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构建和谐社会要走在前面

(2006年4月3日)

2006年4月3日,省直机关排头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省委礼堂举办了“排头兵实践活动”第二场专题报告会,汤维英同志作了《广东构建和谐社会要走在前面》的报告。4月10日,排头兵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省直各单位印发了该报告,作为排头兵实践活动的学习资料。



省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三个方面走在前面,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目前正在全省县以上机关单位开展的排头兵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走在前面”的重要举措。省直属机关工委书记罗东凯同志要我就广东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在前面作个报告。这是一个新题目、大题目,我们正在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努力实践。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同志们参考,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和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我国古代老子、孔子、墨子三代圣贤的思想到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民主革命的思想,都贯穿着祈望和顺、崇尚和美、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文化传统,可以看到和谐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再到现代西方国家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都反映着对社会和谐的追求和向往,可以看到和谐思想在世界上也是源远流长。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次对人类实现社会和谐作出科学、辩证的描述。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称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解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建没、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人“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反映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迎接严峻挑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我们一定要从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下面讲三个问题:

一、构建和谐广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概括起来,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献。

广东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提出了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发展目标,把建设“和谐广东”作为未来总体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2005年8月,广东省委在组织开展了近半年的构建和谐广东专题大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省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研究制定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对构建和谐广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法治建设为基础,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富裕、公平、活力、安康”的广东。

富裕,就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全省社会财富进一步增长,全体社会成员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公平,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展,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依法治省方略全面推进,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平等享有各项权利和发展机会,合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活力,就是全社会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全省经济社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发展后劲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安康,就是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完善,道德文化先进,社会安定有序,环境生态良好,全省人民诚信友爱、安居乐业、身心健康。

《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建立八项机制和加强党对构建和谐广东的领导等九大主要任务。八项机制是:建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增强物质基础;建立民主法治机制,加强政治保证;建立先进文化培育机制,强化精神支撑;建立创造激励机制,增强社会活力;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实现社会公正;建立矛盾疏导机制,促进社会和睦;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遵循着中央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广东的实际,富于创造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构建和谐广东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和谐广东的若干意见》,省直机关每位干部都要真学、真懂、真做。

二、构建和谐广东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问题

(一)构建和谐广东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创造了发展奇迹,为构建和谐广东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5亿增加到2005年的21701亿,连续27年保持年均增长13.4%。我省的GDP“九五”期间突破1万亿,“十五”期间超过2万亿,“十一五”期间必将达到3万亿以上。再分析具体工程项目,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要动员全省力量费九牛二虎之力的重点建设项目,现在依靠一个市、一个县或一个企业的力量就能够顺利建成投产。这是多么大的进步!我省生产力水平比较高,具备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是构建和谐广东首要的决定性的有利条件。

二是大力推进依法治省,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到2006年3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有效法律分别为218件和367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保证构建和谐广东有法可依。政府机关大力推进依法行政,采取许多改革措施转变职能,不断取得实际效果。司法机关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方针,努力克服案多人少的矛盾,司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城市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全面开展,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和途径不断拓展。同时,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搞好社会治安也是政绩”的理念,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狠抓“严打”首要环节,维护了全省治安稳定,为构建和谐广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构建和谐广东的愿望不断增强。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402元、193元提高到2005年的14770元、4690元。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东人民对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对社会和谐的愿望更加迫切,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广东中的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是大力推进文化大省建设,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升。积极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大力弘扬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广东人精神,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培育和谐人文精神,全省形成了人和心齐、共谋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积极实施“十项民心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四难”问题,党群关系更加密切。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大力加强信访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六是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全省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充分发挥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比较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与竞争,进出口贸易总额、实际吸收外资等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并且有效地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是建设和谐广东的明显优势。

(二)构建和谐广东面临的问题。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广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严重。我省是资源消耗大省,又是资源储量不足的省份。在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经济增长仍然表现出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低循环,高速度、低层次的粗放型特征。全省人均资源拥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能源自给率不足10%。我省单位产出的能耗、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明显偏高,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供求的矛盾,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紧缺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全省具备国家级开发规模的耕地后备资源仅42915公顷,难以满足未来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需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些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问题。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在不少地方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二是城乡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广东是全国的经济大省,但区域发展极不均衡,珠三角地区发展最快也最富裕,其面积占全省的1/4,而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3/4,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地区和山区的人均GDP差距分别高达4.48和5.31倍。全省67个县有63个需要财政转移进行补贴。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的趋势,55%的城镇人口拥有82%的储蓄存款,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由1997年的2.47:1扩大到2004年的3.12:1。

