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找准位置、形成网络、开拓创新 努力构建工会帮扶工作新平台
根据全总和省总的要求,广州市总工会于2002年底成立了“广州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市帮扶中心”)。经过一年的努力,帮扶中心的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各项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取得明显的社会效果。截止去年底,帮扶中心以各种形式救助、资助、慰问各类困难职工7516户(人)次,金额212.2万元;实施两个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共补助患重病职工614人,补助金额775.56万元;将2258户特困职工纳入档案管理,帮助284户符合条件未进入低保的家庭办理低保手续;介绍、指导和帮助1456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接待来电、来信、来访11214宗,共8776人次。去年11月下旬,全总主席王兆国视察了市帮扶中心,对帮扶中心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广州市帮扶中心被省总工会评为2003年度困难职工帮扶(指导)中心工作优秀奖。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更有效地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做好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必须提高各级工会对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建立,不是对工会送温暖工程的取代,而是送温暖工程的延续和创新;不是把工会维权保障工作的简单组合,而是要把维权保障工作形成一个“通力合作,上下联动”的工会帮扶新平台;不是帮扶工作形式的一般改变,而是以一种更新更实的形式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可以说,工会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重大实践;是工会履行基本职能,为职工排忧解难,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行动;是工会为困难职工办实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新时期工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有效载体。只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才能使各级工会重视、关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调动各级工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二是结合实际,找准位置。目前,我市已经建立起职工基本保障的五条防线。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房管、司法、教育等部门对各类困难群体的相应救助和解困优惠,以及各社会团体建立的各项补充保障项目,构成了我市社会保障的框架。结合我市社会保障的状况和工会的能力、实力、职责,我们把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工作定位在“补充保障、拾遗补缺,雪中送炭,济难互助”上,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去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不能与社会保障分割开来,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解困制度和措施更多地指导困难职工办理政府出台的解困项目,把工会帮扶的资源重点用在政策顾及不到,发生特殊性和突发性困难的职工方面,使困难职工帮扶与社会保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会帮扶工作有效地融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
二、发挥优势,形成网络,多层次多途径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工会有组织优势,十多年实施送温暖工程,我市已形成市、区县、产业、基层三级解困基金,三级相联的特困职工档案,三级的来信来访调解劳动纠纷的机构。、现时我市产业系统一级有解困和互助保障基金组织87个,共有基金9000多万,成为市一级济难基金的有力补充。市帮扶中心以三级解困基金为后盾,通过全总和省总、市政府、市总工会、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去年共筹得帮扶救助金265万元;今年上半年,经市职工济难基金会经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和主席办公会议同意,进行了第五次筹款活动,共筹得善款778万元,为帮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帮扶中心在对原来形成的组织资源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级帮扶网络,对困难职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帮扶。
一是困难救助。市职工济难基金会每个季度发放一次救助金(遇突发性情况随报随批随发),去年共发放救助金97.4万元,救助范围涉及到70个系统单位的困难职工家庭2903户次(户内人口数达8445人次)。二是专项资助。市帮扶中心通过社会捐助,资助142名特困职工子女就读大学,共发资助金14.2万元;资助2000名困难女职工参加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共10万元;三是特殊救助。市职工济难基金会向198名患“非典”职工(含退休人员)发放救助金22.4万元。四是紧急救助。目前我市工会对突发灾害职工的帮扶,已形成一套有效的帮扶机制。市帮扶中心通过启动紧急救,与产业工会解困基金,企业行政、工会拨款救助,企业职工捐款救助,街道社区形成联手救助。去年,我们共对36户发生意外灾害的职工家庭进行了帮扶。五是慰问困难户。去年元旦、春节期间,市政府拨款通过市总工会向列入市工会困难档案的2273户特困职工家庭和60户困难劳模家庭发放慰问金68.2万元。
