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四个三”系列活动 努力争当构建和谐惠州的排头兵
当前,全省正在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我们积极响应省委张德江书记提出的“工会工作要争当排头兵”的号召,按照市委提出的排头兵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成立了排头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做法是:开展“四个三”系列活动,在经济技术创新、工会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困难职工帮扶等四个方面争当排头兵。
一、营造“三大品牌”,在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争当排头兵
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载体,全力营造劳动竞赛、劳动模范、劳动保护“三大品牌”,推动惠州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营造劳动竞赛品牌,调动职工群众的创造热情。从三个层次努力打造劳动竞赛这一品牌,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围绕省十项重点工程之一的博罗湖镇500千伏变电站建设,开展以“优质、快速、安全、高效、廉洁”为目标的“六比六赛”活动,使该项工程提前数月完工交付使用,并被评为优质样板工程。二是号召向TCL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博士后闫晓林,华阳多媒体机芯组研发项目负责人骆名灯等一批科技之星学习。根据产业特点,在TCL、德赛、华阳集团等企业和各县区的不同行业中开展扎实有效的技能比赛和技术创新活动。三是以企业为基础,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众多农民工中发现、挖掘、培养出更多的陈雪英式的优秀员工。
2、营造劳动模范品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目前,我市共有24人评为全国劳模,2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32人评为省部级劳模,224人评为市劳模。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成了非凡的业绩,是我市职工队伍的排头兵,是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如何更好发挥劳模的先进效应、品牌效应、示范效应?一是关心爱护劳动模范。经常组织慰问,要求他们在本职岗位要再创辉煌,不断擦亮“劳模品牌”,同时给劳模发放荣誉津贴予以鼓励。二是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作用。始终坚持把“比、学、赶、帮、超”作为劳动竞赛的核心,将劳动模范作为产生于竞赛过程的先进典型,让劳模精神成为激励广大职工立足本职、争创岗位排头兵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3、营造劳动保护品牌,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在处理力奇宝石厂,先进、超霸电池厂职业危害事件中,一方面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另一方面据理力争,依法为职工争取更多的权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为了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把“安康杯”竞赛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拓展到所有企业,把创建安全合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技能培训等群众性劳动保护活动纳入竞赛活动。
二、夯实“三个基础”。在工会组织建设中争当排头兵
开展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是构建和谐惠州的重要举措。在排头兵实践活动中,着力夯实工会基层建设、职工之家建设、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1、发展组织,夯实工会基层建设的基础。按照“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要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社会配合”的工会工作大格局,不断创新组建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组织机制,有效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有效带动了工会组建工作的开展。全市已建基层工会5266家,发展会员54万余人。省总工会领导在仲恺高新区隆重举行总工会成立暨百家企业工会授牌大会上指出:仲恺高新区工会成立暨百家企业工会同时授牌,是“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大格局的生动体现和丰硕成果。在短时间组织百家企业工会并同时挂牌,在广东省是第一次,全国也实属罕见。为推动党工共建走向深入,近期将在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召开全市党工共建现场推进会。
2、固本强基,夯实职工之家建设的基础。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一手抓工会组织的建立,一手抓工会作用的发挥。通过“建家”为载体,实施固本强基,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充分发挥工会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积极作用。根据省总要求,制订了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实施方案,重新修订了建家标准,充实了建家内容,召开了建家工作现场会和基层工会固本强基经验交流会,推动了建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已建合格职工之家3409个。我们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了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评优秀厂长经理、评优秀职工为主要内容的“双爱双评”活动。通过活动,达到“两满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满意;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投资者意。
3、抓好培训,夯实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不断强化“工人阶级不仅要有力量,更要有知识”的意识,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在工作理念上,提出工会干部要改变观念、改善思维,改进方法,用心用脑学习、用心用脑思考、用心用脑实干,成为学习型、思考型、实干型好干部。在培养目标上,提出工会干部要成为具有办事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基层工会干部要成为直接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工会机关干部要成为有真才实学熟悉工会工作的专门家。在培养方式上,实行分层逐级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强调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三、抓好“三个维权”,在维稳工作中不断争当排头兵
维护群众利益是构建和谐惠州的核心。我们在这次排头兵实践活动中,紧紧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科学维权、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着眼于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推动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1、科学维权,建立和完善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机制。维权工作必须注重科学性。实践中,注意发挥工会信访和职工维权热线的作用,加大参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力度,推进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加强职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引导职工群众运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通过把基层工会干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工会积极分子等整合为劳动关系信息员,形成遍布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劳动关系信息网络和劳动关系状况预警机制,抓住“及时发现、有效控制、妥善处理”三大环节,对企业工资发放、劳动安全卫生、突发事件实行动态监控,使劳动争议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2、主动维权,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和集体合同工作机制。一是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契机,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从劳动关系的起点上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二是大力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从劳动关系的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坚持职工民主管理,实行厂务公开,确保职代会职权行使到位。去年,我市厂务公开工作成效显著,在省的有关会议上介绍了经验。今年,要继续保持先进,我们的目标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率达100%,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率达80%。
3、依法维权,建立和完善劳动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工会与政府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两个制度协商解决劳动关系和工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部分企业出现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在惠城区试点建立“欠薪早知道”机制,分别在市区、陈江设点开展法律咨询和“送法上门”活动。针对劳动争议持续上升、群体性案件有所增多问题,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目前,全市基层工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3000多个,参与劳动争议仲裁120余宗,依法维护了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最近,市总工会被评为全国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单位。
四、开展“三项活动”,在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争当排头兵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部分职工群众的生活还存在一些困难,特别是下岗职工和部分老劳模遇到的困难比较大。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设身处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得到实惠。
1、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这一活动已连续开展了12年。每年春节期间,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领工会、劳动、经贸等单位领导,深入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慰问困难职工和劳动模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关心、关爱送到困难职工、困难劳模的心坎上。12年来共筹集资金900余万元,慰问困难职工5万余户次,慰问劳动模范600余人次。每次“送温暖”活动结束后,都对领导在活动期间交办事宜进行回访督办,确保困难职工需要解决的问题落到实处。为使“送温暖”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重点扶持帮助子女考上大学却无力支付学杂费的困难职工,保证他们的子女按时赴校报到上学。困难职工子女完成学业后,尽力为他们联系就业单位。
2、继续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活动。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抓手,立足于“拾遗补缺、救急助难、排解矛盾”,面向困难职工,开展分类帮扶。凡是进入最低生活保障线和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都列入帮扶对象,为他们提供生活救助、就业帮助、法律援助和信访接待等服务。帮扶中心成立以来,共筹集帮扶资金近400余万元,先后帮扶困难职工1.5万人(次),深受职工群众好评。
3、继续开展劳模结对帮扶活动。在对劳模开展的一次全方位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劳模存在医疗难等问题。为此,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对困难劳模实行医疗补助的建议。提出医疗补助费用由政府和工会共同解决,政府负责80%、工会自筹20%。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作了批示,帮困资金很快得到落实。为了更好地解决困难劳模医疗难等问题,在劳模中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共有87对劳模结成对子,对口进行帮扶。这项工作得到全总领导肯定,在全总有关会议上受到表彰并介绍经验。今年4月,广东卫视对我市劳模结对帮扶的情况作了专题报道。今年,还将扩大劳模结对帮扶范围,多为劳模办好事、办实事。
(作者单位:惠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