三是社会阶层和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复杂多样。与全国一样,我省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并存。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个体户等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但低收入群众所占比例仍比较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依然过小。这种社会阶层结构容易激化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就业市场化,出现了下岗失业和就业困难群体,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市场体制打破了平均主义,出现了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协调和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是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性强,社会组织和管理压力不断加大。我省是全国最大的人口流人省份,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暂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超过3000万,其中农民工有2200多万,80%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东莞、深圳、广州、佛山市比重更大,这是全国没有、全世界也没有的。这些流动人口是广东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我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我省的刑事犯罪案件有六成以上是少数不法的流动人员所为。不少外来暂住人口以地缘为纽带密集聚居,在珠三角一些城市形成了“同乡村”。由劳资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逐年攀升。所有这些,增加了我们社会管理的难度,对社会稳定构成现实危害和潜在威胁,是我省必须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五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差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外向依存度高,国际交往频繁,人们的思想异常活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在南粤大地相互交流、激荡和冲突,使一部分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诚信意识严重缺失,价值取向出现偏移,不利于形成与构建和谐广东相适应的思想基础、道德风尚和价值认同。同时,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民主政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提高,但由于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够畅通,容易引起过激行为,严重危及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是突发性公共事件不时发生,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增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时有发生。社会治安及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我省的刑事发案总量一直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街头抢夺、行骗、盗窃机动车、人屋抢窃、绑架勒索、“黄赌毒”、“六合彩”、非法传销等刑事及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压力较大,2005年共发生事故86523起,死亡11441人,受伤78652人,直接经济损失4.62亿元。由于我省毗邻港澳,地理位置特殊,境外的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不会改变,把我省作为渗透破坏活动的重点地区。树欲静而风不止。对此不要有书生气,不要幼稚慈悲。

我省上述各种问题和矛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与世界各国发展历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英国在17世纪革命以后的将近20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动荡不止,经过17、18世纪的多次内战和动乱,才在19世纪中后期逐渐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国际公认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是社会不稳定因素高发期。拉美国家因对这个阶段的问题应对不当,导致经济发展减缓、停滞甚至倒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长期动荡,掉人“拉美陷阱”。2005年,我省人均GDP2882美元,正在向3000美元的目标推进。我们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我省正处在国际公认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高发期。国际的经验教训还启迪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不懈地解决发展过程中不和谐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法国的情况耐人寻味。法国是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去年,法国因为巴黎东北郊的两名少数族裔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赶时触电身亡,爆发了自1968年“五月风暴”后最严重的骚乱。今年,一项新劳工法案再次引发了全国性长时间大规模的罢课罢工,几百万人走上街头游行抗议。两次事件都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是伟大美好的目标,又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三、省直机关应当成为构建和谐广东的排头兵

省直机关是构建和谐广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在构建和谐广东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成为构建和谐广东的排头兵。

针对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要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着重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地实施“十一五”规划,确保今年开好头、起好步。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科学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历史形成的深层次问题;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是必须着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利益是构建和谐广东的核心。必须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首先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工农基本群众的生活还存在不少困难,特别是部分贫困农民、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员和早年离休退休的老同志遇到的困难比较大。教育收费、看病求医社会安全、劳动就业等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我们要设身处地,带着感情、带着责任真解决这些问题,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好地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宗旨。

三是必须着重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切实推进依法治省,做到依法办事,使法律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遵守和广泛认同,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充分发挥基础和主导作用。要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为构建和谐广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道德氛围。

四是必须着重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着力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理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问题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建立健全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及社会风险的预警和应对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经济管理部门要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

经济管理部门要紧紧围绕实施“十一五”规划这个主要任务,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省委的要求,着重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二是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大区域统筹发展力度,五是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六是加快构建绿色广东。“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投人1.5万亿元,建设十大工程。要紧紧围绕这些重点工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广东排头兵的地位。在这里,我着重讲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决策,全省各地热情很高、形势很好。我认为要进一步明确以下几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总体规划。必须明白,盖新房子、建新村不完全等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最近,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对发展农业生产力宣传得不够鲜明、不够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为根本宗旨,包括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过上富裕、文明、民主、安全的幸福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人、主力军,要把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好、保护好、发挥好。同时,又要下功夫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干部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农民的救世主,而要把自己当作农民的公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上不要片面,心态上不要浮躁,作风上不要作表面文章、搞一刀切。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求,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扎实实,取得明显实效。

(二)社会管理部门要在加强服务上下功夫。

创建“服务型”政府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主要任务,而要创建“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政府的社会管理部门。3月17日,张德江书记在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大会讲话中指出:“百姓难”是我们的任务,解决“百姓难”是我们的责任。讲得很精辟。政府社会管理部门要做到“三个走在前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加强服务上下功夫:一是抓紧解决老百姓普遍遇到的生产生活问题,二是从解决问题中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如卫生部门要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从积极扩大就业和搞好社会保障人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解决好“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在这里,我想重点讲一下农民工问题。今年元旦,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1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省委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张德江书记春节前专门到东莞调研,对维护农民权益提出七条措施。刘玉浦副书记组织了省总工会、宣传部、高院、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11个部门研究制订了农民工维权若干意见。广东是农民工最多的省份,如何维护好农民工权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我省发展作出贡献,是一个重大问题。为此,省直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领导的批示和国务院的意见,认真落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就业、技能培训、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有关问题,真正为农民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使之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三)政法系统要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   

