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行业工联会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创新工会组织模式,以更有效地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和实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的目标,一直是各地工会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我市工会按照全总、省总的工作部署,在全力推进工会组建工作中,对新时期的行业性工联会组织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主要成效
适应非公有经济迅猛发展要求,按照行业性质组建工会联合会,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工作的创新。我市从2000年5月成立首家行业性的工会联合会——开平市水口镇水暖器材行业工联会以来,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扩大了工会组织覆盖面
目前,全市先后共组建了14个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覆盖企业共826家,覆盖职工人数约57000多人,现有工会会员35992人。这14个行业工会按其覆盖范围划分,有两大类型:
一是跨镇、街的县区级的行业工联会,共有6个;二是镇、街以下的区域性行业工联会,共有8个。通过组建这些行业工联会,拓展了工会在非公有经济组织的工作领域,并在部分企业同步建立了党组织,有效地把这些行业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从而发挥了工会组织在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中的作用。
2、协调了行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各行业工联会在组建起来之后,抓住了其行业劳动标准、行业职工群体利益的同一性和行业劳动关系协调有着很强的共通性的特点,在加强劳资双方联系沟通,参与调处劳资纠纷,稳定职工队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使“和谐、稳定、双赢”成为行业内的普遍共识。2003年,鹤山市桃源镇制伞业工联会和鹤山市沙坪镇制鞋业工联会分别开展了集体协商和签定行业集体合同工作,集体合同覆盖企业共62家、覆盖职工2126人;2004年,开平市水口镇在上级工会指导下,组织以水口镇水暖器材行业工联会为主、包括该工联会覆盖范围之外的其他相关联企业独立基层工会,与企业行政方签定了行业集体合同,该合同覆盖企业198家、覆盖职工2630人。这些工作,从机制上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3、促进了当地的行业发展与经济建设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外资民资战略、强镇富民战略、科技创新和名牌带动战略的推动下,我市各地逐步形成了不同行业性质的产业集群,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市各级工会从服务经济建设大局、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认识出发,根据本地区产业集聚的实际,先后组建了14个行业性工联会。其中,在我市摩托车、电子信息、五金卫浴、纺织化纤、不锈钢制品、纺织、水龙头、新材料、麦克风、纳米碳酸钙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建立了3个行业工联会——蓬江区摩托车行业工联会、开平市水口镇水暖卫浴行业工联会、恩平市麦克风行业工联会。各工联会建立起来后,通过与对应的行业协会(商会)开展各种为企业和职工服务的活动,为改善投资环境和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提升行业竞争力,发挥了工会应有的积极作用。如:江海区礼乐街道腊味制作行业是当地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但前几年由于其家庭作坊式的分散生产经营特点,导致“散、乱、差”现象出现,并被媒体曝光,一度陷于全行业生产低谷,后在街道党委和办事处的引导下,成立了腊味行业协会、走行业自律之路,与此同时,街道工委会抓住时机组建了腊味行业工联会;该工联会与行业协会一道,在加强对所辖成员单位安全、卫生监督检查,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开展有关人员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该行业的复兴。
二、基本特点
我市对行业工联会工作的探索,在做法上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发挥工会工作社会化大格局作用,创造良好的建会环境
我市处于珠三角的次发达地区,在招商引资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突出位置的形势下,个别的基层党政干部对组建工会的意义认识不清,担心组建工会吓跑外商、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对组建工会工作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面对困难,我市各级工会努力通过党委领导下的工会工作社会化大格局,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创造有利于工会组建的环境,实现借助社会力量建会。
一是紧紧依靠党委的领导。目前,我市已分别在地级、县级、镇级建立了由各级党委分管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推进工会组建的领导机构,形成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工作大格局。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优势。如通过工会与劳动保障、外经贸、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敦促未建会单位组建工会;又如蓬江区在组建区房地产行业工联会过程中,重视发挥区建设局的建工监督职责,有效地推动相关企业支持工会组建。
