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工会组建和进城务工人员劳动经济权益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省的餐饮行业蓬勃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相当数量的进城务工人员在这些企业就业。因此,如何加强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工会的组建,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各级工会组织亟待研究的课题。今年4月,我会按照全国总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大调研的总体部署,针对餐饮行业实际,协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课题组,就我省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工会的组建和进城务工人员劳动经济权益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调研实行点面结合,在5个市选择了12家企业作为典型对象,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汇报会、问卷调查、企业主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共发出3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为97.8%。通过多层次、多方式的调研,对我省非公有制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职工队伍、工会组建及进城务工人员劳动经济权益维护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并通过综合分析,提出加强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工会的组建,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建议和措施。

一、我省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及其员工的基本特点

这次调研,侧重了解了非公有制餐饮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模式、员工队伍状况等,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企业有以下特点:

(一)小规模企业多。如广州市天河区有322家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大型企业(300万元以上资金在省市工商局注册)仅17家,占5.3%;中型的为86家,占26.7%;小型及个体餐饮企业有269家,占83.5%。

(二)管理模式多采用家族式。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小型甚至中型企业多采取家族管理模式,有些企业即使采取股份合作制或公司制,但或多或少仍残留着家族管理烙印,其核心层和高管层均使用家族成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法人治理架构的用人机制。如:著名的广州绿茵阁有限公司,拥有18家连锁店1400多员工,管理核心层人员是老板的兄弟姐妹。   

(三)企业员工大多数来自外省农村,即所谓进城务工人员。在我们所调查的餐饮企业中,进城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于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广西及广东山区等地,如天河区餐饮企业共有16017名在岗职工,其中14575名员工为进城务工人员,占在岗员工总数的90%;拥有四间饮食服务分店的东莞市花园粥城,进城务工人员占其员工总数的93%。   

(四)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由于餐饮行业多数是非专业技术的工作岗位,员工许多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般员工多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者很少,如作为广东西餐业龙头的广州绿茵阁餐饮连锁有限公司934名进城务工员工中,高达90%的员工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10%的员工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这部分员工主要是管理人员。

(五)年轻女性员工居多。餐饮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所具有的独特性,自然而然地为广大女性进城务工人员尤其是年轻一代女性提了广阔的就业平台,如天河区餐饮企业员工,女性占83%,年龄一般在18至30岁左右。

(六)员工流动性大。进城务工人员在就业观上普遍存在着哪里挣钱多就在哪里做的心理,工作流动性大,尤其是餐饮行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因技术要求不高,普遍流动速度更快,基本上是两、三年就换单位,有的一年半载就走人。据了解,,餐饮行业员工流动率一般在30%—40%,且多数在本行业内流动。

二、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工会组建和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劳动经济权益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

近年来,我省工会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并已抓出成效。目前,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工会20.4万家,会员530万人。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建会步伐也逐步加快,一批条件比较成熟的非公有制餐饮企业都组建了工会,工会在餐饮行业开展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工作,履行职责,依法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一)把握行业特点,多途径地推动非公餐饮企业组建工会

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大都在镇村、街道,且网点分散,组建难度较大。为此,各级工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建会方法,力抓工会组建。一是上下结合,齐抓共管,合力建会;例如:广州市天河区总工会将组建任务分类分级,分工负责,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由区总直接组建,街道辖区的企业由街道工会负责,村中的企业由村工会联合会抓。通过层层负责,天河区非公餐饮企业有60%组建工会,人会率达90%c.二是采取工会联合会的方式,按区域进行建会覆盖。如肇庆市财贸工会通过建立肇庆七星岩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工会联合会,覆盖了12家企业,使该区辖下非公餐饮企业陆续组建工会,423名员工吸收到工联会中来。三是采取评先创优的方式激励非公餐饮企业建会。如东莞市以镇为单位,由工会联合外经办、党委和政府部门联合开展评选“员工满意企业”活动,制定了企业是否签订集体合同等八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评选标准,对拖欠员工工资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权,由政府对员工满意企业统一授牌,各镇企业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挂牌;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展全市十大“最具爱心企业”评选活动中,全市企业踊跃参评,作为评委之一的深圳市总工会关于对未建会企业实行一票否决的提议得到采纳,评选产生的深圳市十大“最具爱心企业”,都是工会组织健全并对职工关爱备至的企业。这些富有激励作用的举措,对推动非公有制餐饮企业组建工会工作起到“助推器”作用。

(二)建立维权机制,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在非公企业建立维权机制是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接受调查的12家非公餐饮企业通过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维权机制来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员工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益。一是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主要采用恳谈会、职代会、双方代表协商的形式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职代会作为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形式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在调查的311名职工中,有64.2%的员工认为职工代表大会是实现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二是通过帮助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代表员工与企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特别是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为员工争取经济利益。如;肇庆市珍宝酒家由工会主席代表职工与公司行政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把员工最关心的不拖欠工资、最低工资标准、福利待遇等问题写进了工资集体合同,并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两个满意”

