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劳动竞赛的难点及对策

劳动竞赛,确切地说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群众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劳动竞赛的萌芽是人们在社会劳动的接触中所产生的进取心,是在社会整体利益和劳动群众个人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激发和调动劳动者智慧和创造力的活动。因此说,劳动竞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体现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增强其主人翁责任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表明,我国工人阶级中间蕴藏着极大的劳动积极性、智慧和创造性。这种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他们通过自觉的或有组织的群众生产活动(如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班组建设以及劳模工作等形式),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1953年起,在我国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各地工会组织开展的以增加产量为主要目标的劳动竞赛、1979年开展的增产节约劳动竞赛、1980年开展的为四化立功的劳动竞赛、1981年开展的学赶先进活动、1982年起开展的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适应企业转轨变型、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责任制等为内容的劳动竞赛,等等,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近几年来以劳动竞赛为主要形式的群众生产活动逐渐呈现弱化和萎缩的态势,自觉的或有组织的群众生产活动日渐脆弱,劳动竞赛活动的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和行政化,难以得到职工的积极有效响应,群众性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和技术创新活动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问题的出现和存在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原因;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有工作的失误以及研究和探索上的不足。笔者认为,当前劳动竞赛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一是对利益主体转变的认识不足,导致人们对利益的根本一致性产生质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逐步由过去计划经济时的行政管制,大包大揽转变为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利税挂靠。利益主体由企业直接对国家负责,转变为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实现对社会的负责。而正是这种转变,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企业的目的,实现了社会整体利益和劳动群众个人利益的有效一致。但是,由于我们对这种转变认识和宣传上的不到位,致使人们对社会整体利益和劳动群众个人利益的根本一致性产生质疑和误解,导致劳动者自觉的或有组织的群众生产活动积极性不高,劳动竞赛活动疏于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二是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的不断进步和优化,而企业职工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性被疏忽和淡化,劳动竞赛失去原动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制、合资制、股份制等经营方式应运而生。一方面他改变了企业的单一经营方式,加快了企业现代化改造,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而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觉或不自觉的较多地注重从管理手段和制约方法人手来治理企业,并以达到和满足股东、出资者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利润指标和要求为目的,往往忽视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尊重和对提高职工主人翁意识教育的重视,致使群众生产活动难以组织和开展,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和生产积极性难以得到切实的调动和发挥。

三是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和进步,给劳动竞赛的组织和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适应现代企业进步和发展要求,成为新时期、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劳动竞赛如何组织和开展,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研究课题。

四是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影响了部分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大量的有固定期合同制工人进入企业,并成为企业职工队伍中的一支有生力量。但由于合同的期限性以及在管理、待遇等方面与无固定期合同制职工存在的差异,使他们对企业缺乏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参与劳动竞赛活动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是群众生产活动的组织领导被弱化,工会组织在企业里被当作行政或党委的职能部门,人员被压缩,机构被撤并,工会组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难以较好地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

针对上述在劳动竞赛的组织开展上存存的难点和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和改进。

1、加大企业职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宣传教育力度。要从爱国主义的高度、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发展要求上,深刻阐述工人阶级产生、成长历程和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应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要把树典型、赶先进、讲奉献,作为组织和开展群众生产活动的主旋律.大力营造遵章守纪、敬岗爱业、诚实劳动的良好氛围;要将创效成果与创效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有机结合起来、无私奉献与有效激励有机结合起来。使劳动竞赛成为激励职工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机制,成为职工亮才学艺、展示自我、激发斗志的有效平台。

2、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想。把尊重和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尊重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把以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协作、技术创新等主要形式的群众生产活动实效,作为考核企业管理、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准。为保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积极性的有效调动和发挥,营造和谐、稳定、进步的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

3、根据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岗位技术标准和职责范围,确保岗位标准与生产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和有效性;采取岗位定期或周期培训的方法,不断提高职工岗位技能的熟练水平和可靠性;积极为生产骨干创造良好的厂校挂钩、培教结合的条件,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养和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从而为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劳动竞赛创造良好的条件。

4、从制度、措施上保证有固定期合同制职工与无固定期合制职工政治待遇(任用、选举、评先等)、经济待遇(工资、奖金、晋级等)、生活待遇(各种福利)的一致性,增加有固定期合同制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工会组织要加大做好有固定期合同制职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宣传引导工作的力度,让他们明了入会的目的、意义及相应待遇,自觉加入工会组织,使他们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维护,从而起到激发责任感,调动积极性,增加归属感的作用。

5、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要求,重视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理顺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的关系,是劳动竞赛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是要在管理机制上理顺关系,确立企业工会在企业管理层次、机构设置上与企业行政的平等地位,增加工会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平等、协商、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劳资协商制度,联席会议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等措施,规范和约束企业工会和企业行政的权利义务,保证企业劳动关系的规范运作,从而保证职工群众生产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

劳动竞赛是职工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通过劳动竞赛活动,可激励职工努力进取、敬岗爱业,焕发劳动积极性;可激励职工相互学习、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可改变职工的自身行为和观念,普及先进思想,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济工作之中,达到经济与政治的统一。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充分运用和发展劳动竞赛这一形式,吸引和动员更多的职工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既是各级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大事,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作者单位:三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工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