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广东生态企业问题的思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2004年底在全省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大会上提出了建设“绿色广东”的宏伟目标。建设绿色广东,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循环经济则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关键在于建设绿色企业,绿色企业又叫生态企业。企业是经济社会的细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建设生态企业,要求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实行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发展无毒无害生产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组织生态化的物质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建立生态型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使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资源和能源得到最优利用,极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废弃物,形成一个投入少、消耗低、质量高、无污染而又生产销售符合生态环境标准产品或服务的企业生态经济有机整体,实现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从工会组织的工作实际看,职工职业病问题与生态企业的建设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职业病危害,本质上是环境污染的表现形式之一由此,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就成为推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企业、绿色广东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从广东职工职业病的现状出发,探讨我省建设生态企业的战略意义和对策建议。

一、一组不容忽视的数字

近年来,广东积极探索有效防治职业病的新机制、新路子,努力维护职工的劳动卫生健康权益,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数据一。据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统计,广东省1997—2001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省职业病发病情况不断增长,1997—2001五年来年均新增职业病266例,尘肺病和急慢性中毒最为明显。

数据二。据统计,2004年广东共有约:300万人接受了职业病方面的体检,但全省在有毒有害环境下工作的人却超过600万,体检者仅占总人数的48%左右。在2004年接受体检的近300万人中,有1%的人被发现身体接近异常。近3年来,我省共报告职业病800多例。目前我省有5大职业病高发行业,分别是宝石加工业易致尘肺病、集装箱生产业电焊工易患尘肺病、制鞋皮革业苯中毒易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五金电镀行业易致三氯乙烯中毒、电池生产行业易致铅、镉中毒。

数据三。据2002年广东省总工会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劳动卫生安全建设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一是一些建设项目未经职业卫生审查就违法立项建设。广东的工业企业发展迅速,新、改、扩建生产性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但依法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预防性监督覆盖率只有10—20%,大部分工程都未经过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审查就立项、施工和投产。

二是部分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2002年全省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整治共检查了2796个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发现生产布局不合理的有1076个,占38.4%;没有开展健康监护的有1368个,占48.9%;缺乏个人防护的有1240个,占44.3%;原材料没有中文说明和警示标识的有1:320个,占47.2%;违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定的有1184个,占42.3%;违反职业病保障规定的有115个,占4.1%;违反职业病其他防治法律法规行为的有502家,占18.0%。

三是部分企业未采取有效的职业健康监护措施。部分企业没有执行职业健康监护的有关规定,没有对职工进行上岗前币¨在岗期间的职业性体检,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职业病;有的企业还不断轮换农民工,辞退患病职工,利用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不高的弱点,把职业病危害负担推向社会。

四是职业病危害从珠三角逐步转移蔓延到广东各地山区。大量易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近年来在珠三角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广东一些欠发达地区又急功近利,片面强调改善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招商引资只看数量,不问质量,对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不依法提出要求,向这些工业企业大开绿灯。另外,传统的职业病危害尚未完全消除,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在IT、微电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增添职业病谱新品种。虽然目前卫生行政部门暂时未将俗称为“白领职业病”的新兴职业相关疾病列入职业病范畴,但是将其纳入职业病防治规划已成为趋势。

二、建设生态企业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从广东职工职业病的现状来看,构建生态企业是我省经济建设中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第一,建设生态企业是预防职业病的根本途径。导致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些地方政府领导没有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为了发展经济,不惜降低招商引资门槛,在项目引进和立项方面,没有执行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规定,使一些未经职业卫生审查的建设项目违法立项建设。基层有关部门执法力量缺乏有效协调配合,监督执法力度薄弱,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惩处不力,甚至使一些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材料得以继续使用。二是有些企业经营管理者无视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没有切实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没有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使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职业卫生服务,职业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建设生态企业,要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投资环节制定和实施招商引资的环保准人标准,在企业经营环节制定生产、运输和回收利用方面的环保标准并严格环保执法监督。建设生态企业,要求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无毒无害生产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全过程控制污染,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可见,建设生态企业能从源头上有效地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职工健康的影响,从根本上为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第二,建设生态企业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由于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职业病防治力度不断加大,而农村以及欠发达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又急于招商引资,大量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和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正在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环境污染和职业病危害也随之转移。这种不对企业进行根本环保改造的转移趋势将使农村、欠发达地区承担比城市、发达地区更多的环境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成本,从而扩大农村、欠发达地区与城市、发达地区的差距。这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比如,在广东强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候,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纷纷打出旗号承接产业转移,但在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有一个现象特别需要关注:选择转移的往往是一些能耗大同时污染也大的产业。而这些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广东的水源地,关系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的走向。在广东各大中城市,国家明令停业的15类严重污染的小企业已逐渐绝迹,但不少厂商却把它们搬到了广东偏远欠发达地区,造成广东欠发达地区的污染情况正在不断加重。建设生态企业,要求同一企业,在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应按照统一的环保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就使那些污染企业如果不进行环保改造将无处可移,从而避免农村、欠发达地区承担不应有的环保成本并拉大与城市、发达地区的差距,这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第三,建设生态企业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虽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经济发展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模式,经济增长粗放、环境污染加剧、区域整体生态功能脆弱,已成为制约全省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而且在个别地方,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没生态企业,要求改变在大量污染和资源破坏后才花费巨额资金来修复环境的污染末端治理模式为全过程控制污染,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输入端、生产过程中、输出端)全方位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样,就摒弃了“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发展老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就努力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通过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促进经济、社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这是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职业病危害为例,劳动者因工作环境污染患职业病返贫、致贫的情况在一些农村地区大量存在,这有时引发患者及其家人与企业、医院等的冲突,甚至发生因职业病纠纷处理不当而堵塞道路、罢工、游行、集体进京上访等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事件。而建设生态企业,在生产的全过程控制污染,可以同时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促进劳动关系与社会的和谐。

