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珠海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构建和谐珠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建设、发展和实现,将取决于丰富的物质基础、牢固的组织基础,公平的利益基础和深厚的素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要在构建和谐珠海中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必须在这些基础方面有所作为。
一、凝聚职工群众,夯实和谐珠海的组织基础
广大职工群众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基础在工会。因为,工会是社会最广泛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工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必须发挥工会的凝聚作用,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这是构建和谐珠海的组织基础。
一是体制变化。职工队伍从单一人参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移锉国家分配工作岗位向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自由择业转移;从编内相对固定向编外相对流动转移;从公有制向非公有制转移。这些转移,使工会组织的原有架构受到巨大冲击。二是结构变化。职业从业门路,就业渠道更为多样,社会分工日益广泛,员工结构更为多层,跨地区跨行业流动频繁,成员构成更为多变,这“三多”使工会组建工作难度增大。三是数量变化。一方面,国有企业职工人数逐步减少,由原来占职工总数的80%变为只占20%,另一方面,非公企业职工人数迅速增长,由原来只占职工数的20%变为80%。这“倒二八”,给工会组建、维权、宣教等各项工作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此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外来务工人贝约占全市职工人数的50%。这些数量上的激变,引起职工队伍质量的渐变。特别是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使工会组织的各项工作都面临挑战和考验。这些变化,对工会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其中主要问题是如何把他们组织到工会中来。这关系到构建和谐珠海的组织基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职工队伍的新变化,珠海市建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0年以来,全市在非公企业中组建工会15786家,发展会员28。1万人,市、区、镇以及镇、街、企业大小三级组织网络已经建立。特别是最近两年,工会的组织工作,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初步实现了“党群工作一体化”,这为构建和谐珠海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但是,目前我市仍有部分新经济组织尚未组建工会,还有数以万计的职工没有被组织到工会中来。在一些没有工会的企业里,有的经营者随意克扣工人工资,任意打骂工人,强迫他们在劳动安全条件很差、职业危害很重的环境下生产,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由于这些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调整劳动关系的机制无法建立,发生劳资矛盾往往不能及时化解,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只有这样,党的阶级基础才能得到加强,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得到扩大,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二、维护公平正义。协调利益基础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方经济利益的“度量衡”,利益基础来源于劳动关系。讲和谐离不开公平正义,讲利益离不开劳动关系,因此,要构建和谐珠海,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协调好劳动关系。这是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主战场。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三大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混合型所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海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并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珠海现阶段的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相对公平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党委政府对劳动关系和谐高度重视。2001年,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出台《珠海市企业工资支付条例》,这是全国首个关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的地方性法规。此后,我市还建全了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实行企业民主管理。二是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0年以来,珠海市总工会协助职工追回历年拖欠的工资累计5670.13万元,涉及职工18975人次,帮扶困难职工30289人次,筹集和发送帮扶资金1615.69万元,平息和化解职工群体性集体上访、罢工事件若干起,为构建和谐珠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在社会主义新旧体制转型期,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变,劳动就业、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等劳动关系中的各种重要因素存在诸多不公平。比如:劳动报酬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多劳少酬”,“少劳多酬”,“同工不同酬”等等。这些分配不公引发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导致工作环境、居住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生活条件和质量多方面不平等。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非公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进城务工人员与当地工人相比,除工资收入差距很大外,在社会保障、公共福利、社会救助等方面,外来务工人员无法享受到与本地工人的同等待遇,甚至被歧视为“二等公民”。这些劳动关系上的不公平在各行各业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并导致社会上出现“八失”现象。一是企业单位改革改制的有些操作失范;二是企业调整重组引起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三是改革成本不足和民主意识不强导致有些政策失当;四是随意降低、克扣、拖欠职工工资造成有的分配失公;五是家庭特困或意外变故导致有些职工子女失学;六是企业劳动安全环境无保障导致有些职工生命健康失保;七是劳动关系利益矛盾加剧和疏导协调乏力引起的部分职工情绪失控;八是分配机制不完善和收入差距悬殊导致部分职工心态失衡。这些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只有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各方的利益关系才能得到有效的协调,利益基础才保持稳定。
三、合力促进,创造和谐珠海的物质基础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靠发展。”这一重要论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更加符合珠海的实际。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构建和谐珠海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
当前,珠海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战略机遇期中的“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综合起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珠海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和突出。一是我市“工业西进,城市西拓”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速,西部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同时还吸纳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对“转移”和“转入”人员管理社会压力增大;二是各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城区为主体的香洲区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超过刚刚起步的金湾区和工业欠发达的斗门区。因此,缩小各区发展差距和促进珠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三是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更趋多样化,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四是广大职工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民主珠海”和“法治珠海”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珠海地处两种制度的交会点,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名。程度明显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构建和谐珠海进程中必需解决,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
构建和谐珠海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不断发展,物质不断丰富,财富不断积累,文化不断创新,始终是构建和谐珠海的基础和依托。因为,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珠海,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社会的丰富内涵是建立在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不断增强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文化发展为纽带的,是在珠海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全面展开和具体体现的。珠海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高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珠海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也要充分认识到,珠海经济社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小,制约着珠海发展规模和速度;沉重的历史债务,拖住珠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后腿;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影响着经济发展后劲。这些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需要社会各方形成的合力。因此,工会组织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和谐珠海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基础。
四、培养“三家队伍,提升和谐珠海的素质基础
“三家”工会干部是指:各级工会领导班子成员要成为具有办事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基层工会干部要成为直接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工会机关干部要成为有真才实学熟悉工会工作的专门家。这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工会作用的素质工程。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工会工作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只有加强“三家”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工会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新要求,带领广大职工为构建和谐珠海多作贡献。因此,必须努力培养千百万个“社会活动家”、“实干家”、“专门家”,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在全面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反映了广大职工的根本愿望和要求。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实践和努力,尤其是工作在基层、工作在一线的工会干部,直接接触职工群众,直接服务职工群众,只有树立正确服务意识,才能提高服务水平。而这种正确的服务意识,主要来源于我们每个工会干部理论上的成熟。因此,我们必须打牢理论基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能力。
(二)坚持学习和熟悉经济知识,不断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经济工作是全党的中心,党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工会组织承担着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发扬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重要职责,这在客观上要求工会干部应具备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因此,必须学会和掌握经济知识,学会用经济知识指导工会工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谋划工会工作,把工会工作和经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工会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提高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工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工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广大职工群众既是我们工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又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主要力量。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要体现在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上。因此,工会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思想,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注意倾听职工的意见,反映职工的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努力提高为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准确把握工会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工会工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工会干部不仅要掌握工会业务知识,而且要准确把握工会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协调社会各方面一道解决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工会要推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企业发挥保障作用,工会自身要发挥好维护作用。因此,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品牌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和能力,才能在构建和谐珠海中充分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珠海市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