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外来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外来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劳工群体。近年来,外来工的生存、发展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广东,其经济总量大,外来工人数众多,跨省流动劳动力占全国三分之一,跨省及省内流动劳动人口在2600万以上。外来工已当之无愧地成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今天,这支庞大队伍的工作、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的的所思所想是什么?为此,2003年年底,广东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关于外来工基本状况的最大规模的调查。
本次调查涉及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东莞、中山、佛山、江门、肇庆、湛江、汕尾共12个市,调查单位涉及国有、集体、乡镇、私营、外资、股份等企业类型。发放调查问卷7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86份,有效回收率为87%,问卷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对部分变量作了相关分析。
一、外来工基本情况分析
1、来自于全国各地,集中在非公有制企业。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于外来工中的一句俗语。本次调查显示,除西藏外,中国大陆其他30个省份全都有来广东务工青年,主要集中在湖南(24.14%)、四川(16.45%)、湖北(11.46%)、江西(11.18%)、广西(11.02%)、河南(8.17%)等六个省份,比例高达八成以上(82·40%)。其中,泛珠三角地区的其他8个内陆省份的外来工,占所有外省籍外来工的近八成比例(78·51%)。可以说,泛珠三角经济圈,首先在劳务合作上已基本形成。
2.以青年为主,女性略多于男性。
从年龄上看,外来工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达88%。从性别上看,女性(52.2%)略多于男性(47.8%)。由于广东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以电子、玩具、服装、鞋类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和以饮食、商贸零售为主的服务业是其两大主要支柱,因此,年轻力壮、吃苦耐劳、能承受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青年人和心灵手巧、遵纪守规、易于管理的女工最受欢迎,成为广东用人单位的首选。
3、政治面貌两集中,文化教育水平逐步提高。
调查发现,从政治面貌上区分,外来工主要集中在共青团员和群众这两类。其中近一半是共青团员(49.5%),群众占了四成多(43.2%),中共党员和民主党派比例则都很低,分别只有6.2%和1.1%。
从所受文化教育的程度看,刚到广东工作时的外来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06年,超过我国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限(8年)。其中,45.5%的人所接受的教育未超过9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9.1%,高中、中专或技校文化程度的外来工占45.4%。和历年调查相比较,外来工的文化教育程度在逐步提高。
二、外来工就业和自我发展状况分析
1、来粤务工时间较长,打工创业首选深圳。
从上世纪80年代的“盲流”到今天的有序流动,外出务工已成为一种社会常态现象,有它自身运转的规律和稳定性。调查显示,近七成(69·6%)的外来工来广东工作的时问在3年以上,其中在粤工作5年以上的占近四成39.0%)。在问及广东哪个市的打工创业环境最好时(见表1),排在前三位的是深圳、广州、佛山,其中深圳以37.0%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这说明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在各个方面都走在前列。
表1:打工创业环境好的城市
2、就业集中在企业生产一线,工资收入增涨缓滞。
外来工由于学历、身份等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66.8%),也有两成多的从事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21.6%)。这一比例和外来工学历层次大致对应,即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基本从事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也有小部分初、高中或中专技校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晋升为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见表2)。
表2:职业
表3:月工资收入 (单位:元)
在对外来工工资收入(见表3)的调查中发现,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国家纳税标准)占48.2%,月工资收入在1200元(珠三角地区多数城市的实际纳税基数)以下的占近八成(78.7%),月工资收入在160()元以下的高达89.4%,而广东2003年全省在岗职工(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不包括在职工统计之列)的年平均工资为20100元,即月平均工资收人为1675元,也就是}兑,外来工中仅一成的人月工资收入达到全省职工的平均水平。
1997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外来工月工资收入800元以下占55.7%,800元以上占44.3%。2001年,团省委、南方报埘广东进城务工青年的凋查中,800元以下占7小6%,1200元以下占85.8%,1600元以下占91%,而1997年、2001年广东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分别是808元、1218元,1997年、2001年、2003年外来工达到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线以上的分别是44%,14%,10%。这说明,由于广东劳动力数量的庞大和就业压力的存在,在7年来广东职工收入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03年是97年收入的2.06倍,增长绝对额为10402元,年平均增长17.7%),外来工的绝对收入多年来增长极其缓慢,与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差距越拉越大,能达到全省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企业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多年来的月工资收入一直徘徊在500—800元的实际收入水平,其中还有约四分之一是加班加点所得,有相当部分外来工的收入水平只能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外来工这种低收入水平也使广东面临着大量技术工人、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逐渐流失的危险。
3、外出务工最主要目的是赚钱,开拓眼界成为外出务工最大收获。