安定有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特征。政法系统部门一是要积极化解基层矛盾,努力促进群众关系和谐;二是要着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矛盾和问题是由利益关系引发的,但也有不少矛盾是由于心态不平衡引发的。今年1月6日,省委召开了市委书记座谈会,对我省近半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剖析,举一反三,排查不稳定因素,制定下发了七个配套文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性群体事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改革发展的势头,确保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所以,要推进“三个走在前面”,政法系统部门责任重大,任务很重。

(四)人民团体要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

构建和谐广东必须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社科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广泛密切联系各方面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广东多作贡献。要进一步克服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切实表达和维护各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深人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积极协助党政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要发挥人民团体的“大学校”的作用,努力提高各方面群众的整体素质。要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教育和引导群众以合法的方式表达合理的利益诉求。

省总工会按照2003年9月张德江书记接见中国工会十四大广东代表时提出“工会工作要争当排头兵”的指示精神,近年来,我们在工作目标上,明确争当排头兵,开创新局面;在工作思路上,贯彻主办的工作,全力以赴,争创一流;监督的工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协办的工作,注重协商,尽力而为。在工作重点上,突出固本强基、依法维权、帮扶困难、发挥作用、提升素质五项工程,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富有广东特色的工会工作新路子,取得明显成绩。其中,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工会工作大格局、工会组建、困难职工帮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竞赛、遏制敌对势力渗透等主要工作均走在全国前列,得到了全总的充分肯定和多次表扬,《工人日报》在今年2月20日、21日头版头条和22日二版头条连续三天系列报道了广东工会工作的经验。根据张德江书记的批示精神,4月10日左右,《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将集中报告省我省工会工作情况。近年来,省总工会争当全国工会工作排头兵的体会是:一是提出“跳出工会看工会,立足工会干工会”的工作理念,把工会工作放到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围绕大局找准工会工作的定位,又立足干好工会工作为大局服务;二是真心实意为职工服务,真抓实干为职工办事,做到“三当三要”: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特别是人身人格受到侮辱时,不能熟视无睹,要挺身而出,敢于说话,依法依规主动维权;当职工群众遇到困难时,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不能漠不关心,要满腔热情,尽责尽力,排忧解难;当职工中涌现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时,不能习以为常,要高度重视,倍加爱护,认真总结并大力宣传推广。三是按照“三家”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地方工会领导班子成员要成为具有办事能力的社会活动家,基层工会干部要成为直接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干家,工会机关干部要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熟悉业务工作的专门家。围绕“三家”目标,我们以市为单位开展了大规模的基层干部培训,推动培训工作由学院式向实用式转变。在加强党的科学理论、工运基本理论的培训的同时,编写了《维权工作的法律法规读本》、《遇到问题怎么办》等培训教材,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办法,邀请优秀的基层工会工作者现身说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通过改进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构建和谐广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格局,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形成各种资源充分调动、各种组织密切配合、各种力量有序协调的工作机制,这是实现构建和谐广东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

同志们:“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认识和判断事物的最好办法之一。为了更好地认识当前的大好形势,我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全球四种不同类型国家进行横向比较:一是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苏联“老大哥”相比。1989年苏联解体后,执政了70多年的苏联共产党迅速垮台,国民经济严重倒退,国际地位明显下降,人民生活困难重重。苏联解体后的惨况与我国蓬勃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二是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人口大国印度相比。从总体上看,不论是综合经济实力,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我们都比印度好。三是与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56个民族团结一致,13亿人口解决了温饱并进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示惊讶和敬佩。四是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七大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与它们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在全球范围进行横向比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我们国家解决了四个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形成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二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三是实施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四是以先进性为基本要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环顾全球,横向对比,同时解决了以上四个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的国家并不多。

再从纵向看,自己和自己比较。我生于40年代,经历了四个印象较深的情景:一是经历了旧中国,人民群众受欺压、受痛苦的悲惨情景;二是经历了我国经济生活困难时期,连饭都吃不饱的可怜情景;三是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人斗人的可怕情景;四是经历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可喜情景。参加工作四十多年又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个大阶段,教育甚深,感慨良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富民强国、振兴中华;二是立志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去追求、去奋斗、去奉献,把做好本职工作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通过上述的报告和横向、纵向的比较,殷切希望我们省直机关每位同志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倍加努力为构建和谐广东作出贡献。殷切希望省直机关每个单位在当好排头兵的实践中创造优异成绩,总结新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