调研中发现有不少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工会工作两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的优秀非公餐饮企业,他们成功的共同之处一是企业经营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文关怀,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并通过工会组织的作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和目标;二是企业工会组织坚持劳资双方共创企业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标,始终围绕着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心、围绕着员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开展工作,成功地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赢得了劳资双方的满意。如:广州市绿茵阁有限公司以“关爱、互助、创新、共赢”为其经营思想,不仅从生活福利待遇上给员工以制度保证,而且倡导服务文化、亲力亲为文化、沟通文化、关怀文化、认同文化,帮助员工成就价值,实现事业留人。与此同时,公司工会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技能竞赛来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绿茵之家”来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联系,帮助员工解决困难,通过签订工资集体合同来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由此达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职工满意;调动职工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投资者满意”的目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会组建力度不够,建会率不高。一是由于工会关系隶属问题,非公有制餐饮企业主要是隶属于区(镇)一级地方工会,再下一级是街道工会至居委会(村委会),市以上工会对这一行业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指导不够,建会力度不够大;二是部分企业主对工会存在认识误区,害怕建会后工会联合职工与企业对着干,职工不服从管理,还认为建会后要上缴工会经费,将增加企业负担,不愿建会;三是餐饮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多,文化层次不高,参与管理水平低,认为工会维护力度不大,若发生争议,工会也难以保障权益,对建会愿望不强烈;四是企业工会自身工作活力不够,多数企业工会仅搭起架子,没有正常开展工作,同时由于工会干部时有流动,业务不熟,没能很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这种情况对未建会企业都显示出一种负面影响。   

(二)签订劳动合同率不高,员工自身权益缺乏保障。如天河区餐饮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的仅占该行业职工总数的56%,也就是说将近一半职工得不到合同保障,许多企业仅与企业内工作较固定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有些仅与企业管理人员及其亲戚朋友了订劳动合同,因此,当员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仲裁时,员工难以提供有效依据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会导致员工缺乏职业安全感。在问卷调查的311名员工中,近六成员工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个人问题是长期就业。可以说,签订劳动合同,对员工而言,既是保障需要,也是职业安全需要。   

(三)员工参保率偏低。究其原因,一是餐饮企业经营竞争激烈,小规模企业多,企业经济效益不稳定,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不愿支付企业应缴的社保费;二是企业主认为,餐饮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多,流动性大,员工流动后,企业为其参保的那部分保费没有发挥作用,员工享受不到,企业又取不回,且企业为其办理社保的手续麻烦;三是员工自身由于流动性大,缺乏职业安全,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稳定性毫无把握,况且工资收入本来就不高,认为购买社保负担太重,因而对企业是否办理社保并不热心。许多企业仅与少数企业管理人员及与其有亲戚朋友关系的员工购买社保。   

(四)员工工资偏低。许多企业仅以本地区工资指导线来确定员工工资,以不违反政策规定为限,餐饮企业员工工资基本上在本地区工资指导线或稍高。全国关于各行业工资收入最低的十大行业,餐饮业名列其中。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过半数以上的员工最不满意的现状是工资收入低。  

四、对策与思考  

(一)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工会,最大限度的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它担负着规范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包括协调会员单位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帮助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等任务,尤其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及技术等级鉴定上有着较完善的系统和较好的工作基础,这与工会的职能有相通之处。同时,工的利益诉求、劳资矛盾方面,都有其共同的特点,因此,依托行业协会组建行业工会,能够更准确和有效地表达和维护本行业员工的合法利益。目前,烹饪协会在全国、省、市已形成一定网络,能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维护企业的利益,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号召力。因此,依托烹饪协会,在市或区成立烹饪行业工会组织,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区)的餐饮企业工会工作,从而更有力推动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建立工会,最大限度地将非公有制餐饮企业的员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更有效地维护非公餐饮行业员工的利益。

(二)选树典型,规范制度,建好队伍,提高工会工作水平。

首先,要抓点带面,树立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工会工作的典型,召开典型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实行典型引路,促进非公餐饮企业工会组建及工会工作的开展,探索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开展工会工作的路子。这是推进非公餐饮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示范途径。其次,按照餐饮行业的特点,建立维权机制,配备工会干部,规范工作制度,设立活动场地,创建职工之家。这是加强非公餐饮企业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再次,针对非公餐饮企业工会干部均为兼职,且文化程度不高,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就近、业余、短期、专题以及以会代训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培训工会干部,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这是提高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最后,结合实际,依法推荐一批富有国企工会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非公餐饮企业工会主席,把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好传统好作法带到私营企业中并加以发扬,使企业工会工作迅速打开良好局面发挥作用。这是促进非公有制餐饮企业工会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的捷径。

(三)加大非公餐饮企业进城务工人员劳动经济权益维护力度。

  一要促进政府建立和完善各种单项劳动法规和社会保险立法,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各种劳动规定、保险条例的适用对象范围,把进城务工人员的意愿和要求体现在有关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之中,从源头上、根本上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经济权益和社会保险权益。二要加强执法力度,保证劳动、社保等法律法规的履行。建议劳动部门、行业协会、工会和工商部门共同协作,定期进行执法检查,推动企业依法守规。三要与餐饮行业协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非公有制餐饮企业普遍存在的员工劳动合同签定率低、参保率低、工资低等问题,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推动企业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实现和保障员工的劳动经济及社会保险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