外来工出来打工为了什么?出来打工又得到了什么?我们在对外来工出来务工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收获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都设置了开拓眼界、学习技术、发挥才干和赚钱这4个选项。统计结果发现,赚钱(41.8%)是外来工外出务工的最主要目的,而他们外出务工后的最主要收获却是开拓眼界(36.O%)。这两项调查结论再加上我们从外来工的个案访谈了解,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外来工观念的变化。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脑体倒挂的不合理年代已一去不复返,知识、技术、能力越多、越强,收入水平越高,已成为社会共识。外来工普遍意识到,趁年轻出来打工,见见世面,丰富阅历,学点本领,再求发家致富不迟。不仅有近一半的外来工怀着“开拓眼界”、“学习技术”的愿望外出闯荡,而且超过六成的人自认为这两方面是最主要收获。二是由于普通工人的薪资水平长期偏低,难以增加,加上拖欠克扣工资等不规范行为的普遍存在,出来赚钱是外来工一个难圆的梦。从凋查数据可看出,出来务工后的主要收获与刚出来时务工的主要目的相比较(见表4),开拓眼界、学习技术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11.3%、4.9%),而赚钱却是大幅度的下降(14.8%)。这说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赚钱的愿望大大低于预期,而开拓眼界成为最大的安慰。当然,现实中众多外来工的具体个案也表明,开拓眼界给外来工、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并不全是好事。由于开拓眼界,不少外来工不愿再回到贫脊落后的农村;由于开拓眼界,不少外来工追求爱情、婚姻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凉;由于开拓眼界,不少外来工抵制不住各种金钱、享受的诱惑,从事不正当职业或走向违法犯罪——对外来工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表4:出来务工主要目的与收获对此
4、渴求提高知识技能水平,希望谋得一份稳定满意工作。
外来工希望外出务工能开拓眼界、学到技术,这在进一步的问项中也可体现出来。在对“您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哪一门知识?”的回答中,与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24.7%)、某项今后可谋生的技能(17.7%)、外语(15.4%)、提高学历(15%)、科技知识(10.6%)分列前五位,合占84.4%。在对“您目前最需要的服务”的回答中(见表5),希望谋得一份稳定满意工作的(暗含着本身工作或认为自身工作不稳定和满意)占了41.8%,希望开展科技技能培训的占27.0%,还有9.2%的人希望解决医疗保险、安全保障问题。这两项调查说明,稳定就业和自我发展(自我发展也有稳定就业的目的)是外来工当前最注重的两个问题。
表5:目前最需要的服务
根据外来工初到广东和目前的学历情况的对比调查(见表6),外来工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0.28年。其中,初中、高中(含技校和中专)。、大专三个层次的人提升最快,最富有学习进取心,分别有10%的人学历有提高。不少外来工在工作实践中,深感自身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而选择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培养自己的工作技能。在对外来工“业余活动”的调查中,有16.2%的人回答业余时间主要是用来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以充电来提升自己,增强竞争能力。
表6:学历对照表
在企业的实地调查和外来工的个访中,我们发现,有相当部分原在生产一线的低学历外来工,通过努力工作,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而晋升为企业的中低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如深圳南太电子有限公司的低层管理者和文员,全部从企业内生产一线的员工考核竞争产生。可以说,以非公有制企业为代表的重工作能力重实际水平的用人机制为一大批外来工创造了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
三、外来工业余生活状况分析
1、业余文化生活多数较单调。
调查发现(见表7),在业余时间,58.2%的人“极少有业余时间”、“无所事事”、或从事“看闲书、电视、电影、录像、上网等消谴性活动”,还有26.3%的人忙于“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探亲访友”、“外出兼职”,只有15.5%的人业余时问主要用来参加文娱活动。另有15.6%的人把“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看作自己最需要的服务。可见,对多数外来工来说,业余文化生活是较单调枯燥的。
表7:业余活动
2、企业文体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打球唱歌是最主要文体活动。
调查得知,对单位的文体设施,32.7%的人认“非常满意”或“满意”,51.4%的人觉得“一般”,只有15.9%的人感到“不满意”。这说明企业的文体设施总体上是能满足外来工的需要的。但为什么外来工多数业余文化生活较单调枯燥呢?除了部分企业是设施不足外,最主要因素是闲暇时间太少。据广东团省委、南方日报200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80.9%的人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每月无休息日的占47.2%,每月仅休息1—3天的占33.9%。本调查在对“是否有机会参加文体活动”的问答中,24.7%的人回答“没有”,52.1%的人回答“偶尔”有机会参加。在外来工经常参加的主要文体活动中,打球(28.9%)、唱卡拉oK(27.8%)是首选,并且有40%以上的人在业余时间参加打球唱歌活动,其余依次是:下象、围棋(7.5%),跳舞(7.5%),打扑克(6.8%),打麻将(4.8%),等等。
3、阅读成外来工普遍业余爱好。
阅读以其简便易行成为广大外来工的普遍业余爱好。调查发现,有阅读爱好的人占47.3%,一般有‘阅读习惯的占45.7%,仅7.0%的人无阅读爱好。而在阅读爱好里,文学作品(33.4%)、业务书籍(26.5%)、政治理论(13.6%)、科普知识(11.6%)分列阅读领域的前4位。
4、易接受新鲜事物。
在问及“你有炒股票吗?”,90.6%的人表示无兴趣,仅1.3%的人表示会经常炒股票,另有8.1%的人偶尔炒股。与此相比较,在问及“你有买彩票吗?”,46.4%的人表示会买彩票。外来工不爱股票爱彩票(见表8),这与买彩票简单、投入小、又有一夜暴富的投机可能性有很大关系。
表8:炒股票和买彩票
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工也不例外。调查显示,43.6%的人有上网的经历或习惯,另有48.2%的人知道上网是怎么回事,仅8.2%的人不清楚什么是网络。这说明外来工已渐成网中人。在这些网民中,60%的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内外大事、社会新闻或学习电脑、网络知识,有19.7%的人上网是玩游戏、聊天,另有20.3%的上网没有明确目的。
四、外来工思想倾向和价值观取向状况分析
1、政治上要求进步,渴望先进,但对身边的榜样先进评价一般。
外来工在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51.9%的人希望加入中共党员,另有11.5%的人希望成为共青团员。对入党(团)的愿望,37.3%表示很强烈。62.5%的人对争当先进模范表示愿望“很强烈”或“正在考虑”。但在对身边党团员或先进人物能否发挥作用的回答时,评价却一般。42.9的人认为表现一般,27.6%的人认为能发挥作用,另有29.5%的人认为不能或没有感觉到。
2、关心时政,对广东争当排头兵充满信心。