三、创新形式,实现延伸,建立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府职能、社会保障、企业转型、职工流动等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部分下岗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困难劳模的基本生活保障管理下移到社区,社区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与此同时,调整改革后的街镇饥构,大多数街镇工会没有设专职干部,街镇工会工作的力量和现状与社区工会工作要求反差很大。为了进一步扩大帮扶中心的服务范围,实现帮扶工作向社区延伸,市总工会建立了广州市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队伍,创出一条社区工会工作的新路子。去年我们先后在市内7个区及从化市建立了广州市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工作站,向121个街(镇)派出了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129名。
目前,活跃在各街镇的129名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在社区指导帮扶困难职工群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家庭建档造册。他们深入社区,摸清和掌握各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等情况,为帮扶中心实施“送温暖”、促进再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协助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指导工作。帮助困难职工申请解困济难救助金;核实反馈到市帮扶中心申请帮扶的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及时报送遭受突发灾害影响的职工及家庭情况;协助街工会做好两个“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参保、续保工作。三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他们积极为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为“4050'’下岗失业人员推介社区岗位就业。至去年底,他们指导和帮助284名特困职工进入低保;指导和帮助954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通过对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的工作,使工会帮扶工作融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之中,实现了工会帮扶延伸到社区,延伸到下岗失业人员的目的。
四、突出特色,构筑防线,积极实施两个职工互助保障计划
市总工会于1999年底推出“广州市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在2001年8月又推出“广州市职工特种重病互助医疗保障计划”。截止2003年底,两项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参加人数达55万人。累计补助患病职工1322人,发出补助金额1759.6万元;累计补助免责期内患病职工80人,补助金额6.4万元。目前,两个互助保障计划运作正常,社会效益显著,深受广大职工会员的欢迎。
在推行两个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适应社会形势、职工意愿和需求,根据自身能力开拓有特色的措施和做法,进一步完善了保障计划的运作。一是坚持以职工个人自愿参加为原则,以市职工济难基金为后盾作出承担风险承诺,消除了职工会员的信心疑虑;二是由市职工济难基金会与职工个人签订协议书,保证下岗失业或工作单位发生变动的职工在参保期间患病后符合条件的都能够得到补助金,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2003年,我们为7000多名下岗失业女职工办理了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续保手续。续保到今年4月底,共有10名失业女职工患病得到了每人1.5万元的补助金。今年下半年又到了职工特种重病互助医疗保障计划的续保期,估计失业职工续保量超过一万人。三是根据中老年职工的强烈要求,为未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因改革提前办理退休的人员办理续保手续。四是以社会筹集资金,给予每位免责期内患病职工800元的补助金。
我们在两个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做法和措施,虽然既增大了工作量(与每个职工签订协议书),又增加了风险(中老年职工参保率高患病率也高)。但我们认识到,工会推行职工互助保障计划是以服务职工为宗旨,为职工排忧解难为目的,只要能力所及,就要尽心尽力去做。实践证明,我们推行的两个职工互助保计划,服务的是几十万职工群体;解决的是重病医疗难点;顺应了下岗失业职工的要求;唤起了职工互助互济的爱心。目前,两个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已成为我市工会工作的一个品牌。
为了尽快完善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和建立起一个覆盖面更大的帮扶网络,近期我们将加强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调整年度预算,加大对帮扶中心的建设和工作支持。在今年工会经费预算中,安排用于市帮扶中心场地建设改造的资金、用于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补贴的资金,用于各区和县级市建立帮扶中心启动金达144.5万元。二是形成市、区、县级帮扶中心网络。在我市12个区和县级市中,目前已有7个区和县级市已经建立帮扶中心,预计年内有10个区和县级市建立帮扶中心。对此,市,总工会从人力、物力、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凡建立帮扶中心的区、县级,市总工会拨给启动金;增加两名工会工作志愿者名额;从4个工人文化宫划出场地免费提供给4个区总工会帮扶中心办公;制定了规范区、县级市一级帮扶中心工作的方案意见。三是扩大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队伍。目前尚有4个区和县级市未有建立社区工会工作志愿者队伍,市总要求努力创造条件,尽快建立。
工会帮扶中心工作的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如何适应改革的形势,形成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如何争取各级党政的支持,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如何拓宽工作范围,把进城务工人员纳人帮扶工作对象等等,都是帮扶工作面对的课题。我们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学习兄弟城市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努力开拓,使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地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