第四,建设生态企业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难以为继的。为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这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生态企业。建设生态企业,需要探索建立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利润的绿色经济核算体系。绿色会计在修正现行会计的基础上产生,全面监督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绿色审计是绿色会计的再监督,加强绿色审计,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绿色利润可理解为现行会计利润扣除尚未纳入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环境污染外部成本的差额。比如一家宝石加工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致使职工患上尘肺病,花费巨额的医疗费治病直至死亡,这家企业按照现行会计核算的利润可能是正数,但按照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利润就应扣除职业病职工为治病所花费的费用和相关机会成本损失,其结果为负数。一家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家庭装修材料的企业,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装修家庭,致使消费者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患上急性白血病,花费巨额的医疗费治病,这

家企业按照现行会计核算的利润也可能是正数,但按照绿色会计核算的绿色利润就应扣除患病消费者家庭为治病所花费的费用和相关机会成本损失,其结果为负数。建议生态企业,从成本观点来看,本质上是通过投入相对较少的成本(尽管绝对数并不一定低),实现技术创新、发展无毒无害工艺技术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的清洁生产,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来大幅度降低甚至接近消除相对巨额的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和污染末端治理成本,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绿色利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现行会计核算体系的弊端在于没有把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纳入,这导致企业在投人成本实现技改创新、清洁生产时,虽然绿色利润增加了,但短期来看现行会计利润却没有相应增加,并有可能比没有投入成本推行技改创新和清洁生产的企业现行会计利润更低,这就出现了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企业缺乏建设生态企业的动力,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一直在低水平的传统增长模式徘徊,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个问题,需要按照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来解决。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关税壁垒作用日趋削弱,但包括“绿色壁垒”在内的非关税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凸显。近几年,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这种国外市场的力量将迫使我国企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生态企业建设,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同时,政府应积极通过宏观调控,探索建立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利润的绿色经济核算体系,严格环保准入制度和环保执法监督,推动生态企业的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建设生态企业的对策

建设生态企业、绿色广东可以从人、财、物、技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人”。指建设生态企业、绿色广东全过程中,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劳动者、消费者、政府、社会公众等不同人类群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从劳动者来说,提高职工队伍的环保素是构建生态企业的基础。建设生态企业,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大力增强广大职工的环保意识、环保观念,使广大职工树立起先进的环保理念,使生态企业文化潜移默化于职工的思想行为之中,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的、强大的动力。

从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来说,他们在投资经营企业时,应当树立和落实注重环保的投资经营理念,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努力构建生态企业。当企业还没有达到生态企业的标准时,可以存在一个短期的、确定的由非生态企业向生态企业转化的过渡期或者说保护期,但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对此应承担的责任是这个过渡期或保护期不能是长期的,更不能是不确定的无限期。企业超过了合理的确定期限后仍不能成为生态企业的,就应当坚决被淘汰。

从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来说,政府要加强规划指导,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认真实施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实施环保宏观调控,推进环保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生态企业、绿色广东的建设。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从自身做起,带头厉行节约,在推动建没节约型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于部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工青妇、消费者权益组织、环保组织等社会有关团体部门,要努力维护本团体服务对象的合法环保权益,积极动员本团体服务对象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怵公民的自觉行动。比如工会组织,要通过建发生态企业维护职工享有的免受职业病侵害的劳动安全卫生权益,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适应构建生态企业要求的劳动竞赛,大力节约使用能源和资源,为促进我省绿色经济的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多作贡献。

二是“财”。指在建设生态企业、绿色广东全过程中,要构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探索建立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利润的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做好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要在企业试行绿色会计核算制度,这一工作的实施应从相对明确、简单的起始科目开始,即“边界推进”原则,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双轨制”的方法,即先以不计算环境资源成本的原始账为准,以绿色会计账为参考,逐步进行绿色会计试点工作。要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绿色会计培训工作,在大中专院校增设绿色会计、审计专业课。要进行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和分析,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披露环境因素的会计信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可揭示环保措施对目前企业的资本支出和损益的影响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同时反映环境经常性支出的数字等内容;对绿色会计提供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加工,进行分析比较,作出评价和解释,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服务。要通过试行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大幅度降低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努力提高企业的绿色利润,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是“物”。指在建设生态企业、绿色广东全过程中,要推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大力创建节约型企业,在企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和资源、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的劳动竞赛,抓紧启动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推行木材节约代用,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和用品过度包装问题,减少损失浪费,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矿产资源和工业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园区和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使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能源和资源得到最优利用,通过全过程控制污染,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实现企业能源资源的良性循环。

四是“技”。指在建设生态企业、绿色广东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新、改、扩建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推广使用符合环保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树立注重环保的企业战略投资观念,把好企业投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审批、环保“三同时”验收这三个环节,实行公众参与,从源头上避免发生环境污染。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无毒无害生产工艺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大对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雨洪收集和苦咸水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力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组织生态化的物质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使整个企业技术工艺过程和经营管理过程生态化,形成生态型生产经营管理体系。

(执笔:陈宗文 杨敏 秦勇)

(注:本文系广东省总工会在2005年8月18日广东省政协举行的建设绿色广东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