调查发现,74.5%的人认为身边的工友关心国内外大事,53.3%的人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况很了解或基本了解,71.1%的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报告有所了解。81.8%的人对广东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当排头兵表示有希望和信心。这说明,外来工普遍关心时事,对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有一定了解,对广东有深厚的感情,对广东的发展充满信心。
3、有苦恼,先找老乡、亲戚和朋友。
如果遇到思想上的苦恼,想跟别人说一说自己对社会、家庭、恋爱等问题的看法,外来工最愿意、最希望找什么人说呢?调查显示,老乡(46.1%)、朋友(18.5%)、亲戚(14.0%)是前三位的选择。这正应了“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俗语。但党组织的干部(2.1%)列九类人选的最后,与51.9%的外来工希望成为中共党员的比率形成强烈的比,这可能也暗含着对党员作用的看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4、身怀赤子之心,心忧社会治安。
在“您目前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中(见表9),52.6%的人首选“国家强大、社会稳定”,这说明外来工多具有爱国赤子之心。但有两点颇耐人寻味,一是“社会治安”以18.7%的比例超过“社会风气”、“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环境保护”、“社会分配”,甚至也超过“劳动就业”(10.7%),成为外来工居第二位最关心的社会问题。这说明社会治安已成为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社会治安对外来工有着直接切身的影响。社会治安对外来工来说,既包括偷、抢、骗、奸、诈等对外来工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包括治安联防甚至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外来工的各种刁难、骚扰、罚款、歧视等行为。另一个是社会分配以O.7%的极低比例列外来工最关心的社会问题首选项之尾。外来工是工资收入最低的社会群体,社会分配对外来工是尤为不公,和公有制企业、体制内单位的职工相比,外来工对社会分配不公所持的不平衡心态似乎并不强烈,这与他们自身的社会心理认同有很大的关系,即外来工认可自身是低收入群体,干活多苦累,得到的报酬少。此外,外来工多属农民工,与在家务农相比,打工收入还是较高的。因此,外来工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不满情绪较低。
表9:最关心的社会问题
五、对外来工生存发展状况的思考
1、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各种调查反映,劳动报酬(工资收入偏低,且经常拖欠克扣工资)、劳动时间(加班加点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大)、劳动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工伤、职业病、重大疾病等无保障)是外来工最没有保障也是最希望得到保障的权益内容。维护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在内的外来工权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03年底,以温家宝总理为农妇熊德明讨薪为基点,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为外来工清理拖欠工资的高潮。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郑重指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央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外来工的政治地位作出明确规定。外来工理应和城市职工一样,平等享受《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在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同等的保护。此外,在2003年8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十项民心工程,其中第六项就是专门针对外来工的利民工程一一外来员工合法权益保护工程。它包括依法维护外来员工合法权益、做好外来员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关心外来员工子女入学入托问题这三类外来员工最关切的内容。该工程的实施标志着广东在充分肯定外来工对广东发展所作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认真落实让外来工享受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各级政府针对外来工出台的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我们有理由相信,外来工的权益状况将会得到切实有利的改善。
2、加强外来工的教育培训成当务之急。
外来工的整体素质偏低和他们对自身水平素质提高的渴望说明,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对外来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外来工的文化水平、工作技能、法律知识、心理素养等,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未来而又紧迫的社会系统工程。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工,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利用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工的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在培训政策上,要将教育培训与工作就业挂钩,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多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培训内容上,要结合外来工的实际情况和用工单位的具体需求,合理设计课程和课时,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3、优化打工创业环境仍任重而道远。
基于种种原因,各地对外来工务工创业还设置了不少障碍、门槛,还存在不少歧视性的规定。这就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清理对外来工不合理的各种政策规定,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优化进城外来工的就业创业环境。一是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利益出发,对外来工就业创业、劳动权益、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社会公共福利等制定公平的政策,消除歧视性政策和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二是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城镇准入门槛,把外来工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纳入城市管理服务体系。三是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导向作用,大胆揭露严重侵犯外来工合法权益的企业和行为,广泛宣传外来工在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