三是依托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如借助紧密型行业协会(商会)对其所辖成员企业有很强号召力和约束力的优势,自上而下地组建各有关行业工联会;恩平市还通过市工商联的帮助,在建立有关行业商会的同时,组建了市副食品批发行业工联会、摄影婚纱服务行业工联会。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的工会组建工作大格局。
2、采用“同轨运行”的模式,启动行业工联会运行机制
由于各行业工联会是依托行业协会(商会)组建起来的,因其工作对象、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行业工联会运行模式只有与其对应的行业协会(商会)相关工作同步进行,才能保持组织和工作的连贯性、有效性。在我市,这种同轨运行的工作模式,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人员交叉任职。各行业工联会中相当一部分干部是由行业协会(商会)的有关人员兼任。如江海区礼乐街道的腊味行业工联会主席和鹤山市桃源镇制伞业工联会主席,均是由对应的协会(商会)的秘书长兼任。
二是场所共享使用。各行业工联会的办公场所基本上都设在对应的行业协会(商会)中,实行会址合一,工联会与行业协会(商会)合署办公。
三是活动联合开展。行业工联会成立后,经常与行业协会(商会)联合开展为职工服务和为企业服务的活动。如开平市水口镇水暖器材行业工联会与水口水暖行业商会共同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和共同承办职工篮球赛、外来工卡拉oK大赛、卫浴展销会等活动。
四是矛盾共同调处。当有具体的劳动争议案件发生时,基本上都是以行业工联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名义进行调处,共同做好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工作。如去年鹤山市桃源镇某制伞企业职工因不满工资待遇问题而在企业需要赶货时期集体不上班,桃源镇制伞业工联会知悉后,马上以工联会和制伞业商会名义前往该企业调查和调解,并在一天之内做通争议双方的思想工作,既满足了职工的合理要求,又说服职工复工,保证了企业按期出货,从而令该企业劳资双方都满意。
3、通过“三个坚持”的思路,扩大行业工联会覆盖面
各行业工联会在组建起来之后的扩大覆盖面过程中,牢牢把握住“三个坚持”的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注重以情会商、深入发动、逐企突破。通过艰苦的深入细致的逐家上门方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企业主消除顾虑、支持组建工会。在宣传发动中,抓大不放小,将发动的重点放在发动那些上规模的、经营较好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
二是坚持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扩大工会的影响力。除抓好宣传龙头企业工会在实现劳资双赢方面的典型事例外,还通过工联会成立后广泛开展为职工和企业服务的各种活动,以及帮扶困难职工活动,树立工会的积极形象,争取企业主支持和激发职工人会积极性。
三是坚持创新组建方式,实现广泛覆盖。如采取现场咨询、现场宣传、现场登记人会方式,广泛发动职工参加工会。
开平市水口镇水暖器材行业工联会自2000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上述思路,实现了工会覆盖面稳步增长,由成立初时的只覆盖25家企业,发展到现在覆盖企业133家,吸收会员4820人。
三、几点思考
在新时期,要抓好行业性工联会组建、并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进一步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在探索、实践中所涉及到的人员配置、组织体系、领导体制、职能发挥等重大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积极思考,把握好如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1、行业工联会干部与行业协会(商会)干部交叉任职的关系
我市的大部分行业工联会都是依托行业协会(商会)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并已形成与行业协会(商会)同轨运行的工作模式,相当一部分行业工联会的干部由行业协会(商会)的理事兼任,这些人员有的是有关成员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有的是企业指派的代表。
从维护职工利益的角度来看,允许成员企业负责人或指派的代表担任上级行业工联会干部,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便于将工会和职工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至各企业管理层,利于劳资双方的沟通,从而有可能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事实上,在我市的行业工联会实践中,这些干部在调处企业劳动争议个寨中,由于不涉及自己的利益,他们基本上能做到站在公正立场,妥善地调解有关争议。有弊的一面是,有可能使工会失去独立性,造成个别企业行政控制行业工联会。
从目前行业工联会初创的客观实际来看,实行行业工联会干部与行业协会(商会)的干部交叉任职是必要的,但关键要做到趋利避害,这就需要上一级工会把好如下两个关口:
一是把好人选关。通过加强领导,做好对有关人选的考察工作,并确保工会干部按法定程序产生。
二是把好制度关。在制定工联会组建方案、工联会章程或工作条例等制度时,要明确上一级工会派员担任工联会副主席的做法,即“渗沙子”的做法,以加强沟通和引导;同时,需要探索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对工会干部不作为或乱作为能够有效地加以制止。
2、一手抓行业工会组建与一手抓行业工会作用发挥的关系
一方面,各级工会仍要毫不松懈地推进行业工联会的组建和扩大工联会的覆盖面。在推进过程中,要继续探索依托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的模式,继续坚持和完善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已建起来的行业工联会的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通过工联会质的提高带动工联会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工会组建率,切实扩大工会覆盖面。
