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实践意义与运行模式浅析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调整变化。面对多样性、复杂化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矛盾,职工群众对工会履行维权的期望越来越强烈,各级党政对工会帮扶作用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这样,在各级工会长期以来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的基础上,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便适时应运而生。按照省总工会的要求,汕头市总工会于2003年初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帮扶中心以其积极的作用和独特的运行模式赢得了各级党政的肯定、企业和职工的赞誉、社会各界的认同。

一、工会帮扶中心的实践意义

工会帮扶中心作为面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救助的窗口,作为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和调解社会矛盾的通道,在实践中显现了极强的生机活力和政治优势,其实践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1、体现工会的宗旨,更体现党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

工会帮扶中心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工会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的宗旨。同时,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工会帮扶中心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协助党政解决职工生产生活问题,真正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职工深切感受到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情怀和执政为民的根本立场。

2、体现工会对职工利益的尊重,更体现党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   

工会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服务,就必须摆正同职工群众的关系。帮扶中心对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所面临的这样或那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都始终坚持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也始终坚持以这样的标准作为检验自己在认识、感情、作风、能力问题上的客观标尺。这不仅体现着工会对职工利益的尊重,也无不体现着党时刻关注广大职工的利益和愿望,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这一方针既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尊重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对广大职工的利益需求尊重的基础上。因而,帮扶中心对党负责和对广大职工根本利益负责的出发点的归宿点是统一一致的。在这里,党的依靠方针的实践标准,也具体反映为以广大职工利益为本的价值标准,并具体化为工会帮扶活动的实践标准。

3、体现工会的良好形象,更体现党对工会工作的时代要求。   

职工群众是讲实际的,他们往往从身边最直接的事情、最具体的变化来审视我们全部工作和我们各级干部,体验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和执政水平。因此,帮扶中心的每一项帮扶活动都应该是具体的、实在的,每一项帮扶工作的全过程也都必须是负责任的、真情实感的。帮扶中心认真履行职责,时刻牵挂着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真心实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因而可以说,工会帮扶工作打造了工会新形象,也使职工群众倍加感受到党的方针政策所带来的实惠,倍加感受到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帮扶制度所带来的成果转化,倍加感受到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最为本质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性要求。

工会帮扶中心的实践意义,已经雄辩有力地证明,它的建立和运行模式是贴合职工群众实际需要、切合党政中心任务和工作大局、符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雄伟创举,其内在意义是十分深刻的,其延伸影响也是非常广泛的。然而,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帮扶工作进展的不平衡,帮扶运作机制的不完善,帮扶资金后续支撑的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和左右工会帮扶模式的正常运行与进一步拓展。既然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秀品牌,既然是被社会广为接纳了的新生事物,我们就很有必要去真心珍重它,积极完善它,努力强化它,以防止出现帮扶“一阵风”或“晴雨反复”现象。

二、工会帮扶运行模式分析及思考

应当说,各地各级工会组织在帮扶中心实践中都总结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摸索创建了许多成功的模式。然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运行模式又必须依赖于成功的内在机制作保证,否则,它就可能是弱不禁风的半途夭折或勉强短暂的昙花一现。以我市工会帮扶中心运行模式为例进行分析及思考,帮扶运行模式的完善和拓展,当前尤其需要着力于加强几个主要方面的机制建设。

1、立足真情服务,规范日常帮扶机制。

解决好对职工群众的感情问题,是工会做好日常帮扶工作最基本但又是最关键的问题,因而需要在帮扶工作实践中把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与接受职工群众的感情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职工群众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当作工会这个“职工之家”的“家事”来办,把真情实感融注于每一项实际帮扶的全过程,并以建立日常帮扶的规范运作为保证,切实推动日常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我市工会帮扶中心的主要做法,一是定期排查,分级建档。坚持每年春节后对全市国有、集体企业的20万职工的生活情况全面进行排查,将其中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在市、区县和基层工会三级实行分级建档和动态管理。尽管工作量很大,但能较翔实地摸清帮扶底数;二是常规济助,定期慰问。每年的中秋、国庆节和元旦、春节,工会干部都要坚持走访慰问,发送济助金,送去党的关怀,确保困难职工过好节、过好年;三是热情接访,有访必办。帮扶中心把信访接待作为听取和接纳职工群众反映情况、表达意愿的窗口,作为为职工办实事、送温暖的通道,满腔热情地接待来访职工,认真细致地处理来访问题,以务实的态度确保信访渠道通畅;四是专题调查,专项解决。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组织专项调查处理,有效地推动存在问题的及时解决;五是着眼需要,及时建制。根据实际需要,顺应客观发展要求,及时设定专项制度。对帮扶的不同对象和相应操作规程都相继进行规范,使日常帮扶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章可循。

