于拔高工人地位的认识误区,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出现工人自认为是被雇佣者的想法。不要从“主人与仆人”的二元对立角度,而要从“主人与客人”的有机统一角度来理解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就是说,职工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彼此同呼吸共命运。

四、加强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对策思考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职工思想道德观念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反映。职工思想道德观念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此,发展是加强职工思想道德观念建设的第一要务,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是解决职工思想道德观念偏差的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办法。具体来讲,当前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可从如下方面人手: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加强职工思想道德观念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方面的的基本内容。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引导职工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往这个基本的价值规范和道德框架方向发展。这也是中国要实现国富民强、再次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体职工中的教育和灌输,使其成为职工内在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成为职工有团结心、凝聚力的价值基础,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根基。当前,尤其是要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礼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在时代的要求中明荣辱之分,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

(二)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尽管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中受益良多,但毕竟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职工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仍不少,如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困难职工生活保障问题,职工重大疾病和意外事件的救助以及各种社会保障问题,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和民主管理需求,等等。当前,尤其是认真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工资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相适应工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子女上学、困难职工家庭最低生活保障等职工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中,在问及叨15些问题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最严重时,37.9%的职工选择“就业难”,26.3%的职工选择了“收入分配差距大”。近几年发生的群众上访、群体性事件、个体过激行动等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中,源于劳动关系的事件所占比例不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劳动关系不协调已成为职工队伍不稳定的主要根源。

(三)职工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适应时代发展、顺应职工心理。

72.9%的职工认为,企业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很有必要”。73.3%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都需要加强,而社会公德首当其冲(18.0%)。所以,职工思想道德教育不是要不要加强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的问题。调查发现,在问及“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主要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刊物,而学校教育、单位或社区宣传、家人亲友影响均居后面,这反映了当前职工接受信息的途径有较大变化。越是身边的宣传教育对职工思想的影响力就越小。因而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刊物的监管,有效发挥这些媒介对公众思想的积极有效引导作用。尤其是互联网,86.2%的职工认为互联网与自己联系密切,38.8%的职工甚至认为是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中山格兰仕电器有限公司在企业报开辟了“心灵热线”专栏,在公司内部网站设置了“先锋论坛”,鼓励员工通过这些平台,有思想、心理问题多沟通,有意见、建议随时提,对于融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向心力起到了很好作用。又如,现在职工的通讯

方式中,使用手机、小灵通等移动通讯工具的占90.6%,管理者有时利用这一平台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新形势下职工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的方式、途径值得关注和探讨。

(四)弘扬劳模精神,加强正面宣传,用劳模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影响带动全社会。

近几年,由于从上到下对工人阶级地位与作用的重视,媒体也相应加大了对职工队伍的宣传。有34.9%的职工对现在新闻媒体关于职工群众的宣传报道“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但同时,有53.2%的职工感觉“一般”,11.9%的职工认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这说明职工在有所肯定的同时,仍对新闻媒体加大对工人阶级与职工群众的宣传寄予厚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普通一线劳动者的工作成绩、生存状态与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以劳模精神影响和带动职工队伍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座谈中,多数职工认同劳模、先进工作者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强、学习劲头足,在本单位能起到示范效果、榜样作用。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非公企业都开展了先进员工(年、月甚至是周)评选活动,不少职工表示愿意学习劳模、争当先进,劳模先进的当选能体现职工的价值,满足其荣誉感,激发其上进心。

(五)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培育和谐文化建设。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职工思想道德观念建设、提高职工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由于创建活动思想主题鲜明,能较好地体现职工群众的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和共同利益,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社会文化承载了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对职工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当前,要大力加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和工会文化建设,推进和谐文化的发展,重点要开展好企业职工文体活动。本次问卷调查中,63.1%的职工对本单位开展文体活动表示满意,12.1%的职工对本单位开展文体不大满意,另有24.8%的职工反映本单位没有开展文体活动。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应职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素质和文明程度,推动职工队伍思想道德观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课题组负责人:肖建葵 廖文正

组   长:杨敏 周四根

成   员:李晓明 姚文军 赵婕 韶关市总、中山市总有关人员

执   笔:周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