另一方面,按照省总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指导原则,上级工会要加强对行业工联会的指导,让其转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行业工联会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改进上级工会的领导方式与领导方法,提高为行业工联会的服务水平,要经常深人基层,了解情况,加强与行业工联会干部的沟通,为行业工联会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发挥上级工会的宣传教育优势,通过送法上门、咨询活动等宣教形式,协助行业工联会对广大职工进行法制教育,提高职工自我维权意识和参加工会的意识;
三是通过办班培训、参观交流、经验推介等方式,切实提高行业工联会干部应对各种情况的工作业务技能和学习力、创造力;
四是加强工作上的分类指导和承担起行业工联会干部难以承担的工作任务,并经常性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利于他们的成长;
五是指导行业工联会结合本行业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能调动全行业职工积极性、对推动全行业企业发展有帮助的活动,从而增强行业工会生命力,扩大行业工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打好工联会的组织基础、工作基础、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
3、区域性工会组织与行业性工会组织的关系
区域性工会组织和行业性工会组织是当前工会组建工作大潮中涌现出来的两类不同形式的工会组织模式,怎样整合两者优势,特别是处理好区域性工会与跨区域性的行业工联会的关系,做到条块结合、相互促.进,是当前推进行业工联会建设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采用区域性工会组织的模式,有利于探索实施工会网格化管理。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把一个区域中的地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区域,充分运用网格内的社会资源实施管理,真正做到全覆盖、不遗漏。目前我市共有镇、街以下区域性工联会415个,覆盖企业达8063家,覆盖的范围占全市工会涵盖法人单位总数的61.96%,其广覆盖的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行业性工会组织在协调行业内劳动关系、处理行业职工共同诉求、推动行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其他组织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以上两个优势我们都不能放弃,只有坚持这两个模式同步发展、“两条腿”走路,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当前,在协调区域性工会与跨区域性的行业工会的关系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产业(行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即双重领导模式;另一方面,要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作为协调这二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也就是说,要基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发展走向和实际需求,对工会领导体制进行调整,凡适合以行业工会领导为主的,以行业工会领导为主;凡适合以属地工会领导为主的,以属地工会领导为主;对行业工会成立前已归属有关属地工会的单位,原则上其原有组织隶属关系不变,仍受原属地上级工会领导为主,在加入行业工会之后,同时接受行业工会的工作指导。
4、履行工会基本职责与履行工会各项社会职能的关系
我市在行业工联会建设方面,借助工会外部强势力量促组建,形成行业工联会与行业协会(商会)同轨运行的工作模式,实质是工会工作社会化大格局在行业工会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因此,要把工会工作社会化进一步推向深入,工会就必须走出自我“内循环”、“小循环”,实行借助社会力量办会和工会参与社会事务的良性双向互动。
从工会职能的角度说,也就是要把履行维护基本职责和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更好地结合起来,即把注重履行维护基本职责与履行各项社会职能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维护职工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和维护职工社会权益更好地统一起来。
对于行业工联会而言,就是要在逐步建立健全行业集体协商制度等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机制和做好具体的维权工作同时,要把开展适合本行业特点的以劳资合作共赢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群众活动,作为工会可以大有作为的工作切入点,抓紧抓好,从而树立工会的积极形象,以做到投资者、经营者满意、职工满意。总之,要通过更深入的社会参与,取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为工会自身发展和开展维权工作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
通过我市行业性工联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证明,新时期加强行业性工联会组织建设,既是适应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带来行业劳动关系变化的现状、以及行业职工权益诉求的客观需要,也是工会组织体系走向完善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