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提升经审监督水平
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大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各级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去年召开的中国工会十四大上,在谈到今后五年加强工会经审工作的建议时,也提出要“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执行各项审计规范,开展审计质量检查考核,实行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努力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国家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也把“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作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总体目标的核心内容,提出要“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明确主要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实行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审计风险”,要“根据审计质量控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审计准则,吸取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规范审计管理和审计行为”。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署还制定了《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于2004年4月1日起在审计署机关及派出、派驻机构试行。虽然这个办法暂时只是在审计机关试行,但这个很具操作性的文件,对社会审计、内部审计,还是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可见,提高审计质量,将会是今后审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关系到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所有的审计人员,花很大的努力去实现。
审计质量涉及的因素很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编制审计方案,到收集审计证据,到编写审计日记及审计工作底稿,到编写审计报告,到审计档案的建立和保管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单位的审计质量高,审计在那里的作用就突出,就会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就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较高评价。代表会员群众的各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同级工会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的真实、完整、合法及效益开展的审查监督工作,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
审计质量作为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决定因素,是衡量全部审计工作的最高标准,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审计人员形象的内在要求。那么,在现阶段,工会经费审查工作的审计质量现状是怎样呢?存在什么问题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审队伍结构不合理,工会经审工作在强调经审委员的群众性、代表性的同时,对其专业性重视不够。部分经审委员连最基本的财务知识都不知道,也不熟悉相关的财经审计法规,根本无法开展审计工作。也有一些单位把全部精力放在经审会的组织建设、落实经审委员参加有关会议制度等问题上,这些工作都很重要,但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要对审计工作有足够的重视。如果每年的审计工作只是局限于一年一度的预决算审计,采用的方式也主要是会议审查,委员们直接面对的就是预决算报表,什么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见都没见过,就会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为审计而审计,审计质量如何有保证?
二、对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不强,风险意识薄弱,执行审计操作规程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些经审组织对审计工作重实体、轻程序。根据我们的调查,只有80%的单位能按规定提前三天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部分单位只是以电话、口头招呼等形式通知被审计单位。在送达审计通知书时,也没按规定送达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和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资料清单。这本来是防范审计风险、明确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保护审计人员的一个手段,但据调查,只有30%一40%的单位能按规定要求被审计单位填报承诺书。又如,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撇开质量不谈,据我们统计也只有约80%的单位编写审计底稿,部分单位更只是让被审计单位填一份包含主要财务数据的表格,就代替了审计。这样的审计报告,质量可想而知。
三、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审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对具体审计程序、审计方法未能掌握,财务业务知识不够熟练,对法律法规不熟悉。据了解,一些审计人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审前调查和编制审计方案,既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基本上不搞审前调查,或者是调查工作点到即止,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基本情况了解太少。也不制定审计方案或制定得过于简单,内容不详细,分工不合理,导致审计效率不高,对审计工作缺乏指导作用。由于财务业务水平不高,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利用会计手段作弊审计不出来,使违法乱纪问题蒙混过关;对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不全面,审计时只能避重就轻,轻易饶过,或临时抱佛脚。所有这些,都是审计项目质量不高的原因。
四、审计成果质量不高,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审计工作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审计质量从审计的先后顺序来看,大概可以分为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两个方面。工作质量是成果质量的保证,成果质量是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但为什么有些审计项目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最终却效果平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审计成果的分析和利用不够。其中之一表现在审计人员的综合分析水平不高,不能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反映出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高,提出的建议只是就事论事,或者是建议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不能很好地促进整改,堵塞漏洞,标本兼治。其中之二表现在未能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一些审计报告只是报送给被审计单位,以及委托的部门。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不高,大量的审计信息和成果被闲置,得不到利用。其中之三就是对审计结论的落实情况关注不够,对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督促不够。《工会审计操作规程(试行)》中规定,《审计意见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后30日内被审计单位要将整改、处理结果报送经审会办公室。《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一后续审计》也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或与被审计单位约定的期限内执行后续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就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检查。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单位在这方面未能充分重视,只有约60%的被调查单位能按规定报送整改、处理结果。调查还发现,一些单位由于对审计结果不够重视、不积极整改,同样的问题每年都发生,导致最后积重难返。
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需要全体经审人员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奋发进取,才能把这项系统工程做好。需要我们从每项基础工作抓起,从每个审计项目做起,围绕提升审计质量这个核心,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审前调查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署颁布的《审计方案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号一审计计划》,以及全总经审会制定的《工会审计操作规程(试行)》,对审前调查的内容和编制方案的方法都有明确要求。经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按照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这两项工作。
二、做好审计法规文件的收集、整理和保管等日常工作。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既涉及到工会的有关制度,又涉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还涉及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牵涉面非常广。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依法开展审计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制度为准绳,实事求是地认定和处理问题,审计质量才能有保证。
三、抓好审计成果的综合分析和利用,广大审计成果的影响和实现,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对审计成果,要加强整改落实工作;对有关领导、有关管理部门要主动通报审计情况;对普遍性的问题,要善于从机制上、体制上提出建议;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一些现行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的地方,要充分掌握情况,提出可行的建议,促进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这是实现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在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审计质量的优劣。我们要始终加强干部的经济理论、审计业务、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贯彻审计规范的自觉性,防范审计风险。
总之,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永恒的话题,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审计工作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