2、注重源头参与,推动政策帮扶机制。

注重在政策源头上参与,努力选准引进政策介入的有效结合点,催生新的政策或对不适时宜的政策作出调整,发挥政策帮扶机制强功能、大范围、长效应的作用,促成从根本上解决带普遍性的热点问题,推动工会帮扶工作的实质性进展。因而,我们必须站在党政的角度看问题,在政府能力所能承担的范围内,提出切合实际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把需要通过工会帮扶解决的问题预期作为党政的大事来抓,并力争纳入党政中心工作的议程,争取出台或修订有关的政策规定。一年多来,在市工会帮扶中心的不懈努力下,市政府出台了解决特困职工基本生活的优待扩面新措施,将全市符合低保条件但应保未保的特困职工纳入基本生活优待范围,使去年3400户,今年又有5000多户的特困职工领取了“绿卡”优待证,一举顺利地解决了特困职工的“低保难”问题;其次,争取市政府作出决定,把市直国有、集体企业属于生活、住房“双困户”的职工纳入公租房安置范围,从去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拨出几十套公租房由工会帮扶中心安排,分步解决特困职工“住房难”问题;再者,争取市政府和市劳动社保部门以会议纪要形式,采取行政措施及时解决“困难企业职工退休难”问题;另外,争取市委市政府出台新政策,调整、落实市级劳模荣誉津贴待遇和医疗保障待遇,使全市近3000名市级劳模享受到荣誉津贴,使包括全国、省、市级的近4000多名劳模得到了医疗保障。政策帮扶的巨大作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一致好评。因此,就工会开展帮扶工作而言,当前特别需要加大引进政策帮扶机制的工作力度。

3、履行应急解困,建立紧急帮扶机制。

职工群众在面对紧迫问题,亟需紧急救助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寄望于工会,工会帮扶中心亳不犹豫地伸出救援之手,这完全是履行职责所使然,是责无旁贷的硬任务。也正由于帮扶中心能快捷、高效地帮助求援职工排忧解难,因而实施应急帮扶救助手段就成为工会帮扶中心运行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会帮扶中心建立和强化紧急帮扶机制也就势在必行。我市工会帮扶中心在实际运作中,建立了由信访、保障、法律等工作部门联合办公快速处置制度和应急处理操作规程,开通了24小时职工求助热线电话,规定了紧急求助接报处理时限,同时筹备了应急救助金近100万元。一年多来,帮扶中心已帮助困难职工紧急求助54宗,深入基层单位处理紧急事件21宗。事实证明,建立紧急帮扶机制,及时快速帮助求助职工解除困境,在最关键时刻把有效帮扶帮到点子上,大大提高了广大职工对工会帮扶工作的信赖度。

4、坚持基础完善,构筑长效帮扶机制。

夯实基础工作,不断创新完善,构筑长效帮扶机制,是关系工会帮扶中心今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省总工会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在推进工会工作中必须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感情问题、作风问题和能力问题,我们认为,这对于巩固、提高、拓展工会帮扶中心的工作尤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据此,我市工会帮扶中心着眼于实现长效运作,着力于加强帮扶中心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帮扶中心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在帮扶中心和工会系统组织开展增强素质教育、增进感情教育和增创业绩教育三项教育活动,激发自身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成就感,增强工作实践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加强帮扶工作政策业务能力锻炼。在加强对帮扶中心干部培训的同时,市总工会结合中心工作经常提出课题并把他们轮流推上讲台,通过自我加压提高帮扶业务工作水平;三是加强内部运作保障功能。如对帮扶工作操作程序、各部室配合协作规程、救助金的分类和给付标准等都作了规范和规定;四是加强汇报、督查、通报制度。对重点个案的帮扶实行跟踪监督,狠抓一事一办一落实,既激励帮扶工作的光荣感、成就感,又增强对做好帮扶工作的紧迫意识和创新精神;五是加强帮扶资金的基础性支持。对已列入财政预算拨款部分,在稳定的基础上争取逐年给予增加。拟将市总工会的困难职工基金纳入帮扶资金运作范畴。另外,再争取社会各界支持,顺畅和拓宽帮扶资金支持渠道。   

在短短时间里,工会帮扶工作已从单一的钱物帮扶向多元化帮扶发展,从单薄的救助形式向全方位帮扶发展,从单个部门操作向各部门联合协作帮扶发展,从单纯的常规运作向追求效率效应化帮扶发展,呈现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因此,不断加强机制建设,努力拓展运行模式,进一步推动发展趋势,正是我们的责任之所在。   

(作者系汕头市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